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量施工方案(58页).docx
58页测量施工方案目 录第1章 编制依据 11.1 主要技术标准、规范 11.2 施工组织设计 11.3 合同、图纸及其他文件 1第2章 工程概况 22.1 项目概况 22.2 设计概况 22.3 典型施工图 3第3章 测量工程重、难点分析(先难点、后重点) 4第4章 测量管理组织 54.1 管理组织架构(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调整) 54.2 项目施工管理人员明细、分工及职责 54.3 项目劳务分包管理人员明细、分工及职责 64.4 工作界面划分 6第5章 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85.1 施工准备计划 85.2 资源配置计划 9第6章 测量施工流程 126.1 测量施工思路 126.2 基准控制点(网)的复测 126.3 布设原则及精度 136.4 平面总控制网的建立 146.5 轴线控制网的建立 156.6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186.7 控制测量 186.8 精度等级 18第7章 测量实施方案 207.1 地下结构测量 207.2 地上结构测量 227.3 楼层测量 247.4 模板工程测量施工 267.5 砌筑工程测量施工 277.6 抹灰测量放线做法 287.7 装饰工程测量 297.8 幕墙工程测量 307.9 钢结构安装测量 35第8章 建筑物沉降观测 418.1 沉降观测的目的 418.2 沉降基准点布设 418.3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418.4 观测技术要求 428.5 数据记录及处理 43第9章 测量资料管理 45第10章 施工测量管理 4610.1 技术复核 4610.2 误差要求 4610.3 测量管理制度 46第11章 测量设备维护及保养措施 4811.1 仪器的存放 4811.2 测量仪器的检查 4811.3 测量仪器的保护 4811.4 测量仪器的保养 4911.5 塔尺、钢尺 49第12章 施工管理措施 5012.1 质量保证措施 5012.2 施工测量操作要点 5012.3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51第13章 附图 52第1章 编制依据1.1 主要技术标准、规范序号名称编号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2《工程测量规范(附条文说明)》GB50026-20073《工程测量标准》(预计2021-06-01实施,替代2007版)GB50026-20204《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8-2011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6《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8《GPS高程测量规范》DB32/T1223-2008此规范只适用于江苏省内的工程1.2 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相关的总施组、单位施组、施工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增减序号名称编制日期审批日期备注1施工组织总设计2**楼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1.3 合同、图纸及其他文件序号名称备注1xxx项目合同文件2021.XX.XX版2XX项目施工图纸(建筑、结构、·······)出图日期:2021.XX.XX版3xxx项目地质勘察报告2021.XX.XX版4············如果上述国家、地方或行业规范、规程、标准以及图纸等方面存在相互重叠、矛盾的内容,按较高的质量标准执行(若合同规定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规范、材料检验标准等规范和标准与国家、行业、地方要求的程度不同。
除发包方另有规定外,实际执行的标准和规范应该按合同、国家、地方、行业中最高和最严的标准执行)第2章 工程概况2.1 项目概况表2-1 工程建设概况一览表序号项目内容1工程名称xxx项目2工程地址3建设单位4设计单位5监理单位6勘察单位7施工单位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8工期目标9质量目标10建筑规模(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具体多少栋单体,每栋单体层高及层数,地下室层数,单体数量多,则以表格形式体现)2.2 设计概况列明与测量施工相关的工程设计概况,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填写,不限于以下内容,可以分单体给予说明表2-2 XX单体设计概况项目内容建筑±0.000檐高占地面积建筑单层面积地下地上建筑层数地上 层、地下 层建筑层高地上部分首层2层标准层顶层屋面层地下部分-2层-1层垫层标高结构形式基础结构形式主体结构形式屋盖结构形式2.3 典型施工图如:1、地下部分结构平面图【一张】2、地上部分结构平面图【一张】3、结构剖面图【一~两张,视结构复杂程度选择增加节点图4、屋面结构平面图【根据屋面复杂程度选择加与不加第3章 测量工程重、难点分析(先难点、后重点)具体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及项目特点表3-1 工程施工重点和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结构形式、测量难度、监测难度、控制精度等方面的重点与难点描述。
序号重点和难点分析应对措施1自然条件影响测量控制点易受日照、风力、自振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做好对测量控制点的保护工作,设置明显标志,搭设硬质防护架2变形影响由于受到沉降、收缩等影响,设置的测量点位会发生变化影响测量精度观测点施工时增加缓冲措施,尽量减小沉降及收缩对测量控制点的影响3现场标高变化施工现场根据不同施工进度,场地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沉降要考虑沉降量及标高修正,先前设置在现场水准控制点,必须经常复核和修正4测量精度偏差工程测量精度受测量人员的制约较大,测量人员的专业能力对测量精度偏差影响较大项目部需配备专职测量工程师,测量工程师必须持证上岗;分包单位需根据要求配备测量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人员进场施工;测量工程师应在分包测量人员进场前,对分包测量人员进行交底,明确工程测量基准点及测量控制要点5………第4章 测量管理组织4.1 管理组织架构(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调整)图4-1 管理组织架构图建议采用VISIO编制4.2 项目施工管理人员明细、分工及职责表4-2 主要管理人员及职责分工表明确测量管理人员姓名、职务及职责,列表描述序号岗位姓名职责和权限1生产经理负责测量施工的全面组织管理工作,组织项目现场管理人员按照测量施工方案的要求对分包测量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负责项目部测量施工生产组织实施落实工作2总工程师负责项目测量施工方案编制工作,并经公司相关部门领导、监理单位审核批准后组织项目部相关管理人员进行施工方案的交底工作监督检查方案的落实工作,并组织对测量成果资料和现场控制点(网)进行复测3质量总监负责测量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对测量施工进行质量控制,对各工序施工及细部节点及时检查复核,做好隐蔽工程验收工作4测量工程师编制项目测量施工方案,根据方案内容对所有分包测量人员进行交底,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经常对测量标志进行检查复核,确保测量位置准确制定测量仪器专人保管、定期保养等规章制度,建立仪器设备台账,妥善保管测量资料4.3 项目劳务分包管理人员明细、分工及职责表4-3 项目劳务管理人员及职责分工表 明确劳务测量管理人员姓名、职务及职责,列表描述序号岗位姓名职责和权限1劳务经理负责测量施工的全面组织管理工作,负责测量施工生产组织实施落实工作2班组长监督检查方案的落实工作,并组织对测量成果资料和现场控制点(网)进行复测3质量员负责测量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对测量施工进行质量控制,对各工序施工及细部节点及时检查复核,做好隐蔽工程验收工作。
4测量员对测量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经常对测量标志进行检查复核,确保测量位置准确4.4 工作界面划分4.4.1 总包的职责序号总包的职责1负责测设场地内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把符合要求的成果上报监理复查,并做好控制网点的保护工作,及时恢复2负责做好每层平面控制点与标高控制点的垂直引测工作,并确保每层控制网的闭合精度符合要求3负责为专业分包提供测量基准,负责专业分包方的测量方案进行审批,并对分包测量放线成果、预埋件定位、钢柱焊接前后偏差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进行检查复测4负责对结构实体的平面位置和标高进行测量5负责各类变形监测的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6负责做好竣工验收的各项测量工作,负责工程档案要求的测量资料整理归档工作…………4.4.2 专业分包的职责序号专业分包职责1结构及幕墙等专业测量由各专业分包单位进行实施并出具相应的测量方案,2总包方提供测量的基准点,分包单位对总包所提供的测量成果进行校核和闭合后方可使用3各分包单位必须建立高精度的局部控制网4各分包负责各专业承包工程的测量资料归档整理工作,自检合格后报总承包单位…………第5章 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5.1 施工准备计划5.1.1 技术准备1、熟悉项目施工图纸及地勘报告,学习相关测量规范,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制测量施工方案;测量施工方案审批完成后,向项目相关管理人员及分包测量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交底;2、熟悉和阅读图纸,对相关图纸进行校核,重点对图纸的坐标、标高、结构尺寸、建筑尺寸等涉及测量方面的内容进行校核,如有不符与不清处,应及时与设计沟通,在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测量放样工作。
3、施工测量相关资料齐全有效,测量人员完成工程轴线控制网测量定位,保护好控制桩、控制点,并引至不受施工影响的永久/半永久物体上,且不受土方开挖的影响,便于现场桩、点被破坏后及时恢复;4、了解测量仪器设备的技术参数与性能,编制《测量仪器使用台账》5、根据设计总平面图和施工现场布置总平面图、定控制桩的情况,校核图纸中的建筑物平面位置和现场的实际情况是否和图纸符合6、交接桩及其复核描述交接桩的参与方及过程,交接桩的数量及类型描述交接桩的复核日期、方法、报验程序、复核精度要求及桩位的标识和保护校核规划局所提供的轴线控制桩的尺寸、位置、方向、角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验其误差是否符合精度要求1)控制桩的交接工程进场后,由建设单位(业主)向施工单位移交测量控制桩点,并提供测量成果报告书控制桩点移交后,项目部测量人员及工程相关负责人检查所移交桩点的数量是否满足要求(一般不少于三个);现场桩点指认须有照片留档;内业文字、数据资料的交接(检查是否有明显的漏洞);进行桩点交接时,资料应齐全,测量数据、附图和标志等必须是正式、有效、符合要求,相关文件应是原始的交接桩工作完成后,应填写交接桩记录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分别保存。
2)控制桩的复核控制桩的复核测量的精度不低于所移交桩点的测设精度对于高程控制点,采用数字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