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话语和元叙事的黄昏——李欧塔的后现代知识观.doc
7页后现代话语和元叙事的黄昏——李欧塔的后现代知识观 后现代话语和元叙事的黄昏——李欧塔的后现代知识观 【作 者】郑祥福 【作者简介】郑祥福 浙江师范大学政法系李欧塔(J—F.lyotard)作为第二代后现代哲学家,与巴黎学派(拉康、福柯、德立达、德留兹)有着渊源关系但是,巴黎学派所注重的是现代哲学传统的解构,而李氏却把后现代主义推广到了整个文化领域因此,每当人们论及后现代主义,就必然要论及李欧塔李氏在当今文坛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其破坏性后果是值得人们注意的本文试图通过对李氏的知识观之概括,揭示出李氏思想之相对主义、怀疑论之本质 一 后现代状况说到后现代主义,人们总要把它与现代主义联系起来但是,后现代主义不是一个时间概念,不是与现代主义彻底告别,而是现代主义发展到近期的产物,是对现代社会中所出现的最新思想的概括因此,后现代主义是与后现代状况不可分的1984年,李氏曾因魁北京大学的邀请写了一本题为“后现代状况”的小册子,对总体性、极权主义、一元论与决定论等作出了强有力的挑战李氏认为,“后现代状况”主要是指后现代的知识状况他说,后现代状况下的知识必须重新定义,必须与后现代哲学拒绝真理、否认同一性、否认线性发展的观点相一致。
当社会进入众所周知的后工业化时代,知识的地位发生了变化”,〔1〕知识作为一种研究性的产物已经结束,代之而起的是谈话中的知识、话语(discourse) 学术已经趋于黄昏,它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而谈话或对话正蓬勃兴起,它气象万千、如日中天在人们的对话中,“最终目的”已不复存在,主客体融为一体,对话中旧式反映论的符合论已经消失,普遍规则或标准已不存在,每个谈话者没有谁服从谁的情形,相互之间是绝对公平的人们谈论的对象只是自由想象,却没有本体论的承诺,“如果本体论是一种理论的话语,只谈论真理的存在,那么,它便是一种不可能的科学”〔2〕人们在作出一个判断时,不是确定一个是非,“而是一种感觉, 是一个感觉的问题”〔3〕一般地说,后现代状况是与以下两个方面相联系的:第一,知识的计算机化,使科学话语和知识的叙事(narrative)功能成为接受与理解知识的关键,知识的信息化改变了知识依赖自身的实践与政治、哲学论证来获得合法性的局面李欧塔在《后现代状况》中,开宗明义地提出了后现代的领域问题,明确指出,后现代主义的领域就是后工业化时代的社会和后现代文化的知识状况自从五十年代进入高速发展的后工业化时代以来,科学知识转变成了一种话语,科学、技术与语言联系在一起,音韵学与语言学理论、交往问题与控制论、现代代数学与信息论、计算机语言的翻译与计算机语言中可容性领域的研究、信息贮存与数据库问题、教学与智力终端的完成、悖谬学问题等等这样一些事实,无不说明一点,即知识是一种语言、语篇或话语,以致今天我们不仅谈论它们,而且通过计算机来利用它们。
这表明,对语言的研究已日益成为一个令人注目的而又十分重要的方面对知识的这些技术性处理,使知识不断地改变形态,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因此,探究知识的转换、获取知识转换的方式,在当代已显得十分突出,这种突出的特点被概括为哲学的命题即“当代哲学正在实现向语言研究的转向”知识的本性就是它能通过某种渠道转变成可接受与可操作的信息只有当知识转变成一种信息量时,知识才是可操作的如果构成知识体系的东西不能被转译成信息,那么它就会被摒弃在我们这个时代,信息化已经是一个十分突出的时代特征新的研究成果都可能被转换成计算机语言,知识的生产者与运用者都必须掌握信息化过程,学会计算机的操作,了解并具备把知识转换成计算机语言的手段和能力由于科学知识与社会生产的一体化,以致于知识的信息化导致知识的商品化,知识成了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人们可以为出售知识而生产知识,为维持新的生产而消费这些作为商品的知识众所周知,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知识就是生产力,是构成劳动力的有效成份知识水平的不同是形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悬殊的原因之一然而,在知识转变成信息之后,人们便可以通过金钱的作用使知识成为市场上的商品,各个国家和地区争夺信息就如同争夺领土瓜分领土、掠夺原材料一样。
谁如果能够窃取经济、文化、政治、科技等方面的情报,谁就能赶上乃至超过别国的发展而在本国的发展中,关键将取决于“知识偿付”的能力与方式,取决于“知识投资”、“智力投资”知识的信息化、商品化给知识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当今社会中科学家由于看重经济利益却常常把情报、信息转售给企业主或别国政府他们窃取与转售信息,使自己开始非道德化金钱似乎成了支配知识的决定性力量,价值成了衡量知识的合法化标准,从而使从前科学知识的经过实证而合法化的公认观点开始淡化,科学知识的领先地位与权威性观念愈来愈淡薄第二,后工业社会的状况改变了社会的政治文化结构著名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认为,正在进入后工业阶段的各个社会是有不同的政治与文化结构的所谓统一的社会发展模式在今天无非是一种谈说的笑料,今后所出现的也绝非实质性的某种模式化的社会形态的发展他认为,“后工业社会的概念首先涉及理论与经验,特别是科学与技术之间的新型关系”,“其次,社会结构的变化对政治制度提出了‘管理’问题第三,强烈依靠认识能力至上和理论知识至上的新的生活方式,不可避免地要与文化发展的趋势相冲突,这种文化力求加强自我,并且越来越反对受道德规范束缚和反对制度化〔4〕后工业社会是现代社会发展多元化的产物,是一种“概念性图式”,而非一种实质性模型。
后工业社会的本质特征是理论知识占据社会变化中的核心地位,理论知识是组织新技术、促进经济增长、组织社会阶层的一个中轴在后工业化社会里,有着建立各种体制的不同中轴,社会根据其政治制度与社会结构、文化关系而有所不同由于社会在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日益呈现出差异,所以,我们无法找到一个固定的分析模式来概括当代社会的发展,也不可能找到一个评价它们的标准我们所具有的就是自己的习惯性文化,而各种不同的习惯性文化是不可通约的、无法统一的后工业社会”的概念“就是使西方社会结构的复杂变化更易理解的这样一种‘主导方法’”〔5〕科学知识合法性的丧失与社会形态合理性发展期望的破灭,使李欧塔意识到,我们正在经历一种与现代主义不同的后现代状况的社会后现代状况”告诉我们,一切都处在不确定性中,世界上没有统一性、没有规律、没有所谓真实的认识人们谈论这个世界,就是在进行语言游戏 二 科学知识的合法性当代科学哲学界的怪杰费耶阿本德指出:“在当今世界上,科学并不是唯一正确的,科学是人们已经发展起来的众多思想形态中的一种,但并不一定是最好的”,“认为科学能够并且应当按照固定的普适的法则进行的思想,既不切合实际,也是有害的〔6〕与费氏一样, 李欧塔也看到了这一点,他发现现代科学是以放弃或制止合法性形式为特征的,它依赖于叙事方式。
在后现代,科学的合法性既不是由其自身来表明,更不是由政治与哲学的元叙事来表明,其原来意义上的合法性已经丧失在历史上,科学是随着人性从奴役和压迫中得到解放并得以发展的之所以得到迅速的发展,是由于政治与哲学的叙事之帮助,政治与哲学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外部动力科学的解放功能最初依赖于法国革命前的启蒙运动由于科学的实证性质,对思想、社会生活、政治生活起着直接推进作用,所以,关于人性解放的革命的叙事,反过来推动了科学的普及化与发展在启蒙运动中,政治与哲学的叙事是一种“元叙事”(“meta- narrative ”),是“最高的叙事”(“grand narrative”) 所以,其它叙事都只能是从属的,任何局部的、具体的乃至科学的叙事都只是构成这一最高叙事的一个方面,其意义都只取决于这种元叙事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悖论:科学一方面要制止与消除原始叙事的合法性,诸如宗教、神话、巫术等;另方面又必须依靠更高层次的叙事的评价,从而获得其合法性李欧塔认为,科学知识若不求助其它知识类型如叙事知识,那么它就无从知道或使人知道它是真的从这点来说,它根本就不是知识,没有这种对政治与哲学的求助,那么科学就只能自己预设自己处于有效性地位,就会屈从于它本来就反对或批判的知识,即未经证实地论证问题的知识。
对于这个悖论,李氏的分析是: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形成的是那些最高叙事力量的浪费他说:“在当代社会与文化——后工业社会、后现代文化中,知识的合法性问题是以不同的术语来阐述的,最高的叙事已经失去了它的可信性”〔7〕为什么这些最高的元叙事出现衰势呢?李氏认为,基本原因有三:第一,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不断完善和调整使资本主义的发展呈现生机,而共产主义则出现了艰难经营的局面第二,工艺与技术的发展正在重心上实现从目的向手段的转移,原先发展科学的目的是使人摆脱奴役解放人性,而今则仅仅把它视为手段因此,后现代社会导致了“人们对元叙事的不信任”〔8〕第三,当代科学突破了经典力学与相对论的范畴, 在许多方面与常识相违背,这也是对元叙事不信任的主要原因在当代量子理论中,存在着非连续性现象、非充分决定论现象、非局部性联系现象所有这些现象都是经典力学和爱因斯坦相对论所无法解释的在这两者之间,不可能达成统一的认识,不可能出现统一的规律因此,对当代科学的理解已经不能借助传统的哲学世界观,而只能“把我们的感受性限于语言游戏规则的异质性,并增强我们容忍不可通约的标准的能力”〔9〕李欧塔认为,这里的原则是不合逻辑的想像, 而非专家们统一的联系。
因为,“实在并不是被给予的”〔10〕在此情形下,科学自身的组织力量开始减弱,科学出现了大量专门的特殊研究,每种特殊研究都有其不可比较的模式要对这些专门研究加以理解,唯一的方法是语言游戏在语言游戏中,人们不求助于外在标准,没有权威性,人们的目标不是寻求真理,不再是“怎样的研究才会导致可证实的事实的发现”,而是“哪类研究会实行(perform)得最好”这种“最好”是无标准的所谓最好,就是在语言游戏中参加者充分地发表见解,越自由越踊跃就越好就如同电视机由于缺乏电视节目预告,看电视者只能自由选择而元叙事就如同电视台因缺乏按照节目预告播放节目的规律性或习惯性,即使有节目单但实际上却与之不一致,因此电视台便无法支配收视者的行为、无法控制收视者的意志,更谈不上收视者自觉以其为指南了不仅科学的合法性因为元叙事的危机而丧失了,而且也因为科学与社会生产的密切联系而丧失在科学发展过程中,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真理往往与财富、与生产效率联系在一起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充分地证明了这种关系没有财富就没有技术,没有技术就不可能大幅度地增加财富正是在资本发生循环的时候,技术与财富的关系使得资本必然与科学结合起来资本的发展解决了科学研究的基金问题,它的私人公司直接对技术及其应用作出了研究与投资,从而创造了私人、国家相结合的研究科学的新局面。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具体的实行状况,是一个投入产出的方程式经济实力强的公司总裁可以驾驭科学,从而使科学获得合法性,同时他也可以驾驭政治、道德等等由于知识的计算机化,电脑、计算机成了传播知识的有效媒体学生所学的不再是教师课堂上崇高的知识,而是首先掌握电脑的操作这些被购置的机器是智慧终端机在电脑里可以学到比教师课堂上多得多的东西因此,在这样的时代,一个教授、专家并不比银行网络更具竞争性,也不比在想像新的游戏活动的互相惩戒的参加者们更具有竞争力因此,在后现代文化中,科学依赖经验证实而获得合法性的原则已经消解,科学的权威性也因此而丧失 三 元叙事的黄昏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科学似乎正朝着寻求不确定性的方向发展量子力学突破了严格决定论传统,科学寻找真理所依赖的基础发生了塌崩,现代科学出现了危机这场危机是决定论的危机,是一种传统科学观、哲学观、认识论的危机李欧塔告诉我们,面对这场危机,“我们所要做的不是提供实在,而是要创造可以想象但不能表达的暗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