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文.pdf
13页1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 2018 20192018 2019 学年高二历史学年高二历史 1212 月月考试题月月考试题 文文 一 选择题 共 60 小题 每题 1 分 共 60 分 1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的义利观 有的秉承重 义 的义利观 同时倡导求 利 有的推 崇通过 商战 来维护利权 进而维护 义 有的倾向通过兴办实业来求 利 实现富国 强国 这些义利观 A 旨在宣扬中体西用的价值 B 减少了社会变革的阻力 C 强化了传统的纲常伦理 D 具有救亡图存的时代特色 2 申报 于 1876 年就中国是否应仿行机器织布进行了一场讨论 连续发文多篇 大加倡导 该报主笔说 他数年前就曾提议 购齐西国织造各布机器 仿织洋布 定易销售 但应者 寥寥 现在他的主张却得到了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 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 A 政府积极推行重商政策 B 社会各阶层认同工业文明的优势 C 社会变化推动观念更新 D 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3 1861 1895 年 京师同文馆 江南制造局翻译法学教科书仅 18 部 均为美 德 法 英 瑞士 荷兰等欧美国家的法学著作 清末翻译日本政法书籍渐成潮流 翻译量达 200 多种 发生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A 救亡道路的调整与转变 B 近代民族工业加快发展 C 欧洲列强对华侵略加剧 D 中体西用思想广泛传播 4 鸦片战争后 许多来华传教士通过著书 办报等方式向中国介绍古希腊罗马 在他们笔下 欧洲的古典世界不但文治昌明 战功显赫 而且长盛不衰 是近世欧洲文明的源头 足以与 中华文明相媲美 这些活动 A 表明传教并非其来华真正目的 B 摧毁了中国士大夫的文化自信 C 旨在改变中国人对西方的偏见 D 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5 下表为晚清时期西学输入的基本脉络 该表反映出 时间 代表作 鸦片战争后 四洲志 海国图志 瀛环志略 万国公法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克虏伯炮说 水师操练 探矿取金 工程致富 2 甲午中日战争后 中东战纪本末 泰西新史揽要 文学兴国策 戊戌变法后 民约论 万法精理 自由原论 美国独立宣言 A 中西方思想文化逐渐融为一体 B 先进中国人已找到救国之路 C 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学的深入 D 西方的民主制度被广泛接受 6 夏曾佑在 1903 年写给严复的信中说 原富 国富论 前日全书出版 昨已卖罄 然解者绝少 不过案头置一编以立懂于新学场也 这反映了 A 救亡图存推动出版业迅速发展 B 清末新政推动科举制度变革 C 自由主义思潮在中国广泛传播 D 向西方学习已成为社会时尚 7 民国初期 政府开始在县下增设区级政区 除行政机关外 传统的乡族和工会 民团 党 派等新式社团也参与管理 这表明 A 基层治理主体多元化 B 中央集权开始瓦解 C 新式社团掌控区级政务 D 政党政治初显雏形 8 梁启超在 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 中说 两平等者相遇 无所谓权力 道理即权力也 两不平等者相遇 无所谓道理 权力即道理也 梁启超的著述 A 说明中国社会中没有道理可讲 B 有利于激发国民救亡图存意识 C 强调民族平等有利于世界进步 D 阐释了道理是平等与权力的基础 9 郑观应在 盛世危言 中称 不知铁路之旁 其左右歧路 人马皆能行 铁路遇山巅 水曲均须绕越 架空凿洞亦可驶行 庐舍坟墓亦犹是也 何害之有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当时的中国 A 闭关锁国 政策阻碍中国近代化 B 天朝上国 观念抑制中国的发展 C 思想僵化制约工业文明的传播 D 洋务运动推动西方文明的传入 10 清末革命派传播些描述清初满族军队暴行的图书 比如 扬州十日记 嘉定屠城纪略 这些书内容的真实性备受质疑 但是耸人听闻的故事激发了大量群众的反满情绪 这说明 A 革命目标高于历史真相 B 政治宣传歪曲历史研究 C 辛亥革命缺乏历史依据 D 历史书写反映群众心声 11 五四运动后 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 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的道路 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 就是 增加富力 发展实业 还有人主张 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 动 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这场争论 A 解决了知识分子在救亡方式上的分歧 B 使思想界认清欧美的社会制度 3 C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 D 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12 1923 年 邓中夏在 中国现在的思想界 一文中指出 新文化运动者后来也分了家 一 个叫 科学方法派 一个叫 唯物史观派 唯物史观派 他们亦根据科学 亦应用科学方 法 所不同者 只是他们相信物质变动 老实说 经济变动 则人类思想都要跟着变动 这 是他们比上一派尤为有识尤为彻底的所在 据此可知作者认为唯物史观 A 否定资产阶级文化的先进性 B 能够揭示出历史发展的本质 C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D 应与科学方法进行严格区分 13 1917 年 李大钊在 立宪国民之修养 中说 依吾儒忠恕之道 西哲自由 博爱 平 等之理 以自重而重人之人格 各人均以此惕慎自恃 以克己之精神 养守法循礼之习惯 而成立宪国绅士之风度 绝不致演出议场挥拳 白宫斗口之象也 材料说明李大钊主张 A 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B 理性学习西方文明 C 摒弃儒家伦理道德 D 发展教育改造国民 14 美国学者费正清在 美国与中国 中称 中国的书写文体 一向是上层阶级借以独享 中国文化成果并维护其社会统治地位的工具之一 文体改革以及改革后可能办到的普及识字 便成为中国革命的一个基本问题 为此 A 维新派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B 维新派主张社会改良力图救亡图存 C 激进派提倡新文学注重思想启蒙 D 激进派发动文学革命批判复古思潮 15 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早年守寡 因害怕被婆婆卖掉而跑到鲁四老爷家做帮佣 但还是被婆 婆卖给了贺老六 不料贺老六病死 儿子也被狼吃掉 于是又回到鲁四老爷家 她怕死后被 阎王分尸 把一年工钱拿去捐了土地庙门槛 鲁迅表达的思想主要是 A 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B 彻底否定传统道德 C 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 D 痛斥封建礼教的本质 16 邓实在 古学复兴论 中指出 十五世纪为欧洲古学复兴之世 而二十世纪则为亚洲 古学复兴之世 西学人华 宿儒瞠目 而考其实际 多与诸子相符 于是而周秦学派遂兴 吹秦灰之已死 扬祖国之耿光 亚洲古学复兴 非其时邪 这一观点 A 有利于挽救当时的民族危机 B 正确认识了文艺复兴的实质 C 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D 混淆了欧亚古学复兴的性质 17 胡适将 新潮 与文艺复兴并称 显然是把新文化运动等同于文艺复兴运动 其主要原 因是新文化运动 A 倡导个性解放与独立自主观念 B 是一场彻底的反封建运动 4 C 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奠定了近代资产阶级文化的基础 18 胡适提倡 人生最神圣的责任是努力思想得好 即不依傍 不盲从 这反映了他主张 A 培育独立理性精神 B 继承发扬经世致用思想 C 摒弃传统儒家学说 D 开展平民化的文学革命 19 表中变化发生的原因是 时段 流行话题 五四运动前 孔教 文学改革 国语统一 女子解放 贞操 礼教 教育改良 婚姻 父子 戏剧改良 五四运动后 平民 劳工 劳动 阶级 A 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 B 反封建的启蒙任务已完成 C 无产阶级取得了政治权利 D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0 1919 年 2 月 保守复古的林纾对陈独秀 蔡元培诸人进行批判 捍卫文言文与孔孟之道 蔡元培回信辩驳 这一论战使得 新青年 声名大振 最高印数达到一万五六千份 这反 映出当时 A 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 B 文化平民化成为趋势 C 传统文化被新文化否定 D 追求新思想成为主流 21 毛泽东说 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 是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 没有三大政策 或三大政策缺一 在新时期中 就都是伪三民主义 或半三民主义 对此分 析正确的是 A 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 B 三大政策涵盖和发展了新三民主义 C 新三民主义是实现三大政策的惟一途径 D 平均地权 耕者有其田 带有平均主义的思想 22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 或有独占的性质 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 如银 行 铁道 航路之属 由国家经营管理之 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孙中山的 这一思想 A 突破了民主革命的范畴 B 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 C 效仿了苏俄的经济政策 D 开始了自身的政治转变 5 23 关于核定地价 孙中山明确提出两个条件 第一按价征税 税率为百分之一 第二 当 国家需要土地时 可随时按地契之价收买地主的土地 孙中山这种设想的考虑是 A 防止社会革命爆发 B 防范地主弄虚作假 C 防止地主垄断土地 D 消除按面积纳税弊端 24 1924 年孙中山曾说 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 社会的生存 国民的生计 群众的生命 便是 我现在就是用民生二字 来讲外国近百十年来所发生的一个最大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 社会问题 故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 又名共产主义 即是大同主义 这表明孙中山 A 改变了阶级立场 B 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 C 发展了革命思想 D 放弃了三民主义思想 25 1894 年成立的兴中会以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合众政府 为誓词 南京临时政府 成立后 孙中山指出 国家之本 在于人民 即合汉 满 蒙 回 藏诸地为一人 是曰民 族之统一 这一转变说明孙中山 A 深入剖析了民主共和制的实质 B 近代民族国家的构想逐渐丰富 C 提倡建立反清的民族统一战线 D 明确提出国家的根本是民族统一 26 1945 年 中共 七大 提出建立联合政府 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 的阶级和政党 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 实行 耕者有其田 这些主张 A 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B 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 C 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 意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27 戴维 麦克莱伦说 毛 泽东 超出列宁关于专政只是一个革命阶级的专政的论断 他想强调的是中国人民作为一个整体的革命性质 强调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使那些对于社会 主义缺乏热情的农民感到满意 据此可知 毛泽东的这一思想 A 明确社会主义的根本追求 B 否定了列宁主义的政治原则 C 利于扩大革命的阶级基础 D 确立了农民阶级的领导地位 28 下表为 1917 1921 年 新青年 的主题统计 结合所学知识你能得出的合理推论应是 A 报刊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 B 新青年 特别关注西方习俗礼仪是为了反对封建礼教 C 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成为 新青年 最主要的撰稿者 D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社会思想的一股强大潮流 6 29 毛泽东曾指出 在五四以前 中国的新文化运动 是资产阶级领导的 他们还有领导作 用 在五四以后 这个阶级的文化思想却比较它的政治上东西还要落后 就绝无领导作用 这主要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在于 A 善于总结革命失败教训 B 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C 准确分析旧中国的国情 D 正视了五四运动的功绩 30 在近代 梁启超最早介绍马克思 1902 年他撰文指出 社会主义其必将磅礴于二十世纪 首次将马克恩介绍给国人 1907 年资产阶级自由派张继等人对马克思的学说进行过正面的介 绍 1912 年孙中山曾在演讲中宣传马克思主义 他们的宣传介绍说明 A 近代知识界已经普遍接受了马克思的学说 B 马克思学说对辛亥革命具有指导作用 C 资产阶级借助马克思学说扩大自身影响力 D 马克思学说使当时思想界出现了分化 31 20 世纪以来 先进的中国人把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振兴中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取得 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 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 对这些重大理论成果 一致 性 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B 都与本国国情相结合 以复兴民族为宗旨 C 都是 20 世纪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思想武器 D 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产物 32 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 史料考订派从史学界的主流地位一步步被推向 边缘 唯物史学 派成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