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税收基础教学基本要求.doc
5页税收基础教学基本要求(72学时)一、 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中初级 会计人才从事会计核算、会计事务管理工作和其他经济管理工作所必需的税收基本理论、基 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和税收法规及税收管理的基本模式;能够较为熟 练地处理涉及税收核算的会计业务,为各类企业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服务,初步形成解决税收 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奠定一定的基础二、 课程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目标(1) 理解税收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了解税收的职能及构成要索3) 掌握纳税人权利和税收征纳主体的法律责任能力培养目标(1) 根据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主要税种的税制构成 要索,正确地计算其税款2) 能够正确地计算并缴纳一个纳税人应缴纳的备种税款3) 掌握税务登记、纳税申报、账证和发票管理及税款缴纳等知识三)思想教育目标(1) 明确依法纳税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培养自觉依法纳税的良好意识2) 明确偷税、抗税等行为应负的法律责任及其危害,树立遵纪守法观念,培养良好 的职业道徳三、 教学内容和要求基础模块(-)税收基本理论1. 税收的概念与特征掌握税收的定义,理解政府征税的1=1的和纳税人缴税的意义,理解税收的强制性、无偿 性和固定性等税收基本特征。
2. 税收要索与分类掌握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等税收的基本要索了解税收的主要分类3. 税收职能掌握税收的组织财政收入、调节经济、公平收入分配以及监督等基本职能)中国现行税制1. 流转税制掌握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等税种的基本构成要索和计算方法2. 所得税制掌握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农业税等税种的基本构成 要索和计算方法3. 资源税制掌握资源税、耕地占川税、城镇十•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等税种的基本构成要索和计算 方法三)税务管理1. 税务登记掌握税务登记的对象、时间、内容和方法2. 账簿、凭证管理理解国家财政和税务部门对账簿、凭证实行统一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办法3. 纳税中报明确纳税申报的対象与内容4. 税款缴纳掌握税款缴纳的方式和方法5. 税务代理了解税务代理的基本规定选用模块(-)税收基本理论1. 税收原则了解税收的财政原则、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2. 税收负担了解税收负担的含义、宏观税收负担与微观税收负担)中国现行税制1. 财产税制掌握契税、车船使用税等税种的基本构成要素和计算方法2. 行为税制了解城M维护建设税、证券交易税、印花税、屠宰税等税制的基本构成要索及计算方法。
三)税务管理1. 税收管理休制了解税收管理体制建立的原则与基本内容2. 分税制了解分税制的基本内容实践教学模块(-)基本实践1. 主要税种的计算实训熟练掌握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资源税等主要税种的税制构成要索,并根据相关资 料,正确计算增值额、所得额和营业额以及应税资源额,并能根据各白的适用税率,计算出 其应缴税款2. 税款计算综合实训(1) 掌握工业企业应交纳的税种,并正确计算各种税额2) 掌握商业企业应交纳的税种,并正确计算乞种税额3) 掌握建筑安装企业应交纳的税种,并正确计算各种税额3. 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实训熟练掌握税票的填制及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的方法)选做实践1. 地方税的计算根据地方税种的相关资料,止确地计算其应缴税款2. 实地参观通过参观基层税务征收机关,学习了解税收征收管理的内容、程序和方法3. 税务代理通过参观税务代理机构,学习了解税务代理的业务内容和方法4. 发票管理根据普通发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式样,对其印、领、用、存管理制度,销毁、缴销制 度,设置专账登记和专人负责记录与统计制度,定期向税务机关报告制度等,有一定的感性 认识四、说 明(-)适用范围与使用说明(1) 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3年制)。
2) 本课程教学内容采用模块结构,包括基础模块、选用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三人部 分每一部分,乂按税收基本理论、中国现行税制和税务管理加以划分基础模块、选用模 块和实践教学模块是会计专业必须完成的教学内容教学时I可安排见学时分配建议学时分配建议序号课程内容学时数合计讲授实践机动1税收基木理论税收的概念与特征44税收要素与分类66税收职能44税收原则及税收负担442中国现行税制流转税制1284所得税制963资源税制532财产税制532行为税制333税务管理税务登记211账簿、凭证管理211纳税申报—11税款缴纳211分税制22税务代理211机 动88总 计7248168(-)教学建议(1) 在税收制度和税务管理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结合讲授内容需要,选择一个有代 表性的工厂、商店、建筑安装企业或者一个税务所、税务代理机构等,穿插进行实践教学, 以增强学生对税收征纳活动和税务管理工作的感性认识,提髙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对教学 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运用2) 注意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可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平时测验、实习报告、考试 等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