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塔林网络战国际法手册》探析4800字_1.docx
2页《塔林网络战国际法手册》探析4800字 《塔林网络战国际法手册》探析一、《塔林手册》概述 (一)网络空间 《塔林网络战国际法手册》是应对网络空间战争威胁而出台的一部新时代的法律草案可以看到,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网络提供给人们高技效、高水准的信息共享,非常方便人们的生活、工作、娱乐等个各方面广义的网络不仅指信息技术上的,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而《塔林手册》所讲的网络是指国际互联网,即可在数字信息通信硬件基础上的具体的信息网络,而网络空间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虚拟的相对独立的、以信息交换为主的一种社会空间[1]网络空间是没有地域概念的,因为互联网是一个全球开放的系统,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跨越国界的与朋友交流、进行工作访问,因此它具有非独占性和无边界性同时,在网络中最主要的就是网络信息资源,这种资源可以由不同个体或群体在同一时间或不同时间共同享用这个特点使信息资源能够发挥最大效用,生生不息,所以在信息资源效能化的情况下国家间截获信息资源 (二)《塔林手册》编纂背景 在网络这样一个虚拟的环境下,隐私侵犯、黄色信息、文化霸权以至网络纠纷越来越频繁,利用网络进行的犯罪也越来越凸显出紧张的局势,国际网络环境下亦是如此。
网络战争的标志性事件是2007年在爱沙尼亚、2008年在格鲁吉亚、2010年在伊朗和2014年在乌克兰发生的网络攻击2010年,美国向伊朗的网络植入一种名为"震网";的病毒,攻击伊朗首座核电站布舍尔核电站,攻击致使核电站使用的德国西门子工业控制系统瘫痪2014年乌克兰危机发生以来,乌克兰数个网络系统遭受一种攻击性强的网络武器攻击[2]2013年3月,韩国至少有三家电视台和两家金融的计算机网络遭受攻击,几乎同时陷入瘫痪中国也是网络攻击的受害者,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1月1日至2月28日,不足60天的时间里,境外6747台木马或僵尸网络控制服务器控制了中国境内190万余台主机,其中位于美国的2194台控制服务器控制了中国境内128.7万台主机[3] 在这样一种网络攻击上升为政治高度急需治理的背景下,制约以争夺"制网权";为目的的不良网络攻击非常必要国际法学界的专家也在很早就开始关注网络军事行动的法律适用问题《塔林手册》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由权威的法律学者、实务专家、网络技术专家共同精心编纂而成的编纂手册的目的是应对网络战争威胁,同时也是像关于规范海战的《圣雷莫手册》一样来检测现行国际法规则能否适用这种新的战争形式。
《塔林手册》由《国际网络安全法》和《国际网络冲突法》组成,共95条规则第一章节主要是确定国家网络基础设施与网络行动之间的基本国际法关系;第二章是关于"武力";"自卫";等概念界定;第三章介绍武装冲突法;第四章是最重要的一章,是对"敌对行为";的理解;第五章确定的保护来源自国际人道法;是指对特定人员、目标、行为的保护;第六章关于占领;第七章讲述中立法 二、《塔林手册》中的人道主义保护规则 在第五部分强调网络操作要时时保护外交档案和通信,给予外交档案和通信的保护同样包括它们信息机密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这要求冲突一方制止任何干涉另一方传播、接收、维护档案的行为这点在网络环境下是特别相关和有意义的不管地点在哪,敌方外交网络设备和通信的保护也不会仅仅是因为一场确确实实存在的武装冲突而停止,即使终止外交关系也不能剥夺对它们的保护而且用网络手段进行的集体惩罚是被禁止的,集体惩罚要与占领国按照第87、90条规则而采取的确保国家安全、维护公共秩序和人员安全的措施区别开来,同时也要与在这些规则下直接针对个人的正当行动区别开来,但是对于其他人来说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或是不希望发生的后果网络操作不是被设计或管理成对采取措施提供人道援助的行为进行过度干预的一种手段。
受保护人员在被占领地区中必须被尊重和保护不受网络空间战的不良影响,例如一些特殊的规定,如相关的健康、年龄、性别的控制,占领国必须同等对待受保护人员,没有任何不良区别对待,尤其是对种族、信仰、政治见解相应的,如果将居民阻碍互联网接入定义为参与种族、信仰、政治联盟的一个因素,在这个规则中是被禁止的然而,占领国采取对受保护人员的控制与安全,对冲突来说是必要的占领国须在自己能力范围内采取有力措施来尽可能恢复和确保公共秩序和安全,除非绝对避免,也要尊重国家生效的法律,包括适用于网络活动的法律占领国可能会采取必要措施来确保它的一般安全,包括它的网络系统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在某种程度上占领区法律允许没收或征用资产,控制网络基础设施或系统同样是允许的直接针对网络基础设施采用网络方式行使战争权是被禁止的,在中立方领土上使用网络手段行使战争权也是被禁止的,同时中立国不能故意允许冲突方在它领土或控制下的网络基础设施上行使战争权,如果中立国终止在其领土上的战争权行使失败了,冲突中受侵害一方应采取措施,包括网络措施,以对抗这种行为一个国家如果不依赖中立法去证明它所采取的行动,包括网络操作,这将会与安理会在联合国宪章Ⅶ中决议的预防和强制措施不符。
可以看出,《塔林手册》在基础设施、通信材料、人员的保护上做出了一系列努力,同时也对占领及中立制定了规则,其就是旨在使现有法律适用网络空间战,但是《塔林手册》这样一个非约束性文件,其不是北约官方文件,不具有法律效力,只能在学术研究和法律理论发挥较强的影响力虽然《塔林手册》编纂聘用专门国际法和网络专家,其系统化特点显著,以国家主权为出发点,基于国家主权控制和管辖权,对网络基础设施和网络行为进行监管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这部手册编纂背后的利益化倾向也是明显的,尤其是以英美为主导的西方国家美国惯用网络方式打击对手,2013年6月,美国中情局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爆料美国于2007年启动"棱镜";计划秘密监控多国首脑和全球网民,微软、雅虎、谷歌、苹果等大型企业都参与其中,同时英奥等都参与此项计划,德、毕业收集整理加拿大也建立类似监控系统《塔林手册》是以英美为主导争夺网络制网权的一个重要步骤,其内容反映了英美利益,"塔林手册";第6条"国家的法定义务";条款规定,"一国拥有实施网络战役的国际法律义务以阻止违背国际义务的行为";,却对"违背国际义务的行为";作了极其宽泛的解释,这无疑为美英等国对其他国家肆意发动网络战大开方便之门[4]。
网络战是新兴事物,而且网络技术日益更新,打算用三年时间完成的塔林手册去规范世界范围内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网络行为也是不切实际的,因为手册本身法律体系尚不完善,对条款的解释及其自身逻辑体系都需要进一步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