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质实习总结(11篇).docx
21页地质实习总结(11篇)地质实习总结(精选11篇) 地质实习总结 篇1 一、实习目的 《煤矿地质学》课程的认识实习是有关地质科学的野外实习,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也是加深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次实习是该课程课堂教学的继续,也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实习,能够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锻炼我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地质精神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实习的主要任务: 1、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2、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和描述记录等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 二、实习情况 (一)时间 20__年_月2日至20__年_月4日,野外实习共三天 (二)小组成员 王王王吴武薛 (三)实习路线 (1)20__年1月2日星期四晴 河南省__市辉县市上八里乡薄壁镇鸭口村 (2)20__年1月3日星期五晴 河南省焦作市龙洞乡__村后沟 (3)20__年_月4日星期六晴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常平乡向南100米左右 三、实习内容 1、认识实习区常见的矿物和岩石,学会区分三大类岩石。
2、认识实习区地层剖面,了解地层划分,对比方法,熟悉地层时代 3、认识实习区地质构造(褶皱、节理、断层)学会识别方法 4、学会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断层)产状 5、学会做标准的野外地质记录 6、编写实习报告 第二章地层 地层:是地壳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层状岩石的总称,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地层可以显示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因此它和一定得时间含义相联系所以在底层形成以后,老地层在下,新地层在上,此种顺序称为正常层序 区域内出露与发育的地层由老到新主要有:太古界变质岩系、元 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新生界第三~第四系,其中,二叠系下统,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 地质实习总结 篇2 实习目的: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地质大学毕业生庐山实习考察总结 实习时间:20__年8月1日至20__年8月8日 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 实习内容: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 实习生:地理系__级本科函授班张雅芸 [一]、概况: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
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二]、分述: 实习路线: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沿途认识植物8月3日上午: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下午:黄龙寺、三宝树简易公路土壤植物综合实习8月8日:乘车下山,经秀峰观察常绿阔叶林 一、植物概况: 庐山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 1、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沿途认识植物,实习总结《地质大学毕业生庐山实习考察总结》其中,庐山牯岭街10种植物的科名、属名:①、黄山松:松科、直条型②、扁柏:柏科③、马挂木:木兰科④、化香树:胡桃科,落叶阔叶树。
⑤、金钱松:松科⑥、小叶柏了树:安息香科、落叶阔叶树⑦、灯台树:回照科,落叶阔叶树⑧、大花金鸡菊:菊科⑨、胡桐树:胡桐科⑩、红豆杉、柳杉和冷杉:三尖杉科其次,庐山植物园10种植物科名、产地和用途:①、白花杜鹃:杜鹃花科,原产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②、杉木:杉科,原产河南、安徽、广东、广西用途:材用③、金缕梅:金缕梅科,原产广西、湖北、江西用途:观赏④、山茶:山茶科,原产云南用途:观赏及药用⑤、平枝荀子:蔷薇科,原产陕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⑥、南方铁杉:松科,原产安徽、浙江、福建、湖南用途:材用及观赏⑦、青杆:松科,原产河北、山西、陕西用途:材用及观赏⑧、厚皮香:茶科⑨、日本木槭:原产日本,用于观赏⑩、么锦杜鹃:杜鹃科,原产云南、贵州、江西用途:观赏、花作为药用 二、庐山群落类型: 庐山在自然植被上,由于它地处中亚热带,海拔1400多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7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从大的方面来分,主要分为两部分:针叶林和阔叶林。
针叶林: 对于针叶林,我们所抽取的样方有两个点,一个是日照松林——黄山松群落另一个是8月3日上午在回龙路1000米处的扁柏林——线状植被 地质实习总结 篇3 实习目的: 工程地质实习是港航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实习实践教学和课堂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作用,工程地质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实习使学生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质问题的能力 实习任务: 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理论联系现场实际,再回归到理论上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现场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矿物和岩石的形成过程、结构、产状等,掌握野外判断能力,加深对其认识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积极主动的优良品质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 南京市汤山地区 南京地质博物馆(各类矿物、岩石等) 实习路线: 文天学院 陡山北坡采石公路剖面(火石峰背斜) 小铁路人工剖面 南京地质博物馆 文天学院 习地区地质概况 地层岩性(部分) 青龙群(T1+2q) 厚度约500m,与大隆组整合接触 在棒槌山西端人工剖面其下部暴露清楚,称为下青龙组(T1_),可分为三部分: 下部为黄绿色页岩、泥岩,夹薄层微晶灰岩,产蛇菊石、克氏蛤。
中部为灰色薄层微晶灰岩与黄绿色页岩,黄褐色泥岩互层,层理清晰,产佛来明菊石等 上部为灰色中厚层、薄层微晶灰岩夹黄褐色泥质微晶灰岩、钙质页岩及薄层瘤状微晶灰岩、微晶砾屑灰岩 顶部为厚层微晶灰岩,被覆盖,在死虎岩附近山包上出露清晰 在各层灰岩中,缝合线构造均很发育 青龙群上部称为上青龙组(T2s),厚度约300m剖面在死虎岩附近山包上出露完整,可分为三部分: 下部为灰色中薄层微晶灰岩,泥质微晶灰岩夹紫红色泥质微晶灰岩及瘤状灰岩数层(4~7层),产多瑙菊石、荷兰菊石等化石 中部为灰色中薄层微晶灰岩,蠕虫构造及其发育 上部为灰黄色中层泥质微晶灰岩夹厚层及薄层微晶灰岩 顶部为纹层状白云质灰岩 在各层灰岩中缝合线构造极其发育 地形地貌 湖山地区位于南京城东28km,地形上由三列山组成,走向北北东北列山海拔120~169m,包括排山、棒槌山中列山山势较高,包括黄龙山、团山、纱帽山、土山、陡山、狼山等,主峰孔山海拔341.8m南列山简称汤山,主峰海拔292.3m,的猿人洞(葫芦洞)和雷公洞(裂隙式溶洞)即发育于南列山三列山之间是两个纵向次生谷地,北侧湖山谷地是龙潭煤系地层经地表水侵蚀形成,南侧谷地是志留纪高家边组页岩被剥蚀而成。
湖山次生谷地两侧的谷坡上,发育有二级阶地第一级阶地海拔460m,即农田、煤矿所在地,二级阶地海拔670m,主要为残积、坡积之碎石,夹少量冲积成因的粉砂质粘土 图1 三山夹两谷 地貌 注:红色线条指示山脉走向;黄色图框所示为《图2湖山地区地质构造简图》范围 地质构造 汤山位于青龙山 汤山 仑山复式大背斜中段,背斜轴在这一带昂起,构成一个短轴穹隆状背斜背斜核部出露寒武系、奥陶系地层背斜北翼陡,南翼缓,西端向西倾伏,东端向东倾伏汤山背斜北翼发育有次一级的向斜(陡山向斜)和背斜(孔山背斜)向斜构成中列山主体,向斜南翼陡,地层倾角常达 70°~80°,局部直立甚至倒转,北翼倾角25°~35°,向斜轴面向南倾斜陡山顶为向斜核部,现采场平台仍可见部分向斜核部地层(栖霞组)出露背斜紧靠向斜北侧,严格与向斜平行展布,组成大部分中列山之北坡,仅孔山主峰位于背斜核部背斜南翼地层倾角缓,北翼地层倾角陡,通常为80°~90°,背斜轴面南倾在陡山北坡雪浪庵大冲沟西侧石榴庵背斜核部出露地层为五通组从地貌发展阶段看,该区域剥蚀作用进行得相当深刻,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现象比较普遍实习区域断裂构造出露也较清楚。
横向平移断层、正断层以及纵向的逆断层相当发育,陡南逆冲断层、陡西平移正断层以及陡山北坡的地垒构造出露都很清楚在陡山北坡采石公路沿线,可以观察位于背斜南翼近核部位置顺层侵入的闪长玢岩出露,为燕山早期的产物 其他地质现象 实习路线沿途还可见滑坡、重力折曲、风化分带、岩溶等地质现象,可拍摄照片或绘制信手剖面图 泉水有孔山寺泉和棒槌山泉出露,均为上升泉 地壳运动与地质发展简史(部分) 宁镇地区是下扬子断裂拗陷带的东段从震旦纪到早古生代末,这里地壳比较稳定,运动缓和,只有多次轻度的升降;整个环境是浅海,堆积了厚度3000余米的石灰岩、白云岩、页岩、砂岩地层,化石丰富有时有硅质物供应,在震旦、寒武、奥陶及志留系等地层均或多或少出现过薄层的硅质岩或燧石结核(后者在碳酸盐地层中)志留纪末期,华南发生了强烈的加里东运动,本区受到深刻的影响,海水退却,成为陆地,接受剥蚀早中泥盆世的沉积物很不发育到晚泥盆世初在准平原化的条件下,开始堆积了平原型河流沉积,随着出现了大型的湖泊沉积这就是上泥盆统的石英砂岩和页岩地层局部地区堆积了薄薄的赤铁矿层早石炭世,本区处于海陆交互地带,海水时进时退,堆积了具有滨岸沉积特征的下石炭统的灰岩、页岩、砂岩。
从中石炭到早二迭世,本区地壳稳定而缓慢的持续下沉,在沉陷得到沉积物补偿的条件下,堆积了浅海的碳酸盐沉积,这时气候温暖,海中生物繁盛,化石丰富从远处周期性地运来的硅质物质,它成为薄层硅质岩或燧石结核形式堆积下来在早二迭世末期还堆积了含锰磷的沉积物,这就是下二迭统孤峰组,在局部地方有开采价值早晚二迭世之交,地壳有一度重要的上升、隆起过程,称为东吴运动,使本区海水退却,成为滨海沼泽环境,从而堆积了上二迭统的含煤地层,这就是龙潭煤系地层东吴运动毕竟还是短暂的,到二迭世后期,海水复行侵入,直到中三迭世后期为止,本区又堆积了浅海特征的上二迭统大隆组,下、中三迭统青龙群青龙群沉积过程中,整个下扬子拗陷已经有明显的收缩,海水逐渐变浅,青龙群的顶部出现了在海湾、泻湖环境下形成的石膏沉积青龙群沉积完毕以后,本区发生了印支运动的第一幕,这是地壳运动性质的一次突变,有古生代以来长期的升降运动性质转化为褶皱的性质,青龙群以及以前的老地层全部参加到褶皱中,形成了宁镇山脉的雏形整个下扬子的山脉 淮阳山脉也是因为这一运动而奠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