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西双版纳某酒店空调方案初探.docx
4页云南西双版纳某酒店空调方案初探摘要:介绍了该工程的空调系统设计,主要包括冷热源的选择关键词:酒店空调冷热源水系统设计工程概况本工程地处工程地处西双版纳的行政中心景洪市,地块占地约13万平方 米,距西双版纳机场约1.5公里南凹河自南向北贯穿于基地周边风景优美, 具有很好的温度资源酒店定位建成具有国际水准、中等规模的五星级温泉度假酒店空调总 建筑面积为4万平米,酒店区分主楼区和别里区,此次中央空调系统设计范围为 主楼区主楼区以大堂为核心,以大堂入口、大堂、大堂吧、泳池为轴线对称伸 展型布置最高5层地下一层为设备房、后勤用房和汽车库等,地上中间为酒店 大堂,两侧对称为5层泗店用房设计参数2.1. 室外参数地区:云南省城巾:景洪市冬季大气压力(HPa): 951.50冬季平均室外风速(m/s): 0.4冬季通风室外设计干球温度(C): 16.0冬季空调室外设计干球温度(℃): 10.0冬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C): 85%夏季大气压力(HPa): 942.90夏季平 均室外风速(m/s): 0.7夏季通风室外设计干球温度(℃): 31.0夏季空调室外设计干球温度(C): 34.3夏季空调室外设计湿球温度(℃): 25.8室内设计参数3、空调系统空调冷热源因本工程已经确定了喜来登品牌,由喜达屋酒店管理公司进行管理。
他 们对机电方面的设计有一定的要求和规定其中对酒店空调系统要考虑四管制的 要求当地的气候是夏天比拟热,冬天温度较高,平均在10度以上另外结合 建筑物本身的情况,为两边对称的多层结构,中间是泗店大堂,而酒店大堂为自 然通风的设计要求,不使用空调我们设计院这边的冷热源方案是考虑四管制的 风冷热泵机组,机组分别放置在两边建筑的屋顶上这样两边的建筑各用一套空 调系统就解决了同时供冷供热的问题,方案简单清晰,安装方便空调水系统原 理图如下:本工程甲方另聘请了机电顾问公司,他们要对该工程的机电设计提出方 案,最终由喜达屋酒店管理公司认可确定他们针对我们设计院提出的方案,然 后又做了一份不同空调冷热源系统的技术及经济性比拟,提给了酒店管理公司最后,由于酒店管理公司对运行的费用和设备的效率比拟关注,从而选 择了离心机加风冷热泵的方案离心机作为夏季空调冷源,风冷热泵作为冬季空 调热源,H风冷热泵还可以在离心机故障或检修时作为临时的备用冷源,确保酒 店的空调使用最终选定的空调水系统原理图如下:3.1 空调风系统本建筑空调系统基本为两种系统,即风机盘管系统和全空气系统酒店 客房、办公用房及餐饮包房等房间均考虑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酒店客房各层设 置新风机房大空间局部采用低速全空气系统,如宴会厅、中餐厅、特色餐厅、 烹饪学校等空调机房靠外墙设置,从外墙开百叶引新风3.2 空调水系统本建筑物中轴线左侧的客房局部采用四管制系统,公共服务区和右侧的 客房局部采用二管制系统冷冻水系统采用闭式机械循环,采用一次泵定流量运 行,末端采用变流量运行,主供回水管设压差旁通阀冷冻水泵、热水泵分别设 置,均考虑一台备用冷(热)水机组制备的冷(热)水,经冷(热)水泵加压 送至各空气处理末端进行冷(热)交换,冷水供回水温度为7/12C (热水供回水 温度为45/55C)客房局部冷(热)水管道采用同程系统,公共服务区冷(热)水管道采 用异程系统34分体式空调消防控制室、喜来登联络站、前台接待以及地下一层收货区办公室等使 用时间不同的房间设置分体式空调4、结语本工程我们设计院是整个工程的设计总协调单位,具体完成的设计工作 为初步设计建筑专业是要求参与控制到工程建成这里就大概谈一下机电方面 和其他单位的配合问题吧首先,我们作为设计总协调单位,我们各自专业要协调甲方、机电公司、 施工图设计单位和酒店管理公司等各家的意见,从而得出一•致的决定其次,作为空调专业,对于这种由国外管理公司管理的泗店工程,酒店 管理公司他们会有一整套详细的设计任务书,我们将按这个任务书进行设计,但 对于消防我们将按国内的规范和要求进行设计。
最后,这里面又有一个机电设计公司,一般来说,是由机电设计公司向 酒店管理公司汇报机电的系统和方案,由酒店管理公司确认,从而指导初步设计 和施工图设计其实定系统和方案这些重要的东西对于空调专业是很关键的,但这些是 由机电公司做的,然后给酒店管理公司确认所以需要设计院多和机电公司沟通, 达成一致意见给酒店管理公司机电公司一般都是外资性质他们提到的一些方 案性的东西有些不一定全部适合国内的需要如本工程,机电公司提到了一次泵 变流量技术、变风量风机盘管、变风量技术和冷却水考虑大温差等等这些需要 国内的设计人员对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给机电公司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对于喜达屋管理公司,他们主要关注两点:一、设备是否节能,效率要 高二、设备运行需要有备用,确保使用参考文献:陆耀庆,等.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上册)M.北京: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2008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