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四川雅安市高三三模高考历史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pdf
14页历史试题本试卷共16页,47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2、选择题使用2 B 铅笔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代,“公”是商王对其旁系亲属的称呼周初,除周王室贵族凭血缘关系称“公”者外,周王还常把“公”的称号授予功臣,如吕尚便被赐予“公”的称号,成为“太公”这一变化反映周 初()A.宗法观念逐渐淡化 B.国家治理的理性化趋势C.专制王权不断强化 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2.元朔五年,汉武帝采纳公孙弘的建议,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每年考试,凡能通一经以上者可补文学掌故的官缺,成绩得甲等者可为郎官该 措 施()A.推动了主流思想的传播 B.提高了官员道德水平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D.营造了社会尚学风气3.唐宋以前,岭南民众“贵稻轻麦”,以麦为“恶食”;至两宋,随着大批移民涌入,吃麦食的习惯遍及广南诸路,带动了岭南本地小麦需求的激增,“麦一斛至万二千钱,农获其利,倍于种稻。
这 一 现 象()A.改变了南北饮食结构 B.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政权C.促进了民族文化交融 D.体现了经济重心南移完成4.明代嘉靖年间,浙 江 的 太平县志记载:有业于农者“或田而稼,或圃而蔬,或水而渔,或山而樵,或畲而种植,或操舟于河,或取灰于海,或为版筑,或为佣工,各食其力,而无或惰焉这反映出当时()A.农业生产区域化增强C.社会阶层流动的加快B.使传统经济结构有所突破D.农业资本主义萌芽产生5.据图可知,这一时期英国制造品输华值()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单位:镑年平均数A.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C.推动了传统手工业进步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D.刺激了列强进一步侵华6.19世纪末,清政府频繁发出针对特定国家的照会,宣称在长江流域、海南岛、福建等地“中国国家有自主之权”“绝无让与或租借他国之理”据此推知()A.西方列强在中国争夺激烈 B.清政府维护了国家主权完整C.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破产 D.全国各地革命活动蓬勃兴起7.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编订了以“二十二个文件”为中心的学习文件,用于规范全党政治学习范围这些文件的学习()“二十二个文件”分类毛泽东的著作中国共产党其他领导人著 作中国共产党文件斯大林、列宁等苏联领导人著作6 个3 个7 个6 个A.促使中国思想趋于统一 B.标志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确立C.旨在解决中国革命问题 D.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试卷第2 页,共 6 页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56749.8540888.48501.6.内30342 I 3 9 2*917224.8|184.6 229.3 421.2 891 2443.2出现如图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发展战略推动 B.四川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C.国际环境明显改善 D.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9.罗马共和国的行政长官,除检察官外,常设的高级官职都由选举产生,一年一任;所有高级官职都无薪俸。
这些规定()A.反映了人民权利的平等 B.限制了贫穷公民当选的资格C.体现了选官程序的完善 D.表明了罗马等级制度的森严10.19世纪初,欧洲人口总数大约有一亿六千万;19世纪末,欧洲人口总数上升到四亿三千六百万有学者认为,人口的剧增引起欧洲人口外流并在世界范围内泛滥,使得最小的大陆成为了很多国家诞生和成长的发源地这一观点()A.维护了欧洲中心论 B.说明了殖民扩张的本质C.强调了经济全球化 D.阐释了工业革命的原因1 1.1 9 3 5 年,苏联普通采煤工斯达汉诺夫用5小时4 5 分钟采煤1 0 2 吨,超出当时普通定额的 1 3 倍他的事迹很快得到苏联各个媒体的报道宣传,随后,苏联掀起了追赶斯达汉诺夫的热潮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苏联()A.工业生产重视技术投入 B.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确立C.产业工人地位日益提高 D.民众工业化建设热情高涨1 2.二战后,美国政府支持打造了一个“好莱坞电影模式”:制造自由美国神话,塑造完美国人形象,渲染美国社会优裕的物质生活,而共产党人和苏联间谍往往被描写为坏蛋好莱坞 电影模式表明()A.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B.电影艺术在美国受到民众欢迎C.意识形态影响电影艺术的创作 D.美国政府重视思想文化的发展二、非选择题:(一)必考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茶叶的起源在中国有“神农说”“吴理真说”“诸葛亮说”“葛玄说”等在西方广为流传的是,公元519年,印度人达摩在中国苦修期间,将眉毛变成了“茶”的故事然而,在中国传世的文献典籍中没有这个故事的记载18世纪,达摩眉毛变茶的故事在西方有了早期传播,基本保持本初面貌19世纪中后期,以英国为首的欧美学界通过多种手法将其篡改为一个印度故事,炮制出“茶叶印度起源说”,各种典籍、报纸、杂志加以记录英国人推崇一时的中国武夷红茶被印度阿萨姆茶取代,在西方科学话语中被价值重构和污名化茶叶起源于中国这一原本在西方已被广为接受的观点受到挑战和质疑20世纪20年代,中国农学家吴觉农发表了 茶树原产地考等重要文章,举出各种有力证据,系统驳斥茶叶起源于印度这一无稽之谈他通过考证,认为茶叶在中国的历史可追溯到神农氏时期,早在公元前2700多年的 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茶的记载,“中国茶业在周秦以后,已当食用,至汉晋已渐盛,到唐宋则为极盛之时代”改革开放后,吴觉农等人继续深入开展中国西南地区才是世界茶树原产地问题的论证研究o科学界还发现云南、四川一带有生长两三千年的野生大茶树摘编自宋时磊 达摩的眼皮:一个茶叶起源故事的由来、传播与变异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 析 19世纪中后期以英国为首的欧美学界篡改达摩故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茶叶起源于中国的依据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现代中国学界论证茶叶起源于中国的意义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华民族是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形成、发展和壮大起来的春秋战国至秦汉皇朝是其形成时期,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皇朝是其发展时期,五代、辽宋夏金至元明清皇朝是其壮大、巩固时期,近代以来是其走向自觉意识和伟大复兴时期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现实表明,这是一个以无可辩驳的历史实际和历史逻辑彰显于世界的伟大民族摘编自瞿林东 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据材料,选择某一个历史阶段,围绕“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证要求:阶段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试卷第4 页,共 6 页(二)选考题:15.历史一选 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唐初人户凋敝,政府控制的人口很少为了增殖人口,政府采取了诸多措施贞观年间,政府招徒塞外及突厥前后内附者男女120万口,党项羌前后内属者30万口太宗下诏:“民男二十,女十五以上无夫家者,州县以礼聘娶,贫不能自行者,乡里富人及亲戚资送之”为了缩短生育周期,玄宗时期将结婚年龄提前,规 定“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听婚嫁”。
唐律还专门规定,同姓为婚者徒二年,近亲通婚以奸论,并强令离散此外,唐政府还鼓励寡者再嫁,提倡抚养孤儿,禁止妻妾逃亡和出妻,将人口的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指标等等这些措施的推行,加之当时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唐前期人口迅速增长摘编自张岂之主编 中国历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前期鼓励人口增长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前期人口增长的影响16.历史选 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 料1941年底,日军突袭美国夏威夷军事基地,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在亚太地区有着重要利益的中英美三国多次协商,希望实现对日联合作战英国希望借中国抗日力量挽救远东大后方的危机,但为维护其在缅甸和印度的殖民统治,迟迟不同意中国军队入缅作战蒋介石认为,派遣军队入缅作战,保卫滇缅地区的交通畅通,守卫中国的大后方更为重要美国希望集中中国的人力、物力钳制南进的日本三国在合作抗日、共守缅甸的问题上争论不休,冲突不断在战争形势的逼迫下,中英美不得不相互妥协退让1943年底,中英美军队展开了协同作战的缅北反攻战经过盟军一年多的征战,于1945年3月成功解放了缅甸摘编自 王 伟 二战期间缅甸战场大国关系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英美对缅甸战场持不同态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缅北反攻战胜利的历史意义17.历史选 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流水人,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1940年代,他在目睹了国民党统治的腐败与日趋反动后,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从 坚 持“国家至上”,忠诚于艺术,到 宣 称“人民至上”,强 调“最后的胜利永远是属于人民的“1946年,民盟云南支部举行社会各界招待会,他在会上宣布响应中共号召,坚 持“民主团结、和平建国”的立场,号 召“各界朋友们亲密地携起手来,共同为反内战、争民主,坚持到底!”他说:“过去我只晓得抽象地爱国,不知爱什么国现在我知道,爱国只能是爱新民主主义的国,现在为新民主主义而奋斗,将来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闻一多的思想转变,凸显了他在为人民的民主与和平的新中国而奋斗的事业中的特殊地位摘编自陈恩国 闻一多抗战后期思想发展的历史逻辑(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后期闻一多思想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后期闻一多思想的特点试卷第6页,共6页1.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时期(中国)据材料“商代,公 是商王对其旁系亲属的称呼周王常把 公 授予功臣,如吕尚便被赐予 公 的称号,结合苏溪知识可知,“公”称谓发生了变化,周王利用“公”这一称谓来拉近王室与功臣之间的关系,表明国家治理的理性化趋势,B项正确;周初,实行宗法制度,宗法观念浓厚,排 除A项;西周时期,王权没有实现高度集中,不能说“战争王权不断强化”,排 除C项;秦汉时期,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与材料时间不符,排 除D项故 选B项2.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学习儒家思想经过考核之后有机会成为政府官员,这有利于儒家思想的传播,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部分官员的选拔途径,与官员的道德水平的提高无直接关系,排 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官员的选拔途径,与文学艺术的发展无直接关系,排 除C项;材料只是官员选拔的方式之一,不能得出营造了社会尚学风气,排 除D项故 选A项3.C【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 朝(中国)。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宋时期,由于战乱和政策的影响,大量中原人口南迁至岭南,带来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这种饮食习惯的变化不仅反映了生活习俗的融合,也促进了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从而加深了民族文化交融,C项正确;材料现象体现南北饮食结构的变化,“改变了南北饮食结构”的表述有误,排 除A项;两宋时期,国家没有实行大一统,排 除B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南宋时期,但是材料主要表现两宋时期南北饮食结构的变化,无法得出“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结论,排 除D项故 选C项4.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 朝(中国)根据材料“或田而稼,或圃而蔬,或水而渔,或山而樵,或畲而种植,或操舟于河,或取灰于海,或为版筑,或为佣工,各食其力,而无或惰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县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