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实验心理学(第三讲).ppt

43页
  • 卖家[上传人]:kms****20
  • 文档编号:51019481
  • 上传时间:2018-08-1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76KB
  • / 4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章 引言六、变量的分类及实验范式变量的分类• • 自变量自变量 • • 因变量因变量 • • 额外变量额外变量• 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 • 定义: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 ,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 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 –定义: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 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 额外变量或自变量混淆 –有关变量(relevant variable):对因变量足以产生影响 的实验条件; –无关变量(irrelevant variable):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 的实验条件; –额外的有关变量(extraneous relevant variable):简称 为额外变量(extraneous variable),在有关变量中,主试拟 研究的变量叫做自变量,主试不拟研究的那些变量叫做额 外变量变量的其他分类方法(不仅限于自变量)莫雷分类法:(求学之道:知与悟)(心理学实证研究概论)(1)按变量的载体分,可分为主体变量和客体变量; 主体变量:存在于研究对象本身的特征、属性如性别,智力,职务,个 性等。

      在研究中只能充当被试间变量 客体变量:可以影响研究对象的行为或心理的有关因素、属性如各 种刺激在研究中既可充当被试间变量又可作为被试内变量(2)按变量的性质分,可分为存在变量和引发变量; 存在变量:预先已经存在的,并非研究过程中引起的变量如性别、 智力、职务、学校类型、地区、社(会)经(济)条件等—— 只能考察相关关系 引发变量:在研究过程中由研究者施加或引起的变量物理刺激、社 会刺激——可以考察因果关系综合上述两个维度可以得到四种变量:客体存在变量;主体存在变量;客体引发变量;主体引发变量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1、变量之间无关系(统计检验不显著); 2、变量之间存在关系,但不知道是什么关系,即相关关系; 3、变量之间存在关系,并且是因果关系凡是存在变量的研究都属于相关研究; 凡是引发变量的研究都属于因果研究变量类型与研究类型之间的关系 自变量• 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 定义: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 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自变量的种类(1)课题变量(实验作业、任务):各种可以操纵质和量变 化的刺激2)环境变量:各种环境因素充当的自变量如学校、地区 、班级等。

      3)被试变量:又称机体变量,是指在外界条件一致的情况 下,被试间不同程度的持续性特征如年龄、性别、血型、 不同文化程度、职业特点、健康状况、及其他方面的个体差 异都可作为自变量但通常为无关变量4)暂时的被试变量:指通过主试的言语、态度以及用某些 方法使被试的特性、机能状态等方面产生一时的变化,由这 种一时的变化作为自变量的被试因素,就叫暂时的被试变量 如疲劳、焦虑、恐惧、奖励、惩罚、饥饿等 ——思考:以上分类以何标准区分? 因变量因变量的定义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又称 依变量或反应变量,是指由自变的变化而引 起的行为上的变化,是研究者力图测量、记 录的行为指标因变量的种类心理实验中的因变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选取:(1)反应速度:可用反应时或单位时间内完成某项作业的数量做指 标2)反应的正确性:可用完成作业的正确率或错误率做指标3)反应的难度:可用被试所能通过的难度等级做指标4)反应的次数或几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被试能做出某种反应的 次数,或在不同条件下产生某种反应的人数如在心理物理学实验中 ,用反应几率规定阈限5)反应的强度:如情绪实验中的出汗量,皮肤电反射电阻变化的 大小;如情绪刺激与按键强度。

      6)口语记录:被试在实验时对自己心理活动进程所作叙述的记录 ,或在实验后,对主试提出问题所做回答的记录7)眼动模式(8)脑激活区的位置、强度与范围——以上分类来自《实验心理学》(杨志良,1998)(一)行为指标以被试的外在行为特征作为测评对象的指标 行为发生的频率:在某一特定时间内或条件下,特定行为发 生的次数如助人行为、口吃与焦虑、按杠杆或啄键次数 、Kanheman 强度:如动物缩腿或伸腿的强度;按键强度(情绪);拍手 强度(认可) 持续时间:指从行为发生到行为结束所消耗的时间;如从事 一项任务的时间(工作兴趣);婴儿跟踪刺激(喜欢程度 ):老鼠走迷宫时间(学习程度) 潜伏期(反应时):从接受刺激到对刺激做出反应所消耗的 时间;认知心理学中推测心理过程的主要依据;也可用于 社会心理研究:看到钱包到归还主人的时间(助人动机强 度),从接受任务到开始从事任务(办事拖延的指标) 正确率:主要用于学习、记忆、问题解决类研究;常与反应 时同时使用二)生理指标 1.肌电(electromyographic, EMG):是指与肌肉纤维收缩 有关的电位主要用于情绪研究,如Surakka和Hietanen (1998)发现,真正的微笑和装出来的微笑有不同肌电活 动模式。

      2. 皮肤电(Electrodermal, EDA): 皮肤电与汗腺分泌活动有 密切关系, 而汗腺分泌活动通常能对情感和认知活动的变化 做出反应如Blair等人(1997)发现,精神错乱者对危险 信号的的皮肤电反应明显比正常人低 3.心血管指标: 包括心率、血压和血流量等指标应激水平 ,心理负荷,新异刺激,脑成像 4.呼吸:涉及动脉血氧水平、肺内二氧化碳水平、呼吸频率和 呼吸深度等指标 5.脑电:是指伴随大脑皮层和中脑结构大量神经元活动的电活 动 6.其他:内分泌指标、生化指标、眼动模式、功能性神经成 像、脑磁图等(三)自我报告 1. 自我报告主要指以自陈式量表得分作为评价指 标的方法,总体属于心理学测量和问卷调查法 范畴 2. 口语报告法:问题解决实验和临床心理实验的 传统指标; 口语报告数据处理的一般程序:(1)将录音资 料或录象资料及时转译成书面材料2)对 书面材料进行编码,一般将整个心理过程分作 几阶段或中心事件,然后再按编码系统对这些 事件进行编码和分析3)对分析结果进行 定性和定量分析,可用统计软件,问题行为图 ,决策树等因变量的信度• 信度(reliability)指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 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 信度在各种心理测量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 标 • 信度的测量有多种,最常用的信度为重测信 度(test-retest reliability coefficient)和折半信 度(split-half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正相关系数的值越大,表示心理测量的信度 就越高因变量的有效性即效度(validity )• 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 各种因素造成因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 是有效的 • Thomas Cook & Donald Campbell (1976): –internal validity: extent to which a study provides evidence of a cause-eff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dependent and dependent variables. –construct validity: extent to which an experiment measures the theory behind the research. –external validity: how well the findings of an experiment generalize to other situations or populations. –statistical validity: extent to which data are shown to be the result of cause-effect relationships rather than accident.因变量的敏感性• 自变量发生变化可以引起相应的因变量 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敏感的。

      • 不敏感的因变量有两类典型的例子: –高限效应(ceiling effect):天花板效应 ; –低限效应(floor effect): 地板效应额外变量• 额外变量或自变量混淆 –有关变量(relevant variable):对因变 量足以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无关变量(irrelevant variable):对因 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额外的有关变量(extraneous relevant variable):简称为额外变量(extraneous variable),在有关变量中,主试拟研究的 变量叫做自变量,主试不拟研究的那些变 量叫做额外变量额外变量及其种类额外变量的种类根据额外变量的来源,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1)环境变量指不作为自变量的环境方面的因素主要来自两方面 :环境的物理特点,实验者的特点和行为环境的物理特点具体包括:实验场所的物理特点(温 度、噪音和灯光等),研究材料、实验仪器以及指导语 几乎在任何实验中都可能存在实验者的特点和行为具体包括:实验者的动机、期望 、个性、社会交往的技能、性别、年龄、民族等实验者效应:实验者有意无意通过各种表情、动作 、言语将预期的要求暗示给被试所造成的使实验结果有利 于实验假设的效应。

      被试的典型心理:敏感,有强烈地了解主试意图 的动机2)程序变量是指由于实验程序不当引起的 无关变量实验程序因素具体包括:设计方法的选择、被试的分派、被试反 应的测量、实验日期的安排、实验的顺序等 顺序效应:由实验刺激的呈现顺序不同导致不同实验结果的效应顺序效应有两种形式: 次序效果:由于实验次序不同而混淆自变量效果的现象,包括练习效应 与疲劳效应例:在“视觉与听觉刺激反应时”研究中,若先一起测完听觉反应时, 后测视觉反应时;则反应时的差异的原因不清?——思考:这种差异可能由什么原因引起? 遗留效果:是指由于实验次序的不同而造成的一种条件对另一种条件的 遗留影响例:研究两种药物A、B的不同效果若一种为兴奋剂,一种为镇静 剂,则一种条件影响另一种条件导致遗留效果在学习实验中这种效 果较突出如用两种记忆策略记忆英语单词先用任何一种策略都会 影响另一种策略 顺序效应的克服方法:ABBA法 和 拉丁方法A B CB C AC A B(3)被试变量及暂时的被试变量当这些变量不作为自变量时,它们也会影响被试的反应,这时就 应该作为无关变量加以控制被试变量方面常见的实验效应:①霍桑效应:主试和被试的人际关系影响实验结果的效应。

      霍桑实验的初衷是探讨工作条件与工作环境对工人生产效率的影响一 次具体研究了工人在不同的照明强度下完成工作量的多少第一次, 让被试组在24、46、76烛光的递增的照明条件下工作;对照组的照明 强度不变,结果,两组产量都有所上升还有一次实验使被试组的照 明从10烛光减到3烛光,结果与对照组的产量还是都上升只有将照 明降到0.06(相当于月光的亮度)时,工作效率才降低——原因何 在? 实验设计在12周中每隔一周改变一项工作条件; 如休息时间的次数和长 度、较短的工作日、较短的工作周、午间供应食品、汤或咖啡在12 周后,恢复原来的工作条件--没有休息时间、没有午间餐、工作日和 工作周也不缩短结果:无论生产条件发生怎样的变化,工人的生产 率都在稳步上升,整整12周内没有下降的倾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原来在实验进行过程中,有关工作条件的 变动方案,实验者都与工人们协商,她们也可以对工厂的管理自由地 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情由于实验者对工人的尊重及工人之间关系的 融洽,使工人们产生了积极的态度并促进了生产的效率②安慰剂效应:由暗示引起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