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doc
16页填空】1. "春秋三传〞是指汉初写定的"春秋公羊传",相传为齐人公羊高所撰"春秋榖梁传",相传为鲁人榖梁赤所撰,它们与"左传"合称春秋三传前两部又称今文经,"左传"被称为古文经2. "四家诗〞"四家诗〞是汉代传授"诗经"的鲁、齐、、毛四家诗说的合称"鲁诗"为鲁人申培公所传,"齐诗"为齐人辕固生所传,"诗"为燕人婴所传三家诗属今文经学派,并列于学官,晋以后先后失传"毛诗"为大毛公鲁人毛亨和小毛公人毛苌所传,属古文经学派,虽比三家诗晚出,但学有渊源,又有东汉经学大师玄作"笺",故得以流传3.纪传体通史纪传体通史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并且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名词解释】1.体南朝齐武帝年间受声律学的催化,齐梁诗坛出现的一种新诗体,它更自觉地讲求声韵和对偶,风格亦大抵清怨而工丽代表作家有约、朓、王融、阴铿、何逊等,其中尤以朓最为著名2.宫体诗"宫体〞之称,始于梁简文帝萧纲时其容不独以"止乎衽席之间〞"思极闺房之〞为主,形式上亦有"清辞巧制〞"雕琢蔓藻〞的特点代表人物有萧氏父子、*摛*陵父子、庾肩吾庾信父子3.**风骨 **作家创作的一种共同的时代特征。
从创作态度上来说,他们根本上都关心现实,面向人生,他们的作品反映了汉末以来社会的变故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 从情调上来说,大多流露出一种悲凉大方的基调 **文学的这些特征,被后人称为"**风骨〞或"汉风骨〞4.左思风力 把深刻的现实容以巧妙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是左思"咏史"诗的根本特点"咏史"语言朴实、感情充分、气势雄健虽然抒发了心的郁闷痛苦,但没有流露出颓废情调,一气贯注的诗篇中回荡着壮志不已的悲凉,很近于**文学的"任气〞"咏史"的这种艺术风格被钟嵘的"诗品"称为"左思风力〞5.古诗十九首是最初载于"文选",因其作者失传,时代不能确定,被编者题为"古诗〞的十九五言诗容上多书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和文人士子仕途失意的苦闷和悲哀;风格上浅近自然,含蓄蕴藉关于诗的时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目前,学术界大致认为此非一人一时一地之作,大约产生于东汉末,作者是中下层失意的知识分子"古诗十九首"是汉末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它标志着文人五言诗趋向成熟6.互现法"史记"选择、安排材料以反映历史,表现人物的一种方法可分为有无互见和详略互见两类对*些人物的*些材料,在本纪中未写,而在他传中写了,这是有无互见。
对*些人史实和*些人物的*些事迹,在一篇传记中详写,在其他传记中略写,这是详略互见采用互见法,有时是为了防止行文重复,有时则是为了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多面性简答】1.田园诗的容与特点思想容 (1)、描绘了田园风光的无限美好和对纯朴田园生活的热爱 (2)、描写躬耕生活及与劳动人民的关系 (3)、反映农村的凋敝景象和诗人自己的生活困顿4)、表现诗人美好的社会理想特点田园诗的艺术特色主要是平淡与醇美统一的风格因其贴近生活,故平淡自然;因其富有真情实感和意境,故感觉亲切、醇美有味这就是平淡之中有醇美具体说来:1.善以白描及写意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把平淡无奇的田园生活写得充满诗情画意2.浑融完整,意境高远,诗歌包含哲理,使情、景、理有机融合3.语言精工而本色语言朴素真率,笔调疏淡,风韵深厚,多用口语、双关语2.三诗歌风格,特点〔1〕操诗歌的艺术特点富有抒情化、个性化特色,语言古朴苍劲,风格悲凉大方、雄健沉郁开**文学一代风气〔2〕丕诗歌艺术特色多写游子思妇题材,兼有年命之悲和行乐之情,充满乱离时代的哀怨之音,诗风华美、清丽、哀婉〔3〕植诗歌的艺术成就①大大加强了抒情化色彩②描写细致,善用比喻,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③语言绮丽自然,韵律色调和谐④讲究谋篇布局论述】1.史记的文学成就1.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文学创作,通过写人来反映历史,所以全书记载了众多人物,构成丰富的人物画廊这些人物既有各阶级、阶层的、时代的共性,又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富有典型性,这些历史人物在司马迁笔下个个都栩栩如生、形象鲜明、呼之欲出这是因为司马迁恰当地运用了一些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具体说来,其一、准确地把握并精心选择史料作者先对历史人物思想性格有一个总体认识,然后对史料进展剪载取舍,组织安排,以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使之个性鲜明其二、"史记"还善于把历史事件故事化、情节化,通过构造富于戏剧冲突的情节,以表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其三、运用比照手法,衬托人物通过比照,人物才能的大小、品格的上下、作者的褒贬不言而喻其四、善于运用文学细节描写来展示人物形象,如通过广"杀霸陵尉〞、"射石设镞〞、"射阔狭以饮〞、"家无余财〞、"善待士卒〞等细节,表现广负能使气、爱射善射,轻财爱士等性格特征其五、善于刻划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如项羽见始皇南巡渡江时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项羽本纪"〕,而邦见此景,则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此外 ,为了让一篇传记中突出人物思想性格的主要特点,作者对那些于刻划人物没有积极作用甚至有所抵触的史料,或者用简笔略写,或者转移到其他人物传记中去表达,采用这种"本传讳之,他传发之〞的"互见法〞,既有助于保持历史的真实性,又有助于突出历史人物形象。
总之,"史记"中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为后世传记文学,小说等提供了许多借鉴2.谋篇布局,匠心独运"史记"130篇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各篇章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补充,充分表达了司马迁驾驭材料、构思组织文章的高超技巧〔1〕"史记"每篇都有每篇的立意司马迁作传前先确立主旨,然后围绕中心选择提炼材料,所以每篇传记构造都浑然一体〔2〕"史记"谋篇的匠心独运之处,还在于首创了"合传〞与"类传〞的形式"合传〞就是一篇传记中记载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传主,他们或因为思想性格,生活遭遇相似,或因为生活时代一样、政治地位相似,而纳入一篇传记中,如"屈原贾生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等"合传〞既勾连史事,天然浑成,又能节省篇幅,描绘更多的人物形象,从而深刻地表现主题所谓"类传〞就是把*一阶层、*一类型的人合而为传,如"游侠列传"、"剌客列传"、"酷吏列传"、"佞幸列传"等,通过类传的形式,反映了更为广阔的社会画面,表现*一阶层人物的共性,同时作者还善于通过塑造几个典型的人物,来以点带面,所以具有一定社会广度和深度〔3〕"史记"还首创了"互见法〞的形式所谓"互见法〞就是把同一历史事件分散开来放在不同的传记中,以便参照互见,相互补充。
采用互见法,可防止行文的重复,又可通过详略安排,突出人物鲜明的个性,并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丰富性和多面性3.强烈的抒情性作为一部史书本应客观冷静地记述历史事实,尽可能地隐藏撰史者的主观情感但是作为一部"自成一家之言〞的"史记",司马迁继承并发扬了先"发愤者书〞的传统,把自己的一腔愤懑之情通过史书的形式,抒发出来,以"述往事、思来者〞正是这强烈的抒情性,才使得"史记"成为一部闪烁着文学魅力的文学名著;也正是这种强烈的抒情性,鲁迅把它比作"无韵之离骚〞"史记"的抒情性主要表现在:〔1〕在写人叙事中寄托着爱憎好恶"寓论断于序事中〞,在冷静客观的表达中,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史记"写廉颇、蔺相如、荆轲、项羽、广则流露出敬仰、爱戴之情;而写佞幸、酷吏则充满了鄙夷、憎恶之情〔2〕通过夹叙夹议的手法,表达作者见解和抒发感情这方面以"伯夷列传"、"屈原列传"、"游侠列传"为代表〔3〕创造性地运用了"太史公曰〞的论赞体,直接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予以评价,其中有相当一局部具有很强的抒情性总之,"史记"的文章,不仅以理服人,而且以情动人,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感染读者的力量4.语言雄浑、朴拙有气势感和韵律感〔1〕表达语言生动传神,且富有气势。
〔2〕人物语言个性化,"史记"善于锤炼个性化语言来突出人物形象〔3〕议论语言包含感情"史记"在记载人物中或采用夹叙议的手法,或在结尾以"太史公曰〞的论赞体,发表议论,这些议论包含作者的感情2.三风格特点〔1〕操诗歌风格特点富有抒情化、个性化特色,语言古朴苍劲,风格悲凉大方、雄健沉郁开**文学一代风气〔2〕操散文风格特点清峻通脱,不尚文采,既反两汉文章的反复说教,也无孔融文章的着意于铺华美这种"清峻〞、"通脱〞的散文风格表现了**散文的新风貌,对晋散文的开展有重要的影响其代表作品有"让县自明本志令"、"求贤令"、"举贤勿拘品行令"、"遗令"等〔3〕丕诗歌的风格特点丕诗多写游子思妇题材,兼有年命之悲和行乐之情,充满乱离时代的哀怨之音,诗风华美、清丽、哀婉其代表作是"燕歌行"此诗历来为人称道,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对七言诗的形成有很大奉献二是在于它情致凄婉动人、语言浅显清丽、音节和谐流畅〔4〕丕的文学评论丕著有"典论"一书,二十卷,大局部已散佚,较完整的只有"自叙"和"论文"两篇"自叙"述写生平,通脱而生动"论文"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题论文文章讨论了文学的有关问题,提出了"诗赋欲丽〞的重要文学思想,并且用"文以气为主〞的标准评论**七子作品的优劣,指出作家个性与作品风格的关系,论述文章的地位和价值,把文章看作"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此外还批评了"文人相轻〞、"贵远贱今〞等不良的文学评论态度〔5〕植诗歌的风格特点钟嵘评价植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精兼雅怨,体被文质〞〔"诗品序"〕,对其诗歌风格的概括,是相当准确的具体来说:①大大加强了抒情化色彩植一生热中功名,追求理想,遭遇挫折、壮志不衰,转多愤激之情,无论是前期的任侠使气,还是后期诗中的满腔悲愤,都表达了他的个性特色诗歌容充满追求与对抗,富有气势和力量,形成了"骨气奇高〞的特征,激越感人②描写细致,善用比喻,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植诗歌虽然脱胎于汉乐府,但同时也吸收了汉末文人五言诗的成就,增加了诗歌的词藻华美和生动形象的特征其"美女篇"虽模仿汉乐府"陌上桑",但描写更为细致他的诗善用比喻,有时通篇为喻,如"野田黄雀行"以少年救雀喻挽救受难者,"吁嗟篇"以转蓬飘荡喻流徙生活③语言绮丽自然,韵律色调和谐植精通音律,他的诗注重对偶、炼字和声色之美如"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唏〞〔"情诗"〕;"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赠白马王彪"〕,皆平仄协调,音节铿锵"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公宴"〕"被〞、"冒〞两字独具匠心④讲究谋篇布局植诗工于起调,善为警句,善于以警句开篇,精警突出,造成强烈影响。
如"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野田黄雀行"〕置于其首,"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赠白马王彪"〕置于其中,使诗情振起"赠白马王彪"在构造布局上采用章章蝉联的方式,续续相生,层次清楚地抒发其心复杂的感情,使全诗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6〕植散文的风格特点植的文章,散文书札有"与吴季重书"和"与德祖书",文笔锋利简洁,表现其自视甚高的性格后期的"求自试表"、"求通亲亲表"、感情十分充分,文章骈俪成分较多,写得酣畅淋漓,大有汉初政论文章的气势抒情小赋以"洛神赋"为代表,它熔铸神话题材,通过梦幻境界,描写一个人神恋爱的悲剧这篇辞赋想象丰富,描写细腻,词采华茂,抒情意味和神话色彩很浓,历来为人称道其他重点复习容】一、"诗经"的分类及风、雅、颂的含义"诗经"主要依据音乐特点作为标准来分类,即风、雅、颂三类"风〞也称"国风〞,"国〞犹"方〞,指地域;"风〞是地方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