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湖北旅游发展之路.docx
7页探索湖北旅游发展之路 一、旅游形象和品牌定位湖北省旅游形象要结合自然地理条件环境背景和人文环境背景作全局性考虑自然环境背景一一千湖之省四周群山罗列——东北大别山,东南幕阜山,北部桐柏山,西北大巴山,西南武陵山中部广袤的平原一一以江汉平原为主体,向四周山区伸入其间有万里长江自西而东横穿全境,汉民族的母亲河汉汀由十堰、襄樊流向汉口,融入长江最具代表性的知名江河是万里长江和汉江,具有代表性的和知名度高的湖泊,尤其是开发旅游观光比较好的有武汉地区与周边地区的东湖(最大的城中湖)、木兰湖、梁子湖、汤逊湖,洪湖市的洪湖、赤壁市陆水湖,黄石市磁湖、阳新仙岛湖,南漳县水镜湖、荆门市漳河水库、丹江口市的丹江水库等湖北省自古以来就占有明显的地理优势:湿润的气候,四周纵横展列的山林,中部丰腴的湿地,星罗棋布的大小湖泊,由此在全国独享“千湖之省”的盛誉以河流和湖泊为主的丰富的湿地资源,在省域内广泛分布,在维护湖北省乃至整个长江中游流域的水循环、蓄洪防旱、抵御洪水、构建江湖水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多种国家重点保护水禽的繁殖地、越冬地和柄息地,是影响湖北省乃至长江中游流域的“生命网络”人文环境背景——鱼米之乡。
人文环境背景主要是以江河和湖泊为载体孕育的湖北省“江湖文化”湖北既有“千湖之省”的盛誉,同时还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所以,营造以“千湖之省,鱼米之乡”为品牌的生态文化旅游背景,乃是湖北省“江湖文化”的驰名商标湖北省曾经主打“一江两山”(长江三峡、神农架、武当山),具体地介绍这三大产品时,确实能够体现湖北的资源特色,但是以“一江两山”作为湖北旅游的一个抽象的主体形象,实际上是没有形象,必须向旅游者进行专门的解释才能明白“一江两I¨,,的真正含义因为“一江两山”随便哪个省市区都可以找到“一条江,两座山”,更何况这里的“一江”(长江三峡)还要和重庆市分享所以,只有“江湖文化”内涵深厚的“千湖之省,“鱼米之乡”能够一目了然地、简单明了地体现湖北的生态文化,是湖北生态文化的驰名商标和品牌形象产品和项目组合千湖之省”要充分发挥“湖泊”的优势和作用,通过湖泊这一载体展示旅游的经济效益,湖北省的“湖泊”旅游资源或区域是最有利于旅游产品进行组合和开发的区域湖泊周边有良好的休闲度假条件与环境,尤其是没有遭受污染的湖泊或者污染轻微的湖泊,空气清新,青山绿水,山水相映,十分幽雅清静非常有利于开发休闲、度假、疗养、健身、体育和探秘旅游项目,可以设计组合相应的旅游产品。
在饮食方面可以开发和湖泊有关的餐饮湖泊水产品丰富多样,各种鱼类、蟹虾类、龟鳖类、螺蚌类、水禽类等,各种植物蔬菜,如莲藕、莲子、菱角等开发餐饮品种要紧紧围绕“湖泊”和“鱼米”做文章尤其是鱼类的制作和烹饪湖北省具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例如汤逊湖周边的鱼餐馆、鱼排档的“鱼丸”,就非常走俏,受到全国各地游客的欢迎已经有人慕名来这里拜师学习鱼丸制作技术应该对这一产品加以支持,进一步创新,从配料、加T:艺上进行探讨和研究,在色香味美上再进一步实践、提高,更趋完美大中城市的近郊区、远郊区是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首选区域,尤其是短期的假日休闲、娱乐旅游活动,最近几年非常火爆,值得进一步扩大市场接待面,吸引全国的游客和部分外国客人城乡结合部位的旅游项目,要以农家为主体,开发丰富多彩的农家乐例如水乡农家乐、渔村农家乐、山乡农家乐等可以考虑把湖北的地方文艺、民间曲艺等文化项目,渗透到这些农家乐甚至舟船上,所以,湖北以湖泊为载体的农家乐旅游项目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二、以“六大生态文化”为主体的大鄂西旅游圈六大生态文化即:神农文化、先楚文化、古代巴人与土家族民俗文化、三国文化和武当道教文化六大生态文化旅游产品各具特色1)神农生态文化主要载体景观地是神农架和随州市。
神农架主要是神农炎帝在此搭架采药、医治民疾的地方,他在此架木为梯以助攀援,架木为屋以避风雨,最后架木为坛,跨鹤升天随州厉山一带是炎帝神农兴起之地及活动的中心地带炎帝神农部落在这里发明了刀耕火种,首创耒耜等农业生产工具,首创种植业,制作陶器,首创纺织业,发明医药、煮盐,首作琴瑟,始作集市,开创中华民族的农业文明之先河,对中华民族的孕育和演进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2)先楚文化先楚文化在湖北省得天独厚,文化景观非常丰富多彩楚文化旅游的支撑地及其景观点主要有:①楚国的最初发迹地荆山一聚龙山(保康);②楚国的早期辉煌地一一春秋寨(南漳);③楚先祖向外迁徙、发展的根据地(保康、南漳、枝江、秭归、兴山、荆州);④卞和得玉献玉地(保康、南漳);⑤宜城的楚皇城遗址;⑥最早的人工水利工程长渠(南漳、宜城);⑦荆州楚国古都一一郢;⑧屈原故里(秭归、兴山)等3)三国文化三国文化支撑地及其景观点主要有:①三国源水镜庄(南漳县);②三国谋略地古隆中(襄樊市);③三国军事要地荆州城(荆州市);④火烧连营的夷陵(宜昌市);⑤拉开序幕和奠定三国格局的火烧赤壁(赤壁市);⑥其他景观点——水淹七军(樊城一带)、马跃檀溪(襄阳檀溪)、长坂坡、张飞横矛处(当阳市)、关公显灵处(当阳市郊外的玉泉寺寺内)、关陵(当阳市)、关公败走麦城(当阳市两河乡)等。
三国生态文化景观点目前已经开发利用的有荆州古城、襄樊古隆中、当阳关陵、南漳水镜庄等4)土家民族文化土家民族文化及其景观点在湖北省境内主要发育于恩施州(恩施、利川、巴东、来凤、建始等)、长阳、五峰等市县土家族的民族习俗主要有:民族民间传统舞蹈肉连响;讲述人类起源、民族迁徙、英雄事迹等民族文化活动的摆手舞;起源于清嘉庆年问、被称为土家山寨交响乐的土家丝弦锣鼓;起源于殷商时期、古代巴人部落的淳朴粗犷的“撒忧儿嗬”——巴山舞;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的祭祀舞蹈八宝铜铃舞等;青年男女互相认识,自由结交的土家族女儿会5)武当道教文化武当山位于鄂西丹汀口市的西南部,武当山古建筑群于1994年底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武当山作为生态文化旅游景观有三大特色:其一是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其二是明朝时期的道教建筑;其三是道教文化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主要是太和宫、紫霄宫、南岩宫、复真观、“治世玄岳”牌坊等6)三峡文化包括三峡传统生态文化和现代三峡工程文化,主要景观地为宜昌、秭归和巴东三峡传统文化主要是自然风光和有关的神话与传说,吟咏三峡美景的古代诗词文章;现代工程主要是水利枢纽工程与建筑、三峡移民、新建景点等当然,鄂西地区的生态文化非常丰富多样。
除了上述六大生态文化以外还有:流放文化(房县为主)、汉江商业文化(襄樊、谷城、郧县、丹江口等地)、野人文化(神农架、房县)、史诗文化(神农架、保康等地)等从目前旅游业的战略开发考虑,其他生态文化可以作为辅助性的旅游产品和项目配合六大文化适当的进行开发到目前为止,鄂西一直都是湖北省的主打旅游产品和重点推出的旅游线路和旅游活动项目——“一江两山”都在鄂西地区鄂西生态旅游圈应该是在原来成熟的 “一江两山”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三国旅游产品,逐步推出楚文化生态旅游产品三、东部人文生态旅游文化鄂东基本跨越湖北东部武汉、鄂州、黄冈、黄石、孝感、咸宁和洪湖等地东部地区的最大形象应该以红色旅游为主打产品近代革命历史事件主要有:武昌起义、二七大罢工、中山舰事件、武汉保卫战、黄麻起义、洪湖赤卫队、挺进大别山、中原突围等重大历史事件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就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总体布局和主要措施作出明确规定,表明国家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湖北的红色旅游景区(点)占有重要的地位鄂东红色旅游景观点主要有:1、武汉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一一江汉区八七会议旧址纪念馆,武昌区毛泽东旧居及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2、黄冈市大别山红色旅游区——麻城市烈士陵同,红安县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英山县英山革命烈士陵同,罗田县胜利烈士陵园;3、孝感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大悟县宣化店谈判旧址,五师旧址;4、湘鄂西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洪湖市烈士陵园。
其他纪念地还有武汉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李先念纪念馆、董必武纪念馆、红四方面军诞生地、金口镇中山舰陈列馆以及湖北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学院等除了红色旅游资源,鄂东地区还有其他的历史纪念地例如李时珍故乡、毕口故乡、黄梅戏诞生地等武汉市是湖北省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的集中展示地,是鄂西和鄂东两大生态文化旅游区的交汇处,也是引导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地,更是引导和接待来湖北省旅游的国内外游客的重要客源地和依托城市所以武汉市应该着力于湖北生态文化旅游的宣传、促销活动,同时在旅游交通和食宿方面做好旅游接待服务和输送疏散工作应该看到,这方面的工作目前还不到位,有必要很好地规划、协调全省各旅游相关部门都要摈弃各自为政的本位思想,打破障碍,推倒壁垒,从大格局、大市场、大旅游考虑问题,走旅游超市的运作方式/胡长华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