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4世纪西亚蒙古人与元朝的文化交流初探.docx
3页13-14世纪西亚蒙古人与元朝的文化交流初探论文网 论文导读::世纪西亚蒙古人与元朝文化交流的背景从而便利了西亚与元朝的交通往来中外交通的畅通也为双方的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关键词:西亚蒙古人,元朝,文化交流 一、13-14世纪西亚蒙古人与元朝文化交流的背景(一)政治上的相对统一13世纪是一个风云变幻的历史时期崛起于漠北高原的蒙古人通过一系列的军事征服活动在亚欧大陆上建立起一个庞大的蒙古帝国除了日本、东南亚、南印度和西欧以外,几乎整个亚洲和大部分欧洲都囊括在蒙古帝国的版图之内蒙古人的征服活动彻底打破了农耕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闭塞状态,从而便利了西亚与元朝的交通往来二)元朝与西亚蒙古人的友好关系伊儿汗国是旭烈兀于蒙古第三次西征过程中在西亚建立的蒙古人政权,是蒙古帝国四大汗国之一在四大汗国中,伊儿汗国与中国元朝的关系尤为亲密友好在政治上,诸伊儿汗忠实地履行“宗藩关系”,把忽必烈视为蒙古帝国传统的大汗,因而元朝历代皇帝也积极支持伊儿汗在西亚的政治统治[1]双方友好的关系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与西亚文化的交流三)便利的对外交通中外交通的畅通也为双方的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忽必烈在位时期,大力发展交通,造船修港,建立起完善的驿站,元大都(今北京)成为当时世界上的一个繁华的城市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元帝国时代,“一千多年来时断时续的东西海陆交通,这时更畅通无阻陆路北穿南俄,南贯伊朗,海道则以波斯湾上的忽鲁谟斯为枢纽从中国直到西欧,东西方商使往来不绝[2](四)双方人员的往来随着蒙古军队西征,有大批汉人进入中亚、西亚以至欧洲各地而随着蒙古军的东归,又有大批的西亚人、中亚人、俄罗斯和钦察人等东来,他们中有的是被俘的工匠、奴隶,有的是投附的王公、贵族,被分置于蒙、汗各地东西方文化也随之传布于东西各地二、13-14世纪西亚蒙古人与元朝文化交流的表现(一)天文历法13-14世纪西亚与中国在天文历法方面的交流尤为突出旭烈兀西征时从中国带去许多精通天文算学的学者,每次出战,都要依靠占星学者求卜伊儿汗国建立后,中国的历算学者继续被派往西亚,和波斯、阿拉伯的天文学家一起工作1259年伊儿汗为筹建天文台特征集东西方学者,中国天文历算学者即在此列《史集》载忽必烈派到波斯马拉盖的天文学家有傅穆斋(秘书监工作的傅岩卿)纳速剌丁?突斯向他请教过中国天文学上的推步之术[1]忽必烈也曾征集回回天文学家来华忽必烈召扎马剌丁入华,请他编制万年历,他还在上都建观象台,制造了七种天文观测仪器这些仪器正是仿照马拉盖天文台的仪器而制。
元朝郭守敬奉命编制《授时历》时,就参考了回回历回回历的特点是五星纬度计算周密,郭守敬的《五星细行考》当是吸收了回回历的这一特点而作郭守敬在恒星观测方面开始编制星表,便是受撒马尔罕和马拉盖天文台的启发另外,郭守敬设计的13种天文仪器,总数和马拉盖天文台的仪器相等,有些仪器的功用也相仿,从时间的先后来看,郭守敬可能是从马拉盖天文台的仪器中受到启发二)医药13-14世纪阿拉伯波斯医学传入中国,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的医药文化元代中亚、西亚移民和宿卫既多,为此,元世祖忽必烈增设了专为这些人服务的医药机构另外,在中国穆斯林聚居地,也设有民办的回回医院爱薛就曾创办了阿拉伯式的医院—京师医药院京师医药院很可能是按照著名的努尔丁(1262-1274)在大马士革创办的努尔医院所兴建的一所穆斯林医院[2]回回医药在元代广为流传,许多来华经商的阿拉伯人便以卖药为业一些回回老医常在江南各地街头卖药行医,尤以金丝膏药治疗跌打损伤为最妙主要参考文献,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在元代被译成波斯文三)军事技术13-14世纪蒙古人出于作战的需要,从西亚引入了一种威力很大的作战武器——抛石机这种抛石机能射800磅的巨石,“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
[1]元朝在征伐南宋的战争中,多次使用这种“巨石炮”,因为它是回回人制造和使用的,又称“回回炮”另一方面,中国的一些先进的军事技术随着蒙古人的西征也传入了西亚1219年成吉思汗西征,蒙古兵力西达中亚,再由中亚而及波斯,由波斯而及黑衣大食乌浒河(即阿姆河)之战,蒙古兵使用“毒火罐”、火箭、火炮、火铳等火器,[2]这些武器才得以为外族人所熟知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