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换热器检修.doc
6页换热器检修规程一.总则 本规程适用于工作压力为10MPa的列管式换热器和工作压力不超过0.4MPa,工作温度不超过100℃的板式换热器二.检修周期 换热器的检修可分为不定期检修和定期检修不定期检修是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的临时性检修定期检修是根据生产装置的特点、换热介质的性质、腐蚀速度及运行周期等情况分为中修和大修中修周期一般为1年,大修周期一般为3~6年三.检修内容3.1 中修3.1.1 列管式换热器 a 清扫管程和壳程积存的污垢 b 对管束及壳体进行试压检漏 c 对泄漏处进行补焊、补胀或堵管 d 更新部份螺栓、螺母和法兰垫片 e 修补壳体保温3.1.2 板式换热器 a 清洗、检查或更新换热片 b 检查或更新密封垫圈 c 检查各零附件的腐蚀和变形情况,必要时更换3.2 大修3.2.1 列管式换热器 a 包括中修内容 a 属于压力容器的按压力容器的管理规定进行全面检验四.检修方法和质量标准4.1 列管式换热器4.1.1 换热器零部件的材料应符合图纸的要求4.1.2 换热器管束的胀口处腐蚀泄漏或损坏,面又无法补胀时可用管堵将管的两端堵死4.1.3 管堵材料的硬度应低于或等于管子的硬度,管堵的锥度在3~5度之间。
4.1.4 堵死的管子总数不得超过换热器该管程总管数的10%(根据工艺要求和具体情况可适当增减)4.1.5 清理结垢严重的换热器,可用机械法和化学法,用化学法清洗后应用清水洗净,注意防止腐蚀设备4.2 板式换热器4.2.1 清理板片的结构时,根据其结垢的成份和厚度可用手工法和化学法化学法清理后应用水洗净,注意防止清洗剂腐蚀设备4.2.2 清洗不锈钢板片时,绝对不允许用碳钢制作的钢丝刷进行刷洗,以防加速腐蚀4.2.3 换热泪盈眶器的板片应无裂纹、划伤、变形等缺陷4.2.4 板式换热泪盈眶器的板厚不均匀偏差不得超过厚度的5%,板片不平度允许最大偏差不得超过0.5%,密封槽深度偏差不得超过0.2毫米4.2.5 密封垫圈的材质应符合图纸要求,厚度要均匀,不应有胶、老化、断裂等缺陷4.2.6 安装密封垫圈时,粘胶剂要均匀,垫片在板片的密封槽内要平整,不得扭转、歪斜或突出4.2.7 压板与上下导杆相配合的半圆缺口之中心距比导杆中心距大20毫米,半圆缺口直径宽度比导杆直径大4毫米4.2.8 组装时,必须按照拆装顺序进行,不能颠倒错位,组装后要认真复查核对无误4.2.9 板式换热器组装后,实际长度不得小于板间距乘板数。
4.2.10 板片组装压紧后,上下应平行,不平行度不大于毫米五.试压与验收5.1 试压5.1.1 列管式换热器的试压5.1.1.1 换热器检修后要作水压试验,水压试验压力按下表选用: 最大工作压力P<0.6MPaP=0.6~1.2MPaP>1.2MPa水压试验压力 1.5P MPaP+0.3 MPa1.25P MPa 注:P为最高工作压力5.1.1.2 试压用水的温度及环境的温度应不低于5℃,若有特殊要求时则应以原设计图纸规定为准5.1.1.3 水压试验时,应缓慢升压、降压,升到试验压力后其保压时间对小于1.6MPa的换热器应不少于分钟,以不降压、无泄漏和无肉眼可见的变形为合格当发现问题时,应将压力降到零后再进行处理,然后重新试压,直到合格为止5.1.2 板式换热器的试压5.1.2.1 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25倍5.1.2.2 作水压试验前,将换热器的进口用盲板堵死,然后注水加压,当压力缓慢升到试验压力时再将压力表与泵之间的阀门关闭,观察压力表的压力降低情况保压10~12小时,若无压力降则认为该换热器试压合格5.1.2.3 板式换热器作气密性试验时,试验压力为最大工作压力的1.25倍,用肥皂水检查不漏为合格。
5.2 验收5.2.1 设备检修后应有检修试验记录,设备的结构和零部件材质变更的应有审批文件5.2.2 设备的各部螺栓紧固,整齐并符合设备完好标准5.2.3 投入正常运行后即可办理验收手续,交付生产使用E-8651A管壳式换热器维修检修方案1 工作概况1.1 本方案使用于换热器的年度常规检修1.2 本方案规定了换热器设备的检修与内容、检修与质量标准、试验、维护与故障处理的顺序和步骤1.3 本规程适用UT区域内;操作压力在35MPa以下的石油化工钢制固定管板式、浮头式、U形管式等管壳式换热器及釜式重沸器1.4 受压元件的检修遵照SHS01004-92《压力容器维护检修规程》1.5 编写依据SY21003-73 炼油厂换热器维护检修规程GB151-89 钢制管壳式换热器2 检修主要内容2.1 确认检修设备,申请工作票2.2搭设脚手架(由江西二建负责)2.3 确认系统隔离、拆除保温(GPEC)2.4 打两端的端盖和封口;2.5需要抽心时(TX)2.6 清扫管束和壳体(蓝星)2.7壳体及U型管道检查(ES)2.8水压实验及缺陷处理2.9工作验收、恢复、文明施工等3 检修施工程序3.1 检修前准备3.1.1 掌握运行情况,备齐必要的图纸资料。
3.1.2 准备好必要的检修工具及试验胎具、卡具等3.1.3 内部介质置换清扫干净,符合安全检修条件3.2 检查内容3.2.1 清扫管束壳体3.2.2 宏观检查壳体、管束及构件腐蚀、裂纹、变形等必要时采用表面探伤抽查3.2.3 检查防腐层有无老化、脱落3.2.4 检查衬里腐蚀、鼓包、褶皱和裂纹3.2.5 检查密封面、密封垫3.2.6 检查紧固件的损伤情况对高压螺栓、螺母应逐个清洗检查,必要时应进行无损探伤3.2.7 检查基础有无下沉、倾斜、破损、裂纹及其他地脚螺栓、垫铁等有无松动、损坏3.3 检修质量标准3.3.1 管束内、外表面结垢应清洗干净3.3.2 管箱有隔板时,其垫片应整体加工:并不得有影响密封的缺陷3.3.3 管束堵漏在同一管程内,堵管数一般不超过其总量的10%在工艺指标允许范围内,可以适当增加堵管数3.3.4 所有零部件应符合有关技术要求,具有材质合格证3.3.5 更换管束3.3.5.1 管子表面应无裂纹、折迭、重皮等缺陷3.3.5.2 管需拼接时,同一更换热管,最多只准一道焊口(U形管可以有两道焊口)最短管长不得小于300mm,且U形管弯管段范围内不得有拼接焊缝,而直管段不小于50mm,对口错边量应不超过管壁厚的15%,且不大于0.5mm。
3.3.5.3 检验管子的硬度,一般要求管子硬度比管板硬度低30HB管子硬度高于或接近管板硬度时,应将管子两端进行退火处理退火长度比管板厚度长80~100mm3.3.5.4 管两端和管板孔应干净,无油脂等污物,并不得有贯通的纵向或螺旋状刻痕等影响胀接紧密性的缺陷3.3.5.5 管两端伸出管板,其长度为4±1mm四、水压实验4.1.3.2 试压时压力缓慢上升至规定压力低压换热器横压时间不低于5min,中、高压换热器不低于20min,然后降到操作压力进行详细检查,无破裂、渗漏、残余变形为合格如有泄漏等问题,处理后再试验4.1.3.3 压力试验顺序及要求4.1.3.3.1 固定管板式 a. 壳程试压:检查壳体、换热管与管板相连接接头及有关各部位 b. 管程试压:检查管箱及有关部位4.1.3.3.2 U形管式换热器、釜式重沸器(带U形管束)及填料函式换热器 a. 壳程试压(用试压环):检查壳体,管板换热管与管板相连部位及有关部位 b. 管程试压:检查管箱的有关部位4.1.3.3.3 浮头式换热器、釜式重沸器(带浮头式管束) a. 用试验压环和浮头专用试压工具进行管与管板相连接接头试压。
对釜式重沸器,还应配备管与管板连接接头试压专用壳体,检查换热管与管板接头及有关部位 b. 管程试压:检查管箱、浮头盖及有关部位 c. 壳程试压:检查壳体、换热管与管板连接接头及有关部位4.1.3.3.4 当管程的试验压力高于壳程压力时,接头试压应按图纸规定,或按生产和施工单位双方商定的方法进行4.1.3.3.5 重叠换热器 接头试压单台进行当个台换热器程间连通时,管程及壳程试压在重叠组装后进行检查接管法兰处的密封4.1.3.3.6 换热器试压后内部积水应排净必要时应吹干4.2 验收4.2.1 设备投用运行一周,各项指标达到技术要求或能满足生产需要4.2.2 设备防腐、保留完整无损,达到完好标准4.2.3 提交下技术资料4.2.3.1 设计变更及材料代用通知单材质、零部件合格证4.2.3.2 检修记录4.2.3.3 焊缝质量检验(包括外观检验和无损探伤等)报告4.2.3.4 试验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