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曲 西游记主题曲.docx
3页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纳粹曲 西游记主题曲 希特勒的50周岁生日,在当年的德国是一件大事首都柏林于1939年4月20日举行盛大阅兵式,庄严的德国国歌响彻云霄,紧接着又一首曲目奏响,这便是纳粹党的《霍斯特维塞尔之歌》此歌来历颇耐人寻味,也足以表达该党的虚伪根性 霍斯特维塞尔出生于中产家庭,其父是随军牧师,与兴登堡总统有些交情由于这样的出身,维塞尔对政治风向十分敏感,很早就参与了冲锋队,且因为好勇斗狠,当上第五分队的队长1928年,他挥笔写下短诗《高举旗帜》,共三段十二行,第一段就开宗明义:“高举旗帜!团结一心!步伐整齐,清静平稳,冲锋队在前进!红色阵线和反动派枪杀了战友,他们的灵魂仍和我们一同前进〞此时,维塞尔年仅22岁,诗歌不过是涂鸦之作但它后来竟被裹上神圣外衣,成为纳粹党歌有人将这首诗称为“皮条客之歌〞原来,维塞尔成年后住在柏林最肮脏的地区,靠一名妓女供给当时流传甚广的传闻认为,他是一名皮条客,由于行业竞争白热化,遂与竞争对手诉诸武力,在打斗中被另一皮条客刺死,此人是红色联盟成员 后来传闻在详情上有所修正:维塞尔,这位狂热的纳粹分子,娶了一位因经济窘迫而卖淫的女子为妻,她用卖淫的钱资助维塞尔完成学业。
一位来自红色联盟的皮条客对这个女人爱上维塞尔恼羞成怒,在打斗中将他杀死杀人者被判入狱,1933年被纳粹党杀害 在霍斯特维塞尔于1930年初被刺死街头后,这一事件为纳粹党充分利用,炮制出一幕纳粹神话为何维塞尔能成为纳粹神话的主人公?答案就在诗歌里——它完全契合纳粹的政治意向这首诗具有浓郁的军事化色彩和剧烈的敌我意识此外,“希特勒的旗帜将在全部街道上空飘扬〞一句,正顺应了纳粹党所期望的执政目的最重要的是,维塞尔和他的诗歌引起宣扬大师戈培尔的留意 戈培尔将维塞尔的死亡编造为“在一次宏大行动中被红色联盟成员杀死〞——皮条客摇身变成英雄纳粹党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戈培尔也到场发表演说,盛赞维塞尔是“风暴领袖〞下葬时,纳粹党旗从维塞尔坟头升起,迎风猎猎,充斥着剧烈的宗教意味此后,戈培尔亲笔撰写纪念文章,说维塞尔精神永久不死,“那些预备学习维塞尔、为纳粹事业做出最大牺牲的人,其精神将永生〞这首短诗也被谱上曲,定名《霍斯特维塞尔之歌》 造神运动完全到达了纳粹党的预定目标,而德共组织却十分不明智地在葬礼结束后冲击纳粹党游行队伍,从今不断被指责为动乱祸根,纳粹运动反而博得越来越多人的怜悯与支持 1930年9月14日大选,纳粹党的议席由12席飞升至107席,一跃而成第二大党。
第二天,纳粹党官方的《人民观看家报》引用维塞尔的一句歌词作为大标题,欢呼这场胜利:“为冲锋队让出街道〞1931年,此歌被带进国会,纳粹党议员在国会旁若无人地高歌它还被定为纳粹党歌,在全部官方场合播放,有了纳粹德国第二国歌之称 造神运动继续着……维塞尔的故事不断被重新包装,在各种版本里,其经受一再被篡改,有一种说法是:维塞尔为将共产党人争取到纳粹党,从而惨遭暗杀,以身殉职他的故事还被写成小说《冲锋队制服柏林》出版希特勒还盼望一位叫艾沃斯的作家为维塞尔立传,而这位作家以写色情小说知名此外,维塞尔的诗作:“屠夫呼唤,牛儿举步,紧闭双眼,清静平稳,那曾血洒屠场的牛们,灵魂伴它一起前进〞布莱希特说,霍斯特维塞尔不过是纳粹宣扬机器细心制造的一个神话 《高举旗帜》的字里行间渗透着血腥气息,应归入“柏油文学〞所谓“柏油文学〞是指城市的街头文学,它对应于乡土文学此类作品既缺乏文学价值,也不见文学思想或情感,只是赤裸裸地煽动暴力汉斯鲍曼的《朽骨在颤抖》就属这一范畴即便如此,维塞尔的“诗作〞也非“原创〞有学者讨论认为,此诗不管意象还是歌词,都有剽窃当时德共卡祖笛乐队的嫌疑 纳粹党为神化自己和欺骗民众,进而实现极权统治,从来不择手段。
一个通过欺骗上台的政党,将会给德国民众带来什么呢? 为自由撰稿人 第 3 页 共 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