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巧用仁爱理念减少校园欺凌.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22973043
  • 上传时间:2022-07-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8.33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巧用仁爱理念减少校园欺凌    陈虎虎【Key】 校园欺凌;仁爱理念;意义;模式G637 A1004—0463(2019)21—0038—01近年来校园欺凌现象越发严重,并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为了能够减少校园欺凌的发生,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应结合传统文化知识中的仁爱理念进行教育,让学生学习我国传统文化仁爱的思想,降低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概率,给学生构建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下面,笔者从仁爱思想的含义以及现代意义进行分析,并且着重探讨如何巧用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理念,构建减少校园欺凌的新模式一、 仁爱思想的含义及现代意义“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仁爱思想对于中国社会以及中华的文化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儒家仁爱的思想在当今时代的实用性比较广,尤其是在学生的思想教育方面,这在应对学生的极端个人主义,维护校园和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爱”是一种真挚的情感,具有崇高的价值,学校应该将爱作为基本的道德教育以及核心价值的规范爱并不是一种抽象的情感,它凝结着历史与文化的传承不同的社会、文明形态,爱的形式与内涵也不同,我们应大力弘扬儒家提出的“以爱之心爱人则尽仁”的思想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一些人贪婪、自私、冷漠;一些人损人利己、毫无廉耻、不讲是非善恶等等,这些问题也逐渐且越来越明显地发生在学生身上。

      儒家中以“仁爱”为核心的理论价值观重视个人对家庭、社会、民族的责任义务,主张将个人的价值置身于社会价值,强调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主张个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等等从学校的角度来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可利用仁爱思想,教导学生要学会爱自己,爱别人,尊重别人等等,这些都是仁爱思想的精髓,应用这一价值观对学生开展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二、 巧用传统文化中仁爱的理念构建减少校园欺凌的新模式1.充分结合仁爱理念,激起学生的泛爱之心仁爱思想中强调的是泛爱众,也就是爱一切人孔子通過将亲情之爱推广,要求人与人之间充满爱心,并且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曾经说过:“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我们在爱一个人的时候希望他活得好,但是讨厌的时候又希望他死又要他生,又要他死,这就是迷惑呀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宽容就是仁爱应该有的意义因此,教师在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可结合孔子的仁爱思想,要求学生要有一颗泛爱的心,不仅爱自己还要爱别人比如,教师要教导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把同学以及校友当作自己爱的人对待,不要欺凌他人,从点滴的小事做起,激起他们的泛爱之心,这样才能减少校园欺凌的发生。

      2.充分结合仁爱理念,培养学生的宽容之心宽容是一种美德,犹如一盏明灯,在黑暗中放射着万丈光芒,照亮了人性善良的心扉古人常说: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这与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思想其实是一致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将宽容作为每个孩子的教育原则,这是因为宽容比惩罚和吝啬要有意义得多在发展性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育者,不仅要以身作则宽容地对待学生,而且要运用儒家仁爱的理念教育学生,培养他们良好的宽容之心教师与学生都是人,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足够的尊严,还要教导学生要善待别人,给予别人更多的宽容比如,学生与学生之间出现一些小的矛盾就打架斗殴,那么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传统文化教导他们,让他们明白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于校园欺凌,教师要预防大于治疗,尽可能给他们渗透仁爱理念并将仁爱理念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培养学生一颗宽容的心这样学生在出现一些矛盾时,就会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降低校园欺凌的发生率3.充分结合仁爱理念,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每个人都应该有仁爱之心,只有具有了仁爱之心,才能够爱别人儒家认为这是根于人天生的性善而内在形成的品质,也是人的道德行为的发端孟子是性善论的代表,他强调仁爱是人天生的本性。

      人之所以为人,也就是因为人具有羞耻心、同情心、是非心、礼让心,也就是良心有了这四心,才能拥有完全的良心因而,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结合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理念对学生进行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能减少校园欺凌的发生,给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编辑:郭裕嘉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