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15篇.docx
28页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15篇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1 今天下午在3班讲“开花和结果”一节,先让每组3号同学到黑板对照图说出花的结构,可能是同学能力好加上内容简单,这部分进行比较顺利又让6号同学说出传粉的过程要求指着图说,我是让学生感觉自己能行了就主动上来说,等了很长时间,终于在小组内其他成员的鼓励下,学生一个个上来说了(即使有一个没有指图) 对于受精的`过程我先描述了一遍,让大家自己对照课本上的图描述,等了一会才叫2号到黑板上指图展示,没想到还是等了很长时间,而我发现同学们在下面已经能说得很好了,为什么不能主动到前面来展示呢?我鼓励他们要相信自己,组里其他人也不断鼓励终于一个一个……说完后每位同学都露出了笑容 看来学生还是不够自信,也许在下面能做的很好,却没有勇气站到前面来面对所有同学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让每位同学都能站到前面,希望他们一次比一次更自信 加强板书设计 初中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都还较低,既需要老师精要的讲解,也需要老师提纲挈领的板书来帮助理解、深化记忆 据研究表明,在人获取的全部信息中,其中听觉占11%,而视觉占83%,其他(触觉、嗅觉等)只占6%可见,视觉是获取知识的最主要途径,任何情况下板书都不能省略。
好的板书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也有利于形成知识结构使知识系统化 作为一堂课的精华沉淀——板书,其内容一定要在课前精心设计而在课堂中需要注意板书要与所讲内容同步进行根据生物教学特点,黑板的使用一般分主副两区,次区目的是补充主区板书的不足板书时可以用符号、简表、图形等代替文字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2 1、本节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改变原有的教学中的教师过多地参与教学的状况,让学生把学习当成是自己的一件事情来完成 2、在课堂上,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学中、生生互议中、交流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关注他人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求,在主动的求知中有所收获 3、课堂上给学生的鼓励性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4、教学中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给学生以时间进行自学、讨论、交流,给学生以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5、本节课的内容比较集中,很适合学生集中的进行自主学习,而且知识在书本中的交待也较清晰,适合用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训练 6、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的学习,本应该是一个用实验来介入的知识,可是由于自身的的能力有限以及一些较具体的教学实际问题等,将其改变成了对知识的应用,这有其不到之处,如果能通过这个实验来介入血管内容的学习也许学习效果会好,但是我肯定学生的学习兴致肯定会很高。
7、生生互议的环节安排的时间我感觉有些短,如果学生要是真正地交流的话,这短暂的2分钟的时间是不够的,但基于以往学生合作学习的教训,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达成一致虽不太可能,但却可以让学生有时间的紧迫感,能抓紧时间来交流,不到之处将在自学检测中得到补充,这样一来,弥补了交流的不充分,还节省了一点时间 8、在这节课中还存在的问题就是怎样能让这生生交流变得有实效,而不仅停留在表面上,这是我的困惑之一,也是我在教学中不能较好地解决的问题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3 1、在生态系统的组成中,学生常常错误将人类社会中生产者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混淆如将自己的父母错误理解为生态系统中生产者 2、在连接食物链时,学生经常将箭头方向指向上一营养级如草←兔←狐等 3、在食物链:草、老鼠、鹰中,如鹰的数量大大减少,老鼠的`数量有什么变化?学生容易理解成老鼠数量迅速增加,而不会想到随后又大大减少 4、生态系统的组成一定要有生物和环境如一条鱼、一个鱼群就不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一个池塘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5、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所以必须有生产者才能成立如草→兔→狐是一条食物链,但兔→狐就不是一条食物链。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4 生态系统是初中生物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而且和我们的生活实际是联系比较紧密的如说今年年初的南方雪灾,还有五月十二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以及生态农业的建设都不同程度的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影响到了我们现实的生活所以说关于生态系统的概念理解以及学习对于学生了解现实有很大的帮助,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发挥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通过现实的例子去掌握新知识 一、什么是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在这里要让学生真正明白生态系统的含义,知道它既包括特定区域内的生物,还有这些生物所生活的无机环境我们可以把学生领到学校的小池塘,在池塘边让学生通过观察来总结什么是生态系统,当然老师要有相应的总结,从而使学生真正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关于生态系统的结构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关系 1、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有四个主要的组成成分即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我们可以在池塘边让学生去发现哪些因素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那些属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通过学生的寻找,最后老师总结,像水、空气、温度、湿度,包括池塘里的泥沙、石头、无机盐等等都是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这一范畴的;像绿色植物、浮游藻类等呢我进行光合作用的都是在生态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生产者;而水塘中的小鱼小虾等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各种动物,包括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和寄生动物都是消费者;当然其中还有像细菌真菌这样的生物都是分解者,还包括蚯蚓、秃鹰等腐食性的动物也是分解者这样的话既可以让学生联系到现实生活,又让他们学到了知识 还有在这里要重点向学生讲解生态系统这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包括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2、营养关系 所谓营养关系实际上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池塘里自己找出食物链,画出食物网在这个内容重要重点让学生探究的是什么是食物链,食物链中第几营养级和几级消费者的关系,知道是哪一级的消费者就知道是第几个营养级还有就是在食物网中人一种生物的消失对其他生物的影响,是增加还是减少当从不同的路线分析出现不同的结果时,应当遵循一个重要的原则--就近原则这些都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出答案,最后老师总结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两个方面: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1、能量流动 让学生思考“没有人像池塘中投过食物,为什么鱼儿还是能够快乐的活着?”这样学生们就会主动的找出能量的来源,老师可以主动引领他们去寻找能量流动的过程,总结能量流动的特点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基础,一切生命都存在着能量的流动和转化没有能量的流动,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流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能量的流动和转化是服从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因为热力学就是研究能量传递规律和能量形式转换规律的科学 2、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化学元素,从周围的环境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回到周围环境的周期性循环这一概念最好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通过提问“为什么这么多年来这个池塘中的物质没有消耗尽?”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最好老师要强调地球上物质循环的过程(碳循环和氮循环)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5 《消化和吸收》是人教版第四单元第二章的内容,该课在从整体了解人体构成的基础上,围绕消化系统帮助学生学习食物在被消化和吸收的过程中所经过的主要器官及食物变化(分解和吸收)过程,了解日常生活中一些不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给消化系统带来的危害和造成的疾病,通过设计制作模型进一步熟悉消化器官的位置和功能,同时激发学生关注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在这一节课教学时,我注重了以下三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以往很多教学情节都只是为导入新课而设计,1分钟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在后面的环节又重新设计一个完全没有关联的情节这样就显得很造作了这就范了教学情节设计大忌:为情节而设计,太过牵强,生命力太短,意义不大 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注意避免了生硬的情节,而是设计了一个故事情节贯穿整一节课教学一个故事情节贯穿始终,既有开启课题,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完成知识能力目标,又能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最终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社会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所有环节一环扣一环,逐层深入提升 首先,我让学生看一段有一小孩吃饭不定时、暴饮暴食、饭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最后肚子疼送医院的一段视频,画面最后停留在医生给这个小孩作完检查 这时我让学生来当一回医生,给小孩诊断一下他有可能得什么病我赶紧趁热打铁引发学生思考消化系统构成与消化、吸收过程,从而完成知识与能力目标然后再通过一段小孩消化系统器官的“对话”,引发学生如何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讨论,从而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 从教学实际来看,学生对这一情节非常感兴趣,也较为投入,通过第一个视频学生的兴趣得到很大的调动,发言非常踊跃,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基本上都能准确地诊断出病情,有些同学还能指出病因,并开出药方。
第二个视频将小孩体内的消化系统类比成工厂,拟人化的对话,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思考、讨论同时因为贴近学生生活的原故,学生也较容易容易理解,便于分析、讨论 二、注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探究消化系统的结构时,我设计了拼图游戏,让学生在拼图的游戏中认识各种消化器官及其在人体中所处的位置让学生在动手活动中了解消化系统,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在让学生进行拼图游戏的基础上,小组之间互相按顺序说说消化系统的结构及其作用从而认识到消化与吸收的过程在教学消化系统与日常生活习惯时,让学生在教师所设置的故事情境中去分析病因,有利于激发学生发散思维,思考日常生活中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保护我们的消化系统等 但是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纵使课前千锤百炼,实际教学中也会出现不确定的因素,给教学带来一些遗憾,有遗憾就要反思和改进反思本课教学不足之处关键在于: 首先,最大的失误还是备学生不足 主要问题还是出在备课时,没有“吃透学生”,没有正确估计到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困难探究式教与学的基本要求应该是要从学生“所在位置”出发,了解他们困难所在。
但在教学设计中,却高估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与接受能力,错误估计了学生中可能存在的困难以为只要通过一个简单的拼图游戏及几分钟的视频解说,学生便能轻而易举的理解消化系统的全过程因此,当要学生复述消化与吸收的过程时,就成了有些生拉硬拽的感觉了 其次,探究教学过程略显僵化,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仍不够紧密 探究式教学要使学生的学习基于他们自己的亲身在经验并发展他们好奇求知的天性在这一课教学时所设计的故事情节虽然学生也容易理解,并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其本质基本上还是“要我探究”,没能充分体现“我要探究”的主动性试想,如果课前直接让学生先进行早餐,一边细嚼慢咽,一边去感受食物从嘴里一步一步进入消化系统被消化与吸收的过程,更能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也将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以及消化与吸收的全过程 课堂教学总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正因为如此,才激发教师们不断地反思、改进,在课堂教学中一步步成长也以此勉励自己在反思中进步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6 在本学期中,我逐步尝试将“目标导向师友互助合作教学”理论应用于我的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师友互助合作教学”的大框架是“导标——导学——导练——导评——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