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地理学李小建.doc
59页经济地理学(第二版) 李小建1经 济 地 理 学第一章 绪论一、二十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三个阶段:史志描述、商业地理、经济地理学二、二十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11 问答 1,20 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20 世纪,经济地理学与地理学其他分支一样,发展十分迅速,成果大量涌现1、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20 世纪上半叶,经济活动区位论的引入,使研究侧重于区域内的单位企业的微观分析二战后,开始对区域的整体研究,更多考虑外部经济问题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开始关注区域间的发展问题,研究尺度从区域内转向区域间,从一个区域转向多个区域近 20 年来,经济活动日益朝全球化发展2、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战后以来,企业组织向着多部门、多区域跨国经营和全球性经营发展3、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20 世纪前期,规范性分析60 年代,实证主义分析60 年代末,行为学派60 年代末以来,发达国家经济结构转变,结构主义地理学90 年代以来,开始注重制度和社会文化,文化转向三、研究对象1、经济活动的内容 2、经济活动区位3、经济活动空间组织 4、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四、当前经济地理学研究重点,5 点:(02 论述 2,试述跨世纪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重点和热点。
04 简答 6,当前经济地理学研究重点 )1、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20 时间地理学的发展,始终以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作为基础理论2、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全球与地方的联系3、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我国历史悠久,各地经济发展、地理背景有很大差异4、区域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区域经济发展决策中,公平和效率是重要的理论依据5、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一方面,企业发展直接影响区域发展;另一方面,企业的技术、管理等对区域发展产生间接影响经济地理学(第二版) 李小建2第一篇 经济活动区位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多部门企业(公司)区位论—跨国公司区位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经济活动区位的基础概念—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交通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第一节 经济活动区位的基础概念一、区位区位:只要指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包含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由于区位理论限定于研究人类为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活动,因而区位是人类活动(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04 名解 2,05 名解 2,09 名解 2)二、区位理论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场所的理论。
三、区位条件区位条件:是指场所具有的性质和资质 (11 名解 1)主要区位条件:劳动力、资本、原料、能源、运输、市场条件次要区位条件:用水、研发、经营、税制、自然条件四、区位因子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11 名解 1)运费因子成本因子经济因子 非运费因子收入因子区位因子非经济因子经济地理学(第二版) 李小建3第二节 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的一般影响土地、原材料、能源、资本、劳动力、技术与知识经济活动一般包括生产、流通、消费活动一、土地对经济活动区的影响土地主要是通过自身的特性及其所处经济区对经济活动发生影响土地一般以两种基本方式参与经济活动一种是作为劳动对象,向农业生产活动,土地的自然属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土地的自然产出力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壤特性另一种是作为作业的空间或活动场所,像工业、交通以及城市建设等,土地所出的经济区位起着决定性作用不同的工业类型要求不同的土地条件,大规模工业,如钢铁、石油冶炼等,需要地势平坦、面积大的土地,而这种土地一般在市区很难找到,在肩上地价昂贵,导致他们一般分布在郊外地区;另一些工业,如服装、出版工业,不需要大量土地和建筑,且收益高,一般位于城市区位。
二、原材料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原材料对于经济活动来讲极其重要,它是经济活动,尤其是生产活动所加工的对象现代的规模工业生产,往往是利用多种原料便于原料集散的区位,对原材料型工业企业而言,具有一定的优越性随着交通便捷性的提高和运输成本的降低,远距离获取原料的可能性得以提高现代经济活动中,原材料组织的空间范围已经扩展到全球视野三、能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能源是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稳定的能源供应是一区位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大量消耗能源的产业活动,在区位选择中必然需要接近廉价的能源供应地因此,当地的能源供给保证程度是许多企业选择区位的标准之一由于能源在各地的分布以及蕴藏条件差异很大,其生产成本的差异非常明显这不仅带来了能源供应价格的地域差异,还进一步造成了大耗能经济活动的区位差异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逐步加强,大耗能的企业在很多地方越来越不受欢迎,使得该类企业区位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小,因而,促使所使用能源类型向高级和可再生能源转化,开始成为当今能源企业关注的核心问题经济地理学(第二版) 李小建4经济地理学(第二版) 李小建5四、资本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经济学中的资本分为固定资本和金融资本固定资本包括厂房、设备等,这类资本不易移动,往往在一处布局后会存续一段时间,即所谓的地理惯性,使得固定资本成为大型装置企业选区位的重要考虑因素。
金融资本具有最大的流动性资金尤其是融资条件,对企业的创立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地区资本的差异就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区位选择,从而形成企业及产业区域分布的差异五、劳动力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劳动力是影响经济活动区位的重要因子之一,其质和量在空间上的差异导致了劳动成本在空间上的差异劳动力成本空间差异,发达国家相对较小,发展中国家较大对性质不同的经济活动主体,劳动力对其区位的影响程度不同例如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成本的空间差异对其影响程度就很高;相反,对于非劳动密集型产业,影响就交较小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现代经济活动对劳动力数量的要求明显减少,而智力密集程度以及区域创新条件,则成为一个地区是否具有吸引力的关键六、技术与知识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随着现代经济活动对技术与知识依赖程度的加大,技术与知识成为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新技术、新手段等的出现,一方面可以使新的经济活动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可以改变经济活动中的生产要素组合研发活动往往比人口和产业活动显示出更加鲜明的地理集中对于不同的经济活动,技术与知识在区位选择方面的影响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一般来说,技术与知识对高新产业区位选择影响较大经济地理学(第二版) 李小建6第三节 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自然环境、市场环境、产业环境、政策环境(12 简答 3,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区域环境因子:某特定区域内,对发生在其中的经济活动产生影响的所有外部因素一、自然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自然环境是影响经济活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其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自然环境条件对经济活动具有制约作用,例如一些对空气质量要求比较高的经济活动,在进行区位选择时,会受到一定限制另一方面,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特性差异,也影响区位选择自然环境直接影响生存环境,现代社会制定了各种形式的规范来限制一些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从而影响经济活动的区域分布二、市场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市场是经济活动生存的空间,是经济活动价值实现的场所,满足消费者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市场发育完善,就有利于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反之,则不利于经济发展一)市场规模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04 简答 1,市场规模对经济活动区的影响市场规模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存续任何经济活动,都必须达到一定规模的需求,才能够支持其基本的运营成本(需求门槛) 市场影响力的地域范围,直接影响当地经济活动的类型与规模市场地域范围较大的城市,具有较为全面的商业活动;反之,商业活动则较为单一二)市场特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市场特性一般包括市场意识、需求特点、竞争环境、管理秩序等。
市场意识的差异,往往源于不同地区人们的传统意识的差异市场需求特点,往往取决于消费者的消费要求偏好市场竞争环境和管理秩序,也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区位选择要保持良好的市场秩序、相对稳定和健康的经济活动环境,政府管理调控的作用不可忽视高效、优质的政府服务,往往构成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重要砝码三、产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随着社会化分工的发展,经济活动区位选择中,产业环境至关重要包括产业集聚、基础设施、生产服务、自然与人文环境经济地理学(第二版) 李小建7四、政策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05 简答 1,简述政府行为与政策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政策环境直接影响到一个区域发展某种行业的条件和约束,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利于经济活动的发展政策一般反映政府对地域发展的基本导向政府往往通过规划和对特定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以及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引导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非常关注均衡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因此,政府会制定相应政策,抠门和值经济发展速度或者限制经济活动类型从发达国家和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政策环境已经成为影响经济活动区位现在的重要因素第四节 交通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一、运费成本对区位选择的影响(10 问答 1,运费成本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运费主要有运行费和站场费两大部分组成运行费同运输距离相关;站场费同装卸、站场设施以及管理维护费有关运费优惠由于定价制度的不同而不同运费是产品成品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追求低成本优势,那些交通便利,尤其是交通枢纽、港口等对运费占较大比重的原料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二、交通便捷度对区位选择的影响交通网 密 度: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单位面积的运输线路的总长度交通网连接度: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常用贝塔指数衡量贝塔指数为边的数量与定点数量之比 (04 名解 3,05 名解 3)通 达 度:衡量网络中点之间移动的难易程度指标交通便捷度主要取决于交通网的完善程度交通网的完善程度通常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地理可进入性区域的绝对地理位置是固定不变的,随着交通条件的变化,其相对地理位置会发生变化,可通达性也会随之发生巨大变化交通便利性的提高,意味着对外交往可能性的提高,无论是针对原料产地、生产地还是消费地,都会促进经济的发展,从而成为吸引经济活动布局的重要因素经济地理学(第二版) 李小建8三、知识经济时代交通运输对经济区位选择影响的特点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和技术为其核心标志核心生产要素从资本和劳动力转变为知识与知识劳动力。
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大幅度提高了交通运输效率,不仅使得运费及其在产品中的比率降低,而且大大缩减了交通运输的时间成本,使得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成为可能这些变化,使得区位选择收到的约束趋于减小,经济活动的活跃性明显提高;运费成本对区位选择的影响明显减弱,而交通便利程度、时间节约效率则成为更加重要的影响因素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杜能农业区位理论—韦伯工业区位理论—其他工业区位理论—区位的行为主义分析第一节 杜能(德)农业区位理论一、理论概要(一)理论前提杜能对其假定的“孤立国” ,给出了 6 个前提条件: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3、土质条件一样,切收成相同;4、距离城市 80km 之外是荒野,与其他地区隔绝;5、人工产品供应只来源于城市,城市的食物供给只来源于周围平原;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二)形成机制农产品的生产活动是以追求地租收入最大为目标地租收入对某一农作物产品而言,随距市场的距离的而减少零地租点成为农作物的耕作极限点由市场点到耕作极限点的地租收入数值连接曲线叫地租曲线杜能对所有农业生产方式的土地利用进行计算,得出各种方式的地租曲线高度和斜率。
由于农产品的生产活动是以追求地租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