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一去二三里》教学案例与反思.doc
3页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一去二三里》教学案例与反思 新课标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一册在学完拼音后,安排识字(一),共四课,其中第一课是《一去二三里》,课文要求学生在插图所示情景下,学习一首简短的小诗,并认识“一~十、里、去”十二个生字对刚入学一个半月的学生来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学会了所有的汉语拼音,负担已经不算轻,但识字的要求更高,怎么才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呢?《语文新课标》第一学段的目标明确指出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 本课中的十二个生字,多数学生以前就认识几个,也有几个字容易搞错,,如“七”和“九”,“云”和“去”等,如何巩固识字,就显得比较重要以下是本课的几个教学案例: 案例(一) 师: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识字的本领,我们来做一个猜字游戏,请大家举起手中的卡片表示答案,看谁又快又准,好吗? 生:(马上把自己的生字卡片放在桌上,做好准备 师:云上加竖是什么? 日加土是什么? (老师用手势表示数字,让学生举卡片表示或出一些十以内的加减法算术题,要求学生举卡片表示答案 生:(纷纷举起卡片,兴致很高。
师:XX同学每次举得又快又准,请他上来给大家猜 生:(兴趣更高,抢着上台) (案例二) 师:有一群数字宝宝也来到了我们身边,看!他们来了十个小朋友戴“0~9”的数字头饰上台,同时,老师把“一~十”的生字卡片发给台下的同学我们一起来帮他们找到自己的朋友吧! 生:(齐唱《找朋友》)拿生字卡片的小朋友一边表演一边上台找到数字朋友 反思:孩子欢欢喜喜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就应该让他们尝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喜欢学习语文,喜欢识字充分利用师生手中的卡片,让学生动一动,演一演,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案例三) 师:(出示“小猫钓鱼”图)数字宝宝又来到了哪里?和小猫玩起了什么游戏?看你能找出几个数字? 生:(同桌讨论,指名学生回答) (案例四) 师: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用到数字,你能用今天学的数字说一句话吗? 生1:(举着手中的卡片)我今年八岁了 生2:我的爱心上已经有七颗星了 生3:我家住在南苑四里 生4:我是一(五)班的小学生 …… 反思:新课标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以上案例在学生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将识字和生活,识字和认识客观事物结合起来,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
(案例五) 师:有一个诗人把我们今天学的数字编了一首小诗出示)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梅花都不见 大家猜出这是什么了吗?谁也来做诗人仿照它编一首呢? (先四人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生1:………………千杯万杯无数杯,杯杯都是纯净水纯净水) 生2:………………千条万条无数条,落到河里都不见雨) 生3:………………千本万本无数本,本本里面有知识书) 生4:………………千个万个无数个,见了医生都逃跑非典病毒) 反思:新课标除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外,更看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性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是一种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探究,形成结论,了解和发现规律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旧中求新,常中求变,实中求活,是一个动态过程创造心理学专家思田彰说:“创造性教学的本质要前进到教师事先预料不到的地方以上案例通过对教材的创造性改编,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言语实践活动中学习创造,学会创造 教学是实施《课程标准》的主渠道如何把新课标所体现的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策略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使学生真有所获,确有所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