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ppt

91页
  • 卖家[上传人]:mg****85
  • 文档编号:50657274
  • 上传时间:2018-08-0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28MB
  • / 9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国民收入核算——解决GDP“是什么”、“是多少”国民收入决定——解决GDP为什么会这样“简单”——考察“两部门”、“产品市场”v----------4545度线模型度线模型一、均衡产出1、最简单的经济关系2、均衡产出的概念3、投资=储蓄假设 1: 只有居民和厂商 不存在政府、外贸 消费和储蓄在居民;生产和投资在厂商 假设2:社会需求变动,只会引起产量变动, 使供求均衡,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折旧、未分配利润=0,GDP=NDP=NI=PI 1.最简单经济关系:一、均衡产出因为生产的产 品都能顺利卖 出去卖得越 多,收入越多 在这个假设条件下,可推出以下结论:总需求决定总供给(总产出),总产出决 定总收入,于是总收入由社会总需求决定1、生产能力的闲置,假定经济中存在着生产能力的闲置劳动力资源、厂房机器等资本品没有充分利用2、假定价格水平固定不变v如果价格机制能起自动调节作用,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产品价格会下跌,结果是需求增加供给减少,使得供求趋于相等如果供求相等为什 么会存在持续10年的大萧条,出现大量生产过剩,严重失业的社会现象??3、在即定的价格水平上总供给是无限的v总供给曲线平行于 横轴。

      在总产量曲线上的 点都有实现均衡的可能点 都有实现均衡的可能v经济含义是:由于 存在着资源闲置在固定的 价格水平下要什么有什么 ,要多少有多少v由于总供给无限,所以均衡的国民收入由总 需求单方面决定—称为总需求分析v由于在总产量曲线上的点都有实现均衡的可能,所以最终均衡的实现由总需求水平的大小决定总需求多大国民收入就多大,并且在这个水平上稳定下来,不再变动抽象掉了总供给方的因素原因:大量闲置资源 短期分析,价格不易变化,即具有黏性 需求变动,厂商首先考虑调整产量,不是价格 原因:产品用产品交换 生产出来的产品都会有销路,如果发生呆 滞,原因在于缺少其它产品的生产 凯恩斯定律:不论需求 量是多少,经济制度均 能以不变价格提供供给 萨伊定律:供给会自行 创造需求凯恩斯定律与萨伊定律需求决定供给供给决定需求2、均衡产出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 等于居民和厂商想要有的支出• 均衡,是一种不再变动的情况• 产出水平=总需求,厂商的生产稳定• 产出>需求,厂商不愿意出现存货增加,减少生产• 产出 MPC > 0n边际消费倾向 :n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引起的消费变化 nMPC= c/ y = dc/dyp例:收入由100元增加到120元,消费由80元增加到94元。

      pMPC=c/ y= 94-80/120-100 =0.7平均消费倾向 (APC)v消费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率, APC根据定义有: APC = c / y vAPC﹤ ﹤1,意味着人们的消费总量小于收入总量 v(产生储蓄); vAPC=1,意味着人们把全部收入都用于消费 v(储蓄为零); vAPC﹥ ﹥1,意味着人们的消费总量大于收入总量 v(负债消费即产生负储蓄)结论是:v消费总是大于零,且随收入增加 而增加,但不如收入增加得快v根据此关系,得出消费函数: v : 自发消费:边际消费倾向诱致性消费va是常数,自发性消费其含义:居民个 人或家庭的消费中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部分,其变 化不受收入水平的影响v y,诱致性消费,是居民个人或家庭的 消费中受收入水平影响的部分v 作为该函数的斜率,被称为边际消费 倾向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3章 20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n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函 数为非线性)n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呈递 减趋势n随着收入增加,消费占收入的绝 对比例也呈递减状态, APC也有 递减趋势p线性中,若a = 0,c = ypAPC=MPC=常数p不随收入增加而递减收入 消费 MPCAPC1 9000 91101.0 1 2 1000 01000 00.89 1.0 0 3 1100 01085 00.85 0.9 9 4 1200 01160 00.75 0.9 7 5 1300 01224 00.64 0.9 4 6 1400 01283 00.59 0.9 2 7 1500 01336 00.53 0.8 9MPC与APCvMPC有递减趋势,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 的消费总量占收入总量的绝对比例也呈递减状态,即APC也有递减趋势。

      v在特殊情况下,当线性消费函数中的自发 性消费a = 0时,平均消费倾向APC便等于边际 消费倾向MPC,且不再随收入的增加而递减v此时,消费函数:vc = yv当消费函数为一简单的线性函数时,边际消费倾 向MPC为一常数 v当消费函数为非线性状态时,凯恩斯认为,存在 一条最基本的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 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即边 际消费倾向MPC有递减的趋势v具体如图所示:消费曲线消费曲线_非线性消费函数β递递减,曲线线斜率逐渐变渐变 小β不变变,曲线线斜率不 变变αv在横轴为收入y,纵轴为消费c的座标中,消费函数c = a + y的图象如下: 例题v设消费函数为C=200+0.8Y,Y=1000,请 问:自发性消费量、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 消费倾向各是多少?v答: p自发性消费量:200pMPC: 0.8pAPC:1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3章 262、储蓄v储蓄: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l储蓄函数:l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广义上的概念)p影响储蓄的因素很多,如收入、分配状况、消费习惯、社会保障体系 、利率水平等,p最重要的是收入水平。

      n凯恩斯储蓄函数:n储蓄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又被称为储蓄倾向储蓄函数公式vs:储蓄,y:收入,一般公式为:vs = s(y) v又因储蓄是收入减去消费后的余额,即 vs = y – cv所以:s=y-c(y)凯恩斯储蓄函数: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of Saving,MPS)Ø 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MPS根据定义有 MPS=Δs/ΔyvMPS是一个小于1的正数1 > MPS > 0vMPS将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且有递增的趋势平均储蓄倾向(APS) v储蓄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率, APSv根据定义有:APS = s / y储蓄倾向收入消费储蓄MPSAPS 190009110-110-0.012100001000000.110 311000108501500.150.01 412000116004000.250.03 513000122407600.360.06 6140001283011700.410.08 7150001336016400.470.11MPS递增,斜 率逐渐增大储蓄曲线MPS不变, 斜率不变-α3、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第一,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等于收入。

      ∵c = α+βys = - α+(1-β)y∴c + s = α + βy – α + y – βy = yy0c.ss = s( y) 45ºα- αy0c= c( y) A第二,若APC和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 APC>MPC,则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 APS恒常收入,现实消费=恒常消费,所以现实APC恒常APS(2)萧条阶段,正好相反所以,政府税收政策失效布什的智 囊团也无 可奈何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3章 43永久收入假说方程式的简单形式v持久收入假说的简单函数形式: v C=cYPvC为消费,YP为持久收入水平,c为边际消费倾向p生命周期和永久收入理论的政策含义:p(1)消费不只同现期收入有关,而是以一生或永久收入作为消费决 策依据p(2)一次性暂时收入变化引起的消费支出变动很小,即其MPC很小, 甚至是0反之,来自永久收入变动的MPC很大,甚至是1p(3)政府税收政策影响消费时,临时性政策无效,只有永久性的税 收变动,才会有效v永久收入假说解释了储蓄率的决定高储蓄率产生于未来收入的不确 定性,而与收入水平的高低和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无关。

      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v利率: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p 替代效应:利率提高导致储蓄的增加(低收入者)p 收入效应:利率提高导致储蓄减少(高收入者)v价格水平:价格变化对实际收入的影响(货币幻觉)v收入分配:收入水平不同,消费倾向不同案例v据人行武汉分行营管部披露,截至2010年12月末, 武汉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0930.77亿元,居 民储蓄存款余额3590.56亿元,人均储蓄达到4.49万元据 介绍,2009年武汉市各类存款大幅增加,新增存款达 2169.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76%截止2009年12月末 ,全市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4696.77亿元,去年新增755.26 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590.56亿元,去年新增580.46亿元 v 为了刺激我国的经济增长,使大量的居民储蓄 向投资转化,我国央行多次调整利息,2008年11月27日、 12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降低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但是实际效果并不明显,我国的居民储蓄还是 呈不断上升的势头 v为什么我国的储蓄率居高不下? 解答v一般来说,一国的储蓄率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原因决定的:(1)资本市场状况。

      2)社会保障体系3)将来收入的保障情况4)一国居民的消费习惯 v我国储蓄率居高不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 因: (1)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落后 (2)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 (3)将来收入没有保障 (4)我国居民总体收入水平低 (5)消费习惯使然四、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1、消费函数决定收入v1)假设计划净投资i i是一个固定的常数,为自 发的计划投资v2)均衡收入公式变为: y = c + i , c = α +βy.联立求解得: y = (α+i) /(1-β)v3)所以,知道了消费函数和投资,就可以求 得均衡的国民收入例如:c=1000+0.8y,自发计划投资为600则均衡收入为多少?y= 1000+600/1-0.8= 8000(个单位)此时,c= y-i= 8000-600= 7400s= y-c= 8000-7400= 600与投资相等消费费函数决定收入的图图解vy0之左:y<c+i, 生产扩产扩 大vy0之右: y>c+i,v生产缩产缩 减.Oyc+iy0cc+i45度线Ei2、储蓄函数决定收入1)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所以 i = s储蓄函数:s = -α + (1-β)y 2)联立方程组,得:i = - α+ (1-β)y,得: y =(α+i)/(1-β) 3)所以,知道了储蓄函数和投资,也可以求得均 衡的国民收入。

      与使用消费 函数求的结 果一样例如:s = -1000+(1-0.8)y,自发计划投资为 600均衡收入为多少?y= (1000+600)/(1-0.8)= 8000(单位)此时, s= i= 600图示例题例题v已知消费函数C=15+0.75Y,投资I=20求:1、储蓄函数;2、均衡产出; 3、当投资由20变为30时,均衡产出 变化为多少?v答案:s=-15+0.25y,140,180五、乘数模型v乘数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卡 恩(Hahn)在1931年提出的,后来被凯恩斯加以利用,成为凯恩斯主义和其它宏观经济学派用来分析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工具v乘数效应通常是指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具有倍数作用,即因变量的改变量是自变量增量的倍数乘数效应也称倍数效应或放大效应v1)均衡收入为 y=(1000+i)/(1-0.8)当i=600时,y=8000i=700时,y=8500v2)投资增加了100,则收入增加了500v3)解释:p 投资100购买要素时,形成要素的收入为100;p 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0.8,要素收入100中。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