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课 心向往之(网上旅游).doc
6页第六课 心向往之(网上旅游)学科:信息技术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时间:第7周授课教师:李天宇单位:乌鲁木齐八一中学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清华大学出版社《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2课的内容此部分重点是学生能够针对不同情景,灵活选择参考“模式”,利用“百度地图”搜索景点和查找路线旨在培养学生计算思维,形成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难题的意识同时根植文化自信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很少有机会使用“电子地图”,对于“百度地图”认知较少,但具有对于纸质“地图”的前概念,“百度地图”功能精简,学生容易上手本课将以“网上搜索”为延伸,融入信息技术组合运用的思想,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帮助学生心生长远目标,具备“能走出去”的能力基础和“能回得来”的情感认同,过程中体会规划目标与目标的可见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百度地图”等电子地图,了解其常见功能2)学会使用“百度地图”地图模式的切换,清楚优势及场景3)学会分析情景问题,灵活应用实际解决2.过程与方法(1)迁移“地图”概念,了解多样“地图模式”,具备自主探究的能力2)综合“百度识图”解决情景问题,养成统筹应用的意识和能力3)拓展科技前沿,学会主动体验和接受新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一览新疆美景,了解丰富的地理资源,培养热爱家乡、宣传家乡和建设家乡的主人翁精神2)问题联结、项目终点,逐步形成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思维,为STEAM教育中工程迭代铺设前印象四、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五、课前准备教学频道广播、百度地图(网页)、课件(答案、AR样例)、任务导引(PPT)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 “百度地图”的三大功能块,学会常见功能 教学难点:综合应用信息技术,统筹解决生活问题,灵活使用“百度地图”的多种模式,学会“多地点路线规划”七、难点突破本课将采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思路,针对多地点规划路线的教学难点,先由学生原有经验作为建构基础,设置规划旅游路线的真实情景,“多地点规划路线”作为项目终点,以问题作为教学环节链,引导学生逐步了解“百度地图”中三个功能块的位置,促进学生建构继续探知和使用“百度地图”的能力基础,帮助学生形式自我探究的切入习惯通过分解项目和阶段验证的方式解决对于不同经验基础学生学习绩效不易掌握的问题八、教学过程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发兴趣伴随着音乐,课前同学们是不是看见了各具特色的风景照,其实老师一直有一个旅游梦,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和老师一起旅行。
我想带着家人去法国的普罗旺斯看看,遨游在紫色的薰衣草海洋;我想去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呐喊,与伙伴同骏马驰骋;我想背起行囊去摩洛哥的沙漠走走,感受三毛笔下《撒哈拉的故事》;我想去冰岛的蓝湖坐坐,远离喧嚣体验水光交映的纯净与斑斓同学们想到了什么?闭上眼睛,学生倾听音乐,对美景心生向往激活大脑,对课堂产生兴趣导入新课慢慢的睁开眼看看,和你们想象的一样吗?世界这么大,你们想去看看吗?这些地方你们都去过吗?暂时没去过不要经,我们一起进入“网上旅行”的学习,通过“百度地图”一览世界美景产生好奇明确学习内容应用旧知前景问题:不知道同学们和老师有没有过一样的经历,路过公交车站旁边的宣传栏时,被画报中的风景图片吸引,就想去看看可这是哪里大家知道吗?有没有办法能够知道呢?引导:我们可以通过以前学习的什么方法找到呢?(老师来验证一下到底可不可行)通过“百度识图”我们发现这是?“解忧公主薰衣草园”思考地点,可能回答普罗旺斯;回答:“按图索迹”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和发挥学生主动探求的能力学习查找路线引导:知道了地方,那我们怎么去呢?演示:(很好)这时就要借用“百度地图”今天我们使用“搜狗”浏览器来认识“百度地图”,(点明知识结构)打开“百度地图”一起了解它的嘴、它的眼和它的皮肤都有什么神奇的功能。
讲演:地标显示的是哪里呢?没错,这就是我们的学校“乌鲁木齐八一中学”在界面的左上角是“百度地图”的嘴,在搜索框中可以输入你想要去的地方(“解忧公主薰衣草园”),点击“放大镜”,发现就位于我们新疆伊犁,然后选择“到这去”,再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搜索到的结果中,同学们可以获取到哪些信息?小结:百度地图为我们提供可选择的路线,还有行车时间与距离回答:百度地图;回答:乌鲁木齐八一中学;观察教师操作回答:路线、时间、费用等以任务中关键环节为演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完成对比不同地图“模式”的差异讲演:在界面的右下角是“百度地图”的皮肤,拉近地图后板书:1.可以发现此时地图是怎么表示建筑物、道路的呢?(地图2D——简洁)是不是更像纸质版的地图2.现在呢?由平面变得(立体)了?这是在地图模式下2D到3D的切换,方便我们在立交桥和高速路上行驶地图3D——立体)3.那我们切换一种皮肤(显示方式)再看看(选择“卫星”)?对比于刚才的抽象、简洁,“卫星”模式更加?(卫星——详实)可以让我们直观的看清楚植被与地形的概况回答:图形(不规则的图形)、色块和线条;回答:空间感更强;回答:详实、逼真...板书对比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利用优势明确任务学会了查找地点、搜索路线,下面我们一起来尝试,设计一次“新疆游”,先找一位同学帮助大家分析题目。
通过阅读,可以将任务分为两部分,首先要制订路线;然后可以制作旅行海报,向小伙伴宣传大美新疆的自然风光阅读题目,知道任务环节创设真实情景,便于学生同化知识,灵活应用于生活中任务一:学习标记先看路线,我们从哪出发?“游遍”是什么意思?回到哪?要去几个地方?我们希望有一条怎么的路线呢?(我们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去更多的地方,对嘛?这就要求我们的路线是?)是不是尽量少走回头路,花费的交通的时间越少越好从1号出发)哪位同学能为图中示例的“景点”安排游览顺序?之所以这样规划,前提是我们已经知道了各个景点的?(地理位置)讲演:“百度地图”的眼睛帮助我们标注各个景点的地理位置在工具箱中可以找到“标记”,在需要标注的位置上,框选住“标记”,红色的“标记”就像大头针一样扎在了百度地图中回答:乌鲁木齐八一中学,环游跟随回答(路途最短、时间最少)回答旅行的顺序回答:地理位置观察教师演示问题连锁,清楚分析角度演示核心步骤,保证学生完成任务具备足够的时间和实施清晰的行为引导巩固大家学会了如何使用标记功能了吗?我来找一位同学动手试一试,看看到底学会了没有(谁想试一试)以“赛里木湖”为例吧首先要清楚赛里木湖在哪?紧接着可以用“标记”功能扎在地图上,大家把所有景点的位置都标注清楚后,就可以观察最合适的游览顺序了。
运用“标记”,清楚景点地理位置学生演示,对照回顾发现问题,掌握进度练习标记4min接下来,大家就按照题目的要求,看看将要去的这三个地方都在哪呢?音乐:音乐结束后,练习就要完成了指导巡视)好了,没有完成的同学待会继续,先来一起看看大家找的景点对不对呢?查找景点的过程中,我想大家已经发现了新疆的美景之多,不出新疆我们就可以一饱眼福体验“标记”功能,并跟随检查巩固练习,确保绩效,增加文化自信任务二:学习多地点搜索引导:明确了地理位置之后呢,就要规划路线,已经学习了如何查找去“解忧公主薰衣草园”的路线,题目中要求游遍三个地方,从一个到三个难度升级了,现在路线该如何设计呢?谁有想法?(刚才是怎么去“解忧公主薰衣草园”的呢?)(这是起点、终点两个地点之间的路线查找方法,那多个地点呢?)(其实我们有更快的方法)在搜索框旁边,有一个“路线”的图标,点开看看有什么惊喜?选择“驾车”方式后出现了“+”号,点击后发现居然添加多个途径点,将景点按照规划的游览顺序输入,就可以帮助我们一次性查找路线了回答:在搜索框内输入景点名称回答:每两地之间查找路线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引导解决练习多地点搜索15min还记得任务的第二步是?(制作旅行海报)同学们可以使用截图的方法获得游玩顺序和路线图,在百度地图中读取行车距离、时间以及费用,利用这些信息,就可以使用PPT制作一张宣传海报。
我已经将作业要求发送到大家的桌面上了,动手试试吧使用“地图”模式设置游玩顺序,尝试“多地点搜索”生成路线,学会读取信息、截图综合练习,统筹运用技巧讲评点评:绝大多数同学已经完成了作业,我们来一起欣赏同学们的成果观察作品,寻找差距,自我总结发现共性问题,集中解答总结本节课我们以“多地点路线规划”作为中心任务,认识了“百度地图”,学习了“搜索地点”“查找路线”“标记位置”以及百度地图的多种地图模式梳理知识脉络,明确应用场景将“百度地图”物化,类比记忆,建立知识地图科技拓展同学们想不想现在就出发?一睹美景?那我们就足不出户、共赏美景演示/板书:百度地图提供“全景(街景)模式”,也是它的皮肤之一,选择后会出现“摄像头”的标志,将图标移到想看的地方,看看这是哪?(就是“我爱你中国”灯光秀乌鲁木齐地标建筑时代广场)(可以实现足不出户,帮助我们置身于环境当中)对比于刚才几种地图模式,“街景”模式的优势是?(街景——真实)在陌生的地方路痴最害怕?迷路素材:版的百度地图还配备的AR模式,什么是AR模式?(实时指示、目标方位、温馨提示)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也可以设计一次旅游计划,带着爸妈去游行,同学们有信心吗?本节课就到这里结束了,下课。
产生兴趣,开拓眼见,从而更好的将技术服务于生活联系熟悉的生活环境,引入新技术,鼓励多发现、多体验九、教后反思本节课设计初衷是学生了解“百度地图”的常用功能,具备可以自我探究使用的能力,因此在初次教学过程中采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思路,以“多地点路线规划”作为中心任务,将任务分解,逐步引导学生解决,从而使学生同化新知识,建构计算思维回看传统教学,针对具备界面的功能软件首先会通讲界面环境,使学生熟悉软件,易于形成逻辑结构的知识地图建构主义的不足是不易掌握学生学习绩效,因此在再设计时,物化“百度地图”为卡通形象,以“嘴”“眼”和“皮肤”指代三大功能块,便于学生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