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理化学重点公式 总结.pdf
7页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1、VQWQU 2、焓:pQHpVUH, 3、理想气体热容:R, 2 f m,m,VpVCCRTC 4、一般系统:Vpp T p T V T V U C)()() T V p]()[(C-Tvp 5、J-T 系数:THTJ p H C T )( 1 ) p ( p 6、基尔霍夫定律:mpp r C T TH , m ) )( ( 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1、热机效率: hT Tc 1 2、制冷剂效率: ch c TT T 3、热力学函数关系式: dVTdSUpd,VdpTdSHd,pdVSdTFd,VdpSdTGd 4、Gibbs-Helmholtz 方程: T H T TGmr p mr 2 ) )/( ( 第三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1、偏摩尔量:,)(,,BJ B n n Z ZpTB Z 是广度量 2、偏摩尔量集合公式: B BBnZZ 3、化学势:BjpTn G B B ,,) n ( 4、复相多组分 Gibbs 关系式: nB B B dVTdSU dpd , nB B B dTdSH dpVd , nB B B dVSdTF dpd , nB B B dSdTG dpVd 第四章 气体热力学 1、理想气体化学势: p p RTTT ln)p,()p,(? 2、理想气体混合物组分化学势: p RTTT B BB p ln)p,()p,( 3、实际气体化学势: p RTTT f ln)p,()p,(? 4、逸度及逸度系数:pf 5、实际气体混合物组分化学势: p RTTT B BB f ln)p,()p,( 6、逸度系数 f 的求法:dpVfRTmln 第五章 溶液热力学 1、剂化学势(理想溶液溶或理想稀溶液) : x RTpTT A AA ln),()p,( 2、溶质化学势(理想稀溶液) : C C RTpT m m RTpT x RTpTT B A B A B AB ln),(ln),(ln),()p,( 3、理想溶液形成过程的函数变化: 0mixV,0UmixmixH, xn RS BBln mix, xn RT BBln Gmix 4、依数性:(1)熔点降低: mKm M H T R x H T R TBfB A mfus f B mfus f )()( 22 f (2)沸点升高: mKm M H T R x H T R TBbB A mvap b B mvap b )()( 22 b ;(3)渗透压:RT CB 5、Gibbs-Duhem 方程:0 VdpSdTd n B B B 6、 非理想溶液化学势: 用活度 a 代替 x 等。
7、 活度测定: A AA p p, B B B k p 8、超额函数:)()(idealZrealZmixmix E z ,具体为: B B E RT G ln n ;T p RT V B B E ) ln ( n ;p B B E T T R H ) ln ( n 2 p B B B B E T RTR S ) ln (ln n n 第六章 统计热力学 1、系统配分函数 }/{expRTEQi 2、用系统配分函数 Q 表达的热力学函数: (1)VN T Q T U,) ln (k 2 ;(2)QFln-kT;(3)Qk T Q kT T FU S VN ln) ln ( , (4) ) ln ()( p ,V Q kT V F NTT ; (5)] ) ln ln () ln ln ( [p ,,V Q T Q kTVUH NTNV ? (6)]ln ) ln ln ( [p , Q V Q kTVFG NT 3、玻尔兹曼分布各能级的粒子数: egN kT i i i q N 4、全同粒子系统: ! q N Q N ;)ln(ln!lnlnlnNNNqNNqNQ 5、用分子配分函数表达的热力学函数: (1)VN T T NU,) qln (k 2 ;(2) N eq ln-NkTF; (3) N Nk T NkT T FU S VN eq ln) qln ( , (4) ) qln ()( p ,V NkT V F NTT ; (5) ) ln ln () qln ( p ,, 2 V q NkT T T NkVUH NTNV ? (6)]ln ) ln qln ( [p , N eq V NkTVFG NT 6、分子配分函数 q 分解为: q vrten q,其中}exp{ i x kT x q 7、各热力学函数分解为: ZX Z 8、各类配分函数: (1)核配分函数: gq n n0 ; (2)电子配分函数: gq e 0e (3)平动:);( 8 222 2 2 tnnnzyx a m h V hmkTq ) 2 /2( 2/3 t (4) 转动(线性分子) :) 1( 8 2 r JJ I h ;( rmi i I 2 ) r T q r ; Ik h 2 2 r 8 是转动特征温度。
同核分子σ=2,异核分子σ=1 (5)振动(双原子分子) : , 1 , 0,) 2 1 ( v nhn?? e e e e q T kTh kT v v kT / / 2 h v 1 / 1 0, ;kh/ v 是振动特征温度 第七章 相平衡 1、克拉贝龙方程: VT H dT p m d 2、Trouton 规则:非极性不缔合液体汽化热)(88 1 vapmol KJT Hm 第八章 化学平衡 1、化学等温式:QRT GG mm ln rr 第九章 化学反应动力学唯像规律 1、y 衰期同初始浓度的关系: C A t n 1 0y 2、阿伦尼乌斯公式及其变形:}exp{kRT E A a ; T R E dT k a 2 lnd 3、活化能 Ea 的物理意义:活化分子平均能力与反应物分子平均能力的差值 第十一章 复杂反应动力学 一、碰撞理论: 1、碰撞频率:]][[ 8 d 22 BA L T k Z B ABAB ;][ 8 d 2 1 2 22 AL T k Z B AAAA 2、反应速率常数:}exp{ 8 d k 2 RT E L T k cB AB ;其中RT EE 2 1 ca ,Ec 是阈能, 是发生反应要求的最小临界能量值。
二、过渡态理论: 1、过渡态理论的“热力学”处理: (1)} )( exp{ )( k 1 RT pG RT p h T k mr n B ;n 为反应分子数 (2)RT HEmr n a ;n 是反应分子数,气象反应时取 n=1 (3)} )( exp{ )( A 1 n R pS RT p h T k mr n B e ;n 是反应分子数,气象反应时取 n=1. 第十三章 电解质溶液 1、强电解质的活度及活度系数: aaaa vvv B ; vvv B ; mmm vvv B m 2、弱电解质 K a a a v B ,Ka 是解离常数 3、德拜-休克尔公式: IBa I Z A i i 1 ln 2 ; IBa I ZZ A 1 ln; 稀水溶液中,I Z A i 2 ln ,T=298.15K 时,A=0.509(kg/mol)^0.5 4、电导与电导率: l A G ,单位是西门子 S 5、电导池常数: A l 6、摩尔电导率: C m 7、科尔劳乌施公式:)1 ( m c m ,适用于强电解质稀溶液,不适用于弱电解质。
8、科尔劳乌施离子独立移动定律: m,-m,m 9、弱电解质解离度同摩尔电导率的关系: m m 10、动力学参数测定:先写出动力学积分方程,再用电导率代替浓度 11、离子迁移数: iii UU U rr r ti ;F Ui im , 第十四章 电化学热力学 1、几种电极体系: (1)汞齐电极:)()()( n sHgMaq M x (2)氯化银电极:)()()( 1 sAgsAgClaq cl (3)甘汞电极:)()()( l 2 2 lHgs ClHg aqKC 2、自由能与电势关系: K RTnFE G ln mr 3、电池温度系数: nF s T E rm p )( 4、能斯特方程:)ln( n a vB B F RT E E 5、电池电动势测定的应用(重点) 第十六章 界面化学 1、附加压力同曲面半径的关系:) 11 ( 21 s RR p 2、毛细现象: gr cos2 h 3、曲面下液体蒸汽压--Kelvin 公式: RTr M RTrp pV p RT Vm r s m r 2 2 p ln p ln , , , , 4、小晶体溶解度: RTr M c ls r 2 c ln 5、铺展: )( p, G T 6、润湿:力平衡, cos l -gl - sg- s , 7、溶液表面 Gibbs 吸附等温式: )( a a B T B B RT (mol/m^2) 8、吸附分子的横截面积: L A S A SL 1 mm 9、(固吸气)弗伦德里希吸附等温式: p n k m x 1 q 10、兰格缪尔单分子吸附: ap1 apVq V q m m 第十七章 胶体分散体系 1、布朗运动: rL RTt x 3 2、爱因斯坦--布朗位移方程:Dt x 2 2 ? 3、粒子受力分析: )( 3 4 0 3 fuzhongchen g rFFF r F 6 zu dh dc cL RT F kuo 4、光散射: ) 2 ( )( 24 nn nn 2 2 2 1 2 2 2 1 2 4 2 AV I 式中,A 为入射光振幅;为单位体积溶液中粒子个数;V 为单个粒子体积;为入射光波 长。
5、电势:滑动面到本体溶液的电势差 E K r 10 *9 9 ,K 是形状参数,球形 K=6,棒状 K=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