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娱乐至死读后感200字.docx
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娱乐至死读后感200字 本文《消遣至死读后感范文200字》由本人整理,仅供参考 1932年,美国作家赫胥黎在美观新世界中描写了他心中的未来世界:人们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流失斟酌才能的工业技术,在自己所爱的事物的毒害中死去;17年后,美国作家奥威尔在一九八四年中描写了他心中未来世界的模样:人们遭遇外来压迫的奴役,失去自由,文化受到政府压制无疑这两个人都是宏伟的预言家这两种处境,在世界上的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中都有所存在,有些国家是其中一者的极端表现,譬如美国、朝鲜;有些国家的文化那么是两者的混合体,譬如中国本书的尼尔,那么作为来自其中一种文化的代表,用自己身处的文化中的现象,论述了上世纪90年头消遣对美国文化的作用 作为当时世界上科技最兴隆的国家,美国无疑也拥有与之对应的文化形式(科技为何抉择了文化?这个在后面会说明)当时的美国面对的文化问题:群众文化的消遣化,消遣侵染了文化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政治、宗教、教导并且重新定义着大量原来文化形式中的概念而现在,中国也逐步走入一个类似的时代,不过可能在这个过程中起到更大作用的是网络,而非电视即便如此,在书中的论述,对于消遣化时代到来的理由、消遣如何影响文化生活以及这种时代的特征等等,都对我们有借鉴意义。
借此,我们可以从更高的理论高度探究一下我们曾经热议的网络对我们生活的影响问题我们的文化史可以划分为三个表达阶段:口头时代,文字时代(印刷时代)和消遣时代(信息时代)本书用两章的内容简述了各个阶段的文化特征口头时代,指的是从产生语言开头,到文字被广泛作为文化传播的媒介之前我们熟知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是口头时代的人那时人们传播思想的方法是在公共场合辩论,用寓言、比喻等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也就是说那时的"规律'其实是感性而非理性的,是现实而非抽象的(论点依靠于所举的例子,梦想国的内容就能充分表现这一点)之后到来的印刷时代是文字时代的一个终极形式,是文字时代的顶峰,也是它结果的绝唱印刷时代的文化是规律的、理性的、抽象的人们需要用严格的证明来论证自己观点的真实性这也极大磨练了民众的思维和理解才能随之而来的信息时代具6b80有与印刷时代相反的特性,它的信息支离破碎、无序、无规律、心绪化,需要人们认知,而非理解总结文化进展史,我们可以察觉,媒介不是一个外壳,而是抉择表达内容;技术并非工具,而本身带有倾向性当工具进展,表达方式发生变更,同一个表达内容将无法保持它原来的样子,所以自然地,当媒介随着历史的演进而发生变化,我们表达的内容也随之变化,譬如口头表达时代是语言、神话,文字时代是规律、辩论,电视时代是消遣。
新媒介不是旧媒介的延迟和扩展而是一种否决和攻击,我们不成能试图将原来的媒介中的内容塞到现在的媒介里而且这种变更是涉及每一个角落的譬如,它的性质与使用媒介者所需要具备的才能相对应,因此古代人们记忆谚语的才能很重要,近代人们的规律思辨、整合信息的才能很重要,现代呢?可能是包装自己、消遣他人的才能变得重要了吧 chr()chr()12345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