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的溺爱表现、危害及改善意见.doc
5页对孩子溺爱的表现、危害及改善建议 一、溺爱在家庭教育中的七种表现和七个方面的危害 在家庭教育中,有溺爱现象的十分普遍,我归纳了一下,大约有这么七个方面的表现,我把这七种表现比作藏在家长身上的七把刀,一不小心就伤害着孩子,会给孩子的身心留下七道伤痕 第一把刀:包办代替,过分呵护 早上起床时,有的父母匆匆忙忙地一边给孩子穿衣服,一边铺床叠被,还帮孩子整理好书包,帮他提书包,牵着孩子的小手走出家门,甚至还不放心地送到校门口放学时,爸妈们早早等候在校门口,一见孩子出来赶紧上前帮助拎过孩子的书包,然后又牵着孩子的小手一直回家在家里,吃饭时,帮他盛饭夹菜,宝宝天,宝宝地的劝孩子多吃一点,生怕孩子没有吃好吃饱有的甚至端着碗筷赶到这里、赶到哪里,给孩子喂饭吃孩子在学习时,帮他整理桌子,拿这拿那,守在旁边,端茶递水孩子上床睡觉,帮他脱衣,帮他盖被子„„ 这一刀伤在孩子的心里,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砍掉的是孩子的独立精神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了“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由于家长们过分溺爱,处处包办代替,使孩子们渐渐习惯了依赖他人,错失能力养成的机会这样的孩子,没有独立性,甚至将来,不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第二把刀:生活懒散,没有约束。
孩子和家长在一起生活时,由于有的家长很少能意识到要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没有对孩子进行具体要求,导致孩子们的生活比较随意,没有规律,孩子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早上起不来,晚上迷恋电视不肯睡,三餐不按时,零食随意吃这些现象,是因为家长们没有给孩子制定严格的家规而从严教育,宠爱所至 这一刀既伤身体,又伤心理不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伤害孩子的身体健康,懒散的生活作风养成独断专横的性格,砍掉的是孩子的合作意识 第三把刀:过分满足,姑息迁就 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用家规约束孩子不满足孩子,孩子就会大哭大闹,家长只有极力哄骗,无奈之下只有妥协,明明知道孩子的要求是过分的、无理的,家长们不会懂得如何拒绝,孩子一哭一闹,心就软了,时常为安抚孩子而过分地满足不合理要求,姑息迁就 这一刀,伤害的是孩子的认知能力,造成孩子是非辨别能力差,弱点得不到纠正 第四把刀:祈求央告,许愿哄骗 如:吃饭时,孩子边玩边吃,老人端着饭碗跟在后面,一边哄骗孩子,承诺给孩子买玩具,一边给孩子喂饭.生活中家长们经常把“小祖宗,求求你了”之类的话挂在嘴边,这就是祈求央告、许愿哄骗。
这一刀,伤害的是孩子的性格和品质 由于家长们把孩子时刻捧在手里怕碰着,含在嘴里怕化了,所以事事顺着孩子,由此造成了孩子们做事为所欲为,你给他讲百遍千遍,他像没有听见一样,毫无原则的任性行为长此以往,孩子也就很自然地形成做事霸道、不会关心他人,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任性固执的性格特征多次的许愿哄骗,孩子也跟着学会欺骗撒谎,这让孩子容易形成两面性人格 第五把刀:过分担心,剥夺独立 孩子在家里,这个别碰,那个别拿,恐怕有什么闪失伤了孩子如倒一杯开水、提点洗澡水之类的事也生怕孩子们做了为了孩子的安全,家长们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孩子和别的小朋友玩,生怕孩子外出会遇到什么不测就连孩子不小心摔倒了,家长也会立刻冲上前去,心疼地扶起来然后埋怨是地面不平,抱怨这时桌子不好碰到了孩子等等由于家长的这种过度保护、过分担心行为,严重地剥夺了孩子自己成长的机会,使其很难独立,将来生活能力、自理能力、交际能力、自我保护能力都很差俗话说:“温室里培养不出历经风雨的花朵”总有一天,孩子要走上社会,要独立生活,这些方面的能力差了,是不行的 这一刀伤害了孩子的自信心,砍掉的是孩子生活能力、自理能力、交际能力、自我保护能力锻炼的机会。
稍微有一点危险的事,孩子想做,家长不让他做,孩子就自认为能力差,什么事也做不好,因而产生自卑心理,自信心差以后也不敢去做想做的事情家长出于对孩子的安全负责,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认为在家里最安全,尽可能的控制孩子外出这样,孩子就与人交往的机会很少,像笼中的鸟一样囚禁在家中,久而久之,孩子们渐渐变得沉默寡言,不会与人交往,不擅与人交往这样,孩子的性格比较孤僻、内向,甚至会出现自闭症状,这对孩子以后良好心态的形成极为不利,更不利于将来在工作、生活中处理好同志之间的关系 第六把刀:处处袒护,没有原则 当孩子与别人的孩子闹不愉快时,总是袒护自己的孩子,把矛盾指向别人当父母管教孩子的时候,老人总是站出来说话,孩子还小,长大后会好的,对孩子的父母横加干涉你这样做过几次,孩子会因为有爷爷奶奶的袒护更是有恃无恐,对父母的话往往不屑一顾,有的还甚至造成孩子不喜欢自己的父母,对父母有仇视情绪等等 这一刀不但伤害孩子的内心,还伤害了孩子热爱父母的真实情感 袒护孩子的错误,会蒙住孩子辨别是非的眼睛偏袒自己的孩子,只指责别人的错误,不利于孩子养成宽容他人、友好相处的品质。
爷爷奶奶袒护孩子,不利于孩子成长,也间离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伤害了孩子热爱父母的真实感情 第七把刀:特殊待遇,高人一等 个别孩子在家就像一个活宝,含在嘴里怕化,捧在手里怕摔在家里,就像小皇帝,至高无上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使孩子享受着特殊待遇好东西别人不能吃,只能孩子吃;电视别人不能看,孩子看动画片,父母老人站一边;孩子的生日,父母、老人、外公外婆、亲戚朋友买这买那等,这都给孩子创造了一个养成唯我独尊、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品德的平台孩子不懂得尊敬老人、父母,没有一点爱心俗话说:“娇儿不孝,娇狗上灶”最后害的是孩子,伤的是父母大人 这一刀伤害了孩子的健康心理不仅让孩子养成了唯我独尊、自我中心的不良品质,还不利于孩子抗错能力、责任感的培养与发展 以上这七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是,人们都习以为常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一句话:“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由此可见,溺爱带给孩子的并不是幸福,相反,恰好是不幸的开始 二、给家长们的七点改善建议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伤害就要治愈,方法不对就要改善送给各位家长七张“创可贴”,帮助家长治愈孩子身上因溺爱所造成的创伤。
第一张:摆正心态,革除传统思想,树立科学教子的思想观念 摆正心态:现在的父母和爷爷奶奶们,都是上世纪的人,物质贫乏,家庭条件也不允许,生活艰苦现在不同了,家庭富裕了,孩子要什么也容易办到因此,家长们容易产生弥补心态以免自己的孩子留下像自己一样的遗憾隔代教育的家庭,父母不在孩子的身边,父爱母爱的缺失,让爷爷奶奶容易产生替代心理尽最大能力的给孩子过多的爱,替代父爱母爱的不足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表现在爷爷奶奶身上的还有隔代相亲的心态总之,这几种心态是不正确的,需要摆正,否则会影响我们的家庭教育思想 革除传统思想:有的家长们受自身传统教育的影响,思想比较僵化、顽固如:“儿孙自有儿孙福”的传统思想,认为“长大自成人”的思想,还有的爷爷奶奶认为,现在多付出爱,将来他会回报更多的爱等等也有的父母会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自己只管吃管穿就行了殊不知,孩子的行为习惯、性格的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受挫耐挫的能力等都要从小开始养成家庭是孩子习惯的学校,父母是孩子习惯的老师离开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孩子是无论如何成不了人的,更不用说成才了如果错过了培养的最佳时段和良机,以后再怎么教育,都会晚了,等到孩子出现了问题,才醒悟,我们不仅觉得难受,更重要的是毁了孩子。
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愈来愈高,就业的竞争越来越强尽管孩子的学习成绩好,考上大学,却因为其它方面的能力差,无法找到好工作,对他的发展、成就事业极为不利,这样的典型案例特多 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地加强学习,学会用科学的教育思想、现代的教育观念指导我们教育孩子 第二张:狠下心来,不包办代替孩子自己有能力做好的事情 当我们弄清楚溺爱的表现和所造成的危害之后,我们应该下得了决心,狠的下心,不包办代替孩子自己会做的事,应该做的事,放手让他们自己做,在做的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培养自我认识、自我发现的创新精神与探究能力在成功中找到喜悦与自豪,在失败中找到经验与教训赵雄教子的成功案例), 第三张:多讲道理,多沟通,让孩子明白是非,学会处世与交际 当孩子在与其他小朋友交往中,产生了矛盾,不能一味指责对方,帮助自己家的孩子逃避责任我们应该冷静下来,等孩子心情平静之后,与他促膝谈心,多讲道理,多做理性分析,就事论事,找到自己孩子身上的错误和不足,帮助他分析错误的原因,宽容他人的缺点或错误,这样有助于帮助孩子明白是非,有助于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案例:英国母亲教孩子的故事:用足球换纸制玩具的事情„„) 第四张:不袒护,不迁就,保持与孩子父母的教育观点一致 当孩子犯了错,父母严厉教子之时,爷爷奶奶应当这么做:⑴退避,不让孩子看到有保护伞而有抵抗心理、求助心理;⑵做好善后工作孩子都爱听爷爷奶奶的话,讲起道理来就会冷静的听,才会知道自己真的错了,父母大人的教育才会收到实效案例:美国母亲带子返美的故事„„) 第五张:把握爱的尺度,敢于对孩子说“不” 现在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都十分疼爱自己的子女,把子女视为宝贝绝大多数家长对孩子都是百依百顺,都不敢对孩子说“不”,就连年轻父母也是如此那我们应该怎样把握爱的尺度,大胆地向孩子说“不”呢?⑴面对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无理要求要果断地说“不行”,千万不能哄骗孩子,以免孩子认为家长不守诚信,给孩子当反面教材;⑵面对孩子的错误言行,家长要坚决地说“不能”家长千万不可视而不见、冲耳不闻,迁就孩子,让孩子在品行问题上越滑越远 第六张:允许孩子犯错,但必须让孩子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并敢于对错误负责“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孩子是伴随着错误和缺点长大的”孩子犯了错误,既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也不能如临大敌,看错色变。
家长应该善于处理孩子犯错的事,不是犯原则上的错误,又是初犯,以宽容为主,让孩子自己去进行自我教育原则上的错误,要及时提出,帮助分析原因和这样做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屡教屡犯的错误,那必须实施一定的惩戒,但尽量避免体罚如罚1—3天没有零花钱,1个晚上不准看电视等在惩戒的过程中,是让孩子认识错误,从中吸取教训,让孩子有自作自受的心理感受,培养孩子正视所犯错误,和接受打击的耐挫能力有时孩子犯了错误,并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后果,那必须教育孩子对所犯错误负责如:上门去向别的小朋友道歉,扣发零用钱赔偿适当的经济损失等这样做,是培养孩子从小具有负责任意识的好方法 第七张:给孩子一个宽松宽广的活动范围与发展环境 学会交往这也是人生很重要的一门课程人缘好的人,工作顺顺利利,事业就会一帆风顺有的家长生怕孩子跟别人的孩子学坏,这个人不能交,那个孩子少接触,势必给自己的孩子筑了一道无形的交际隔墙,每一个孩子都有优点和缺点,在交往中相互学习,不能不说是一件好事,只要家长科学引导有的家长防止孩子在玩耍中出安全事故,孩子走到哪,家长跟在哪,反复叮咛,这个不能碰,那个不能玩,孩子天生是个爱探索、好奇的人,不然孩子怎么去发现问题,动脑去思考问题呢?动手去学会解决问题呢?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容易开发孩子的智力,形成好的个性品质。
当然,安全问题也是家长十分关注的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