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 教案.doc
15页课题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12.古诗三首 教案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3 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目标教具准备1.会认“喑、擞”等 6 个生字,会写“祭、乃”等 8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理解这三首诗的意思3.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爱国意识1.会认“喑、擞”等 6 个生字,会写“祭、乃”等 8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理解这三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爱国意识第一课时1.会写“祭、乃”2 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3.感受这首诗中诗人的爱国情感,激发爱国意识课件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1.陆游是宋朝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写过很多首爱国诗 篇,其中《示儿》就是最著名的一篇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 的学 习兴趣 和求知 欲板书:陆游示儿望,为理解诗句打下良导入( )分钟2.作者简介及背景 好基础]①(出示课件 2)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 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乾道二年,因主张抗金而免职四十六岁入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 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设计意图:了解 作者和背景,使学生养 成搜集资料的好习惯,②(出示课件 3)了解背景,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为官者为体会古诗深刻的内 贪图荣华富贵,对外求合,至到被元朝所灭,大好河山落涵 ,以及感受诗人的人格 打下基础]于金兵铁蹄之下,难以收复。
《示儿》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 嘉定三年(1210 年),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 战号召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 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3.揭示诗题(出示课件 4)①“示儿”是什么意思:“示”告诉,告之,“示儿” 是写给儿子看的诗出示课件 5)②质疑:看了诗题,你又提出哪些问题? 诗人想告诉儿子什么?什么时候告诉的?为什么告诉儿 子?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出示课件 6)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正确,读通[设计意图:引导学生 去关注书后注解,借助顺注解 尝试理 解诗意 是2.结合书中的注释,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意 3.小组交流:这首诗陆游想要告诉儿子什么? 三、弄懂诗意,理解内容(出示课件 7) 1.朗读古诗,并划分节奏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新课教学( )分钟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2.理解古诗的内容①默读古诗,找出不懂的字词,借助工具书或和同学 交流②试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③理解整首诗的意思师总结:这首诗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感动着[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 独立 借助注 释理解 诗 句,探索诗中深刻的内 涵的能力]一代又一代的人,是因为其间隐含着真挚深沉的爱国情意。
板书:真挚、深沉的爱国情意四、把握重点朗读“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两句诗,思考下列问题:①这两句诗中,最让你深刻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的 是什么?②在这两句诗中,你除了能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 还能感受到诗人的什么情感?生思考,并回答师总结:从“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诗中,我们可以 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 即使死去,也会惦记收复失地 从“王师北定中原日”这句中,我们能看到诗人对于不能 亲眼看到祖国统一的无奈五、创设情境,读写结合认真朗读这首诗,体会诗的意境,并试着想象,诗人在病 榻上会想些什么?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儿子是怎样回答 的?然后说一说[设计意图:通过创设 情境,使学生从对诗意 的理解走向对诗人情 怀的感受,通过对比, 感受到诗人的忧国忧 民]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课堂小结 课下读这几首诗,感悟诗中的爱国情感及拓展延1.(出示课件 1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伸( )分钟 2.(出示课件 13)《病起抒怀》《诉衷情》《十一月四日风雨 大作》课堂作业新设计填空背诵《示儿》这首诗,并说说这首诗的意思示儿死去_______________,但悲____________________。
家祭_____________________1.把诗歌补充完整2.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诗人爱国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元知万事空 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无忘告乃翁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3.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 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 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教具准备1.会写“熏、杭”2 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以及对统治者醉生梦死的讽刺,激发爱国意识。
课件导入( )分钟新课教学( )分钟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古人表达爱国情感的方式多种多样,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陆游的《示儿》,感受了诗人直接表达的方式这节课,我们看看 林升是怎样表达爱国情感的二、课前预习布置(出示课件 17)1.自学生字;2.熟读这首诗,并读出感情三、解诗题(出示课件 18)1.出示诗题,明确“题、邸”的意思题:题写,把诗句写上邸:官员居住的地方题目的意思:写在官员府邸上的诗句板书:题临安邸2.介绍诗人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约生活于南宋孝宗年间(1163~1189 ),生平不详,浙江平阳(今浙江苍南县繁枝 林坳)人四、读诗句(出示课件 20)1.大声朗读诗句2.根据节奏,带着感情小声朗读诗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3.在读的过程中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培养学生 预习能力,这也是对自 主学习的培养设计意图:让学生们 在读中了解诗歌,感受 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 自学能力五、释诗意轻声读诗句,用下面几种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看注释、查字典、查资料将诗句译通译顺 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六、入诗境(出示课件 22)师: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都描写了什么?给你 什么感觉?哪个字词句让你感到了美?七、悟诗情(出示课件 23)1.引出诗歌主题:爱国师:从诗句来看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 ?你是怎么知 道的?(写作背景)2.抓住含义深刻的诗句(出示课件 24)品味:西湖歌舞几时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 作者的无奈)暖风熏得游人醉(暖风:温暖的风;上层社会的 糜烂奢华之风熏”与“醉”的解析)直把杭州作汴州(直:简直作:当作这些人 简直把杭州当成了自己的都城汴州作者直斥统治者 忘记国耻家丑的丑态,蕴含讽刺、愤怒及无穷的隐 忧3.填空(出示课件 26)《题临安邸》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 ),对统 治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联 系时代背景,抓住重点语 句理解古诗含义的能力板书:忧国忧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4.有感情地读诗(出示课件 27)师:(放音乐)请大家跟着音乐练习读诗,读出诗句的含义, 读出作者的感情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八:作业设计:1.背诵这首诗2.在网上找表达爱国情感的诗歌,并背诵下来课堂作业新设计【课堂作业新设计】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几时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熏:_________________醉:____________________2.对画线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这两句诗描写了杭州的美景和繁华,体现了诗人对杭州的喜爱及赞美之情B 景物描写,体现出杭州的美丽C 这两句诗是对统治者糜烂生活的直接描绘,表达作者对他们醉生梦死生活的讽刺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答案】1.几时才能停下2.C3.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 歌女、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醉金迷,这种情况不知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又似当 时的人们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风气,使那些逃难者竟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 并陶醉其中,竟把杭州当成了曾繁荣的宋朝首都汴州教学目标教具准备第三课时1.会认“擞”等 3 个生字,会写“亥、恃”等 4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3.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课件导入教学设计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⒈言为心声今天,我们就看看清代的龚自珍是怎样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心声的 板书:己亥杂诗2.题解:(出示课件 18)“己亥” 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 1839年。
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设计“题 解”这一环节,让学生 们了解背景,能提高他 们对这首诗的认识和( )分钟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 理解】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 这首诗这是第 220 首⒊作者简介(出示课件 19)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 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 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幻,成就 尤大有《龚定庵全集》新课教学( )分钟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