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 《言情词三首》2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ppt
11页1919课课 言情词三首言情词三首 言情词言情词: :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也是婉约词的主要特点材,也是婉约词的主要特点它它以情动人,道尽人间的悲以情动人,道尽人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欢离合,喜怒哀乐 作者簡介作者簡介鉴赏要点鉴赏要点基本解读基本解读詩文朗讀詩文朗讀•晏殊晏殊(991(991—1055)1055),字同叔,谥元献,抚州,字同叔,谥元献,抚州临川临川( (今属江西今属江西) )人自小聪慧,少年以神人自小聪慧,少年以神童应昭,赐同进士出身仕途显达,官至童应昭,赐同进士出身仕途显达,官至宰相 •晏殊的词,主要承袭晚唐、五代的遗风,晏殊的词,主要承袭晚唐、五代的遗风,多为遣兴娱宾而作,内容比较狭窄,大多多为遣兴娱宾而作,内容比较狭窄,大多是反映士大夫宴游嘉会的生活以及对良时是反映士大夫宴游嘉会的生活以及对良时易逝、欢事无多的感慨描写男女相思、易逝、欢事无多的感慨描写男女相思、离情别绪的作品,是晏殊词另一主要内容离情别绪的作品,是晏殊词另一主要内容 •晏殊词的主要成就还是在艺术上他常用晏殊词的主要成就还是在艺术上他常用委婉手法委婉手法,, 巧妙地运用景物暗示的能力去表现作品的巧妙地运用景物暗示的能力去表现作品的主题。
造语工妙,是晏殊词的一大特色造语工妙,是晏殊词的一大特色 蝶蝶 恋恋 花花 槛槛菊菊愁烟愁烟兰兰泣露,泣露,罗幕轻罗幕轻寒寒,燕子,燕子双双飞去明月不谙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昨夜西风凋碧树独独上高楼,上高楼,望望尽天涯路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水阔知何处 晏殊晏殊 菊菊““愁烟愁烟””,,兰兰““泣露泣露””,早晨的,早晨的雾气笼罩在菊花上,在她看来像是雾气笼罩在菊花上,在她看来像是盖上一层盖上一层忧愁的烟忧愁的烟;兰花上的朝露,;兰花上的朝露,在她看来在她看来像是相思人洒的相思泪像是相思人洒的相思泪罗幕轻罗幕轻寒寒””,读到下文可知这,读到下文可知这““寒寒””是是秋寒秋寒,但与其说是秋寒,不,但与其说是秋寒,不如说是如说是人的内心的孤单造成的凄寒人的内心的孤单造成的凄寒燕子双飞去燕子双飞去””用燕侣双飞,用燕侣双飞,反衬反衬自己的独处自己的独处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这是思妇追述昨夜因相思而通宵不寐的情形。
离恨”是此词的词眼,全篇只此两字点题 “明月不谙”,埋怨明月,是无奈,是自怨谙”,人格化的写法,月本无灵性,此处赋之以灵性,说月本来应该同情我的“离恨”之苦,可是她却不 昨夜西风凋碧树昨夜西风凋碧树 这里语带夸张,极言西风摧残力之强这是比喻,用“西风凋碧树”之烈,比喻相思对“我”的煎熬和摧残之甚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望,并没有什么预定的目的,这望,并没有什么预定的目的,不是得到什么消息说他可能今天会回来,不是得到什么消息说他可能今天会回来,而而仅仅是为了宽解一下相思的痛苦罢了仅仅是为了宽解一下相思的痛苦罢了可是望无所得,反而可是望无所得,反而使相思更加强烈使相思更加强烈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望不可得,那就给他望不可得,那就给他写封信写封信,倒一倒内,倒一倒内心深处的苦水,或许会得到某种慰藉,可心深处的苦水,或许会得到某种慰藉,可是他的行踪不定是他的行踪不定, ,““山长水阔山长水阔””,信往哪儿,信往哪儿寄寄? ?无从寄,又无从寄,又加了层痛苦加了层痛苦。
我国古代艺术有一个明显我国古代艺术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的特点是,突出神似,不大突出神似,不大注重形似注重形似这个思妇思妇的身材的身材容貌如何,作者没有给读者容貌如何,作者没有给读者作任何审美提示,全由读者作任何审美提示,全由读者自由联想自由联想而她对丈夫的而她对丈夫的刻刻骨思念骨思念,这种思念对她的,这种思念对她的煎煎熬之苦熬之苦,却给读者留下了极,却给读者留下了极其其鲜明而深刻的印象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Ø体会文人言情雅词的特点体会文人言情雅词的特点它所表现的它所表现的是普普通通的离愁别恨,是刻骨的相思是普普通通的离愁别恨,是刻骨的相思但整个行文都但整个行文都非常含蓄委婉非常含蓄委婉全篇只有全篇只有““离恨苦离恨苦””点题,其余都是点题,其余都是间接地暗示间接地暗示出来,出来,让读者思而得之让读者思而得之 Ø行文高度凝练而流转自如,显示出作行文高度凝练而流转自如,显示出作者驾驭语言的深厚功力者驾驭语言的深厚功力或借景抒情,或借景抒情,或比喻,或衬托,或拟人,各种手法运用或比喻,或衬托,或拟人,各种手法运用自然妥帖,没有丝毫刀斧痕迹通篇章法自然妥帖,没有丝毫刀斧痕迹通篇章法灵活而结构严整,前后照应,针线细密。
灵活而结构严整,前后照应,针线细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