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社会学课件-社会现代化完整版.ppt

24页
  • 卖家[上传人]:第***
  • 文档编号:600654177
  • 上传时间:2025-04-1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49.38KB
  • / 2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十三讲 社会现代化,第一节 现代化的涵义、内容与特征,第二节 理解“现代化”的主要理论模式,第三节 后发展国家及其中国的现代化,一、现代化的涵义,现代、现代化及其相关的概念,都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的涵义广义“现代”:,被用来当作“目前”、“现在”、“今天”的代名词,被用来泛指人们正在经历的任何一个当前的时间阶段狭义“现代”:,主要指的是大约从,17,或,18,世纪开始以来(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的一段历史时期广义的现代化:,指的是向任何更“新”的“现代”时期或状态的转变过程,“现代化”是一个永无休止的过程狭义的现代化:,指的是十七八世纪(尤其是从工业革命以后)从欧洲起源,之后逐渐扩散到全球的、一种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之上的、新的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是从“传统社会”向这种新型的“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转变的过程社会学中讨论的现代化,是狭义的现代化二、现代化的内容,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文化现代化,个人现代化,现代化的主要层面:帕森斯,(1),1,从身份取向到契约取向,(status-contact),;,2,从神圣到世俗(,Sacred Secular,),3,从区社到社会(,Community-Society,4,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Agrara-Industria,),现代化的主要层面,:帕森斯(,2,),5,从初级群体到次级群体(,Primary-Secondary,),6,从特殊主义到普遍主义(,Particularism-Universalism,7,从承袭关系到成就(,Ascription-Achievement,)与接近。

      承袭与成就,8,从功能普化到分化(,Diffuseness-Specificity,)现代化的主要层面,:帕森斯(,3,),帕森斯的五个模式变项,特殊主义普遍主义:对事物是区别对待,还是与其他一样,扩散性专一性:扩散,连带关系,还是就事论事,情感性非情感性:重感情还是重理智,集体取向个人取向,先赋性自致性,三、现代化的主要特征,1,、现代化是一个激烈的转变过程2,、现代化是一个系统的变革过程3,、现代化是一个由于某些偶然因素而首先在,4,、现代化是一个全球化的过程5,、现代化是一个趋同化过程6,、现代化是一个功过并存的过程第二节 理解“现代化”的主要理论模式,一、经典现代化理论,50,年代,美国一批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相继开展了现代化研究1951,年,6,月,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经济增长委员会主办的学术刊物,文化变迁,举办的学术讨论会上;与会者认为,使用“现代化”一词来说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是比较合适的1958,年,丹尼尔,勒纳出版,传统社会的消逝:中东现代化,一书,认为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就是现代化1959,年,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比较政治委员会召开政治现代化讨论会,随后出版了,发展中地区的政治学,(阿尔蒙德和科尔曼,,1960,)。

      60,年代西方陆续出版了一批有影响的现代化研究专著,现代化理论基本形成例如,,经济成长的阶段:非共产主义宣言,(罗斯托,,1960,),日本和土耳其的政治现代化,(沃德和拉斯托,,1964,),现代化和社会结构,(列维,,1966,),现代化的动力:比较历史研究,(布莱克,,1966,),现代化:抗拒与变迁,(埃森斯塔特,,1966,),现代化:增长的动力,(维纳,,1966,),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亨廷顿,,1968,)等在,70,80,年代,现代化理论面临诸多挑战,同时也得到全面发展,形成了五光十色的现代化理论西方学者开展现代化研究,历时,50,年(,50,90,年代),最终形成了经典现代化理论体系尽管这种理论存在许多固有的缺陷,并因此受到种种批评,例如,这种理论不能解释发达工业国家,70,年代以来的发展等,但是,它仍然被认为是用来阐述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文明的革命性变化的有力理论,其他任何一种社会科学理论都不可能完全取代它二、后,现代化理论,几乎与现代化理论研究同步,西方学者对发达工业国家未来的发展进行研究,并提出了许多种新理论例如,后资本主义社会(达伦多夫,,1959,)、后工业社会(贝尔,,1973,)、后现代主义(,Lyotard,,,1984,;,Rose,1991,;格里芬,,1997,)、后现代化理论(,Crook,,,1992,;,Inglehart,,,1997,)、知识社会(莱恩,,1966,)、信息社会、网络社会和数字化社会等,其中,后工业社会和后现代主义是与经典现代化理论紧密相关的,后现代化理论则与经典现代化理论相对应。

      在,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就产生了后工业社会的思想,,1973,年正式出版,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三个阶段,在今后,30,年至,50,年间,发达工业国家将进入后工业社会后现代社会的特征?,1,、逆分化(,De-differentiation,),2,、逆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在权力分配方面,3,、认同群体取代阶级,4,社会政治活动日益从阶级政治转化为认同政治,5,生产领域中由固定分工向灵活分工转变现代社会:固定分工,6.,科学的地位下降,受到削弱,第三节 后发展国家及其中国的现代化,一、“后发展”国家现代化过程的特点,1,、发展逻辑的改变,现代化的后来者具有五个方面的优势:,2,、迟发展效果,3,、后发展国家的经济特征(见教材,P335-336,),4,、后发展国家的政治特征(见教材,P336-337,),二、社会趋同论、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理论对不发达国家现代化的论述,1,、社会趋同论,2,、依附理论,3,、世界体系论,全球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全球化概念:,60,年代末,70,年代初,“,全球化,”,概念开始在国际经济学、国际政治学和国际文化学中得到普遍使用,到,80,年代,,“,全球化,”,概念演变成一个概括未来时代特征的基本概念。

      英国学者,J.,米特尔曼在,全球化的挑战:在边际上生存,一文中指出:,“,全球化的概念是相互渗透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997),认为:全球化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性,”,的特征,民族性或地方性在减少,(,经合组织(,OECD,),1997,年为部长理事会作的报告,全球化与环境,参见,丁一凡著,大潮流:经济全球化与中国面临的挑战,,中国发展出版社,,1998,年版,北京),。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