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范例6篇).docx
18页《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范例6篇)《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1 寒假里,拜读《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可以说是对自己思想的一次洗礼,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每一篇文章虽然都不长,却给了我很多的启示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一个人的道德、品行好了,做人做事才会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才会成为有用之才作为一个教师,要想教学生求真,做真人,那么自己先要求真,学做真人,求真的知识,求真的本领,有真的道德做教师,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理念,不断进取,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正如陶先生说的那样:“学习,学习,学习,学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得专,也要学得博我们讲育人第一,就是要让学生首先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真人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合一”,他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学生学什么意思呢?就是要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
一个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他认为传统的传授方法有问题,要进行改革他认为,教师的责任在教学生学,教师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教师必须一面教一面学这正是我们现在教育所倡导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学会主动去探究,有学习的主动性,自己去发现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给学生以恰到好处的点拨和指导,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的终身性的学习 在“创造的教育”中,他说:教员们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们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这是死的教育,只有思想,没有行动的教育教育要“知行合一”,他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所以要有知识,是要从行动中去求来,不行动而求到的知识,是靠不住的因此,我们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正是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创造的教育学生要创造,就要学会在用脑的同时,懂得用手去实验,到活动中去体验,在活动中去寻找知识,手脑并用才能学会创造教师的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手脑并用,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有用人才 陶行知先生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他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
社会即学校,就像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去,使它能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这种教育的理念是让学生把学校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社会责任感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接受有计划的、健康的、劳动的、科学的、艺术的、改造社会的教育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用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让学生走到社区去,参加社区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体验生活,开展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懂得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帮助过他的每一个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品行教育、爱心教育等系列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升华知识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行知先生平易近人、热爱学生、求真务实,他的教育思想,育人故事,朴实无华,却处处彰显着育人的真谛不仅为我们指出了教师教的方法,还为我们指出了学生该如何去学,同时也告知我们学生到底要学什么作为一名教师,我将牢记陶行知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努力。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2 陶行知先生再三强调:教学做合一做”是教学之中心,是在劳力上劳心,具有“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三个特征一面行,一面想,必然产生新价值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儿童的智慧出在他的手指头上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安排一些实践活动来发展学生的智力事实证明,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而且还能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而获得更多的知识,在亲身体验中去观察、思考、发现、创造、感悟,将学习与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 在语文教学中,这一点尤为重要三年级学生写作文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很多学生总觉得无话可说,不知道写什么我常常会带他们进行观察,引导他们留意身边的小事,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有一次,学校组织植树节活动,学生们都从家里带来了铁锹,准备大干一场我把这个活动当做一个契机,注意在每一个阶段观察和提醒学生劳动没开始前,学生们已经兴奋不已,在教室里坐不下去,不停地问我:“老师,怎么还不开始?”我笑着反问他们:“你们现在这个样子可以用什么词语或句子来形容?”学生们思索了一会儿,开始回答:“迫不及待跃跃欲试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词语一旦与学生的感受契合,似乎就变得富有生命力了。
我交代好安全事项,植树活动开始了,学生们争先恐后,挖坑,移苗入坑,培土,浇水,每一个环节都让他们亲自尝试,亲自感受,我给他们拍了不少照片植树的过程中,天空中飞来了北归的一群大雁,我赶紧喊学生们抬头看,只见蓝蓝的天空中一群大雁排着长长的队伍飞行,学生们不由得发出“哇!真美!”的感叹平时我们在诗歌中、课文中经常读到“一群大雁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这样的句子,可是学生只是读这些句子,没有直观的感受,他们根本体会不出句子中的那种韵味,再美的语言都不如让学生们自己亲眼看到来得震撼当天晚上,我布置了一篇习作,以我们的植树节活动为主题来写第二天我收作文时,全班大部分学生都认真完成了这篇作文,好几个孩子都说:“老师,这篇作文太简单了,我们就把自己经历的事情写了下来我不在觉得没话可写了是的,在劳力上劳心,由实践行动形成思想,产生新价值,教学做合一,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简单又有趣 我们教师教学时,也要一面教,一面思考,还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补充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有一年我教一届高年级学生,班里学生较多,性格各异,学生们情绪变化快,今天这几个同学关系不错,明天就可能闹崩,其中有几个女孩子还非常敏感,老师同学无意中的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就可能使她们难过很久。
这样的班级情况让我有些头疼,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对待他们一开始为了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我让学生每天写日记,征求过他们的意见,每天交给我批改我发现,许多孩子常在日记中向我倾诉自己的心事,我突然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于是,我每天对学生们的日记批改得格外认真,每个孩子的日记下面我都会回复一段长长的文字,有时是解答他们学习中的困惑,有时是他们难过时的安慰,有时是他们迷茫时的指点每天日记一发下来,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翻来,看我的回复,这样的沟通让我们的心离得很近,学生觉得老师能理解他们,愿意耐心倾听他们,所以班级非常和谐每天学生们主动把我的讲桌擦干净,办公用品摆放得整整齐齐,图书角都是他们自己来打理班级管理得非常轻松,这是因为我在学和做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班级的管理方法 读书为我们开启了一扇智慧之窗,但能否真正领略教育的风景,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一种教学方法不可能适用于所有孩子,生命的成长需要我们既遵循规律,又尊重差异,在读书学习的同时,惟有不断地在教学中去探索、实践、研究,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3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品德和为人堪称“万世师表”,他一生从事教育事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留下了教育理论巨著,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人民教育家;他怀抱崇高理想,要通过教育“救国,造过,建国”;他积极投身政治活动,是一位杰出的爱国社会活动家;他胸怀博爱,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实践着他的人生梦想;他有一颗天真的童心,心地善良,真心实意“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在这位巨人身上,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感人力量激励人们无私无畏奋发向上的伟大精神他就是陶行知先生! 在细细阅读了陶行知的故事后,自己被陶先生坎坷、伟大的一生深深感动,更被他身上的那些崇高精神所凝聚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 一、以他“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抱负引导我们树立远大理想 陶行知出身于平民家庭,从小深知穷人吃不饱,上不了学的痛苦,便立志“要使全国人都受到教育”他在美国完成学习任务后,老师要他留下来继续深造,但他为了完成自己的心愿,毅然回国经过几年的教育实践,他的人生价值观更明确了,他在《自勉并勉同志》的诗中说:“人生为一大事而来,做一大事而去”这一大事就是建设独立、富强、民主的祖国他深深知道,旧中国最大多数是农民,最穷困,最需要文化的也是农民所以,他发表了《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下定决心,要筹募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他的目标是叫中国一个个乡村都有新的生命这是多么伟大的壮举,多么远大的抱负!于是,他放弃教授的优越生活,辞去大学校长的高位,脱去西装穿上草鞋,率领同志在长江边上,燕子矶旁的劳山上开辟了晓庄师范,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教育实践活动,也开始实践他的人生理想,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就在他病逝前不久,当时,国家内战危机迫在眉睫,他身处逆境,但陶先生仍对中国前途抱着乐观的态度,对自己的理想毫不动摇,仍要在上海创办社会大学,函授大学,新闻大学 态度决定一切,思想的高度决定了行为的高度,一个人有无理想是决定了他是否成就事业的前提我们无法想象一个胸无大志的人会做出如何大的成就,而我们的陶先生不仅心中有着自己的.抱负,并朝着自己的理想奋斗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陶先生那种抱定理想,矢志不渝,为着理想,锲而不舍,为了理想追求一生的伟大形象是我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的光辉典范 二、以他“爱满天下”的胸襟培养我们博爱情操 爱是一种情感,是一种奉献,爱是一种极端负责的态度,爱又是一种巨大的力量,陶先生的“爱满天下”的博爱精神是与他的普及教育理想,振兴中华的抱负,与人类的解放事业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他这样执着、坚定的为改革旧教育,发展人民教育而坚持不懈的工作,最本质的原因是在于他心里装着人民,装着祖国,他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自己的“爱满天下”这种伟大的胸襟,他把对人民、祖国的特殊感情表现在博爱之中陶先生的爱是大公无私的爱,爱憎分明的爱,是真善美合一的爱教育、引导我们不仅要爱自己,还要爱长辈,爱他人,爱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爱自己的集体,爱家庭,爱家乡,爱和平……引导我们努力做一名有博爱精神的人。
三、以他“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境界培养我们诚信品格 陶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这句教人更律己的话道出他的做人之道他的一生是追求真理,学做真人的一生他在青年时期,即满腔热情地投身反清辛亥革命,美国留学回来,即开始他的教育救国实践,一心一意为改革传统旧教育而不懈努力,“九一八”事变后,亡国之祸危在旦夕,他奋不顾身地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抗战胜利,他又冒着“第三枪”的危险,坚定不移地战斗在爱国运动最前线为了真理,为了和平,他置个人生死于度外,这是真人之举 总之,陶先生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一生,是为了振兴中华,为了苦难的旧中国人民为了探求中国教育新路子而赤胆忠心,百折不挠,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一生他在追求理想、追求真理、胸怀博爱的奋斗历程中,书写了自己爱国、爱民,无私奉献、奋斗不息的壮美人生,也同样折射出了他完美、高大的人格魅力《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4 这段时间以来,我最大的收获是阅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每当读到一段精彩之处,总是感到有一位慈祥的老人在讲述自己一生对教育的感悟或者娓娓道来,或一脸严肃先生说“以教人者教己”是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