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六年级下数学·空间与图形复习教案.doc
22页总课题 总复习总课时第 课时课题 空 间 与 图 形1课型复习 授课日期 月 日教学目标1.使学生巩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进一步认识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画出相应的图形2.使学生巩固角的概念,进一步认识角的分类及各类角的特征,能比较熟练地量角和画指定大小的角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教学重点 使学生巩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进一步认识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画出相应的图形教学难点 使学生巩固角的概念,进一步认识角的分类及各类角的特征,能比较熟练地量角和画指定大小的角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二次备课㈠ 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整数、小数和分数从今天起,我们复习几何初步知识这节课先复习线和角的知识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直线的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认识角和角的分类,能比较熟练地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㈡ 复习线段、射线和直线 1.复习特征 请同学们看表里各是什么图形,填出每个图形的名称小黑板出示表格,指名口答图形名称,老师板书填表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判断各是什么图形的根据判断各是什么图形的想法,你能找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联系和区别吗?请大家填在课本上的表里。
指名口答填写的联系和区别,老师板书追问: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指出:线段、射线和直线都是直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和直线都是无限长的 2.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 3.练一练:⑴填空:一个平面有4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点,连接其中任意两个点,最多能画( )条直线⑵判断:一条射线长5米 ( )㈢ 复习角 1.让学生自己画一个任意角 提问:根据你画的角说—说,怎样的图形是角?(板书:角)老师同时画出角的图形 2.复习各部分名称 让学生在课本上填各部分名称,指名一人板演写角的各部分名称提问: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3.复习角的分类 提问:根据角的度数,可以把角分类我们学习过哪几类角?(板书: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锐角是怎样的角?(老师画出图形并写出相应的特征)大家能画出其余几种角的图形和说出每种角的特征吗?请同学们在第98页“练习与实践”第5题的表里画一画,填一填指名口答,并板书出来 4.做“练习与实践”第6题 让学生量出每个角的度数 指名学生口答量的度数,并说明各是什么角。
㈣ 复习垂线和平行线 1.提问概念 我们知道了角大小的度量方法和角的分类,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说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你能举出日常生活里的例子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说两条直线平行?谁来举出平行线的例子? 2.画图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组垂线和一组平行线3.做“练习与实践”第4题4.练一练:⑴判断:两条直线不相交就平行 )⑵填空: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 )和( )㈤ 课堂小结 总课题 总复习总课时 第 课时课题 空 间 与 图 形2课型 复习授课日期 月 日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进一步理解这些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完善认知结构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学习有关平面图形知识的经验和方法,发展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空间与图形领域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产生继续探索学习的积极心向,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进一步理解这些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完善认知结构。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学习有关平面图形知识的经验和方法,发展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空间观念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回顾并整理“围成的平面图形”1.提出要求:请大家回忆,我们学过哪些围成的平面图形?先画出相关的图形,再在小组里交流一下2.进一步要求;如果把这些平面图形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引导学生认识到: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分为一类,由曲线或由曲线和线段共同围成平面图形分为一类3.追问: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都可称为什么图形?如果把多边形进一步分类,可以怎样分?4.让学生在画出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上作高,在画出的圆中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二)回顾并整理三角形的特征.分类,以及有关特殊三角形之间的关系1.提出要求:关于三角形的知识,你能想到哪些?小组先交流再全班交流2.出示三角形的分类图图1)(图1)(图2)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个图形的?什么样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追问:能不能找到一个三角形,既不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讨论: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几个直角,最多有几个钝角?为什么?3.出示三角形的集合图(图2)提问:你是怎样理解上面这个图形的?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1)等边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你能用学过的其他知识来解释上面的结论吗?4. 完成“练习与实践”第8.9题第8题让学生先独立选一选,再要求说说选择时是怎样想的第9题先让学生独立算一算.填一填,再指名说说计算时的思考过程三)回顾并整理四边形的特征,以及相关四边形之间的关系1. 提出要求:我们学过的四边形有哪些?你能试着画一个示意图来表示这些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吗?2.学生尝试画图并进行交流讨论,你是怎样理解上面这示意图的?什么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什么样的四边形是梯形?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1)长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一定是长方形3)正方形一定是长方形4)长方形一定是正方形提问: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怎样表达?3. 指导完成“练习与实践”第7题提醒学生要借助工具规范地作图,再指名说说具体的画图过程四)指导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0题和思考题第10题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分割图形的方法,并试着分一分,再通过交流和评点,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不同分割方法的特点思考题可以先让学生在图中画出相应的线段,再数一数三角形一共有多少个,并说一说这些三角形各是什么三角形。
五)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对平面图形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还有哪些疑问?或哪些自己认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总课题 总复习总课时第 课时课题 空 间 与 图 形3课型 复习授课日期 月 日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与区别2.使学生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运用这些公式进行正确计算3.使学生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形成知识体系4.培养学生判断、分析、概括、动手操作等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运用这些公式进行正确计算教学难点 使学生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运用这些公式进行正确计算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直导课题 1.回忆学过的平面图形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学生回答后出示学过的平面图形 我们已经了解了它们的周长和面积,今天,我们再来一起回顾一下二)整理复习 1.周长和面积的概念1)那么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呢?谁能任选一个图形,来说说呢?指名学生到前面去演示。
(2)那么谁能概括地说说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学生回答后板书: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3)表示图形的周长我们用长度单位,谁来说说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学生回忆后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1题4)那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学生回答后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5)表示平面图形的面积我们用面积单位,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呢?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学生回答后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2题 (6)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3题2.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我们已经知道了周长和面积的意义,老师这里有两幅图,请你分别较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出示“练习与实践”的第5题 (1)如果图中每小格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这两组图形,认真讨论这两个问题 (2)汇报:通过观察、讨论你们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指着说)① 第一幅图:面积相等,周长不等② 第二幅图:周长相等,面积不等3)小结:由此可见周长和面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3.周长计算公式 那同学们还记得怎样计算这些图形的周长吗?(1)同桌一起回忆平面图形的计算方法。
2)指名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3)多让几名学生说说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4.面积计算公式我们已经一起回忆了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那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并且用6个平面图形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2)讨论:有关面计算公式是在哪个图形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这6个图形可以用怎样的网络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3)学生汇报:你们将这6个图形组成了怎样的网络图?哪一组派一个代表上面来汇报?为什么用这样的图来表示?(根据汇报同时黑板上出示下图) (4)小结:由此可见,这些平面图形的计算公式是在谁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像这样把新问题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从而解决新问题,是数学学习中一种很常见的方法三)巩固拓展 1.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4题2.老师家客厅里有一块窗帘长3米、宽1.2米问题1:这块窗帘有多大?问题2:如果要在窗帘的周围缝上花边,你认为应买回多少花边? 小结:刚才,大家通过合作,利用集体的智慧,解决了两个实际问题,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所给条件,想象出所学过的图形,把它画下来 3.想象练习 请你利用所给的条件,想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把它画出来。
2 分 米 2分米 2分米 (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通过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