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不同人生经历对李杜诗歌风格形成的影响浅析.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9504197
  • 上传时间:2017-11-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07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不同人生经历对李杜诗歌风格形成的影响浅析摘要:李白与杜甫皆是唐代诗坛的代表作家,一曰诗仙,一曰诗圣,真可谓唐诗的绝世双壁了然一开唐诗的浪漫主义,一领唐诗的现实主义;一豪迈奔放,一沉郁顿挫,诗风之迥异令人唏嘘不已若是要究其原因,与两位诗人的人生经历不无有着莫大的关联关键词:李白、杜甫、经历、环境一 李杜幼时成长环境之异同李白先世在隋末因罪徙居中亚,他也就在中亚的碎叶城出生了,五岁时又随其父李客迁居于蜀郡锦州彰明县之青莲乡在这么小的年纪就有了漫漫几千里的迁家经历,笔者想这次经历对李白成年后醉心于游历大江南北的风川景致无疑是有着深刻的影响作用的李白的父亲李客虽然是一位商人地主,但他也是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据李白自己的回忆:“余幼时,大人令诵《子虚赋》 ,私心慕之 ”(《秋于敬亭送从侄游庐山序》 )正因为如此,他也使李白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发展了他的天分而又因为家族的商业范围十分宽广,李白的家境是相当殷实的,这也就使李白形成了漫游成癖,挥霍任性,游手好闲,重义好施的性格,这样的性格对其在诗歌方面的浪漫因素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另外,李白在研习儒家经典的同时对道教文化也有着大量的涉猎,再加上又自小练习剑术,因此他自身的文化蕴涵是多样化的,表现在其作品中也就展现了多样化的文化元素,富有创造力,体现了其浪漫主义的文化追求诗人杜甫出生在一个“奉儒守官”的官僚家庭,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著名诗人,父亲杜闲曾为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

      因此杜甫自小受到的就是纯粹的儒家经典及其思想的熏陶,文化底蕴深厚,经济状况也比较宽裕,这为其三十五岁之前的游历生活作了充分的准备因此,相较于李杜的幼时成长环境,总的说来都是闲适富裕的,又都有着不错的文化氛围,不同的就是李白在文化上的涉猎比杜甫更为宽广,更富表现力二、李杜游历生涯简述开元十三年李白二十五岁时初出蜀郡,开始了其游历生活开元十八年,李白三十岁时经南阳赴长安,认识了贺知章、崔宗之、玉真公主等人后又在天宝元年应诏入京,被召见于金銮殿,命供奉翰林然因抱负难以施展于三年后再次离京继续其游历生活安史之乱中李白受永王李璘之聘为僚佐,没有听从妻子宗氏的劝阻,意欲借永王以实现自己的宏图伟志然好景不长,永王随后兵败于广陵,逃窜入江西境内被杀,李白也因之定罪长流夜郎,而又在长流夜郎途中至巫山时遇赦随后的几年里李白因在从军的途中发病,岁末赴当涂养病直至长逝在临逝世前以诗稿付李阳冰,嘱咐其为之编次去世时赋《临终歌》一首而对于杜甫来说,十九岁时出游晋地,二十岁又开始了吴越之行,直至二十四岁时回到了东都洛阳,奔赴京兆参加贡举,然无果,而后就又开始了他的游历之路在杜甫的这段长期的壮游中,他接触到祖国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壮丽河山,不仅充实了他的生活,也扩大了他的胸襟和视野,为他早期的诗歌蒙上了一层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望岳》可为代表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正流露出了他对一切事业的雄心壮志但由于这种生活方式不可能接近人民,深入现实因此,作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这只是他的创作的一个准备时期天宝五年,杜甫三十五岁时由东京开封奔赴长安,开始了他人生中极其重要的一段经历——长安十年求仕在这十年的时光里,杜甫先是应试落第,后又多次举荐无果,求仕之路遥遥无期,坎坷多舛,再加上这十年里经济不宽裕,以致经常挨饿受冻:“饥饿动即向一旬,敝衣何啻悬百结 ”(《投简成华两县诸子》 )但也正因如此他才能有机会接触到生活在长安城中的那些下层劳苦百姓,深入到他们的生活,看到他们的痛苦,同时也看到了统治阶级的罪恶,从而写出了《兵车行》 、 《丽人行》 、 《赴奉先咏怀》等现实主义杰作十年困守的结果使杜甫变成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这才确定了杜甫此后的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的方向天宝十五年,安史之乱爆发,长安陷落自此的四年间是为杜甫陷贼与为官时期这是安史之乱最剧烈的时期,国家岌岌可危,人民灾难惨重,杜甫也历尽艰险在陕北,他曾经和人民一起逃难,在陷落的长安,他曾经亲眼看到胡人的屠杀掠夺,和人民一同感受国破家亡的痛苦由于杜甫深入人民生活,并投入实际斗争,这就使他写出了《悲陈陶》 、 《哀江头》等一系列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和爱国精神的诗篇,并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

      三、李杜游历经历异同分析从上文的简述我们可以概括出这么几点:一、李白较杜甫都是抱着积极入仕的态度以求实现宏图伟志,但在早期李白入仕更为容易些,但结果两人都没有实现自己的抱负二、杜甫早期的作品同样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真正地体现出现实主义的诗歌风格是在其后逐渐地深入到人民生活开始的因此,笔者以为李杜诗歌风格上的差异主要在于是否拥有深入人民生活这一人生经历三、当然两人在思想价值观上是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的:首先两人对祖国的壮丽河山都是有着无比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其次在对祸国殃民的达官权贵的讽刺上都体现出勇敢无畏的精神;而对普天的劳苦百姓都表现出浩然的悲悯情怀参考文献:《李白与杜甫面面观》 ,王学渊《李白杜甫诗歌比较浅谈》 ,赖海红《李白与杜甫》 ,郭沫若《中国文学史》 ,游国恩、王起、费振刚《大儒杜甫》 ,王学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