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预决算偏离度问题分析.docx
11页高校预决算偏离度问题分析 ○东北林业大学[来自www.lw5U.coM]经济管理学院崔慕华 冯俊瑛Reference:高校的“钱袋子”一直以来都披着神秘的面纱,近年来逐步公开的高校会计信息为公众了解高校资金使用情况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本文利用“高校预决算偏离度”对高校的预决算管理工作进行评价,发现高校在预决算管理中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Keys:高校会计预算管理预决算偏离度F230随着我国会计信息化公开程度的不断提高,新《预算法》对高校的预算管理及预算执行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的预决算工作引起了更多的关注本文利用“高校预决算偏离度”这一概念,将高校的预算编制和决算执行情况及其相互的关系进行数据分析,从而为评价高校预决算管理工作提供了量化的参考标准对于预决算偏离度的定义,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高培勇做出如下解释:“预决算偏离度指的是在经立法机关审查批准的政府预算收支同作为其实际执行结果的政府决算收支之间出现了差异”,也可以叫做“预算差异度”崔振东据此定义给出了具体计算政府预决算偏离度的计算的公式:政府预决算收入偏离度=(政府决算收入数-政府预算收入数)/政府预算收入数×100%;政府预决算支出偏离度=(政府决算支出数-政府预算支出数)/政府预算支出数×100%。
同样的,高校预决算偏离度反映的是高校公开的收支情况在预决算之间相互比较的关系其计算公式如下:预决算偏离度是从预决算编制角度而言的,国际上对于预决算偏离度通行的合理范围在5%以内因此,本文对高校预决算偏离度做出如下界定:(1)若收入偏离度在-5%—5%区间内,则视作合理;若收入偏离度大于5%,则意味着高校超收(年初预算低估)现象比较严重;若收入偏离度小于-5%,则意味着财政短收(年初预算高估),不合理2)若支出偏离度在-5%—5%区间内,则视作合理;若支出偏离度大于5%,则意味着高校超支(年初预算低估)现象比较严重;若支出偏离度小于-5%,则意味着财政短支(年初预算高估),不合理目前我国政府公共预算超收现象呈常态化趋势,且超收规模不断扩大而公共超支现象随着超收现象的不断扩大而扩大,形势日益严峻在高校中是否存在和公共预算类似的问题呢?本文根据教育部直属高校公布的财务预决算信息进行了数据分析一、教育部直属高校预决算偏离度的现状及问题财务预决算信息是《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中规定必须公开的项目基于各高校公布的财务预算、决算信息,本文对高校进行相应编号, 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编号分别为1至76(由于华北电力大学将其保定校区和北京校部的财务信息进行分别核算和公布,故占用2个编号)。
1.收入预决算偏离度现状分析收入偏离量即决算收入减去预算收入的值整理教育部各直属高校在信息公开网上公布的2014年部门预算、部门决算中收入的数据,各高校预决算的收入偏离量及偏离度情况如表1所示由于数据较多,直接观测表1中的信息给掌握相关情况带来了不便,故将教育部直属高校在2014年的收入偏离度制作成折线图1图1中各点所对应的位置即代表对应编号的高校在2014年的收入偏离量折线图带来的信息有:(1)图中3处折线断裂代表缺失3所高校在2014年的收入偏离量,这与表1的信息反馈是一致的;(2)折线的绝大多数点都落在区间-20%—20%之间,这表明教育部直属高校中,绝大多数高校的收入偏离量都在-20%—20%这一区间;(3)折线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相距甚远,这表明个别高校的收入偏离量偏离较大为进一步了解收入偏离量的情况,本文采用频数统计的方法来了解教育部直属高校在2014年的收入偏离量分布情况在对各收入偏离量进行分组的时候,根据国际通行的合理标准在5%以内以及图1反映出绝大多数高校收入偏离量在-20%—20%这一区间,决定采用不等距的分组方式,以5%和20%作为分组的标准将教育部直属高校2014年收入的偏离度数据输入EXCEL软件,利用FREQUENCY公式得到频数统计表,如表2所示。
表2中“有效占比”一列是指各区间内的频数占有效样本总量(即73所高校)的比例,计算结果用频数除以73得出根据表2中统计出来的频数,可以计算出收入偏离度在-20%—20%这一区间内的高校共有67所,说明我国的教育部直属高校约有91?8%在收入偏离度的范围为-20%—20%,距离国际通行的-5%—5%合理范围相距甚远,这表明我国高校在向预算执行情况合理化的道路上仍然有相当一段距离;而2014年收入偏离度在-5%—5%内的高校共有33所,仅占45?2%,即收入偏离度合理的高校占比不到一半;有18所高校的收入偏离度大于5%,22所高校小于-5%,共计40所高校的收入偏离度属于国际通行标准的不合理范围将以上收入偏离度数据输入SPSS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后得到的结果如表3所示N代表样本的数量,SPSS软件的统计量显示,有效数为73,表示共有73所高校的收入偏离量可供参考,缺失数为3,表示有3所高校的收入偏离量无法提供参考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收入偏离度均值为-1?57%,这意味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预算收入执行情况平均水平属于合理范围内的短收现象,即整体情况较好而偏离度为负也可以说明整体的收入是短收的但进一步分析单个高校的收入偏离度,个别高校的情况不甚乐观:如极大值36?01%意味着超收情况严重,极小值为-40?73%则是短收情况十分严峻,距离合理范围相去甚远;全距代表极大值和极小值之间的差——76?74%意味着不同高校间的收入执行情况差异巨大,极大值、极小值之间差距巨大。
2.支出预决算偏离度现状分析支出偏离量即决算支出减去预算支出的值,根据2014年各样本高校支出的预算数与决算数,可计算出各高校的支出偏离度,如表4所示与收入偏离量的处理方式类似,将教育部直属高校在2014年的支出偏离度制作成折线图2图2整体的视觉感观和图1略有不同,仔细分析,支出偏离度的折线图带来的信息有:(1)图中4处折线断裂代表缺失的支出偏离量,这与表4的信息反馈是一致的;(2)与收入偏离度上下波动的情形不同的是,支出偏离度折线的绝大多数点都位于0以下,这表明教育部直属高校中,绝大多数高校的支出偏离量都为负数,即支出均有结余;(3)折线的至低点超过了-40%,这表明存在支出结余较多的高校为进一步了解支出偏离量的情况,仍采用不等距的分组方式,以5%和20%作为分组的标准,将表4中支出偏离度数据输入EXCEL软件,利用FREQUENCY公式得到频数统计表,如表5所示表5中“有效占比”的计算结果用频数除以72(支出偏离度的有效样本量为72)得出根据频数统计结果,支出偏离量大于零的数量为3,即有3所高校在执行2014年的预算支出时,决算支出形成超支现象,这表明绝大多数高校能在预算支出的范围内分配资金的使用情况;但值得注意的是,共有43+17=60所高校的支出偏离度小于-5%,即超出了国际上5%合理偏离度的范围。
高校支出结余过多,可能跟科研经费的使用是基于大部分科研项目的时间不止一年有关将表4中支出偏离度输入SPSS软件进行频数分析的结果如表6所示:SPSS软件的统计量显示,有效数72表示共有72所高校的支出偏离量可供参考,缺失数代表无效样本量为4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支出偏离度均值为-14?99%,相比于收入偏离度的均值-1?57%,意味着预算支出整体结余较多,结余最多的为极小值-49?21%,这表明该高校约有一半的资金结余3.高校预决算偏离度分析结果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我国高校预决算偏离度存在的问题不完全和公共预算超收、超支严重的问题相同主要问题有:(1)收入偏离度极大值、极小值的两端分布表明高校中同时存在着严重的超收和不合理的短收现象,而公共预算管理中,超收现象常态化,短收现象为个别现象在统计的有效数据中,约有54?8%的高校收入偏离度按照国际通行管理的标准,是属于不合理的范围,这反映出高校收入预算编制和决算执行的差距,导致预算和决算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偏离度2)支出偏离度多集中在0以下,这表明只有极个别的高校存在超支现象这与公共预算管理中日益严峻的超支现象相背离但仍然值得注意的是,约有83?3%的高校支出偏离度小于-5%,意味着高校的普遍情况是资金结余较多。
但现实情况是结余的资金可能是科研项目资金组成较多,这是由于高校中的科研项目多数时间都需要跨年,而目前对于科研项目资金的管理又没有明确的年限规定,因此,数据上反映的高校资金结余可能和实际情况不相符合二、高校预决算偏离度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1.高校预算管理的法规体系构建不全面目前我国高校预算管理、预算执行的工作均参照《预算法》的有关规定执行《预算法》在2014年8月完成修订并于2015年1月起实行,为我国实行全口径统一预算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预算法》有利于财务预算的细化和公开,解决了预算工作中的指导问题高校作为公共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一方面享有财政拨款,必须遵照新预算法的改革方向;另一方面,高校财务预算的编制、管理、执行等环节均有独特性的存在但除了《预算法》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针对高校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及预算管理提出更为详尽的要求2.公共预算超收现象影响和带动高校预算超收现象公共预算执行中常年出现的预算超收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大环境的影响下,高校预算超收现象也逐年增长我国从1994年开始实行分税制改革,公共预算的超收由偶然现象演变成连续多年出现、规模不断扩大的态势冯 辉,沈肇章(2015)将2000-2012 年13 年间全国 3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西藏除外)的地方预算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得出仅有广东、山东、河北、福建、湖北 5 个省的财政超收低于 5%,宁夏(17?37%)、黑龙江 (16?3%)、内蒙古 (14?81%) 3 个省或自治区的财政超收最高。
在有的地方地方财政收入预算编制超收问题甚至成为政绩的表现之一而鉴于地方政府对公共预算超收现象的默许认可,部分高校工作人员误以为高校超收现象是正常的,从而对预算超收问题视作正常3.高校预决算的审计工作缺乏力度对于高校的内部审计,由于其职责权力的范围受限,加之国家和社会对其重视度不够,导致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困难重重,甚至受到被审计内容相关利益人员和利益部门的排挤、打压对于高校的外部审计,其发展程度相对于企业落后很多,而高校出具的年度报告也缺少第三方审计部门出具的审计意见,公开的会计信息真实性有待考验外部审计目前对于高校的预决算工作的制约作用十分有限三、改进高校预决算偏离度问题的对策建议通过分析造成高校预决算偏离度问题的原因,为减少高校预决算的不合理问题,促进高校的预决算偏离度向合理范围靠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完善高校预算管理的法规体系预算编制科学完整、预算执行规范有效、预算监督公开透明是现代预算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为了高校在预算工作的编制、执行及管理等环节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应当在《预算法》的精神指导下,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将高校的预算管理工作进一步精细化、规范化完善的高校预算管理体系离不开各方的重视以及法律的保障。
在完善高校预决算管理的法规体系时,可以借鉴高校在完善其信息公开工作时的相关做法对高校的信息公开工作,2007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并随后出台了实施细则,2010年9月《高校信息公开办法》出台,2013 年 8 月教育部又发布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高等学校财务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2014年7月教育部研究制定了《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这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推动了高校信息公开工作向好的方向发展因此,为完善高校的预决算管理工作,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