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养教案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
3页论教养教案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 论教养教学案设计及课后观评 年级九年级学科语文班级层次实验班/励志班教师课题《论教养》 1课时第1 课时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把握的观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能力目标掌握举例论证、对比、比喻、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学科素养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思考教养的真谛,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学习方法情境导入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学习重点1.把握的观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2.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思考教养的真谛,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学习难点掌握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近五年中高考 命题特点趋势 议论文论证方法的考查 板书设计 课后练习 1.抄写重点字词2.完成练习册《论教养》习题检测 教学环节设计 基本流程情景导入(2分钟)—投放目标(2分钟))—预习检测(8分钟)—整体把握(8分钟)—合作探究(15)分钟)—主旨归纳(2分钟)-拓展研究(2分钟)-作业布置(1分钟) 教学内容具体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 预设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师:当你在电影院听到别人高谈阔论的时候;当你在校园听到同学 污言秽语的时候;当你在公交车上看到有人对需要帮助的老弱病残 不理不睬的时候……你的心里首先冒的念头是什么? 学生倾 听。
通过教师的引 发学生的深思投放目标 知识目标:把握的观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重点) 能力目标:掌握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难 点) 学科素养: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思考教养的真谛,做一个有教养 的人重点) 齐读目标明确学习目标预习检测 1.词语积累 2.预习检测 学生回答 检测内 容,在相 关位置做 笔记,并 按要求诵 读诗歌 了解并熟记与 相关的文 学常识,通过 正确、有节奏 地诵读诗歌, 初步感知诗 文 3.简介 利哈乔夫(1906—1999),全名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苏联学者、作家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大师,被誉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代表作品有《善与美书简》《古代罗斯文学研究》《罪犯的纸牌游戏》等 整体把握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做一个有教养、有风度的人 2、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中心论点的?又是如何论述的? 1、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 2、要有优雅的风度 ①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②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教养 ③从待人处事等角度论述一个人是否有教养 ④优雅风度能够表现一个人的教养 ⑤归纳结论: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再加上几分智慧,便会 自然地拥有优雅风度并将修养优雅的举止付诸实践 学生总结 论点并思 考论证思 路 在材料中找中 心论点并学习 的论证思 路 文本探究 1.是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真正有教养的?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 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2.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对此,你怎么看? 家庭是形成个人良好教养的主要场所,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 普遍认识,这样写,符合人们的认知心理 3.第11-12段是从待人处世来论述一个人的教养,是哪两个 方面来进行论述的?愿意尊重别人;不会自吹自擂 文章谈论“教养”,为什么要谈“风度”?二者之间有什么内 在联系? “教养”是指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 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庭中从 小养成的行为道德水准。
风度”,指人的言谈举止和仪态 从二者之间的内涵来看,“教养”包涵“风度”,“风度”是 “教养”的具体体现,个人的教养良好与否,具体表现在个人 “风度”是否优雅 5、说一说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并分析这种论证方法的作用 ①对比论证将没有教养的行为和有教养的行为加以比较,强 调了教养应该首先体现在家里的观点②举例论证文章列举大量 的例子说明哪些是有教养哪些是无教养的表现,增强了说服力③ 比喻论证,“处方”本义指医生给病人开的药方,这里比喻得到教 养的具体方法,论证语言生动形象④道理论证,引用谚语,具体 有力地论证了“有教养的人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使论证具有说 服力学生根据 问题,独 立思考然 后小组合 作得出答 案 分析文本,掌 握论证方法 课堂总结 1.开门见山,引出论点 2.思路清晰,层层递进 3.举例对比,加强观点跟随老师 一起总结 课文 回顾课堂,查 漏补缺 拓展延伸故事拓展《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学生观看 PPT 拓展本诗形式的特点 作业布置 1.结合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请你举出我们身边的 “无教养”的表现。
2.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一谈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勾画作业明确作业 3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