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doc
2页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所谓的习惯,是指由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小学阶段又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是音乐课歌曲教学的基本要求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关键做好三个方面:一是从平时音乐课严格要求做起二是教会学生会“听”歌曲三是教给学生“唱”的方法歌唱歌曲下面,我结合自身教学实例浅谈一下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在平时的歌唱教学时,也对学生做了严格的要求:首先在坐姿方面训练学生歌唱时上身及头部端正,不要前俯后仰,看书时,两手拿正音乐书,两脚平放在地上挺胸抬头;精神饱满、集中,自然发声两眼平视前方,面带微笑愉快地唱歌这样的要求对小学生来说,刚开始做可能有些困难因为,学生平时可能已经放松着坐习惯了,一旦你要求他们这样坐,可能没多会儿他们就会感到疲劳所以,丰富一节音乐课的内容,使同学们产生兴趣千万不要安排一整堂课的歌唱内容,也不要一整堂课都让他们这么“端正”地坐再者,一个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意志的小学生的自制能力差,反复性大因此,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经过长期严格训练,才能加以巩固并形成而作为教师,需要做的就是用科学的思想和教育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如何让学生喜欢歌唱从而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是音乐课歌曲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在艺术学习领域的一个基本习惯体验歌曲本身所要表达的感情,是演绎好作品,与作品产生共鸣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用肢体语言表现歌曲时歌唱良好习惯的展现培养学生音乐的耳朵,才能提升学生对歌曲情绪美的捕捉能力在教学时,我们不妨尝试初听范唱;让部分学生将歌曲情绪听出来,进行复听时学生有了更深认识并提出不同的问题另外还要教给学生“唱”的方法既要让学生学习有感情地唱,又要教会学生正确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让学生准确的把握歌曲中的高音和节奏等,只有掌握音高正确演唱,才能很好表达歌曲也是学生用肢体语言表现歌曲时歌唱良好习惯的展现下面,我结合自身教学实例浅谈一下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在平时的教学设计中通过课前短暂交流,为学生创设一个美的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浓郁的歌唱氛围,例如:我在教唱《小雨沙沙》一课时,打破以往枯燥无味的向教师问好的环节,采用电子琴弹奏音乐和学生一同唱起来,动起来这样用轻松的音乐引导学生动起来,教师兼之以富有感染力的表情、动作,使学生一开始就受到优美旋律的熏陶,进入宽松的氛围和想象空间,使他们感觉轻松自然在多声部教学中通过分声部合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聆听和声效果,提高多声部演唱能力。
合唱教学在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它对培养学生多声部的感觉,丰富音乐表现手段,拓宽音乐感受空间,形成集体协作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合唱教学中,首先进行第一声部,其它声部依次进入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边唱边听例如:最初学生演唱二声部有喊歌的现象,喊歌也是一种不良的歌唱行为习惯针对他们喊歌的现象先后找出几名同学到教室外面聆听演唱的声音效果,听完之后让他们进行评价,反复几次后,教室里的歌声才处于正常和谐的二声部音响效果一些自信而歌的同学,很容易就能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审美观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的要点所以把审美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核心任务,放在音乐教学的首位例如:《森林水车》一课,(放音乐聆听)音乐鲜明生动,主要描述了森林的景色和森林水车的转动声以及人们欢乐的心情聆听完欣赏后,提出问题:“你听到的是怎样的画面?”学生不敢说出他听到了什么,也不敢去想象,怕自己说错或说的不好等等,我就连续叫了十多名同学,随即把他们的所说的答案都绘在一幅画上,画面就更丰富多彩了!从这以后,学生在欣赏课中,都能认真的聆听音乐带给他们的无尽遐想,进而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力。
音乐是一门表现情感的艺术,但它也是一门时间的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需要我们音乐教师要持之以恒,通过各种方法,长时间地进行潜移默化,激发他们对演唱情感表现的欲望,使学生从平时的点滴积累,从而产生表现音乐作品情感的强烈愿望只有想表现了,才能去完善他们的表现.让他们用自己的表情动作来打动自己,来打动别人,从而收到音乐教学的良好效果那摩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