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
11页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一:教学目标 1通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指导思想,活动阵地;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和主要内容;李大钊宣传十月革命的文章. 2思想教育目标: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讲述,使学生认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在思想文化上开展的启蒙运动.它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2).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新发展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十月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促使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3能力培养目标: (1).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关系的能力.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前,后期性质变化的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二重点,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难点:对前期新文化运动口号的分析理解和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1重点突破 “新文化运动”内容及发展要引导学生围绕以下四个问题解决本课重点内容。
① 根据课前的准备,回答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民主、科学和新道德以及反对的旧道德到底是什么?(资产阶级政治民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封建主义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②如何全面认识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注意阶级性和辨证的观点 ③如何认识俄国十月革命后在中国介绍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④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不是主流;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适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过讨论分析,培养学生运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一切从实际出发等哲学原理分析历史问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2难点突破、对“新文化运动”意义及评价,提出以下问题:①结合课前准备,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积极:思想解放、准备五四运动、宣传社会主义;消极:前期未结合群众斗争、形式主义偏向、绝对褒贬、资本主义范畴②概括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实质民主、科学、爱国、求是等学生在讨论中受到启发,既培养了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又激跃了学生思维,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三:教法:启发读书,问题式,讨论式和讲述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提问)辛亥革命后中国资产阶级的政治愿望是什么?为实现这一愿望,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又进行了哪些斗争,结果如何?(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在资产阶级革命派继续追求民主共和的同时,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则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一场以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旧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 讲授新课 (板书)新文化运动 一、历史背景1.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政治局面黑暗。
主要原因)2.经济方面: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便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根源)3.思想文化方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而辛亥革命又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但是,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这使得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不能容忍直接原因)二、概况1.前期(1)开始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1915年〈〈新青年〉〉发表陈独秀〈〈警告青年〉〉一书,文章指出,青年如初春,如朝阳,是人生最可宝贵的时期,号召广大青年冲破腐朽社会束缚,以科学和人权并重,反对专制和愚昧.激发广大青年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反封建热情,〈〈新青年〉〉成为一个新的文化阵地. (2)前期的指导思想、主要阵地、主要活动基地① 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② 主要阵地:《新青年》1915年〈〈新青年〉〉发表陈独秀〈〈警告青年〉〉一书,文章指出,青年如初春,如朝阳,是人生最可宝贵的时期,号召广大青年冲破腐朽社会束缚,以科学和人权并重,反对专制和愚昧.激发广大青年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反封建热情,〈〈新青年〉〉成为一个新的文化阵地. ③主要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蔡元培任校长间,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政策,倡导师生进行学术研究,首次 招收女生,聘请有名望的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任教,讲学,使北京大学成为全国知识分子集中营,全国学术研究中心,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活动基地. 提问:蔡元培的办学思想对我们今天的中学,大学教育有什么启示?(让学生自由讨论)(3)主要内容:1)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愚昧、迷信(这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结合课本知识介绍民主和科学的含义),然后提问:这在当时有何意义?(学生思考,回答后总结) 以西方资产阶级文明来批判中国的封建统治,在当时封建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时代,不仅新鲜,而且反对专制,迷信,对科学事业发展起推动作用,对激发广大青年及知识分子追求民主,献身科学具有重大进步意义.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是指儒家传统道德),并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学生先看书)提问:为什么把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 旧道德指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工具,要实现民主政治就必须否定封建礼教. (学生看书117页,了解陈独秀等人如何揭露,批判旧礼教? 总结:这些思想家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批自觉地向封建礼教提出全面挑战的勇敢战士. 思考:这在当时对中国人来说有何影响? (师):揭示儒家,孔教,旧礼教的危害,有助于人们认清封建主义思想的本质,对启发中国人冲破儒家的束缚具有重大意义.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学生看书,后教师概括) 胡适首先倡导白话文学,陈独秀提出鲜明口号,鲁迅成就最突出,他们从文学的形式到内容,全面批判旧文学,倡导新文学. (提问):从学过的〈〈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文章,发现新文学有何特点? (总结):白话文,有标点符号,通俗易懂.把文学创作与反封建,反礼教结合起来,既是文学著作,又是反封建檄文;易为民众所接受,有力唤起民众积极参与反封建斗争.2.后期的新发展: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接连发表了《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的大旗传播马克思主义:1919年"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意义;为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准备了思想条件.三、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影响引导学生从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分析其性质(讨论后,发表见解) 性质: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影响:a进步性: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2.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3.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b前期局限性:(学生思考讨论然后回答):对东西方文化全盘肯定或否定,没有同人民群众相结合,体现了其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四:小结 从1915年开始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文化思想领域中的延伸,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一次激烈斗争.它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但是,由于领导这个运动的先进知识分子的世界观基本上还是资产阶级世界观,必然使运动带有局限性.他们忽视,轻视人民群众,把运动只限制在少数知识分子的圈子里.所以,新文化运动没有普及到群众中气,没有和政治运动紧密结合起来,在就限制了它的实际效果.1917年11月以后,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新文化运动又增加一面新旗帜,有了新内容.中国的先进分子,大力宣传十月革命, 在就召唤了五四运动到来,为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打开道路. 思考并回答:1.中国近代出现了哪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答案:(1)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围绕着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论战。
这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2)1905~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围绕要不要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等问题,展开了一场论战,使民主革命思想得到传播,形成了又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3)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它以民权、平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作为指导思想,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前期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2.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北京大学为什么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答案:新文化运动之所以新,首先在于其指导思想新,它的前期以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指导,对传统的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地抨击,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更成为新世纪的曙光其次,新文化运动内容新:民主科学两大旗帜前所未有,在中国起了震聋发聩的作用,白话文也是对旧文化的巨大改革;第三,新文化运动来势之猛前所未有,斗争矛头直指封建礼教的老巢孔家店,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北京本来就是我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新青年》创办不久,即将编辑部迁往北京,而北京大学这所最古老最著名的大学,在蔡元培任校长后,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他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刘半农等人都请到此校任教,因而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3.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儒家思想,我们今天还在广泛宣传儒家思想,如何认识这一现象?答案:新文化运动开展之机,正是尊孔复古逆流猖獗之时,且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认为,中国之所以黑暗、落后,中国革命之所以屡次失败,其原因是由于以儒学为代表的几千年封建毒害的结果所以,在当时彻底批判儒家思想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儒家思想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我国乃至在世界,尤其是东方各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中,既有其民主性精华,也有其封建性糟粕,我们今天应对其进行批判的继承,使其民主性精华继续发扬,以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重点阐释】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社会根源、发展概况及有关认识根源: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前期内容: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发展: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传播马克思主义,举起社会主义大旗,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新内容认识:新文化运动是反对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和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传播了科学和民主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但对东西方文化也存在着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偏向2.有关对新文化运动前期口号的认识口号:民主和科学含义:“民主”是指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自然科学,也包括从西方传入的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