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人口与环境学案--人口与环境学案.pdf
36页1 . 1人口再生产【 材 料 背 景 】1 .美国人口资料局2009年8月1 1日发表报告说,2011年,世界人口总数将由目前的67亿上升到70亿,增长的人口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印度人口总数2050年将超过中国2 .上海市经济发达, 人们的思想和观念开放, 市民自觉晚婚晚育, 甚至出现不愿生育的“ 丁克家庭” ,死亡率则因人口的老龄化而有所回升《 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可以安排再生育一个子女3 .印度一些重要的人口大邦近日先后宣布了自己的生育政策,将两个孩子作为上限,规定拥有超过两个孩子的人不得进入政府中任职或被推迟五年晋升当地政府表示, 推出这•规定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效地控制人口的增长速度,限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为什么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人口再生产的特点不同?世界人口再生产有哪些类型?【 学 习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1 .掌握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特点、转变规律及其地区分布;2 .能够阅读统计图表和资料,判断人口再生产类型并探究成因二、过程与方法1 .阅读“ 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 ,归纳人口再生产的四种类型和特点,分析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规律,进一步分析出“ 过渡型”和 “ 现代型”阶段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其对策,最后探究“ 原始型”和 “ 现代型”保 持 “ 低自然增长率” 的原因;2 .阅 读“2005年世界及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变化表” ,比较出世界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差异,定量分析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数值,总结确定“ 三率”“ 高”还是“ 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特点及其地区分布,分析出国情决定国策,从而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重 点 难 点 】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特点及地区分布【 预 习 导 读 单 】「原始型: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I传统型:0 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型j过渡型:1 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代型:g 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口再生产j r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增长的地区差,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异( 世界1 1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地区分, I人口的分布:按大洲、按地区、按国家I 「人口增长, 中国VI 人口分布:ng ________________【 问 题 生 成 单 】一、学生生成的问题二、老师生成的问题( -)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I . 人口再生产: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人口世代更替,使总人口不断延续下去的过程,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 老 一 代 陆 续 ,二是 新 一 代 不 断 .2 . 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⑴人口再生产类型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划分的依据:、 死亡率和人口; 且_死亡率=⑵人口再生产类型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形成原因是什么?思考•: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四种类型出生率死亡率自 然 增 长率原因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⑶人口再生产的类型的转变出率牛死亡冷%L① 阶 段 出 生 率 ,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o②阶段出生率— ,死亡率— ,但开始,人 口 自 然 增 长 率 。
③ 阶 段 出 生 率 仍 然 ,但有所—,死亡率降到— 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迅速;此 阶 段 面 临 的 人 口 问 题 是 ,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压力④阶段出生率和死亡率稳定在— 水平,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缓慢或负增长,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是:严重,不足,养老负担过重等思考: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为什么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⑷为什么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有着不同的途径?⑸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分析人口再生产类型时. , 往往要分析人口的年龄、 性别结构因为出生率与适龄妇女的生育率有关, 因而要分析地区人口中育龄妇女的比重; 死亡率在其他因素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老年人口比重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①横坐标代表的是,纵 坐 标 是 各 年 龄 组 的 , 一般男左女右年轻型成年型老年壑②年轻型:年轻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越大,其生育的潜力也越大,未来人口再生产的趋势就是③成年型:各年龄组人口比重相差不大, 生育和死亡潜力也差不多,所以,这种结构的人口再生产的趋势是 或静止的④老年型:儿童、少年、青年人口比重小,生育潜力较小,而老年人口比重大,死亡的潜力较大其人口再生产的趋势是一增长,人口规模缩减。
二)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3. 阅读文木,填表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内部差异思考:我国的人口再生产己经进入“ 现代型” ,为什么计划生育依然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代表国家差异发达国家或者地区“ 型,,_ _ _ _ _ _ _ 、匈牙利等国连续多年为负增长_ _ _ _ _ _ _ 、 加拿大、 澳大利亚等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稍高日本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低水平发展中国家或者地区“ 型,,除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之外 的 大 洋 洲 国 家 和亚洲、 拉丁美洲和— 洲国家非洲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很高韩国、古巴等正在或者己经进入“ _ _ _ _ _ _ 型”中国已属于“ 三低”的 “ 现代型”4 .分 析“2000年世界及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变化表” 地区出 生 率 ( %)死 亡 率 ( %)自然增长率( %) 人口再生产类型⑴填表;⑵各大洲的情况看,人口出生率有何差异?全世界2.00.91.2发达国家1.11.00.1发展中国家2.20.81.4非洲3.81.52.4北美1.40.90.6拉丁美洲2.20.61.5亚洲2.00.81.2欧洲1.01.2-0.1大洋洲1.70.71.1⑶各大洲人口死亡率相差不大,而非洲和欧洲相对偏高的原因有何不同?⑷哪一大洲人口出现负增长?⑸为什么全世界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为“ 过渡型”?⑹如何根据上表出生率、死亡率和增长率的数值来确定“ 三率” “ 高”或 “ 低” ?【 拓展训练单】1 .读下表数据资料回答:⑴根据表中所给数据,计算总人口死亡率甲组为,乙组为。
⑵各分组年龄段的死亡率甲组比乙组,总年龄0 — 1 4 岁1 5 - 5 9 岁6 0 岁及以上总计甲人口数2 0 05 5 02 5 01 0 0 0死亡率%0 . 50 . 62乙人口数3 5 06 0 05 01 0 0 0死亡率%0 . 80 . 72 . 2人口 死 亡 率 甲 组 比 乙 组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3 ) 甲 乙 两 组 反 映 发 达 国 家 情 况 的 是 ,理由是2 .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碧 昌 昌 百 昌 昌 复°4 2 2 4(%) 4 2 0 2 4(%)4 2 0 2 4(%)1980年 2000年 2025年( 颈浦)⑴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A .年轻劳动力过剩 B .老龄化趋势显著C .自然增长率上升 D .人口出生率较高⑵示意图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 )A .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 B .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C .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 D .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⑶人口金字塔示意图所示的亚洲某国,最可能是( )A .中国 B .日本 C .印度 D .泰国3 .读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龄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 2 . 9 5 亿人,图 中 “ * ”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 〜 1 4 岁人口的比重约是()A . 9 3 % B . 2 3 % C . 1 3 % D . 6 0 %⑵ 与 1 0 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 〜 1 4 岁人口比重下降了 4 . 8 % , 6 5 岁以上人U比重上升1 .3 9 % , 而总人口增加了近1 .3 亿因此,新世纪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 . 控制人口流动 B . 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ID . 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6 5岁以上208015—64 岁4080100%,0( ) 2 ( ) 40 60 80 100%0~ 14 岁出生率和死亡率4 . 读 “ 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时间⑴ 图 中 斜 线 部 分 表 示 人 口,计算方法是⑵图中处于人口再生产类型“ 过渡型” 阶 段 的 是 ― ( 填字母) , 目前主要分布在_ _ _ _ _ _ _⑶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处于较低增长阶段的是( 填字母) ,它们形成低增长率的根本区别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⑷图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呈老年型,世 代 更 替 缓 慢 的 是 ( 填字母) 。
⑸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已是 型,即 位 于 图 中 阶 段 ( 填字母) 这一阶段人口再生产的特点是,这一阶段主要是因为我们长期坚持 工作取得的1 .2 人口数量与环境【 材 料 背 景 】1. 2008年2月2 8日,新华社报道:广东某县的农民感冒发烧,打针吃药很久不见效;体质也不如从前,当兵体检很多人不合格记者前去调查发现:农民自行拆卸大量堆积的废I日电脑,从中提取重金属如镉、汞、铜等物质,废弃的电路板堆放在河边,严重污染了当地水源2 .中新网2009年8月2 0日电,台风“ 莫拉克” 引发“ 八. 八水灾” 重创台湾南部, 台当局积极救援, 但伤亡讯息仍不断传出 不包含几近灭村的高雄县甲仙乡小林村与六龟乡新开部落,目前全台已有141人死亡、440人失踪、4 5人受伤看来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影响着人们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那么环境对人口的出生率有无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对环境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学 习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1 . 理解人口数量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一些影响因素2 .能够阅读统计图表和资料,分析人U数量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 . 阅读教材文本,理解环境通过影响生育率和死亡率来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人口数量变化通过资源需求、生产生活排污等方式影响环境;2 .阅读统计图表和文字材料,分析环境和人口数量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人口数量增长,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压力,却不是环境污染的唯一决定性因素,学会辩证的看问题 重 点 难 点 】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及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预 习 导 读 单 】一,自然增长:取决于0_和1__的变动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机械增长:取决于人口迁移数量的大小r通过影响1__和死亡率来实现人口数量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 < 生育率:0____为主,自然环境因素极小与环境 死亡率:社会环境因素为主,§也很明显r人口数量增多,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人口数量变化J数量增多、分布集中、消费水平上升,生活排污量剧增,对环境造成侵害对环境的影响I人口数量增长,生产规模扩大,生产污染扩大人口增长不是§的唯一决定因素,但不能忽视其影响【 问题生成单】一、学生生成的问题二、老师生成的问题( -)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人口的自然增长,取决于人口 和的变动;二是人口的 增长,主要是由人口迁移引起的从全球范围或者假定地 区 封 闭 时 , 忽 略 人 口 迁 移 变 动 的 影 响 , 该 地 区 人 口 数 量 的 变 化 只 取 决于.( 二)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 和 来实现的。
1 .生育率与出生率区别:生育率= 出生人数/ 育龄妇女,出生率=出生人数/ 总人口,所 以 生 育 率 ( 大于或小于)出生率联系:一般情况下,生育率水平高,出生率水平也高,生 育 率 是 出 生 率 的2 .环境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⑴文本解读⑵ 阅 读 ” 按受教育程度统计的我国3 5岁到4 5岁妇女生育的子女数”图,思考:①妇女受教育程度与生育的子女数有何关系?②受教育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农村妇女和城市妇女生育的子女数有何不同?③以上说明了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在哪里? 落实计划生育的主要形式有哪些?④上图反映了 和 等社会环境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3 . 环境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一 I气候、 水、 土壤等I一|自然灾害I一|环境污染I⑵自然、社会环境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①、和 对死亡率由明显的影响,如克山病、恶性肿瘤、疟疾等;② 往 往 使 受 灾 地 区 的 死 亡 率 大 幅 度 上 升 , 如地震、洪水、风暴、泥石流等;③_ _ _ _ _ _ _也是造成死亡率上升的因素之一 三 )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4. 填表,比较不同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5 . 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_ _ _ _ _ _人口 数 量人 类 活 动 对 自 然 环 境 的 影 响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_ _ _ _ _ _人口 数 量人类的生产活动影响和_ _ _ _ _自然工业社会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使生产力水平大大_ _ _ _ _ _人 口 数 量人 类 对 自 然 环 境 的 改造_ _ _ _ _ _ _ _,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生产规模扩大生产的废弃物增多境6 .如何正确认识人口数量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⑴ 《 导与学》14题 读 “ 一些国家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较( 19 9 7年)”图,思考: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较,人均C 0 2排放量有何不同? ,中国和美国排放二氧化碳的总量呢?② 近 年 来 二 氧 化 碳 的 浓 度 日 趋 ,二氧化碳的不断增多会带来哪些严重后果?应该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吨 2 0 . 0A .人口的机械增长对各地区和全球人口数量的变化都有影响B .人口的自然增长取决于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变动C .研究全球人口数量变化,既要考虑人口的自然增长,又应考虑人口的机械增长D .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这一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的机械增长所决定的2. 读 “ 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年份1980198519901995人口自然增长率%1.191.421.431.05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值出现在_ _ _ _ _ _ _ 前后,其原因是0⑵ 从 7 0 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⑶利用表中给出的数据,在图中绘出1975—1 9 9 5 年期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曲线,并与 1 9 7 5 年前曲线连接起来3 . 读 图 ,回答下列问题:1993年不同类浏国家死因人口占第死亡人口的比重 ⑴发达国家人口死因主要是 和.原因是⑵ 发 展 中 国 家 人 口 的 主 要 死 因 是 ,原因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⑶影响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是()A .婚姻制度 B .宗教C .经济发展水平 D .气候、水、土壤4 . 下图为世界人口超过1 亿的国家经济发展与人均资源拥有量相对比指标相关图, 读后请回答下列问题⑴人均资源拥有量大、经济技术指标高的国家是 和,试作具体分析:⑵日本资源人均拥有量少,但经济综合指标高,试分析其特点和经济发展的区位⑶经济发展综合指标低的国家多为 国家,这些国家在发展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5. 读 “ 世界人口、资源、环境污染预测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曲线①表示,②表示,③表示⑵世界人口达到最高值,大致在 年前后,如果盲目增加人口,必将导致资源的 和环境的⑶因此,我们必须把人口、资源和环境统一起来考虑,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实 现 这 一 目 标 的 首 要 途 径是, 当 前 世 界 上 人 口 与 环 境 的 主 要 矛 盾是«6. 在 “ 人类与环境关系协调发展”示意图中,数码①- ④表示的含义依次是A .①人类社会不断发展②人口增长速度适中③人口素质不断提高④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B .①人口增长速度适中②人口素质不断提高③人类社会不断发展④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C .①人口增长速度适中②与环境承载量相适质③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④人类社会不断发展D .①人口素质不断提高②人类社会不断发展③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④人口增长速度适中人类与环境关系示意图1. 3 环境人口容量【 材料背景】2005年 1 月 6 日北京妇产医院诞生了我国第13亿个公民1990年,世界人口已达到60亿202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0亿2046年,世界人口将达到100亿地球究竟能够容纳多少人口? 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即环境的人口容量问题。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及主要影响因素2 .能通过具体实例,区别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3 .结合实例理解环境人口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实例,展开讨论和辩论,增强自己用语言积极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以及辩驳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心人类的未来与命运,切实形成保护环境,控制人口的思想意识和责任感【 重点难点】影响环境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我国环境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关系的紧迫性、基本国策【 预习导读单】一、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1 .概念( 1)官方界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在 0________ 的时期内,利 用 g 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 _ _ _ _ _ _ _ _ _ _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g 的人U 数量2)简化界定: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所能承载或容纳的g,也称为环境承载力2 . 影响因素:(1) @ _____________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4)人口的目二、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发展水平影响人类获取资源的数量 程度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很大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影响I . 不确定性:现有回_ _ _ _ _ _ 总数不确定;叵 _ _ _ _ 水平在不断变化;地区的同_ _ _ _ _ _ 程度在不断变化;水平在不断变化2 . 相对确定性: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假定叵1 的基础和潜力相对稳定,假定0 ___ 相对稳定,假定地区的回_ _ _ _ 程度相对稳定,假定园—变化不大在实际中通常把同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的人口数,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3 . 合理容量:与环境人口容量不同,合理容量不是指最大或最高人口,而是指保证网的生活水平,且 能 促 进 回 ^ _ 、因_ _ _ _ _ 和 回 ^ _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
4 . 全球环境人口容量:有三种观 点 因 _ _ _ _ _ 、g 和 国 _ _ _ _ _ _ _ _ _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认为:或略多一点5 . 我国环境人口容量: 中科院有关报告认为:因 亿左右,但是,目前人口与一些资源的 矛 盾 十 分 突 出 , 必 须 执 行 两 项 国 策 : 国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和 回【 问题生成评价单】一、学生生成的问题二、老师生成的问题[ 问题一]1.漫画:《 人与资源》 此漫画的深刻寓意是什么?[问题二]2 .案例资料一: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之内,一般在7 000万之下康熙初年,有记载的人口为1 900万,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清朝时期的人口高峰出现了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吃粮食少吃肉的生活习惯等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资料二:目前, 有些工业化历史较早的国家, 如英国,已基本上用完了本国的矿物资源,而不得不完全依赖进口, 美国也将面临同样的问题, 钢铁主要生产国日本和意大利的铁矿石也已完全依赖进U资料三:农业社会每个人只需要几千克铜铁制作简单的农具和生活用具,直至今天,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贫苦农民依然如此;工业社会对矿物资源的需求却太得多,20世纪70年代平均每个美国人每年要消费钢铁9. 4吨、有色金属6吨、砂石3. 55吨、水泥227千克、黏土 91千克、盐91千克。
请同学们阅读案例,分析、讨论并回答1 .乾隆年间的中国能否养活今天中国的13亿人口吗?2 .中国人若是有少吃粮食多吃肉的生活习惯,乾隆年间的3亿人可能会怎样变化?3 .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如果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其环境承载量会有何变化?4 .全球所有国家达到20世 纪70年代美国人的消费水平,环境会有何变化?5 .根据以上材料及问题概括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问题三]我国的人口承载量最高值是多少? 我国目前人口接近1 3亿,未达到人口承载量的最高值,为什么还要控制人口的增长?[ 问题四]地球和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值,这些值是不是世界人口和我国人口的最佳值?如果我国的人口现在不是13亿,而是7亿,我国的经济、环境状况会如何?( 开放性问题)文本解读1 .本节知识内在联系概念环境人口容f t“ 资源 '制 约 因 素 科 技 水 平地区开放程度I人 口 消 费 水 平J处 1「 不 确 定 性 - - - - - - - - -I相 对 确 定 性 - - - - - - -_______ I相对稳定一不断变化估计全 球. 中国一基本国策.I合理容量[ 计划生育大环境保护2 .图表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3 .易误警示:1 . 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和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与环境人口容量都是正相关的关系,只有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
2 .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人口容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地区最佳的人口规模,即.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保持在多少才适宜;而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地区可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一般来讲,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例如,根据我国国情,有些学者测算,我国的合理容量为7亿,而环境人口容量为1 6亿左右 拓 展 训 练 单 】1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 )A . •个地区的最适宜的人口数量B .不同历史时期的平均人口数量C .环境所能承载或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D .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人口数量的总和2 .A .C.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发展水平 B .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 D .3 .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资源状况()A .资源B .科技水平C .对外开放程度D .消费水平4 .关于合理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合理容量就是人口容量B .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的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c .合理容量是指能够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且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D .合理容量就是目前世界上的人口规模5 .关于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几种观点,说法正确的是()A .当前世界人U数量过多,是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的根本原因B . 当前世界人口数量远没有达到环境人口容量,不必为人口的快速增长担心C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和人们利用资源的能力的提高, 地球环境人口容量会不断地增多D .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地球上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100亿左右6 . 下图为“ 制约中国环境人口容量资源木桶图”,则制约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资源是 ( )A .水资源 B .耕地资源C .矿产资源 D. 土地资源7 . 读 “ 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图示" ,回答有关问题。
D 图 中 A 因素表示,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2)图中B因素表示, 该因素的发展与变化,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3)图中C 因素表示人口的, 不同时期和不同 地 域 的 C 因素并不相同, 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影响4)图中D因素表示地区的 程度,它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也很大刎 的 中 国 环 境 人 口 容 量 # 源 木 桶 图1.4人口素质与环境【 材料背景】20世界90年代, 上海曾多次出现法爆发性甲肝, 爆发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前所未有据调查,其原因与当地人生吃毛哈有关生活垃圾、污水、粪便、工厂和医疗垃圾、废弃物的病菌、病毒、寄生虫卵一水体一毛哈一人体从上面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疯 狂 的 “ 地老鼠”就因为发财谐音“ 发财甘草能生财,内蒙古大草原便年复一年遭受人为的诘难:内蒙古 8800万公顷草原已有3900万公顷因沙化而退化, 并且沙化面积正以每年800万公顷的速度扩大,其中仅搂发菜、挖甘草破坏的草原面积已达1300万公顷以上至今,已有400万公顷草原完全荒漠化据统计,每年雨季外地搂发菜、挖甘草的数卜万大军疯狂采掘,铁耙搂过之处,牧草连根拔起,草场如同博取了一层皮。
楼已近发菜要破坏2.7公顷草地,挖 片甘草要使近1.3公顷草场变为沙丘牧民痛恨地称他们为“ 疯狂的地老鼠” 文化素质的高低对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 . 理解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 尤其是自然因素) 以及人口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2 . 学会分析地形、气温、降水等条件对人口身体素质产生的影响,以及人口的不同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产生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可通过案例学习,采用学生分组讨论,推选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归纳的方法完成学习任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我们对环境问题的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养成对环境负责的意识和行为 重点难点】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自然环境因素;在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口素质的重要作用【 预习导读单】一、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1 . 人口素质包括:①0___ 素质:人口群体平均的身体健康状况 2g_____素质: 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以及人口对科学技术的掌握和运用程度 ③思想道德素质2 . 影响身体素质的主要因素是Q 环境因素,包 括 0、g、@、0、8 等3 . 人口身体素质也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制约。
①§ 环 境 因 素 : 主 要 指 回 ― 、 同_ _ _ _ _ 、 0、 0 等自然环境因素;②B 环境因素: 主要是同_ _ _ _ _ _污染、0 ______ 污染、0 污染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二、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1 . 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好坏, 人口素质的高低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人口的回 素质对环境起着特殊的影响2 . 人口科学文化素质高低的影响:① 从 整 体 上 影 响 人 们 的 ® 观 、因_ _ _ _观 和 回观②对因_ _ _ _ _ _ _ _ _ _ _ 有着直接的影响; ③对网 充分程度大不相同; ④直接影响着人类活动的«【 问题生成评价单】一、学生生成的问题二 、老师生成的问题[问题一]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主要来自哪两个方面呢? 哪些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了人口的身体素质?请举例说明[问题二]阅读下列材料,思考:原生自然环境是通过哪些因素影响到人口的身体健康状况的?资料:西行日记两则6 月 13日 睛 '今天,经过几个小时的飞行, 我终于到达了心中向往已久的圣地一 ■拉萨一下飞机,还没来得及让激动的心情得以释放,便觉得一阵阵头痛,耳朵也嗡嗡直响,抬头看看天空,阳光刺得人睁不开眼,但身上却一阵阵发冷。
前来迎接的格桑大叔红光满面,谈笑风生但阵阵的耳呜、头痛,身上的阵阵寒意已使我顾不得与他多谈,只想早早赶到宾馆,躺在床上好好睡一觉[ 讨论] 1. “ 我”到拉萨后为什么感到不舒服,而格桑大叔却神采奕奕?2 . 哪些因素导致了 “ 我”不适应?3 . 土壤中缺乏人体需要的某些元素或某些元素过多都可能导致地方病的发生- - 举例?[问题三]在我们身边,你认为有哪些环境问题影响到了人口的身体素质?[ 案例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环境污染是通过哪些渠道对人口身体素质造成影响的?资料1: 现代交通、电信业的发展, 使噪音污染、 微波辐射己经发展到非常严重的地步尤其是噪音污染,对人的听力、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都会造成较大伤害,根据测定:120 130分贝的噪音能引起动物器官的病理性变化,130〜 150分贝的噪音能引起动物听力的损伤和其他器官病理性变化,150分贝以上的噪音能使动物器官受损伤,甚至死亡如在165分贝的噪音环境中,大白鼠失去行为控制能力,疯狂窜跳,撕咬,抽搐,然后僵直倒地死亡[ 讨论] 1 . 噪音污染对人的身体素质产生了哪些危害?2 .在你身边, 是否也有噪音污染? 对你带来伤害了吗? 如果有, 应该怎样治理? (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资料2: “ 疯牛病”病因已经查明,系英、法等国家在养牛的饲料中添加了有害添加剂所致 由于目前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治疗和预防这种病毒, 所 以 “ 疯牛病”已使英、 法 两国的畜牧业遭受毁灭性打击世界各国也谈“ 牛”色变[ 讨论] 1.过量的化学性添加剂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哪些危害?2 . 你平时所吃的食品中,是否也有食品添加剂、防腐剂? 对你带来伤害了吗? 如果有,应该怎样治理? ( 根据实际情况回答[问题四]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是什么原因造成的?1 . 人口过多是不是形成环境污染的最主要原因?[ 案例分析] 分析下列材料•,思考:2 . 文化素质的高低对环境起到了什么样的影响?材料:攀钢变废为宝攀枝花钢铁公司是我国一 •家大型钢铁公司,它的铁矿石主要来自于当地的饥钛磁铁矿过去,由于技术能力有限,炼钢后含有大量锐钛成分的矿渣被用来铺路或倒掉,既造成了环境污染,又使大量的伴生矿钮、钛被浪费掉如今,随着技术能力的提高,钮、钛等伴生矿种已经能较充分地利用,既减少了污染,又做到了增产创收,变废为宝[ 讨论]1. 什么原因造成前面我们提到内蒙古草原的沙漠化?2 .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控制内蒙古草原的沙漠化继续恶化?3 .从攀钢的例子我们看到: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的保护三者之间是矛盾的吗? 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 拓展训练单】一、选择题全球气温升高和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回答1 〜 2题1 . 就全球气温升高对今后1 0 0年内地球环境的潜在后果,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山 地 等 温 线 将 上 移1 5 0 〜 5 0 0 m B .全球将普遍变得干旱C .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 D .海平面将上升1 0 - 9 5 c m2 .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多种原因中,难以人为改变的是()A .高消费、高浪费、大排放的生活方式 B .对资源、能源的掠夺性开采C .自然资源的有限承载力 D .生产工艺水平低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身体素质的高低越来越取决于()A .遗传因素 B .社会经济因素C .自然环境因素 D .次生环境因素4 .属于原生环境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影响的是 ()A .烟草燃烧时产生的烟雾中有多种致病物质 B .环境中碘异常,当地人口易得地方性甲状腺肿大C.交通和工业噪声污染对神经系统等有损害 D .高温多雨季节往往有疟疾、乙型脑炎的流行读图, 回答5 〜 6题人类对环境的不良期电科技生产力的提高利用破坏环境科技生产力的提育利用保护环境5 .据图判断卜列说法正确的是)A . 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人口数量B .人1 3平均受教育水平对环境有着特殊的影响C .科学文化素质越高,对资源的破坏越大D .地球环境质量差异很大的原因是人种问题造成的6 .实现环境保护的根本途径是 ()A .控制人口数量 B .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c .减少对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程度 D .开发一些对环境无污染的资源农药D D T又名氯苯乙烷,是有机氯农药,极易溶于有机溶剂,植物喷洒过D D T后,毒素便通过植物根系或叶脉进入植物的细胞液中, 当溶有氯苯乙烷的食用植物进入人体后, 通过人体戒异化作愆合成毒昔类及有毒氯化物, 诱发癌细胞酸裂变。
出乎人们意料的是, 在人迹罕至的南极, 科学家也检到D D T的踪迹,并在南极企鹅体内的细胞里发现了 D D T影子 据此回答7 〜8题7 . D D T对人体和其他生物产生危害,属于()A .原生环境因素的影响C .遗传因素的影响B .次生环境因素的影响D .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8 .发现D D T对人体和其他生物产生危害,并采取一系列措施解决其问题,说明了()A.B .C .I ) .人口身体素质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治理环境和保护环境有着特殊的影响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间接影响着人类活动的环境后果科学文化素质不同的人口,对资源利用的充分程度也大不相同二、综合题9 . 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 料 一 据 世界卫生组织最近的报告,北欧五国人均寿命为7 7 . 6岁,这个数字远远高于世界人均寿命6 6岁的标准,成为世界上少有的几个长寿的地区之一材料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婴儿死亡率、出生时预期寿命表人 均 国 民生产总值( 美 尢 )奉< % 》依期冷命 ( 岁 )发达国军9 9301.673旻国16 400l.rt5750本31 3300. 5577发 展 中 国 京6609.059卬度25010. 155( 1 )北欧五国的纬度位置和气候状况如何? 其地理环境对人体有何影响?( 2 )北欧的自然环境如何?( 3 )北欧海岸线漫长,丰富的海洋资源对北欧人的长寿有何作用?(4)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比, 婴 儿 死 亡 率 和 出 生 时 预 期 寿 命 的 显 著 差 异 是 。
这说明发达国家 人 口 身 体 素 质 比 发 展 中 国 家 (高 、低 ),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5)上 述 情 况 说 明 影 响 人 口 身 体 素 质 的 主 要 因 素 是,而不是 起着重要作用6)B国家海岸线曲折,多峡湾地形,这是由什么地质作用形成的?1 .5 人口迁移与环境【 材 料 背 景 】1. 1979年以前,深圳市只是一个拥有2 万人口的小镇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以后,全国各地人口资源不断地迁入,到 1999年,总人口达到119万,深圳市成为一座新崛起的移民城市2 . 太平洋岛国瑙鲁将举国迁往澳大利亚随着海平面的上升,瑙鲁的低洼国土将被海水淹没侵入的海水盐分已危及岛Hl勺饮用水及粮食生产,由于海岸受海水的侵蚀,构成该岛国的9 个岛屿正在迅速缩小3 . 美国有很多老年人在退休后由“ 冷冻地带”向阳光地带” 迁移上述人口迁移分别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学 习 目 标 】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1 . 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2 .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3 . 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4 . 能通过实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并认识不同时期其影响因素的变化。
分析、预见迁移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可通过案例学习,采用讨论法、读图分析法、教师总结归纳等方法完成学习任务三 、情 感 、态 度 、价值观目标运 用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的 运 动 与 发 展 的 观 点 ,全 面 认 识 人 口 的 发 展 理 论 , ,人口迁移一 个 地 区 人 口 数 量 变 化 的 原 因 之 一 正确认识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建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口发展观 重 点 难 点 】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与环境【 预 习 导 读 单 】概念:r按地理范围划分:国际、国 内 ( 省际、县际等)分w〔 按迁移方向划分: 皿、0、0、0人口迁\ r自然环境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环境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 治 因 素 :0________________C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I「有利J(对迁出地的影响<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 I . 工 ,}不利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 / 工 ,Ir有利一、学生生成的问题对迁入地的影响不利二、老师生成的问题(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 .如何判断是否是人口迁移,看 图 1 . 1 2 下小字说明什么?2 .下列现象中哪些属于人口迁移?① ‘ ' 民工潮' ’ 涌 向 城 市 ( ) ②美国人口由“ 冷冻地带”向阳光地带“ 转 移 ( )③小王去北京旅游一个月() ④三峡库区居民搬入沿海城市安家落户()3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4 .下列人口迁移分属哪类?① 1 5 世纪欧洲殖民者贩卖非洲黑人到美洲( ) ②李师傅因工作需要从绵阳调往成都( )③三峡工程大移民( ) ④伊拉克战争大量难民迁往叙利亚( )5 . 我国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什么?试分析原因( 流入区产业结构特点) 。
6 .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原因、方向及意义(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7 .人口为什么会发生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8 .图 1 . 1 4 美国人口由“ 冷冻地带”向 “ 阳光地带”迁移有哪些影响因素?⑴美国东北部地区为什么成为世界人口稠密地区?⑵美国东北部气候有何特点?⑶美国人口向南部迁移和西部迁移,除受气候因素外,还受什么因素影响?9 .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提示:从不利和有利方面考虑)二战前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流向及原因时 期特 点流 向原 因二战前旧大船一新大防已 开 发 国 家 f 未开发国家欧洲- 美洲非洲f美洲中、 日、 印f东南亚、 美洲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一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 外籍工人增多亚 非 拉 发 展 中 国 家 - 西 欧 、北美等发达国家及石油产区各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街•劳动力供求关系1 . 6中国的人口迁移【 材料背景】1. 3 40年前,即清康熙七年( 1668年) ,四川巡抚张德地为了解决战乱后巴蜀大地荒无人烟的紧迫问题, 奏请朝廷以湖广之民填实四川, •场历史上罕见的''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由此拉开了序幕。
340年后,来自全国12个省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150多位代表云集成都,以学术研讨、学术交流的方式纪念这一次历史上著名的移民运动 - 场以''移民文化与当代社会”为主题的全国性学术研讨会12月 12〜 1 3 日在成都揭幕2.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掀起的民工潮一浪高过一浪来自四川、江西、安徽、贵州等省区的民工源源不断地涌入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带的许多技术人才,也纷纷涌向东南沿海地区,一时间“ 孔雀东南飞” ,好不热闹我国自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 大量的人口, 尤其是大量的科技人员向西部迁移, 又出现了“ 一江春水向西流”的现象上述人口迁移仅是当今中国人口迁移的一个侧面那么,历史上、新中国成立前后人口迁移又是怎样的呢? ?【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 能进行一些较简单的社会调查, 能依据学习内容去查找资料,并能作一些简单的分析;能运用旧知去学习新知二、过程与方法可通过案例学习,采用讨论法、读图分析法、教师总结归纳等方法完成学习任务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活动,认识祖国、家乡的一些地理知识,增强爱国情感;通过中国人口迁移个案的分析,理解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重点难点】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及原因【 预习导读单】俾始时期:H________ 时期—.历 史 上 的 | 迁移方向:目人口迁移 《迁移原因:自然原因,社会原因: )目、 人口分布中心: “ 安史之乱” 后, 人口中心移到g二. 新中国成立后的人口迁移新中国成立后到8 0 年代中期8 0 年代以来规模特点比 较1— , 频 率 较 b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大量增加原因I I格 白礼多C城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②严勺_ _ _ _ _等管理制度的控制较合国家政策( 不允许农民进国家放松了流动人口进入城市的控制方向特点①1 1由 ! _城 市 到 回 _ _ _ _和; ② 由 —农村到①从反.② 从 国的城市和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省 、 自治区到回T T2 5地区净迁出地区叵1 6叵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和 恒原先有些人口迁移的净迁出地区, 开基本平衡地区始变为净迁入地区,如上海市0 _____净迁入地区其它地区( 共 2 5 个省区)因素主要受因__ _ _ _ _ _的影响主要为因_ _ _ _ _ _ _ _ 原因类型总特点国家有组织地迁移以自发性的移动为主类型①安置失业人员和闲散劳动力;②支援新开发工业基地建设;③移民垦荒、支援边疆、建设农林牧业新基地; ④高等学校搬迁、 招生和分配; ⑤新修水利水库、 库区移民; ⑥压缩城市人口规模;⑦少量的自发迁移。
①主要是务工和经商( 教 材 2 2 页图1 . 1 9 ) ;②学习、培训和分配工作 问题生成单】--学生生成的问题二、老师生成的问题( -) 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1 . 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北方人口是什么时候开始的?2 . 有哪些原因引起我国人口的迁移呢?迁移方向?人口分布的中心变化?( 二)新中国成立后人口迁移3 . 四川是我国的人口大省,但人口分布不均,以平武至盐源为界( 见下图) ,东西人口差异悬殊在四川许多地方的小城镇和农村出现“ 留守儿童” 和 “ 留守家庭” 等现象 留守儿童”和 “ 留守家庭”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 . 对比教材中的表1 .7 和 图 1. 1 9 ,找出80年代中期前后人口迁移发生反方向变化的省区?试简单分析其原因5 . 读教材图1.19回答下列问题:①从全国范围看,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和流动的重要方向②最大的人口接收地是及原因是什么?③人口输出最多的省 及原因;人U流入最多的省④与以往不同,这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及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⑤图中所示地区人口主要迁入省市有哪些?与前一阶段相比, 原先人口净迁出地区变为净迁 入 地 区 的 省 市 ⑥图中展示新疆成为吸引人口迁入的地区的主要原因【 拓展训练单】表 1 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 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
据此完成6—7 题 表 1迁出国数 量 ( 万人/ 年)迁入国数 量 ( 万人/ 年)中国30.3美国110.0墨西哥26.7德国21.1印度22.2加拿大17.3印度尼西亚18.0英国13.61 . 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菲律宾1 4 . 4澳大利亚8 . 3A.从发展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2.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A.更高的社会地位C.更高的收入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B.更多的休闲时间D.更优的自然环境3 .人口流动和人口增长会对•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读 图 1 0 ( “ 我国四大地区之间人口流动示意图〈 单位:万 人 2 000年〉 ) ”回答问题高 三 地 理 图10为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国务院将我国分为中部、东北部、西部、东部四大地区,并提出了 “ 中部崛起” 、“ 东北振兴” 、“ 西部开发”和 “ 东部新跨越”的战略决策 1 )图中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⑵在四大地区中,人口净流入量最大的是 地区;人 口净流出量最大的是地区。
为什么?( 3 ) 从四大地区人口流向看,地区与 地区向 地区的流动成为 区 际 人 口 流 动 的 主 流 , 从 流 入 区 产 业 结 构 特 点 分 析 , 其 主 要 原 因 是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世界人口最多的1 0个国家人口数量及自然增长率( 据《 2 002 年世界人口状况》 )' 国家2002 年人口数( 亿)人口自然增长率( %) .1990-1995 41995 ~2000 年2000 ~ 2005 年( 预估)中国12.951.100.910.75印度10.411.861.641.41美国2.881.000.830.71印度尼西出2.171.541.431.22巴西1.741.491.311.20巴基斯坦1.482.682.772.50俄罗斯1.47-0.03-0.16-0.19孟加拉国1.433.102.002.1日本1.270.160.170.10尼日利亚1.512.572.382.24材料二:美国国内曾出现过四次人口迁移的高潮. 第一次是1 9 世纪中期人口大规模西移;第二次是在1 9 世 纪 和 2 0世纪之交,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入城市;第三次是2 0世 纪 2 0年代到6 0年代,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第四次是2 0世 纪 6 0年代末到7 0年代初,东北部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地带. 2 0世 纪 7 0年代以后,又出现人口向东北部和城市回流的现象.材料三:2 007 年 1 0月 1 7 日,美国人口总数达到3 亿. 有关国媒体将此乐观地称作“ 一个新的里程碑”. 一些评论家认为,美国人口突破三亿大关象征着美国比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经济上更具活力.( 1 ) 材料一所述国家中, 人口再生产类型属现代型的有儿个?中国和俄罗斯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2 )美国国内第二次和第四次人口迁移高潮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 0 世纪7 0 年代以后,又出现人口向东北部和城市回流的现象,为什么?( 3 ) 一些评论家认为,美国人口突破三亿大关象征着美国比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经济上更具活力. 分析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5 . 图中A 、B 、C三国外籍人口比重均大于5 0 % , 试应用地理知识分析其社会原因。
6 .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 0 0 1 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了 1 . 2亿,读图6并分析:30°2001年我国号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图6 2001年我[ R9[ 动人口拢多结构( 1 ) 2 0 0 1 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B.从城市流向乡村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 2 ) 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直接后果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单元检测一 . 单 项 选 择 题 ( 共 50分)人口数量、 人口素质与环境关系密切, 人口会影响环境,环境也会影响人口的发展和分布,回答1—5题1. 关于人口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因素对人口的生育率和死亡率没有明显的影响B.人口增长过快是造成环境污染的直接原因C.环境的人U 容量具有不确定性,无法估算D.人类科学文化水平的高低,2 . 环境人口容量具有( )A.不确定性和绝对稳定性C.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3 . 有关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为了防止劳动者数量不足,B.人口自然增长率越低越好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直接的影响B.确定性和绝对稳定性D.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我国现阶段应暂不实行计划生育C.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什么水平上是由国家政策和法令决定的D.人口的发展对社会起促进或延缓作用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
据 图6、图7回答4 ~ 5题4 . 图 6 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曲线图若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A . 人口素质下降 B . 人口老龄化 C . 就 业 压 力 加 大 D . 劳动力成本下降5 . 图7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A . ①@③④ B . ①③©②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②@读 下 面 “ 世界总人口推算图” ,回答6~ 9题人口数(X10亿 )6 . 图中甲代表( )A .大洋洲 B .欧洲 C .北美洲 D .非洲7 . 按图推算,2025年的中国人口将达到( )A .约 10亿 B .约 14亿 C .约 19亿 D .约 33亿8 . 2 0 世纪末,中国的人口数量( a) 、合理人口容量( b) 、环境人口容量( c) 三者的关系,正确 的 是 ( )A. a
据此回答1 0 -1 1 题.出堇、死亡率10 . 与 “ 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期间是( )A. I 期 B. II 期 C. HI期 D. IV期11 . 在 I 期 ( )A .人 口 急 剧 膨 胀 B .人口老龄化 C .人口增长停滞 D .人口平均寿命较低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1 2 -1 3 题12 .图中各箭头流向的含义,正确的是( )A .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①②B .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③④C .属于国内城市化的有①③D .属于国内城市化的有⑤⑦13 .与P、Q两国目前人口迁移情况最类似的两个国家是( )A .中国、朝 鲜B .澳大利亚、新西兰C .墨西哥、美 国D .法国、德国下 图 为“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示意图” 人口净迁入区是指迁入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的区域; 反之,为人口净迁出区读图回答14〜15题K1O14 .关于我国不同地区人口迁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 )①西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②西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③东南沿海地区为人口主要迁人区 ④东北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出区A . ①@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15 .主要因资源开发而引起人口净迁入的省级行政区有( )①山西 ②江苏 ③新疆 ④黑龙江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读 “ 某年年初人口相等的四个城市的人口数量变化图”,回 答16〜17题:1 6 .这四个城后人口自然增长率按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应是()A .②④①③ B .①③②④C .③④@① D .②③①④17. 按经济发展的规律分析, 经济发展较好、就业水平较高的城市是()A .① B .② C .③ D . ( 4)B .出生数目注死亡数目一移民数目国家0 L 计局农调总队的抽样调壹表明全国每3个产业工人中就有2个来自农村地区,2 0 0 4 年全国农村外出务工的农民达1 1 8 2 3 万人. 读下图,回 答 1 8 〜2 0 题.中国民工流出省份空间分布图1 h・「* ,:飞/> 4 / /、 心300-WJ A250阿 力人2竹2»万人1 8 . 民工净流入最多的省区是(A.新疆、山东、北 京 B.四川、湖北、福建E妆 陋 万人I I
2 1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 )A . 一直持续增长C.增速在不断加快2 2 .这种变化产生的后果是( )B.增速在不断减慢D .呈现波动增长A.人口老龄化B.失业率增加 C.男女比例失调D.人口增长过快图7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23 ~ 25题年末总人口万人)2 3 . 1 9 9 2 年 至 1 9 9 3 年,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是( )A . 1 6 . 7 % B . 1 4. 3 % C . 0. 9 % D . 1 . 2 %2 4 . 1 9 9 1 年 至 1 9 9 8 年,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 人口出生率高 B . 人口死亡率低C . 大量人口迁入 D . 原有人U基数小2 5 . 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近期可能导致的主要问题是( )A . 人口老龄化突出 B . 城市经济缺乏活力C . 社会劳动力不足 D . 城市用地压力增大二 . 综 合 题 ( 共50分)2 6 . 卜一图为第四次、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资料,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 2 2 分)1990年 〜2000年G3上海I I全国和上海人口增长幅度对比全国和上海65岁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对比( 1 ) 上海市人口增长幅度超过全国平均增长幅度,从人口增长考虑,其主要原因是 的 增 加 ( 2分)。
结合你所了解的生产生活实际,分析其对上海发展的影响:有利的方面: ; ( 4 分)存在的问题: ( 4 分)( 2 ) 与全国相比,在人口年龄构成中, 上海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什么?分析该人口问题给上海带来的社会问题及你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的哪些措施?2 7 . 读某三国人U年龄及性别构成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 2 分) 第1 7题 图( 1 ) 据图,三国人口性别构成所表现出的共同特点 2 分)( 2 ) A 、B 、C三国,人口出生率最高的是一( 2分) ,判断依据是 ( 2分)( 3 ) 三国中育龄妇女( 1 5 —49 岁)的比重最大的是 国( 2分) ;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每个育龄妇女生育的子女数将 o ( 2分)( 4)假设三国的人口总数相等,国内所需劳动力也相同,根据现有资料推断,近年来可能有 较 多 劳 动 力 输 出 的 国 家 是 ( 2分) 2 8 . 根据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1 6 分)材料:2 005 年 1 1 月 1 I I 时 . ,根据全国1 % 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 005 年年末总人口达1 3 07 5 6 万人( 不含港澳台地区) 。
与 2 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中国总人口增加了 4045 万人;流动人口达1 . 47 3 5 亿人;6 5 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 . 6 9 % ;全国共有家庭3 9 5 1 9万户,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口为3 . 1 3 人,与 2 000年相比,平均每个家庭减少了 O . 3 1 人 1 ) 2 000年至2 005 年之间, 中国人口年平均增加 万人, 年 平 均 增 长 率 约 为 % 4 分)( 2 ) 下图中A 、B 、C、D四点中正确反映2 005 年我国相关情况的是 2分)0-14 岁(3)据预测,2010年 至 2040年将是中国老龄化速度最快的时期,也将是老龄问题最严重的时期,你认为该如何妥善解决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6 分)(4)试分析我国家庭平均规模近30年来逐年缩小的原因4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