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备课.doc
23页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备课教学内容: 本单元共编排了四篇课文和一个练习,分别是《17.登鹳雀楼》《18.青松》《19.小动物过冬》《20.美丽的丹顶鹤》《练习7》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二年级语文教材第七单元《17.登鹤雀楼》这是一首脍灸人口、老少皆知的唐代边塞诗人王之涣的五言绝句短短的二十字中,表达出作者登楼所眺望的山河景色之壮丽,也抒发了内心所涌现的哲思情怀之深邃《18.青松》描写了大雪重压之下的青松毫不畏惧、苍翠挺拔的形象,赞颂了坚强高洁的品格这首诗是陈毅元帅1960年冬天吟成的当时,我国经济发生严重困难,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很快渡过了难关陈毅元帅通过写青松傲霜斗雪的品格,歌颂了在困难面前不屈服的中国人民《19.小动物过冬》是一篇拟人童话故事,讲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一起商量过冬的事学习这篇课文,了解动物过冬的有关知识,懂得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关心《20.美丽的丹顶鹤》描写了丹顶鹤的美丽外形,说明了它们每年到黄河之滨越冬的迁徙习性,渗透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丹顶鹤是一种美丽的珍禽,初步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练习7共安排了4个板块,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读读背背、写好铅笔字和口语交际。
学用字词句引导学生辨析人称代词的正确用法,能试着写几句问候的话写好铅笔字要求学生注意半包围结构的字的间架结构读读背背是让学生掌握4个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熟记《二十四节气歌》,口语交际强调的是如何招待客人教学目标要求: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读书时要注意积累的习惯、自主识字的习惯3.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通过学习能知道小动物过冬的有关知识,体会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5.知道丹顶鹤是一种美丽的珍禽,初步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读书积累习惯、自主识字的习惯难点: 1.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通过学习能知道小动物过冬的有关知识,懂得对好朋友要关心3.知道丹顶鹤是一种美丽的珍禽,初步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4.指导书写生字要正确、美观、有一定的速度教法学法:教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2.指导朗读法3.情境创设学法:1.小组互助法 2.讨论交流法3.探究式教学法课时安排:《17.登鹤雀楼》---------------------------1课时《18.青松》-------------------------------1课时《19.小动物过冬》-------------------------2课时《20.美丽的丹顶鹤》-----------------------2课时练习七 -----------------------------------3课时17、登鹳雀楼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
认识“黄、更、层、楼”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朗读诗句中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2、简单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蕴含的积极向上的情感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1、小朋友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2、板书课题指名拼读“鹳”3、解题登,是登上的意思鹳雀是一种鸟儿,样子像鹤在山西省永剂县有一座楼,常有鹳雀停留在上面休息,所以人们称这座楼叫“鹳雀楼”登鹳雀楼,就是登上鹳雀楼有一天,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到了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就写下了这首诗朗读古诗《登鹳雀楼》二、 自渎课文 那么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那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吧!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和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学生自渎课文)三、学习生字1. 小朋友读书读得很认真,很正确,可见昨天在家里书读得很好可是不知道大家生字预习得怎样?2、(出示生字)这一课的生字宝宝很想认识大家,我们先和它们打招呼,叫出它们的名字就能和它们成为朋友3、小朋友读得好,但是想和生字宝宝成为朋友不仅要认识它们,还要会写。
4、指导写字,注意笔顺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观察教师运笔,重点区别“人”“入”的写法,强调第二笔捺的位置,可采用儿歌指导记忆:“人”“入”笔顺都相同,不同之处要分清,“人”字捺在撇下面,“入”字捺在撇上边千:去掉一笔是“十”目:去掉一笔是“日”,再去掉一笔是“口”5.过渡:我们认识了生字朋友,它们回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四、品读诗句学习一、二行 (指组员代表展示交流内容)一天傍晚,诗人登上了鹳雀楼,他放眼望去,看,这气势多么壮观诗人在黄鹤楼上看到了什么?(太阳、青山、黄河)这轮傍晚的太阳就要落下去了,它会怎样落下去呢?课文中哪个次是"靠着"的意思依)诗句的意思: 傍晚,一轮太阳挨着群山缓缓沉落,滔滔的黄河水奔腾咆哮着向大海流去学习三、四行 (指组员代表展示交流内容)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这一雄伟壮观的景象,他会想些什么呢? 理解:欲:想要 穷:穷尽 千里目:就是看到了 更远的地方指名说诗句的意思: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必须登上高一层楼小结:是呀,不管什么人,不管做什么事,包括小朋友们学习也是,想要得到更多,都需要更上一层楼,都需要更加努力才行!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对这句话的新的理解、感受,好吗?自由练习,赛读,齐读。
五、情境中指导背诵,小朋友读得多好呀!让老师更喜欢这首诗了我们把它背下来好吗?这首诗先写——是诗人看到的,再写——是诗人想到的,非常好记,是吧?谁来背?带上动作,你已经是诗人了六、板书设计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教学反思:低年级的古诗教学目标,要在读、背、识字的基础上,加入整体感知诗意、体会古诗描绘的意境的要求因此在本学段的古诗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意境,体会感情,领悟内涵在丰富语言积累的同时,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审美修养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古诗教学似乎都在走着一个相同的模式,不论是以自学为主还是以讲授为主,都走的是自读自悟——交流讨论——质疑解惑这样一个路子把学习的重点过多地放在了古诗本身上面,忽略了学生自身所具有的学习能力和对古诗的宏观感受,基于此我决定从一个新的视角出发,上一节不一样的古诗教学在本届可我力求体现两点,那就是在古诗教学中较好的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及体现学习古诗时的读中悟悟中读,使学生眼中有画心中有情 为了使学生们在课上更好的理解诗的意境,我提前布置了以下两点预习任务:1 积累描写祖国壮丽景色的故事2 预习《登鹳雀楼》,试着理解诗意,查阅相关资料。
另外,为了帮助学生很好的体会诵读古诗的韵味,我还制作了一个简单的课件,给学生提供了有形的画面和意境深远的音乐课件的使用在帮助学生把握诵读语气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18、 青 松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字词意思 3、初步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此诗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1、谈话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谁会背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写的,是一首古诗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一首诗,这首诗是陈毅爷爷写的2、板书课题:18青松3、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陈毅元帅写的,一年级我们学过《陈毅探母》,知道陈毅元帅对母亲十分孝顺,他不但是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他还是一位文学修养特别高的诗人呢?让我们从这首诗中了解他吧!二、初读课文1、录音范读课文2、学生自读课文3、指名试读注意正音:“青、挺、松”是后鼻音,“直、知、寺”是翘舌音要求读出节奏,不能唱读三、精读文字,品味精神那么,这首诗究竟写了些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诗里,细细地来品味品味一)大雪压青松1、指名生读2、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大雪吧!(出示课文插图,生自由描述图中青松身上的大雪是什么样子?)3、老师想把“大雪压青松”改成“大雪铺青松”,你们看行吗?(生:不行!)为什么?(生:把“压”改成“盖”、“铺”,就感觉不到雪的重、厚、多了。
4、师:哦,你看松树身上那厚厚的大雪,它们好像在恶狠狠地对青松说:_____________________.(生自由想像说话)5、感情朗读:你能通过朗读,把大雪对待青松的凶狠读出来吗?(二)青松挺且直过渡:面对大雪的重压,青松有没有被吓倒呢?1、指名读第二行2、师:哦,我已经读懂这行诗了:虽然大雪是那么大,那么厚,可是青松_____________________生说第二行诗意)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此时的松树吧:(生自由说看到的松树:站得直直的,像勇敢的战士,像坚定的勇士,像顶天立地的巨人,像威武的将军……)我们好像听到青松在坚定地对大雪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能用朗读来为大家描画一下松树挺拔英武的风采吗?6、感情朗读第一、第二行: (1)指名两生分饰大雪和青松,分别表演并朗读这两行诗句,演并读出大雪的“压”和青松的“挺且直” (2)女生饰大雪,男生饰青松,分读这两行三)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1、师:虽然,我们面前的青松是挺且直的,但他是否能坚持到底,取得最后的胜利呢?那还要等雪全都融化之后才能知道,这就叫做(生齐读):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2、那么,想象一下,太阳出来了,雪滴滴嗒嗒开始融化了,青松这时是什么样子呢?(青松像洗过了澡,更干净,更苍翠了,水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松树很漂亮;雪融化成水,青松喝足了水,挺得更直了……) 3、师(高兴地):青松终于抗过了大雪的压迫,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时,你心里对青松有什么感觉呢?(佩服、觉得它了不起……) 4、你能不能送几个成语给青松,来赞扬一下它呢?(坚强不屈、不屈不挠……) 5、青松这种坚强不屈、不屈不挠的精神,诗的第二句中用了一个词语来概括(生找出:高洁) 6、师小结:对,青松面对重重压迫,不屈不挠,永不服输,这是多么高尚而纯洁的精神啊,这就叫高洁7、感情朗读第三第四行四、联系实际,深化主题师:小朋友,诗学完了,此时,让我们好好想一想,陈毅元帅心系百姓,满怀忧虑,在寒冷的冬夜起身写下这首《青松》,有什么含义吗?(他希望人民都能向青松学习,坚强不屈;他是为了鼓励人民勇敢地面对困难;他相信人民一定也能像青松一样经受住重重困难……)师(高兴地):事实也确实像陈毅元帅所希望的,最终,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抵抗住了种种的困难,很快度过难关,迎来了现在这样的好时代!五、朗读全诗,传达心声齐诵:让我们用诵读来赞扬可敬的青松,更用诵读来传达我们对伟大中国人民的崇高敬意。
感情朗读全诗)练习读后写:例:青松, 你是不怕冷的一棵挺拔的树 在暴风雪来临的时候,你那挺直的躯干就象一位哨兵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你是不畏严寒的钢铁战士 春天,你长出新的叶子,嫩嫩的,是那么惹人喜爱;夏天,你不怕热,依然向人们微笑;秋天,其它树的叶子都变黄了,落了下来,你却显得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