
高中地理规律性问题.doc
4页1高中地理规律性问题一、经纬度变化规律: 1、经纬度变化规律:0 度经线向东为东经,向东度数增大到 180°;0 度 经线向西为西经,向西度数增大到 180° 赤道以北为北纬,向北增大到 90° 赤道经南为南纬,向南增大到 90° 2、利用经纬线计算距离:在经线上纬度 1°相距 111KM,在赤道上经度 1°相距 111KM 3、利用经度计算时间:地球公转角速度 15°/小时,1°/4 分钟,太阳东升西落东边比西边 时间要早,因此时间计算要东加西减,即每相差 15°差一小时 二、地球运动规律: 1、太阳高度角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赤道 90°,两极点为 0°其余各纬度正午太阳 高度为(90°- 纬度)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为 90°南极圈为 0°北极点 为 23°26′北回归线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为 当地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加上 23°26′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 达一年中最小值为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减去 23°26′赤道和北回归 线之间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为 90°减去当地纬度与 23°26′之差冬 至日相反非二分二至日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为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加减直射点纬 度(同半球加,不同半球减)不熟练的回归线之间不用此法。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春分—夏至,直射点由赤道移至北回归线,夏至 —秋分,直身点由北回归线移至赤道,秋分—冬至,直射点由赤道移至 南回归线,冬至—春分直射点由南回归线移回赤道,完成一个周期,为 一个回归年 365 天 5 小时 48 分 46 秒,平均 3.9 天移动一个纬度 3、极昼极夜变化规律: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无极昼极夜;春分后北极点出现极昼,南极点出 现极夜,范围逐日扩大;夏至日,北极圈内全为极昼南极圈内全为极夜; 夏至后,极昼极夜范围由极圈向极点缩小;秋分日,极昼极夜消失;秋 分后,南极点出现极昼,北极点出现极夜;秋分—冬至极昼极夜扩大到 极圈;冬至后,由极圈向极点缩小;春分日,极昼极夜消失全球昼夜平分,完成一个周期由于北极极昼时地球运行在远日点一侧,速度较慢,所以北极地区极昼 时间略长,而北极极夜时,地球运行在近日点一侧,速度较快,所以北 极地区极夜时间较短,南极地区相反北极点极昼约为 186 天,极夜约 为 179 天,南极相反 4、影子问题变化规律:(南北极点除外)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日影永远朝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日影永 远朝南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太阳直射点以北地区影子朝北,太阳直 射点以南地区影子朝南。
夏至日,北回线以北地区影子最短,冬至日北半球各地影子最长,南半 球相反 5、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春秋分昼夜等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春分—夏至,北半球昼长于夜,昼长时间递增,夏至昼最长,夏至—秋分,北半球昼长于夜,昼长时间递减,秋分—冬至,北半球昼短于夜,昼长时间递减,冬至昼最短,冬至—春分,北半球昼短于夜,昼长时间递增,南半球相反 6、太阳升落的变化律: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太阳正东升正西落,春分后,北半球日出地点由东向北移,日落地点由西向北移中纬度地区基本上是东北升西北落,纬度越高偏角越大,到北极圈内有 极昼的地方太阳不落,0 点在正北,12 点在正南极昼前一天是正北升,正北落)秋分后,北半球日出地点由东向南移,日落地点由西向南移,中纬度地区基本上是东南升,西南落,纬度越高偏角越大,到北极圈内 有极夜时,太阳不升起,极夜出现前一天 12 点太阳在正南方 (南升南 落)南半球完全相反 7、四季变化规律:热带地区长夏无冬,仅有干湿(或雨,旱)季节变化寒带地区长冬无夏,温带地区四季变化明显春分到秋分,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为夏半年,南半球为冬半年2秋分到春分,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为冬半年,南半球为夏半年。
南北半球:夏季,太阳高度角达大值,昼长,正午日影短,气温高; 冬季,太阳高度角达小值,昼短,正午日影长,气温低 8、水平物体的偏向规律:由低纬向高纬,地转偏向力由小到大,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赤道不偏 9、天体运动规律:由于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所以天体以 北极星为中心,绕北极星做逆时针运动,每小时转 15°为周日视运动, 由于地球自转一周为一个恒星日,比太阳日少了 3 分 56 秒,地球公转 每天 1°,所以天上恒星每天向西移动 1°一年为一上周期为周年视运 动每月移动 30°每季移动 90°,因此四季星座有所不同,古时有 “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 北天下皆冬”的说法,是的北斗七星绕北极星周年运动的规律月亮绕地球运动一周为 27.32 日,月相变化为 29.53 日这是既有 月亮东升西落的周日视运动,也有月球绕地球每日大约向东 13°的实 际位移所以每晚同一时间看月亮既有位置的变化, (每日向东 13°) 又有月相的变化,周而复始 三、大气运动规律: 1、气温垂直变化规律:在对流层中,在近地面大气热量来自地面辐射,所以由地面向上,每 升高 1000 米,气温下降 6℃。
2、气压垂直变化规律:在一般情况下,大气压强是基本不变的,同一地点近地面压强最大, 由地面向上,空气越来越稀薄,压强越来越小,所以等压面向上凸出, 气压高等压面向下凹出,气压低 3、气温水平分布规律:①一般情况下,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所以根据等温线的分布可以 判断南北半球,向北温度降低为北半球,向南降低为南半球②可以判断海陆分布和季节: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北(高纬)凸为夏季;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南 (低纬)凸为冬季海陆相反,南半球相反 4、气压带分布规律:(参考书中图)南北对称,相间分布 (高压带,低压带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相 间分布 )5、气压带和风带移动规律:无论是南北半球,气压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夏半年,气压 带和风带均向高纬移动,冬半年,向低纬移动,移动幅度大约为 10 度或者说,春分后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秋分后全球气压带风带南 移 6、季风变化规律:亚洲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区,热带季风,温带季风仅亚洲存在,亚热带 季风在其他大洲也不典型,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季风由大 陆吹向海洋,气候干燥少雨;夏季风由海洋吹向大陆,高温多雨东亚季风气候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而南亚夏季风是由东南 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成为西南季风。
7、世界主要地区风向:南北纬 40~60 度西风带,城市西部是上风向,东部为下风向亚欧 大陆东部为季风气候,冬季为西北风,夏季为东南风,为常年盛行风 都是上风向,也都是下风向,东北和西南方向的风较少南亚冬季为 东北风,夏季为西南风,西北和东南风较少中国西北内陆自地面到高空常年盛行偏西风 8、天气糸统的变化规律:①冷锋运动规律:冷空气向暖空气方向移动过境前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过境时先有大风,随之带来降 水;过境后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影响我国 的寒潮就是强冷空气南下造成,我国夏季的暴雨天气也和冷锋活动有 关②暖锋运动规律:暖气团向冷气团方向移动过境前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过境时有阴雨天气;过境后暖 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③气旋运动规律:等压线是闭合状,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气流由四周流向中心, 中心气流上升,水汽凝结有阴雨天气气流运动北半球逆时针,南半 球顺时针北半球气旋西部吹偏北风,气旋东部吹偏南风南半球相反往往伴 有锋面发生,称锋面气旋,中纬度较多台风为热带气旋(多在纬度 10—20 度洋面上) ④反气旋运动规律:等压线是闭合状,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气流由中心流向四周,3中心气流下沉,气流升温不易凝结,多为晴朗天气。
气流运动,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北半球反气旋西部吹偏南风,反气旋东部吹偏北风南半球相反我 国的伏旱就是在副热带高压(夏威夷高压)控制下形成 9、气候类型分布规律:热带雨林气候 10°N—10°S 之间热带草原气候 10°—20°之间和 20°—30°大陆东岸热带沙漠气候 20°—30°大陆内部和西岸热带季风气候 10°N—25°N 大陆东岸(亚洲)地中海式气候 30°—40°大陆西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25°—35°大陆东岸温带季风气候 35°N—50°N 大陆东岸温带海洋气候 40°—60°大陆的西岸温带大陆气候 30°—60°大陆中部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60°N—70°N苔原气候 66.5°N 以北地区 四、海洋1、海水温度分布规律:①由赤道向两极递减②海水水温垂直递减分布规律,由海面向下递减,到 1000 米以下基 本不变 2、海水盐度分布规律:①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递减②同一纬度暖流经过地区盐度高于寒流经 过的地区③中高纬度海域,南半球盐度高于北半球④大江大河口地区 盐度低于周边海区 3、洋流分布规律:洋流的主要动力是盛行风,东北信风形成北赤道暖流,东南信风形成 南赤道暖流,西风形成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和北大西洋暖流,北太洋暖 流;北印度洋流是受季风影响的。
①中低纬度洋流以四条洋流组成,北半球是顺时针流动,南半球是逆 时针流动,大洋东部是寒流,西部是暖流 ②中高纬度洋流以三条洋流组成,仅存于北太平洋和大西洋两组洋流, 大洋东岸是暖流,西岸是寒流 ③北印度洋夏季西南风海水自西向东流,顺时针;冬季东北风,海水自 东向西流,逆时针④暖流温度高,蒸发旺盛,增温增湿,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寒流温度 低蒸发弱,减温减湿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同一纬度暖流温度高,盐 度高 五、陆地水1、河流的补给规律:(1)地下水常年补给河水,河水也补给地下水2)湖泊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变化小,有时河湖相互补给3)季节性冰雪水补给多在春季,冬季积雪较多的地区冰雪融化形成春 汛4)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流量的大小和温度呈正相关,多为内流河5)雨水补给的河流,主要看河流所在的地区的降水状况,气候造就了 河流①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变化小,汛期长②热带草原和热带季风气候区,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汛期在雨季,枯 水期在旱季③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的河流,水位变化大,雨热同期,降水 集中,汛期短,河水易暴涨④地中海气候区的河流为冬雨型,冬季为汛期,夏季为枯水期,水位变 化大⑤温带海洋气候区,四季降水均匀,河流水位变化不大。
⑥温带大陆气候区,龙其是降水少的温带草原,温带荒漠区河水很少得 到雨水补给,多是地下水和冰川融水补给 2、地下水①潜水埋藏浅,分布广泛,大气降水,地表河、湖水都可直接下渗补给 潜水,水面可升降,易污染②承压水上下均有隔水层,一般埋藏较深,地表水不能直接下渗补给给 承压水,补给区一般在较高处,山地丘陵或高原区,先补给给潜水再补 给承压水,水质好,不易受污染在断层处出露形成泉,承压水一般存 于向斜构造中 六、地壳运动 1、地壳物质循环规律:岩浆侵入或喷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浆岩和沉积岩经高温高压可形成 变质岩三种岩石遇到岩浆,发生变质作用并重溶再生,完成一个循 环过程42、火山、地震分布规律:在两大板块交界挤压带,地壳活动频繁,往往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多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如地中海沿岸,环太平洋沿岸和二者之间的 喜马拉雅山区均为地震活跃地区3、背斜和向斜规律:一般情况下,从形态上区别,背斜向上隆起,向斜向下凹陷但 有时背斜被侵蚀成谷地,向斜保留反而成山有新老关系一定按岩石 的新老关系,中间老两翼岩层新为背斜中间岩层新,两翼岩层老为 向斜。
一般情况下向斜是储水构造,背斜是储油构造 七、秦岭——淮河界线南北地理事物分布规律八、关于季节判断的方法:1、夏季:太阳高度角达大值,白昼时间长, (正午太阳影子短,阳光照射 到室内面积小,冬季相反) 2、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