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生理学笔记【分章节】.doc

32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232379251
  • 上传时间:2021-12-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09.42KB
  • / 3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生理学彩色笔记【分章节】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1、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移动,如氧、二氧化碳等,不需要能量2、易化扩散:非脂溶性物质转运方式之一1)经载体扩散: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具有高特异性、有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的特点2)经通道扩散:Na/K/CL/Ca等离子(通道),特异性不高,无饱和现象离子选择性和门控特性是它的两个基本特征3、主动转运:分子等从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谁主动谁耗能),消耗ATP1)、钠泵(钠钾泵、Na-K依赖性ATP)的意义:(1)造成膜内外Na和K的浓度差;(2)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胞质渗透压、体积;(3)造成膜内高K,为细胞代谢的必需条件4)钠泵活动造成的膜内外Na浓度势能差是其他物质继发性主动转运的动力5)哇巴因是钠泵的一种特异性抑制剂2)、钠泵激活:胞内Na增加和胞外K增加每分解一个ATP,移出3个Na,移入2个K3)、继发性主动转运:葡萄糖、氨基酸---葡萄糖在小肠黏膜上皮的主动吸收4、出胞入胞:大分子物质(细菌、病毒、异物、脂类物质等),耗能二、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一)产生机制内负外正(极化),静K动Na,内K外Na1、静息电位:主要由K外流形成,接近K的电-化学平衡电位;2、动作电位:主要由Na内流形成,Na平衡电位根据Nernst公式计算的数值>实际测得的动作电位超射值。

      特点:“全或无”特性(可因刺激过弱而不产生,一旦产生就达到最大)和可传播性(传导不衰减);具有不应期动作电位产生机制:上升支(动Na--Na内流)、下降支(静K--K外流)、峰电位(失活不开放)、负后电位(K蓄积膜外)、正后电位(生电性钠泵作用结果)二)极化、去极化、超极化、复极化和阈电位去极化←→超极化→复极化-50——-—-—-70———-100局部兴奋的特点:不是“全或无”的;不能在膜上做远距离的传播(衰减性);可以互相叠加(可以总和)三)兴奋性和阈值兴奋性:可兴奋细胞(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阈电位:是细胞去极化达到产生动作电位(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数值阈刺激:刚能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阈强度: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指标阈值:引起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衡量细胞和组织兴奋性大小的最好指标分期:绝对不应期--兴奋性为零--峰电位,相对不应期--负后电位前期,超常期--负后电位后期,低常期--正后电位四)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导特点1、有髓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传导特点:郎飞结、跳跃性、节能2、兴奋传导特点:双向性、绝缘性、安全性、不衰减性、相对不疲劳性、完整性。

      五)骨骼肌的收缩功能1、骨骼肌的神经-肌肉接头:接头前膜、接头间隙和接头后膜(终板膜---乙酰胆碱受体)组成接头前膜------以量子形式释放Ach2、骨骼肌的神经传递:首先Ca2+内流,Ach(乙酰胆碱)外流3、终板电位特点:具有局部电位的所有特征;不能引起肌肉的收缩;兴奋传递是一对一的4、细胞间的传递特点:化学传递、单向传递、时间延搁、易受药物或其他环境因素变化影响5、阻断Ach接头传递的:美洲箭毒、α-银环蛇毒6、胆碱酯酶------肌肉接头处消除Ach骨骼肌兴奋-收缩藕联:藕联因子---Ca2+第二章血液一、血液的组成与特征1、内环境(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和少量的淋巴液、脑脊液;特点:理化性质、动态平衡正常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相当于体重的7%-8%=红细胞总容积/血细胞比容2、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比血液中红细胞越多,全血比重越大;血浆蛋白越多,血浆比重越大3、血浆蛋白的功能:白蛋白---维持血浆胶压;球蛋白---提高免疫力;纤维蛋白原---参与凝血4、血浆晶压和血浆胶压的比较:记忆:亮晶晶的盐,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粘糊糊的鸡蛋清,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血浆渗透压=晶压+胶压;主要取决于晶压,高低与溶质的颗粒数有关。

      二、血细胞及其功能1、红细胞特性:通透性、可塑变形性、渗透脆性、悬浮稳定性血沉ESR越快,红细胞悬浮稳定性越小ESR与红细胞叠连有关,后者又主要与取决于血浆成分的变化,因此ESR与血浆成分的变化有关,而与红细胞本身无关:ESR加速---见于血浆中胆固醇↑、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荡秋千越荡越高ESR减慢---见于白蛋白↑、卵磷脂↑下来走白卵石路2、红细胞功能:携氧、缓冲血液中的酸碱物质寿命120天3、造血原料:Fe2+、蛋白质,VB12和叶酸为合成核苷酸的辅因子红细胞的生成主要受红细胞生成素EPO等的调节;EPO主要由肾产生,组织缺氧是促进EPO分泌的生理性刺激因素4、白细胞分类计数及功能:中性粒细胞(50%-70%)、淋巴细胞(20%-40%)、嗜酸性粒细胞(0.5%-5%)、嗜碱性粒细胞(0%-1%)、单核细胞(3%-8%)5、血小板寿命7-14天,具有黏附、释放、聚集、收缩、吸附等生理特性;少到50109/L→自发性出血倾向三、血液凝固和抗凝目前已知14种凝血因子:罗马数字编号12种+高分子量激肽原+前激肽释放酶①从FⅠ到FⅩⅢ,但无FⅥ,因为FⅥ是FⅤa,不属于独立的凝血因子;②除FⅣ是Ca2+外,其他均为蛋白质;③除FⅢ存在于组织外,其他均存在于新鲜血浆中;④FⅡ、Ⅶ、Ⅸ、Ⅹ的合成需要VitK参与,称依赖VitK的凝血因子;⑤血中具有酶特性的凝血因子都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只有激活才能发挥作用;⑥在凝血中起酶促作用的因子是FⅡ、Ⅶ、Ⅸ、Ⅹ、Ⅺ、Ⅻ、ⅩⅢ和前激肽释放酶;⑦最不稳定的凝血因子是FⅤ、Ⅷ。

      1、凝血分内源性和外源性两条途径:“内Ⅻ外Ⅲ”,共同途径FⅩ1)内源性凝血(血液中):内Ⅻ由因子Ⅻ活化启动,血友病甲、乙、丙分别缺乏FⅧ、Ⅸ、Ⅺ2)外源性凝血(血液和组织中):外Ⅲ组织损伤产生的FⅢ活化启动,反应步骤少,速度快2、血浆中抗凝物质主要是:抗凝血酶(Ⅲ)和肝素;肝素是一种强抗凝剂,记忆:能里能外四、血型1、血型: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凝集原)的类型目前有30个血型系统记忆:细胞膜上有什么原就是什么型,自己不能抗自己抗原(凝集原)---红细胞膜上;抗体(凝集素为γ球蛋白)---血浆上2、红细胞有D抗原---Rh阳性;红细胞无D抗原---Rh阴性已知40多种Rh抗原,临床关系密切的5种强弱依次:D>E>C>c>e>d3、输血:记忆:主侧别样红,次侧别样清1)如果主侧发生凝集试验,则配血不合,受血者不能接受该供血者的血液;如果主侧不凝集,次侧发生凝集,称配血基本相合,这种情况见于将O型血输给其他血型的受试者或AB型受血者接受其他型的血液第三章炎症一、概述血管---活体组织---防御反应血管反应---炎症过程---中心环节炎症:损伤和抗损伤的统一过程原因:生物性因子最常见,物理性、化学性因子,组织坏死,变态反应。

      1、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1)变质:变性和坏死可发生于实质细胞又可发生于间质细胞2)渗出:炎症最具特征性的变化白细胞渗出是炎症反应最重要特征3)增生: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的增生2、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局部表现:红---血管扩张,炎性充血;肿---充血、淤血、水肿;热---动脉性充血,血量升高,代谢加强---产热增多;痛---神经末梢压迫、牵拉和刺激;功能障碍--损伤、代谢异常、炎性渗出物、疼痛等综合造成全身表现:包括发热、慢波睡眠增加、厌食等急性炎症多伴白细胞升高,早期以中性粒细胞游出为主,中期以单核细胞浸润为主;多数病毒和伤寒杆菌感染则引起白细胞降低,淋巴细胞浸润;寄生虫感染和过敏反应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加;IL-1和TNF使机体体温升高,IL-6可使血沉增快二、急性炎症细动脉短暂收缩→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血流速减慢→血流停滞1、渗出:细动脉短暂收缩,细动脉痉挛----神经调节和化学介质引起游出方式:阿米巴运动---中性粒、嗜酸/碱粒、单核和淋巴细胞主动游出血管;红细胞则是因血管通透性增加而被动溢出趋化作用:细胞沿浓度梯度向着化学刺激物做定向移动,这些化学刺激物称为趋化因子,最常见外源性趋化因子为细菌产物。

      2、炎症介质:血管扩张---组胺、缓激肽、NO等趋化作用---细菌产物、C5a、细胞因子IL-1、TNF等组织损伤---氧自由基、溶酶体酶、NO3、急性炎症的类型和病理变化(1)浆液性炎:浆液渗出---黏膜、浆膜和疏松结缔组织---浆液性卡他性炎(2)纤维素性炎:①纤维蛋白原渗出--黏膜、浆膜和肺组织--大叶性肺炎,白喉②假膜性炎---黏膜--地图样溃疡---菌痢③纤维素炎---浆膜粘连---风湿性心外膜炎(心包炎)→绒毛心(3)化脓性炎:中性粒细胞渗出,蜂窝织炎-疏松结缔组织弥漫化脓性炎--阑尾(4)出血性炎:血管损伤,红细胞---流行性出血热、钩体病、鼠疫(5)变质性炎:阿米巴肝脓肿,乙脑,乙肝,中毒性心肌炎三、慢性炎症1、炎症灶内浸润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单核细胞(巨噬细胞)2、慢性肉芽肿性炎:一种特殊的慢性炎症,以肉芽肿形成(巨噬细胞增生构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为特点,但并不是所有肉芽肿形成均为慢性经过,如伤寒肉芽肿呈急性经过细菌感染→结核、麻风;螺旋体感染→梅毒;真菌和寄生虫感染→血吸虫病;异物→手术缝线、石棉;原因不明→结节病3、肉芽肿组成: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郎格罕斯(Langhans)巨细胞。

      4、结核性肉芽肿---结核结节;中心---干酪样坏死;外周---上皮样细胞放射状排列,朗格罕斯细胞;结核外---淋巴细胞,纤维结缔组织第四节呼吸1、呼吸环节:①外呼吸(肺通气、肺换气);②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③内呼吸(组织换气)一、肺通气1、肺通气原动力: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节律性呼吸运动;肺通气直接动力: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2、吸气肌为:膈肌、肋间外肌;呼气肌为:腹肌、肋间内肌3、胸腔内压为负压,生理意义:①牵引肺扩张;②有利于胸腔内的腔静脉和胸导管扩张,降低PVC,促进静脉血、淋巴液回流4、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泡弹性回缩力5、平静呼吸时,无论吸气或呼气,胸内压均为负压吸气末:-5---+10mmHg,呼气末:-3---+5mmHg平静呼吸:吸气是主动,呼气是被动;均由膈肌、肋间外肌收缩舒张来完成6、肺通气阻力分:弹性阻力:平静呼吸时的主要阻力占总阻力的70%;非弹性阻力:包括气道阻力、惯性阻力和黏滞阻力,占总阻力30%7、肺的顺应性和弹性阻力成反比:顺应性=1/弹性阻力(如同骑单车的感觉,越顺阻力越小)8、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二棕榈酰卵磷脂,DPPC)生理作用:①降低表面张力,有助于肺泡的稳定性;②保持肺泡相对干燥,防止肺水肿;③减少吸气做功;④防止肺不张。

      9、一些概念:(1)潮气量TV: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量平静呼吸时,一般以500ml计算2)余气量(残气量)RV:最大呼气末肺内不能呼出的气量,正常成人1000-1500ml功能余气量FRC:平静呼气末尚留存在肺内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