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docx
10页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中国古代儒家对道德情感的培养有很多深刻的论述,孟子便对道徳情感,尤其是恻隐之心作了细致的阐述他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并以“孺子将入于井”为例,说明任何一个路遇此事的人都会对将要掉入井里的孩子产生同情,这种同情并非为了结交孩子父母,也不是为了邀誉于乡党朋友由此看来,恻隐之心是纯然的善,是无条件地具有道德价值的这意味着,儒家学者不会同意卢梭的认为同情心源于自爱的观点按儒家的观点,恻隐与自爱截然不同,两者之间没有因果或源流的关系恻隐固然也需要有对自身感受的关切,因为恻隐之心是经由自己的痛苦而感知他人的痛苦,但用自爱却无法解释一个人为什么一定要从自己推及他人,同情他人的痛苦,更无法解释那种自我奉献的意愿和行为那么,恻隐是人类道德的源头吗?概括地讲,可以这么说,但还需要做些具体分析完整意义上的道德包括三种现象——道德心理、道徳行为、道徳知识对道德心理而言,恻隐之心无疑是其原始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并推动着其扩展和深化;对道德行为而言,恻隐只是一种最初的动力,且不一定是最主要的动力;对于道德知识来说,恻隐则是形成它们的最原始也最微弱的动力,必须经过理性的中介才能起作用。
恻隐之心是道德最初的涓涓细流,虽不汹涌澎湃,但却源源不断人类历史上虽不乏以所谓“原则”“主义”扼制甚至消灭恻隐之心的企图,但最终都归于失败在一个基本的底线上,我们甚至可以说恻隐之心绝对无误原则”“主义”可能会出错,会忘记生命的根本,而恻隐之心对待生命的基本状态却不会出错,它是人类道德乃至全部文明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连这一防线也守不住,如果人类连起码的恻隐之心也丧失殆尽,那就很难想象人类会成为什么样子当然,从另一方面看,作为源头,恻隐之心还有必要发展,它不能满足和停留于自身它最主要的发展当然是和理性结合,使单纯的个人主观的恻隐之心转向普遍客观的道德理性,使人治转向法治在当今的社会,理性规则、道德义务都是必要的,但规则和义务并不是道徳的全部,道徳并不仅仅是规则和义务的普遍履行,我们还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深厚同情它会让规则与义务不至于硬化干枯,会提醒我们道德与生命的深刻联系道德也会与时俱进,只要人类还有恻隐之心,我们就可以对它的变化基本放心摘编自何怀宏《道德情感》,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恻隐之心让我们同情他人的苦难并做出超越功利、舍己为人的道德行为B. 儒家认为恻隐与自爱不同,两者虽都关注自身感受,但它们之间并无必然联系。
C. 恻隐对道德心理、道德行为、道德知识的推动作用呈逐渐减弱的趋势D. 恻隐是人类抵御不道德行为的最后一道防线,守住它就守住了人之为人的底线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孟子以“孺子将入于井”为例,证明恻隐是纯粹的善,无条件地具有道德价值B. 阐述道德这一概念,是讨论“恻隐是人类道德的源头吗”这一问题的重要前提C. 恻隐之心绝对无误是基于它对待生命的基本态度而言的,否则就不一定能成立D. 文章主要按照提出论题、辨析概念、分析作用意义这一基本逻辑对侧隐之心展开论述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恻隐会推己及人,同情他人的痛苦,因此从人类生存的角度看,恻隐比自爱更重要B. 仅有恻隐之心是不够的,如果它不能朝向道德理性发展,其意义就会打折扣C. 如果社会的治理者只是从恻隐之心出发施政,那么这种治理方式只能算是人治D. 只有保持恻隐之心,道德规范才会具有人性温度,道德的演化才不会违背人性参考答案:1. C 2. A 3. A【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A项,说法绝对,从原文第一段和第二段看恻隐之心并不一定能让人产生舍己为人的道德行为;B项,张冠李戴,这不是儒家的观点,而是作者依据儒家观点提出来的看法;D项,“恻隐是人类抵御不道德行为的最后一道防线”理解错误,原文的意思是说恻隐是一种最基本的人类情感,失去了恻隐就等于丧失了基本的人性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A项,结合文本内容“他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并以‘孺子将入于井’为例,说明任何一个路遇此事的人都会对将要掉入井里的孩子产生同情,这种同情并非为了结交孩子父母”分析,孟子举例是为了证明人人皆有恻隐之心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无中生有,“恻隐比自爱更重要”不当第二段比较了恻隐与自爱,但并未指出哪一个更重要,从文中也推断不出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早先人们常常使用水力发电,水力发电是利用河流、湖泊等位于高处具有势能的水流至低处,将其中所含势能转换成水轮机的动能,再借水轮机为原动力,推动发电机产生电能。
随着科技的发展,风力发电逐渐兴起据估算,全世界可利用的风能为200亿千瓦(KW),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全球风电行业未来几年是一个发展校好的时期:欧洲风电行业框架立法以及欧洲对2020年风电行业的明确目标,能够确保行业的稳定性;美国和加拿大风电规模发展速度仍然较快;中国风电市场继续保持强势当然,也有类似英国取消风电优惠一类政策的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摘自前产业研究院2018年2月8日《全球风电行业发展前景分析》)材料二:我国风电行业成长迅速2010年装机规模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此后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并逐渐拉开与其他国家的差距据统计,2016年底中国累计风电装机已达到168.73GW,占全球比重高达34.48%具体变化情况如下图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变化材料三:把风的动能转变成机械动能,再把机械能转化为电力动能,这就是风力发电它不同于火力发电,火力发电是利用可燃物在燃烧时产生的热能,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风力发电比火力发电拥有更多的优点,比如:清洁,环境效益好;可再生,永不枯竭;基建周期短;装机规模灵活对于缺水、缺燃料和文通不便的沿海岛屿、草原牧区、山区和高原地带,因地制宜地利用风力发电,非常适合。
摘自《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材料四:由于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中国风电稳步发展从国家能源局公布的倾向数据看,2016年新增装机将向河南、山东、湖南等中东部、南部等电力消纳情况较好的地区转移随着第七批风电能源补贴目录项目的申报,国家补贴将逐步解决,补贴时效也将提速2016年底国家发改委出台政策,风电标杆电价逐步下调,风电已经实现平价,平价的意义在于,风电在无补贴的情况正具备与火力发电直接竞争的能力,行业的存续不依赖政策的波动及补贴的缓急,并且随着成本的不断降低获得永续的生命力在政府的引导下,风电项目具备较好的经济性,吸引越来越多的民营资本参与到风电项目的开发,比如有一种分散式风电,不用像大规模风电场一样新建高电压、远距离输电线路,体量小、投资少,就成为民营资本投资风电项目的首选如今,民营企业的发展超过人们的预期,如天润、新天绿色等摘自东吴证券公司《2017年风电行业深度报告》)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 A B. B C. C D. D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风电行业的利好信息来自欧洲风电行业的框架立法、美国和加拿大风电规模发展速度较快和英国取消风电优惠等。
B. 较之于2015-2016年,起初的2006-2007年,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增加的数量减少,增长速度放缓C. 根据材料二中各个年度的累计装机容量、累计装机增长率,我们能够了解2014-2016年我国风电行业迅速成长的情况D. 因为风力发电比火力发电拥有更多的优点,所以沿海岛屿、草原牧区、山区和高原地带非常适合风力发电6. 结合材料,概括说明我国政府在风电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有效的措施参考答案:4. D 5. C 6. ①引导新增装机向电力消纳情况较好的地区转移②风电标杆电价实现平价,增强企业竞争力,获得永续生命力③吸引民营企业参与风电开发,提高经济效益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中,D项,“电压低、线路短”错误,原文是“不用像大规模风电场一样新建高电压、远距离输电线路”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本题中,A项,误解文意,“英国取消风电优惠”不是风电行业的利好信息B项,对图形分析错误,“增加的数量减少”分析与原图不符,应为增加D项,“沿海岛屿、草原牧区、山区和高原地带非常适合风力发电”说法不准确,原文的表述是“对于缺水、缺燃料和交通不便的沿海岛屿、草原牧区、山区和高原地带,因地制宜地利用风力发电,非常适合”6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综合分析)解答此种题目的答题步骤:泛读——解文章大意、结构,圈出关键词、句;审题——确定范围、角度、要求;精读—— 寻找相关信息,筛选关键词语;加工——按题目要求整合解答本题,注意题干中“我国政府在风电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有效的措施”的要求,可知答题区间主要集中在材料四中,抓住材料中的总结性语句,如“从国家能源局公布的倾向数据看,2016年新增装机将向河南、山东、湖南等中东部、南部等电力消纳情况较好的地区转移”;“截至2016年底,随着第七批风电能源补贴目录项目的申报,补贴将逐步解决,补贴时效也将提速”;“2016年底国家发改委出台政策,风电标杆电价逐步下调,风电已经实现平价”;“在政府的引导下,风电项目具备较好的经济性,吸引越来越多的民营资本参与到风电项目的开发”。
抓住这四个关键句子,摘取关键词句进行概括即可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邓稼先:埋名戈壁28年黄小坚在中国西北罗布泊戈壁深处的核试验现场,活跃着一位不为外界所知的年轻指挥员的身影直到他因公殉职后,人们才知道他的真名实姓——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邓稼先是安徽怀宁人,生于1924年6月25日,4岁时随家人迁往北平七七事变”后,为避战乱,他随姐姐辗转来到昆明,1941年考上了西南联大物理系1945年大学毕业后,他先后在昆明文正中学、培文中学和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1948年夏,怀着“今后国家建设需要人才”的理念,邓稼先考取了美国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学研究生院1950年,邓稼先年仅26岁就获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