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身医学 浙大课件.ppt
251页《心身医学》(Psychosomatic Medicine)浙江大学 姜乾金 2011年5-6月教 材:* 姜乾金主编:《心身医学》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参考教材:* 姜乾金主编:《医学心理学-临临床心理问题问题 指南》全国8年制规划教材配套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姜乾金主编:《医学心理学》(第2版)全国八年制规划教材,2010 教师信息姜乾金 教授、主任医师* 心身医学分会第二、三届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第一届主任委员* 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心身医学主任委员* 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2006-2010)* 全国《医学心理学》8年制规划教材主编* 浙江省高等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 浙江省高等教学名师奖(2003)* 研究方向——心身医学;心理压力理论与应用次数内容教材第一次心身医学概述 心身相关性及理论基础绪论 第一章第二次情绪与心身医学 压力与心身医学第二章(第一节) 第三章第三次心身医学基本评估方法第五章(第一节)第四次心身医学基本干预技术第六章 第七章(第一、二节) 备用临床举例(其它各章)课时安排绪绪 论论 补充1:心理现象示意图1. 观察、实验中而来,能够复制2.能够测量4.累积-验证-科学革命的发展过程3.界定概念科学心理学补充2:科学心理学具备的条件A. 余姚73岁老人的高血压B.高三重点班学生的失眠症C.不能吃稀饭的胃病女患者D.倾家荡产的余杭乙肝泥工补充3:典型案例交感作用心理应激社会环境因素个性认知评价下丘脑神经内分泌失调垂体前、后叶作用心 排 出 量 ↑肾上腺 髓质分 泌↑小动 脉痉 挛血管 紧 张素醛固酮血容量↑高血压不良行为行为学习食、盐等缺乏 运动高血压心理生物学过程示意图心理社会因素植物神经系统情绪(焦虑、愤怒、受挫等)心率 心律冠状 动脉 律血 压代谢 因素心肌梗塞动脉粥样硬化猝死血小板 血液凝固心绞痛冠心病心理生物学过程示意图补充4:心理应激因素与疼痛(疼痛是心理-生理现象;心理应激因素影响疼痛;慢性疼痛采用应激干预的思路)第一节 心身医学与心身疾病概念n 心身疾病概念 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s)或称心理生理疾患(psychophysiological diseases),是介于躯体疾病与神经症之间的一类疾病。
狭义定义: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例如原发性高血压、溃疡病广义定义: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包括了狭义的心身疾病和狭义的心身障碍n 心身医学概念 心身医学(Psychosomatic Medicine)又称心理生理医学,是研究心身相互关系的科学狭义概念,是研究心(心理)与身(躯体、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其主要实际研究领域是心身疾病广义的概念是研究正常和异常的心理与生理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为疾病的多因素发病机制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和现代医学的科学研究方法因此,心身医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是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 n国外 德国及日本等国对心身疾病很重视日本心身医学会(1992)经过修订,把心身疾病定义为“躯体疾病中,其发病及经过是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有器质或机能障碍的病理过程,神经症(如抑郁症)等其他精神障碍伴随的躯体症状除外”n发病率 表绪-l 日本心身疾病分类方法及各类主要疾病分类主要疾病名称循环系统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冠状动脉痉挛、神经性心绞痛、阵发 性心动过速、心脏神经症、血管神经症、功能性早搏、雷诺病 、β-受体高敏症、原发性循环动力过度症等 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神经性咳嗽、心因性呼吸困难 、喉头痉挛等 消化系统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部分慢性胃炎、过敏性结肠炎、 食管痉挛、贲门或幽门痉挛、反胃症、反酸症、胆道功能障碍 、神经性厌食、神经性嗳气、神经性呕吐、异食癖、心因性多 食症、习惯性便秘、直肠刺激综合征、气体潴留症、腹部饱胀 感等 内分泌系 统肥胖症、糖尿病、神经性低血糖、心因性尿崩症、心因性烦渴 、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泌尿生殖夜尿症、过敏性膀胱炎、原发性性功能障碍、尿道综合征等神经系统 偏头痛、肌紧张性头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因性知觉障碍 、心因性运动障碍、慢性疲劳症、面肌痉挛、神经症等n扩展——身心反应 被人类认知为威胁最大的疾病,心理反应也最明显,影响也最严重第二节 心身医学重要性n心身医学重要性 死亡原因越来越与心理因素有关心身相关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人心社会发展导致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人们对心理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从医务人员本身利益,通过学习、应用心身知识,越来越得到好处因此,有关心身医学等知识、方法和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好! 1. 观察、测量、调查、实验收集心身资料2. 作出“心身”诊断4. 观察、测量 、调查、实验 评价心身整体 效果3. 制订心身防、治计划和实施第三节 (补充)心身医学临床原则n 心身医学临床操作过程 n诊断原则 1.确定躯体症状。
这种症状有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或器质性病变基础2.寻找心理社会因素并明确其与躯体症状的联系可能发现某些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症状发作在时间上或逻辑上有密切联系3.关注疾病症状与心理应激反应的相似性心身疾病症状发作或加重往往与心理社会刺激因素所引起的心理应激反应有类似性4.排除躯体疾病和神经症的诊断n预防原则 对那些具有明显心理素质上弱点的人,例如有易暴怒、抑郁、孤僻及多疑倾向者应及早通过心理指导加强其健全个性的培养;对于那些有明显行为问题者,如吸烟、酗酒、多食、缺少运动及A型行为等,应利用心理学技术指导其进行矫正;对于那些工作和生活环境里存在明显应激源的人,应及时帮助其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减少不必要的心理刺激;对于那些出现情绪危机的正常人,应及时帮助加以疏导至于某些具有心身疾病遗传倾向如高血压家族史或已经有心身疾病的先兆征(如血压偏高)等情况者,则更应注意加强心理预防工作 n心身同治原则 (1)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例如因某—事件引起焦虑继而使紧张性头痛发作的病人,通过心理支持、认知治疗、松弛训练或催眠疗法等,减轻焦虑反应2)消除心理学病因:例如对冠心病病人,在其病情基本稳定后指导其对A型行为和其它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行为矫正。
3)消除生物学症状:这主要是通过心理学技术直接改变病人的生物学过程,提高身体素质,促进疾病的康复例如较长期的松弛训练或生物反馈疗法急性而又躯体症状严重的病人,应以躯体对症治疗为主,辅以心理治疗反之,则重点安排好心理治疗n作业 1.寻找身边的心身疾病案例2.思考一下,社会发展了、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心身疾病对我们健康的影响是否也变小了3.深层次问题:我们发现,经过近三十年来医学教育的推动,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老资格医学专家,在他们谈到临床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时,“言必称重要”,但为什么目前的医学临床实际还是典型的生物医学?第一章 心身相关及理论论基础础第一节 心身相关的证据n心身相关的常识证据 1. 戏剧冲突的提示(心血管功能受心理因素的影响)2.考试焦虑的提示(泌尿功能受心理因素的影响)3.长期夜班医务人员的提示(消化系统受心理因素的影响)4.历史故事的提示(毛发受心理因素的影响) n 心身相关的实验证据 1.操作的猴子(紧张与消化系统功能的关系见下)2.无法选择的老鼠(抑郁与免疫功能的关系见下)3.善于应付挑战的白领(A型行为与血液功能、心血管病的关系)4,癌症病人的心理问题控制器操作的猴子实验无法选择的老鼠——习得性失助与免疫形成习得性失助形成回避条件反射不可逃避条件反射装置可逃避条件反射装置抑郁症免疫功能受损健康的行为反应能力第三节 心身相关的心理生物学机制n社会——心理——皮层——植物神经系统(也包括随意神经)——躯体健康n社会——心理——皮层——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躯体健康n社会——心理——皮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免疫——躯体健康附:心理生物学研究的现状 1.微观方面: 2.宏观方面: 类 别方 法应 用分子遗传学方面DNA重组技术及聚合酶联反应 (PCR)技术;人类基因组计 划中关于基因识别、测序、基 因组作图等阿茨海默病(AD)、情感 障碍、强迫症、惊恐发作 和儿童多动症及相关疾病 和精神障碍的遗传基础的 研究 脑影像技术计算机辅助断层摄影(CT)、 磁共振成像(MRI)和功能磁 共振脑成像(fMRI),正电子 发射断层摄影(PET)等脑定位、脑心理功能、脑 代谢及精神异常机制的研 究神经电生理脑电图及相应的睡眠脑电图、 脑地形图、诱发电位等各种复杂心理因素(如准 备、期待、注意、动机及 觉醒)的研究心理应激测试技术 (mental stress test, MST)以心理作业(如问题解决、信 息处理、心理运动、情感状态 、厌恶或痛苦等作业)为应激 源,同时配合各种生物参数的 记录各系统的心理生理研究脑的高级神经网络理 论涉及脑的功能系统、神经网络 、大脑皮质联系的组织原则、 神经信息的编码等方面作为研究脑的高级机能的 技术思路附:目前某些前沿的心理生物学研究手段 附:心理生物学研究与心身医学 1.现代心理生物学研究是心身医学重要方向。
2.局限性:由于心理活动是生物-社会和多种其它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试图以心理生物学的研究结果和生物学的理论观点来全面解释复杂的心身关系显然有很大的局限性 第四节 精神分析理论与心身相关的认识 n 心理结构1.意识(Conscious) 人们当前注意到的清晰的感知觉、情绪、意志、思维等的心理活动2.潜意识(Unconscious) 不能被人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它包括人的原始冲动、本能活动和被压抑的愿望、被意识遗忘的童年经历等3.前意识(Preconscious) 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本 我自 我超意 识前意识潜意识附图 精神分析理论结构示意图我人格理论: 1.本我(id) 潜意识深处的性本能和破坏欲等,即“性欲或欲力”(libido),是人类本能的内驱力,其控制机制是“快乐原则”2.超我(superego) 人们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将社会规范、道德观念等内化而成,通俗地是指人类的良心、良知、理性等,大部属意识,按“至善原则”行事3.自我(ego) 自我的动力来自于本我,即为了满足本能的冲动和欲望;自我又要按“超我”的要求,按“现实原则”调节和控制“本我”的活动。
它是人格的执行部门 心理因素与躯体症状: 1.强调个人的早期生活经验对心身健康发展的影响2.强调潜意识冲突“转换”(躯体化)症状3. 经典“心身疾病”的故事 Alexander最早提出的七种心身疾病,包括溃疡病、溃疡性结肠炎、甲状腺机能亢进、局限性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原发性高血压及支气管哮喘,被称为“神圣七病”,与(早年的)心理冲突有关如:原发性高血压与“冲动、怒火”溃疡病与“压制、内敛”支气管哮喘与“母爱、依赖”第四节节 行为为理论对论对 心身相关的认识认识 n 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与皮层层内脏脏相关所谓条件反射,指某一中性环境刺激(铃声等)通过反复与非条件刺激(UCS)相结合的强化过程,最终可以成为条件刺激(CS),引起原本只有非条件刺激(UCS)才能引起的内脏反应 (2)食物(UCS)铃声 (CS)(1)食物(UCS)(3)铃声 (CS)唾液分泌(UCR) 非条件反射唾液分泌 强 化唾液分泌(CR) 条件反射皮层内脏相关学说:巴甫洛夫学派通过大量实验,用条件反射理论解释皮层内脏相关——皮层内脏病理学附: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的几个重要现象 包括:强化(reinforcement):某些环境刺激对行为反应产生促进作用的过程称为强化。
在经典条件反射中,非条件刺激与条件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