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二年级数学分类教学反思.docx
17页2023二年级数学分类教学反思二年级数学分类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分类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数学分类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第23页例3?用除法解决问题?一课的主要教学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根据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通过供给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究性的学习图片,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爱好,逐步开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实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驾驭解答简洁的除法应用题的思索方法,即依据除法的两种意义来解决简洁的除法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化在课堂教学中,我觉得在这几个方面做得比拟可以: 1、这节课中我充分利用教材,从教材动身却又不局限于教材,程度地发挥教材的教学作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解决问题:第一步,由视察题目使学生觉察问题;其次步,让学生从中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第三步,让学生用除法独立解决“每个纸盒放几只〞“要用几个纸盒〞这两个问题;第四步,回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比拟两题之间的关系,觉察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而使学生明确多留心身边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
2、注意学生的说在课堂中,呈现了不同的说的方式,个别说、跟着同学一起说,全班齐说,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通过说呈现思维过程,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说的过程中理解“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根据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驾驭解决方法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开展了学生的表达实力、自主实力以及对不同观点的谛视实力 但也有很多缺乏之处:如在比拟两题的异同时,应对学生的答复处理不够敏捷在让学生找出两道题之间的不同后,我遗忘了通过小结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两种意义,这里难点不够突出还有有的学生说出了意义不同,我没有刚好进行深化提问,错过了一个让学生体会的时机 总之,做为老师,不仅要好好探讨教材和教参来协助教学,还要多和老师沟通如何教学,多听课、上课,多探讨,在实践中积累阅历,让自己一点一点进步!二年级数学分类教学反思2 ?长度单位?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内容,也是在比拟物体长短的根底上学习的尽管学生已有这方面的阅历和根底,但由于长度单位及其操作应用是多种学问的综合,针对二年级的小挚友的认知实力来说,难了点 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相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相识1厘米和1米、用厘米测量线段和较短的物体的学习中并不感到困难,但是在将物体从直观表象抽象成文字表述后再让其选择适宜的单位时,一局部孩子就不能正确的对长度单位进行选择,这于学生的生活阅历的积累有肯定的关系。
长度单位的选择须要孩子在亲身经验中有所阅历积累针对小挚友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给学生支配了互动沟通的时机,让学生能更自然、更主动地进行沟通合作,互帮互助,共同开展提高 注意学生个体参加的过程性与实效性,让学生全程参加,全员参加,有效参加,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开展,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例如:相识长度单位"厘米"时,让每个学生用手比一比,动手测一测,量一量,用眼看一看,用口说一说,用脑想一想,估一估,让每个学生参加到学习过程的始终如先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体会每一大格的长是1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再让学生找一找身边、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为1厘米,学生找出了许多,如:手指的宽度、一节手指的长度、牙齿、鼻孔、眼睛、田字格等等,这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我想对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最终用手势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在这个根底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 然后应用厘米来估一估、量一量、辨一辨,让学生在尝试测量、比拟、沟通中,逐步总结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课堂上学生有的用“把物品左端对准0刻度,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这种方法,也有的学生实行其它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一格一格的数的方法,通过让他们比照,明白前一种方法便利且快。
在推断中,使学生驾驭正确的测量方法 在建立"米"的观念时,由于长度较大,个体不易完成操作,就支配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如:两人合作,用10厘米的学具摆出1米,再进行视察比拟,相识"米"与"厘米"的关系;测量时,一人测量,另一人记录以此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培育了学生的协作意识 在学生驾驭了根本的测量方法之后,我让他们用直尺选择身边喜爱的事物进行测量,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觉察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学问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高,他们起先量书本、练习本的长和宽;有的量铅笔的长;有的量刀子等,到达了在玩中练,在练中玩的学习效果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从而体会数学的内在价值也开展了学生的思维而这些活动对于建立学生正确的表象、形成良好的数感,有着重要意义二年级数学分类教学反思3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分类?教学反思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已有初步的接触,但是大都属于直观的描述,现在是在二年级的根底上恰当抽象出图形的特征,系统学习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等等角的分类是在学生已初步相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根底上进一步相识平角、周角,依据角的度数分类,区分直角、平角、锐角、钝角和周角。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许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常见的角的分类的学问,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拟抽象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肯定的开展,但依旧形象详细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实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育而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究问题的广袤天地,把所学的学问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从生活实际动身,让学生自己捕获生活素材,然后从生活阅历和已有学问背景动身,使他们获得主动探究数学欢乐的欢乐 我依据学生们已有的钟表的相识,首先让学生看钟说出在几时整,时针和分针成90度的角?在几时整,时针和分针成180度的角?学生很快得出3时或9时成90度,6时整成180度然后我让学生说出2时整,时针和分针成多少度角?当时有少数几个同学说出来了,并且说出了不同的想法有个同学说3点整,时针和分针成90度,而3点时,分针走了3格,即3格是90度,那么1格就是30度,因此2时整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成60度的角;还有个同学说时针从12点再走到12点,走了360度,而钟面上有12格,因此每一格就是30度,所以2时整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成60度角接下来我又问9∶30时成多少度角?结果好多同学上当了,都以为是形成了直角,最终全班只有一个同学答对了,他的小结让很多同学顿悟,原来,时针与分针都是在运动的,只是时针走得慢,分针走得快而已。
在探究活动中,同学们形成了初步的信息收集实力、分析实力,并切身体会到自己探究成果的乐趣,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大千世界的欲望 在本课的结束局部,我与学生一起找寻生活中的角,将课本的学问有效地进行了延长总之,关于角的分类的学问,我让学生在主体主动参加、操作、沟通、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二年级数学分类教学反思4 ?除法的初步相识?是在学生已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会用2—6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的.根底上学习的这一课时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经验从“随意分〞到“平均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依据要求把一些详细物品平均分,并知道每份是多少通过本课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1、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 二年级的小学生,喜爱动手是他们的天性,详细形象思维是他们认知的特点数学活动中的操作既可以激发学生参加数学活动的爱好,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体验、理解数学的学问比方通过学生分小棒来理解“平均分〞,这样做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操作中探究规律,建立概念,这样将爱好激发,思维训练,实力培育融为一体,使学问充溢内在活力,充分为学生供给体验经验探究的过程,并敢于把自己想法、做法呈现给大家。
2、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习爱好 这节课的教学,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动身,展示给大家10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分给两个小挚友,问有几种分法,然后又提出:要使两个小挚友分得同样多,应怎样分用小棒来代替苹果分一分吧!学生们很情愿动手来分,这样做,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学问解决身边问题的实力,从学数学的角度,留意了数学学问的特点 总之,这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们在操作的根底上,充分理解了平均分但整节课显得过于平淡,学生的语言表达实力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留意对学生的这方面的实力培育,多多采纳鼓励性的语言,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爱好,培育他们的语言表达实力二年级数学分类教学反思5 ?角的分类?是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角的学问,有了度量角的简洁根底直角、锐角、钝角是学生常常见到的角,关于它们的定义应通过学生在分类后进行比拟、想象、推理后正确的表达出来在学生对角已经相识的根底上,呈现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等图形在分类思想的指导下,三个特别角同时出现,形成一个问题的模块,为学生的思维供给时间和空间 1、导学生擅长从日常生活中觉察教学问题,激活生活阅历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究问题的广袤天地,把所学的学问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
许多数学规律、数学思想方法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们的原型,学生擅长捕获生活素材,老师尽量供给学习空间,使学生能从生活阅历和已有学问背景动身,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欢乐!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亲密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相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忱 2、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促进数学思索 注意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学问,开展思维一改老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老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相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爱好较为深厚,也有效地培育了学生的视察实力、操作实力、表达实力及分析、概括实力要求学生用活动角转出一个自己喜爱的锐角,说说什么样的角叫锐角再转出一个直角,同样要求量一量,再得出结论教学钝角的时候,同样也要经验这个过程教学周角时,我要求学生细致视察学具转动的边,木条围着它的一端转了一圈,由此得出一周角是360度 在探究新知??角的分类局部的教学环节,由于依据不同的标准,必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另外由于中年级的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实力较弱,难免出现思维的漏洞,逻辑的错误,这就须要老师为学生供给实践操作的时间,合作学习的时机,相互沟通的平台。
于是,老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再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沟通这样,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究中相识数学,解决问题,在小组沟通中觉察思维的漏洞,不断完善自身的学问体系, 缺乏之处,在教学周角时,没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周角的形成过程,及这个360度怎么得出的,没有和学生好好探讨假设能用多媒体渐渐演示,让学生视察的是它转过的范围可以这样:先转到直角的位置,提问:现在是什么角,是多少度?接着转到平角的位置,提问:现在是什么角,是多少度?由此得出,周角是360度,一周角是2个平角,4个直角二年级数学分类教学反思6 加减混合是在连加连减的根底上进行的,学生有了肯定的根底,在计算方法上没有什么大的问题,那么我就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