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外来语对现代汉语的影响.doc
7页论外来语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摘要:外来语对现代汉语的发展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首先是外来语对构词形式的影响,其次外来语对词的内容的影响,最后是外来语借用方式的影响 关键词 : 词形式 词内容 借用方式人们常说历史是一条长河,那么记载历史的语言文字,就是这长河中奔涌的洪流,他携着远古文明从蛮荒走来,他带着现代成就向未来奔去汉语这条源远流长的大河,在奔腾流淌中纳百川而成其博大,汉语在其发展演变的历程中,不断地吸收消化汉民族周遍少数民族的一些语言词汇、外国的一些语言词汇,这些外来语丰富了汉语的语言材料外来语是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交往接触的结果汉语外来语的历史源远流长,但对外来语的界定不太一致王力先生认为只有借词(音译词)才是外来语译词(意译词)由于采用了汉语的构词材料和构词方式而被排除在外了另一种观点认为只要是来自其他语言的词都是外来语,都可以叫做借词本文从广义的角度探讨现代汉语发展中外来语的变化,以及外来语对汉语词汇的影响认为一切源于其他语言的词语,都属外来语,都可称之为借词纵观汉语发展史,汉语外来语的来源有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就国内而言,中国从古至今都有民族杂居的情况,各民族语言之间的相互借用。
汉代以后,汉族人口逐渐南移,汉语吸纳消化了江南土著语言南北朝时期民族杂居汉语吸纳消化了北方少数民族语言;元、明两朝“蒙、满”先后入主中原,蒙语和满语的一些词语被汉语吸纳消化了可见,汉语从境内其他民族借了不少词,而今大多已经不易辨别了近代以后,外来语更多的是从国外借来的历史上从国外语源借词已有四次最早的借词大约是从战国秦汉时期开始从西域借入的西汉武帝到唐代随着佛教传入、发展,汉语吸纳消化了大量的梵语词大约从明清起,欧洲传教士和商人的到来,使西洋的借词开始在汉语里出现伴随近现代西方文化而来的外来语,其数量之多、涉及领域之广都大大超过了以前虽然新旧交替很快,尚未进行完整系统的研究,没有确切的数量,但根据汉语言专家王力的研究,我们现在使用的书面语和鸦片战争以前相比,几乎一半以上是外来语,和“五四运动”时期相比,也有四分之一以上是外来语最近出版的《汉语外来语词典》所收也达一万多条,其中主要来自英语和日语[1]中国历史进入新时期以后,面对世界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各个领域大量涌现的新词几乎同步进入汉语的基本词汇或常用词汇汉语又迎来了新的一轮借词高潮经过四次大规模的对外借词,汉语外来语已经渗透到汉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纵观四次汉语吸纳消化了外来语潮流,尤以近现代外来语汤汤之流对现代汉语影响巨大,现代汉语在消化、吸收外来语过程中,自身也一直处于动态的流变之中,主要表现在构词的形式、词的内容和外来语借用方式三个方面一、构词的形式的流变(一)复合式构词法受到冲击外来语如汩汩清泉、涓涓溪流、从世界各语种汇入现代汉语的滔滔洪流中,首先使现代汉语复合式构词法受到冲击在现代汉语中,词汇多采用词根复合法构成双音节词,语素间因意义关联而形成的凝聚性汉字和音节基本上是相对应的外来语被音译成为三音节或多音节词,由多音节构成一个语素,而各字之间失去关联、凝聚性,无法“望文生义”——从词面无法推知词含义外来因素很明显,称之为“分离性结构”[2](P115)如蒙太奇(法语montage)、迪斯科(disco)、马赛克(mosaic)等音译外来语的大量出现使“复合式构词法”受到冲击,汉语词汇状况发生了变化单纯词中音译的外来语与汉语原有的双声、叠韵等形式共存二) 附加式构词法呈强势汉语附加式构词法受外来语影响在当代呈强势近年来,一批以“族”为后缀的词,在现代汉语中产生,如上班族、城市啃老族、炒股族、单身族、丁克族、有车族、精品族等等。
族”个词缀,是借自日语的外来语缀据刘德有《现代日语趣谈》,日本二战后最早出现的以“族”的形式指“特定的一批具有相同属性的人”的词,是因小说《斜阳》而得名的“斜阳族”,它指战后随着时代变化而逐步没落的上层社会人士[3](P5)在日语构词方式的影响下,现代汉语后缀词出现一些新词如:“-秀”、“-人”、“-热”、“-吧”等等,诸如模仿秀、电影人、考研热、迪吧之类词俯拾即是汉语在吸纳消化外来语时,汉语词缀系统发生变化在翻译时,把“形态构词”为主的英语翻译成以“复合式构词”为主的汉语时,在一定程度上会保留英语的一些特点受其影响近年来出现了一批“准词缀”,模仿英语的词素生成法,如加前后缀,增加汉语的词素,扩充词量如“多(来自multi-,poly-):多元论、多细胞的”,“吧(来自bar):迪吧、酒吧、网吧”; “网(来自net):入网、上网、泡网、网上服务、网上聊天”等这些词缀在构词中往往具有表征词类的作用,位置呈现不自由的特点,或者在词根前,或者在词根后这些词缀临时性很强,表意不够清晰,只能称之为“准词缀”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只作前缀,如多、单;二是只作后缀,如吧、族;三是前缀、后缀皆可,如秀、网。
这类词缀即有可能随着使用逐渐广泛而变成真正意义的词缀,又有可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淡出现代汉语基本词汇行列这些新出现的准词缀大都带有时代气息,丰富了汉语中由附加式构词法产生的新词语,成为汉语词汇的“新一族”三)拉丁字母挤身汉语构词成分从各种媒体上我们经常会看到、听到诸如AA制、T恤、T型台、IP、CIH病毒、SARS病毒,这种拉丁字母挤身汉语构词成分现象已经引起语言学界的注意拉丁字母挤身汉语构词成分表现为:一、按照其缩写形式的读音直接音译,如欧佩克,译自英语缩写OPEC,意为石油输出国组织;二、用缩写音译加上汉语的类名,如“丁克家庭”,“丁克”是英文DINK的音译,意思是夫妻双方都工作、自愿不要孩子的家庭三、纯字母外来词中有我们很熟悉的,如:“CD”意为激光唱片、“CT”是英语“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摄影”的缩写拉丁字母挤身汉语构词成分是有条件的——“中国社科院语言所”专家晁继周说吸收一个外来词一般有两个标准,首先是这个词已经全民通用,其次是要已经使用较长的时间比如中国加入WTO谈了14年,中国人对这个词已经非常熟悉,它作为外来词编入词典,实在是水到渠成的事所以说,大量的字母词汇只有经过时间的检验、最终被中国人认可,才可以称的上是名副其实的外来词。
朱永锴、林伦伦(1999)考察了近二十年来中国大陆新词语的特点,发现“大陆夹用外文字母或全部使用外文的词越来越多”王琪(1999)也发现拉丁字母已经在大陆的许多领域出现,并且还出现了自创拉丁字母的现象,他认为“大陆社会已开始接纳了这种非汉字语素,而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打破了汉语只用汉字语素构词的规限吴英东认为:“要判断拉丁字母化在现代汉语里是否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我们不仅仅要看拉丁字母词使用的领域范围,而且要考察:第一,拉丁字母词的使用功能范围;第二,拉丁字母词是否用来表示语法意义;第三,拉丁字母词的活用能力”[4](P81-82)但也有很多语言学家对外来语的“入侵”非常担心,他们提出要“纯正”汉语,防止语言异化尽管汉语中涌入了大量的外来语,但我们不必过虑,因为它与汉语的总词汇量相比,所占比例很小况且,开放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对于外来语的介入是不可避免的,它不应是“一种严格的取舍,而是一种接受力度的问题,因为几乎没有人完全反对或完全赞同外来语”[5]可是拉丁字母挤身汉语构词成分的现象已经大量出现,是无法回避的王国维有言曰:“言语者,思想之代表也故新思想之输入,即新言语输入之意味也……讲一学、治一艺,则非增添新语不可。
故我国学术而欲进步系虽在闭关独立之时代,犹不得不造新名况西洋之学术骎骎而入中国,则言语之不足用,固自然之势也 [6]这是从历史学和文化学的宽广视角对新语言词汇在中国的传播给予了肯定由于拉丁字母的出现和运用具有简洁、快捷、表意丰富等诸多优势,已成为国际上通行的一种语词现代汉语中字母外来语表现为:混合型字母外来语和单纯字母外来语混合型字母外来语数字、汉字与字母混合词,如、MP3、B4、T恤、T型台这类混合词《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选收的比例还在逐年增加张志毅和张庆云两位学者预言:“十年后《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辞书将会收更多的这类混合词,其增长率将会超过40%[7](P15) 单纯字母外来语就是直接用外文缩略词或外文原形词,如TQC、 PC、NBA、DJ、BBS、OUT、OK姜恩庆认为汉语使用英语原文越来越多的原因是:第一,新概念新事物的不断涌现;第二,语言与语言频繁接触的结果;第三,全民素质的提高使字母外来语具备了接受的可能性;第四,汉语圈音译外来语用字不统一的问题客观上促进了字母外来语的出现和使用[8](P40)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字母词的使用已成为必然趋势,接受并合理使用它,不会影响以汉语语素来构成新词的汉语主流词汇系统的构词方式。
二、词的内容的影响现代汉语在吸纳消化外来语引起词的内容的流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加速了一词多义的进程外来语造成的汉语词的义项增加现象,加速了一词多义的进程,它大多与意译外来语有关,是对语素或词的某一义项进行引申或比喻加工的必然结果如,“病毒”本义指“一种比细菌更小,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的病原体”,后来产生比喻义“通过网络、碟盘等各种媒体传播的破坏性程序”,汉语一开始只借用本义,后随着外语词比喻义的产生而借入比喻义再如“笔记本”本义指“听课、听报告、读书时所作记录用的本子”,后来成为notebook的意译词——手提电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对外经贸、文化、科技交流的增加,加速了一词多义的进程二)增加了一义的多词现象外来语的大量涌现,使现代汉语中一义多词现象明显增加表现为:(一)、音译词、意译词并存,如呼拉圈(健身圈)、伊妹儿(电子邮件)等;(二)、音译、意译并行,如出租车(的士)、洗发水(香波)等;(三)、意译词、借形词并行,如飞碟(UFO)、工商管理硕士(MBA)等四)、汉语多音字对音译外来语影响如艾滋病(爱滋病)等外来语一义多词现象的存在,是语言交流的累赘,亟待“国家语委”进行规范。
三、外来语借用方式的影响汉语 的外来词的形式有音译、音译加表意、音译与意译结合、直接借用四种主要方式一)音译词的“回潮”音译:直接按照原语言词汇的发音转译成汉语词汇传统上非汉字国家的地理名称、人名直接音译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在语音方面极为不同,纯粹的音译是很少的,英语词只是被汉语中近似的音译过来,大多是专用名词(国名、地名、人名)、单位名称、药名、化学名称及一些日常用语,如伦敦(London)、苏打(soda)、巴士(bus)、派对(party)、高尔夫(golf)、克隆(clone)、帖士(tips)、等等任何一次外来语引入的高潮期都会吸收大量的音译词,而后在逐渐沉淀的过程中才转化为汉民族乐意接受的意译或音意兼译的形式,这是吸收外来语的规律然而在音译的大潮之下,出现了一些旧外来语“回潮”的现象如英语中的microphone最早音译为“麦克风”,后来被意译词“扬声器”所取代而近几年来,随着娱乐界的日趋活跃,“麦克风”一词重新抬头,频频出现在人们的口头上、大众媒体上还有维生素→维他命,晚会→派队,公共汽车→巴士,动画→卡通,通行证→派司等等音译外来语出现音节语素化,表现为:第一,一些表国名、地名、人名、概念名的音译外来语,其第一个音节经常代表整词意义使用,如菲总统(菲律宾总统)、巴以冲突(巴勒斯坦、以色列冲突)。
这部分语素化音节属于非衍生性的,一般不具有构造新词的能力第二,人们所熟知的一些音译词,有的简化音节后成为语素,由语素化音节代表整词意义参与构词,如由“巴士”的“巴”构造出大巴、中巴、小巴等,由“咖啡”的“咖”构造出热咖、冷咖、苦咖等有的直接成为语素,如随佛教出入汉语的“魔”、“塔”和近几年才进入汉语的“秀”、“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