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析藏族人名重名现象.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05484263
  • 上传时间:2021-10-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1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析藏族人名重名现象摘要:重名现象古已有之随着人口的剧增,社 会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重名现 象已由一个语言现象演变成一个需要予以关注和解决 的社会问题由于藏族人名经历了从有姓到无姓的转 变过程,加之藏族人民在取名用字时普遍受到宗教文 化的影响,藏族人名重名现象普遍现试从语言学角 度简要阐述藏族人名重名现象的成因及其解决策略关键词:藏族人名重名现象形成原因解决策略 一、藏族人名重名现象的形成原因(一)从有姓到无姓历史上藏族人是有姓的,但现在的藏族人一般认 为是有名无姓(极少数人是有姓的)据藏文史籍记载, 藏族姓氏主要有四大族姓和六大族姓之说进入阶级 社会,以松赞干布统治时期为代表,藏族人既有姓又 有名但是这一时期的“姓”是带有深刻阶级印记的 符号,具有一定的特权性质,只有上层的一些达官贵 人和活佛才有姓氏,普通百姓没有姓氏,而且通常都 以庄园名、家族名、封号作为姓氏冠在名字之前据 有关统计,在旧西藏,将近95%的藏族人是没有姓氏 的,姓氏是属于大约5%的特权阶层这与现代汉族姓 氏“续血统,别婚姻”的功能截然不同,藏族的姓氏 主要是用来分等级、别贵贱的新中国成立以后,作 为有一定特权性质的姓氏退出了历史舞台。

      姓”是构 成人名的具有区别性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藏族人 名中不再发挥作用,这是造成藏族人名重名现象普遍 存在的原因之一二)宗教文化对藏族人名取名方式的深刻影响 宗教对藏族人民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在取名问题 上,主要表现为藏族人名多以自然物、自然现象、神 灵、佛法、法器等与宗教有关的事物取名原始宗 教一一苯教对藏族人取名的影响:以自然物、自然现 象取名例如:尼玛(太阳)、达瓦(月亮)、南卡(天 空)、嘉措(海洋),桑格(狮子)、梅朵(花)、白玛 (莲花)等藏传佛教,是苯教与佛教融合的产物, 进一步加深藏族人对万物有灵论的信仰因此,以自 然物、自然现象取名,即使在现代社会的藏族人中仍 然较普遍藏传佛教对藏族人取名的影响,以神灵、 佛法、法器等取名例如:多杰(金刚)、嘉央(菩萨)、 坚赞(佛幢)、桑杰(佛陀)、曲宗(法满)、曲强(法 慈)等这类名字都体现出佛的至高无上和人们对佛的 虔诚敬奉以自然事物、神灵、佛法、法器等取名造 成人名性别倾向不明显,男女重名现象也较为普遍 此外,藏族还以出生日期(主要指一个星期的每一天) 取名,以出生日期来命名的男女人名重名率非常高①二、藏族人名区分性别的人名构成方式为尽量减少男女同名现象,藏族人名按一定的组 合关系来区分性别。

      人名是词,这样的论断对于藏族 人名来说并不是最恰当的藏族人名主要以双音节和 四音节为主按照现在通行的区别词和词组的方法, 藏族人名中一部分归属于词,一•部分归属于词组:双 音节人名以词为主,四音节人名以词组为主藏族人名中的中性人名主要以双音节为主,这一 类人名多以自然事物、神灵、佛法、法器、出生日期 等命名,其基本词义不具备区分性别的功能,与四音 节的人名相比结构更为稳定,不利于具有区别性别功 能的人名象征意义取得人名基本词义的地位区别双 音节人名的性别特征主要通过在双音节人名后面增加 一个具有明显性别特征的语素,例如:“毛气“措气 “吉”,这些语素放在中性双音节人名后,通常表示此 人名是女性人名而非男性人名四音节的人名一般是 由两个双音节的人名组合而成,因此一个四音节的藏 族人名可以只称呼前两个音节,也可知称呼后两个音 节,它们单独称呼时都具有独立完整的语义通过两 两组合构成四音节人名区分人名性别的结构方式较复 杂,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组合方式:(1) 男性人名+女性人名=女性人名才旦+卓玛=才旦卓玛(2) 女性人名+女性人名=女性人名央吉+卓玛=央吉卓玛(3) 中性人名+女性人名=女性人名巴桑+拉姆=巴桑拉姆(4) 女性人名+男性人名=男性人名卓玛+才旦=卓玛才旦(5) 男性人名+男性人名=男性人名强巴+旺杰=强巴旺杰(7)中性人名+男性人名=男性人名达瓦+旺久=达瓦旺久(6) 中性人名+中性人名=男性人名米玛+次仁=米玛次仁②从以上六种(排除第七组)组合方式,不难发现 四音节人名中只有后两个音节才具有反映或代表性别 的功能。

      三、藏族人名减少重名现象的主要方式以年龄大小进行区别,在人名前面加“大”、“中”、 “小”这样的区别词;以职业进行区别,在人名前加所 从事职业;以性别进行区分,在人名前加“男”、“女” 这类区别词,抑或以生理特性区分,诸如“高”、“矮”、 “胖,,、“瘦”之类的区别词,这一类词一般要放在人 名的后面以上四种区别重名的方式,当使用其中一 种方式仍不能将多个同名的人区分开来的时候可以使 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式进行区分,多数情况使用其中 两种方式即可其中以性别加以区分的方式使用频率 最高,是其他三种区分方式首选的组合对象这些减 少重名的方式,有随意性、临时性的特点,主要用于 日常交际,在正式场合使用有不妥之处,尤其在人名 后加个人的生理特性多为“绰号”,不适宜在正式场合 使用四、解决策略随着推普工作在少数民族地区深入,在正式场合 越来越多的藏族人使用汉语翻译的人名,重名现象对 人们工作生活造成的困扰日益凸显此外,藏族人名 翻译成汉语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人多名的现象,这一类 重名现象不列入本文的论述范围重名问题对中国人 的困扰由来,对于这一问题许多专家学者都提出自己 的解决策略,但这些解决策略主要是针对汉族人名重 名问题而提出的。

      这些解决策略是否适合汉译藏族人 名还不可妄下结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对减少汉译藏族 人名重名现象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汉族人名重名现象的解决策略目前,针对汉族人名重名现象,专家学者从语音、语法、语义三方面提出解决策略,或在人名的“姓”、 “名”上下工夫如:有人建议扩大姓的范围,采用百家姓以外的新姓、采用两个汉字的复姓、使用少数 民族的姓,甚至建议借用外国姓;还有人建议扩大名的 字数,采用三字名,甚至四字的名,更有人提议向古 人学习,除了 “姓”和“名”外还要另外取“字”与 别人相区分;此外,人名在语义上不要一味追求姓与名 连义,避免大范围的同名同姓现象总的说来,不外 乎在“姓”或“名”的用字、数量上下工夫减少重名 的概率二)汉译藏族人名重名现象的解决策略人名与人的特殊关系决定了减少重名现象的解决 方案的提出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要充分考虑所属民 族的文化心理、民族语言因素对方案可行性的影响 民族姓名由形式和内容两部分组成民族姓名的形式 反映民族语言特点,而它的内容则反映民族社会的特 点,前者在基本结构上比较稳定,而后者则富于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③不同的民族语言会 产生与之民族语言相适应的民族姓名形式,民族姓名 受到民族语言的语音、语法和语义等方面的制约。

      在 姓名内容上受到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集中体现为“用 什么字”取名的倾向以及取名的目的、寓意减少汉 译藏族人名的重名现象,一方面要吸收减少汉族人名 重名现象的宝贵经验,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藏族人名 的民族语言特点和文化因素针对汉译藏族人名的特 点提出以下解决策略:1. 选择有明显性别区分度的字作为人名,与藏族 人名区分性别特征的人名组合方式结合使用藏族人 名男女重名现象较普遍,这与宗教信仰对人们取名用 字的影响是分不开的,要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取名用字 的宗教文化倾向,不太可能也没有这样的必要,应该 尊重文化的多元性差异性但我们完全可以使用现有 的具有明显性别特征的人名加以组合来强化其性别特 征,做到人名性别一看便知藏族人名,尤其是四音 节的人名在语义上多为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双音节 人名组成,在语义上前后两部分拆分后语义完整,可 以独立使用;在语法结构上多为联合关系、偏正关系的 词组,加之有名无姓与汉族人名相比人名前后两部分 组合能力更强正因为如此,在选用具有明显性别特 征的词作为人名时应遵循藏语人名区别性别特征的组 合方式,不可随意组合2. 一名多人的重名现象在汉译过程中广泛存在, 在确保不影响藏语人名原有语音、语义的前提下可以 局部使用同音字、谐音字加以区别。

      譬如:次旦德吉(长寿幸福之义)是较为常见的藏族人名,在同一所 学校甚至同一个班级都有可能遇到与自己同名的人, 在日常交际中可以在前面加“男”、“女”、“大”、“小” 之类的字相称加以区分,但在正式场合不适宜使用这 样的称呼方式,书写成汉语时就更难以区分如果使 用同音字、谐音字,不但可以在形式上与同名人相区 分,还可以赋予汉译藏族人名新的涵义譬如:把次 旦德吉取名为慈丹德吉,藏语中这两个人名语音、语 义都相同,但在汉语书写上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名 可以与其他人区别开来从汉语角度考虑,慈有仁慈 之义,丹在汉语中一般用于女性人名,这样一举两得 既可明性别,还可别同名3. 具有亲属关系的人名可以使用固定的语素,一 般放于人名的前面与人名合用来充当“姓氏”,在一定 程度上发挥续血缘的作用,这些固定成分可以是地名、 景观名、房屋名等最好的结果是它可以固化在具有 亲属关系的人名中,具备通名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 也可以弥补藏族人名无姓氏的空白,对减少重名现象 是有益的另外,符合藏族人名母子连名制的文化传 统和语法构成方式此外藏族人名各部分凝固性不强, 多为词组,具有“姓氏”功能的固定成分进入藏族人 名容易被人们所接收,具有可行性。

      同时这样的固定 成分与阶级社会时期别贵贱、分等级的姓氏相比是有 显著区别的4. 使用缩略式人名进行区分缩略式人名,语义 高度凝练,一般比其他人名的内涵更丰富,表达的往 往不是字面义,而是其所加工材料的整体义;结构灵活 复杂,只抽取极有限的字作为线索提示其与原材料之 间的关联,组合方式既自由丰富,又可超乎常规由 于藏族人名音节较多,为了方便称呼和记忆在人们日 常生活中采取缩名形式加以筒便化不同藏区有不同 的缩名方法卫藏以拉萨和日喀则为主附近地区,四 个音节中取掉第二和第四音节,以第一音节和第三音 节组合而缩名,如德吉央宗缩名为德央,次仁曲杰缩 名为次曲,尼玛扎西缩名尼扎安多和康巴恰恰倒过 来缩名,如桑丹旦增缩名为桑丹,次仁德吉缩名为德 吉的习惯而且康区流行一种爱称代替原来的正名, 某人名字的第一音节后面添加一个“嘎”字来称呼, 如达嘎,尼嘎,扎嘎、格嘎来表达一种感情这样的 缩名方式可以加以继承并可以应用在正式场合使用的 汉译藏族人名此外,对人名进行缩略还应保存人名 应有的文化理据,不能仅仅为了简单、易记而随意缩 略5. 以年龄(大小)、性别(男女)、职业、生理特 性区别重名现象只适合于非正式场合,而且这一类多 为区别词数量有限,对减少重名现象有其局限性,应 使用更恰当的命名方式代替。

      注释:%1 贾一心.佛光笼罩下的审美意向一一藏族人名 管窥[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 84-86.%1 旦正加.藏族姓名探微[J].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 学版),1994.2: 26-31.%1 纳日碧力戈.民族姓名的语言制约因素析要[J]. 民族语文,1990.4: 66-69.参考文献:[1] 范玉梅.我国少数民族的人名[J].民族研究,1981 (5): 63-75.[2] 纳日碧力戈.民族姓名的语言制约因素析要[J]. 民族语文,1990 (4): 66-69.[3] 李晓明.给六千万亿名中国人起名字[J].群言,1995 (6): 41-43.⑷唱玛降村.藏族人名的佛教文化内涵[J].中国西 藏,1998 (3): 42-43.[5] 刘软荣,岳本聪.个人取名的语言学原则[J].新闻 爱好者,2000 (9): 42-44.[6] 杨丽忠,李书文,齐援朝.人名的语言学研究[J].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