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及地下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doc
13页1**基基础础及地下室施工安全技及地下室施工安全技术术措施措施1.工程概况工程概况**工程为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建筑面积 4026m2本工程基础底板厚 400mm,局部直线加速器处为 1200mm;地下室外墙厚 400mm,直线加速器处墙体最厚达 2.4m,顶板最厚处达 2.45m2.模板工程模板工程本工程采用墙、柱、梁、板一次组合成型,地下室直线加速器部位属大体积砼,柱大多数为框架柱,且截面尺寸不大,同时考虑至梁柱的接缝处理2.1 模板选材2.1.1 基础底板模板基础底板外侧模采用竹胶合板模板,背楞所用的横肋、竖肋均采用 60×90mm 木方,间距 500mm,外侧使用木方支撑到基坑底及基坑支护桩侧壁上2.1.2 地下室墙体模板地下室直线加速器部位,砼墙体最厚处达 2.4m, 主要选用 2440×1220×15mm 竹胶合模板,采用 Φ20 对拉螺栓固定,对拉螺栓中间为 100×100×2mm 厚止水环,螺栓间距300×300mm,竖向楞采用 60×90mm 木方,间距 300mm,水平楞采用 2[120×53×5.5 槽钢 h面背对背放置,间距为 300mm对于小于等于 400mm 的砼墙,同样采用 2440×1220×15mm 竹胶合模板,竖向楞采用60×90mm 木方,间距 500mm,水平楞采用 2 根 Φ48×3.5mm 的钢管,间距为 500mm,采用Φ14 对拉螺栓固定,对拉螺栓中间为 100×100×2mm 厚止水环。
支撑采用大头柱子及紧线器顶拉模板,间距:直线加速器部位为 600mm,其他墙体为 1200mm基础板上预埋 300mm长[120×53×5.5 槽钢,结构层内 150mm,露出结构层 150mm 作为支撑点2.1.3 独立柱模板2采用 15mm 厚竹胶合模板,柱子四面各面宽度方向均使用整张模板,以保证砼上结构的工程质量,提高砼表面观感柱箍采用 60×90mm 木方,间距 500mm,镰刀卡子锁牢斜撑用木方及紧线器顶拉,每一侧上口顶一道,与地锚环对拉;下口模板与预埋柱角固定筋顶牢2.1.4 框架梁模板:底模、侧模均用 15mm 厚竹胶合清水模板,底模用 60×90mm 木方,沿梁长度方向做底楞,楞下使用 T 型大头柱子支撑,间距为 600mm梁侧模水平方向用 60×90mm 木方设横楞 3 道,竖楞用 60×90mm 木方,间距 900mm,用板底木方支撑上口,间距 900mm2.1.5 顶板模板:直线加速器部位顶板最厚处达 2.45m,模板采用 15mm 厚竹胶合板,主、次龙骨均采用 60×90mm 木方,间距均为 300mm,竖向支撑采用[120×53×5.5 槽钢,间距为300×300mm, 。
其他部位的顶板,同样采用 15mm 厚竹胶合板,主、次龙骨均采用 60×90mm 木方,间距均为 300mm,竖向大头柱子支撑间距为 900×900mm横向楞必须需经过挑选,并压刨平整,截面大小一致,大头柱子底用木楔子找平,柱底设水平拉板2.2 主要部位模板受力验算:2.2.1 墙体模板:内力计算:地下室直线加速器外墙最厚处达 2.3m,墙体高为 4.05m砼侧压力标准值:F=0.22γct0β1β2V1/2 (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本 517 页)F---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KN/m2)γc---混凝土重力密度t0---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可采用 t0=200/(T+15)]3T---混凝土的温度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 1β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 1.15(施工砼坍落度在 110-150mm)V---混凝土浇筑速度取 2m/h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至新浇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h---混凝土的有效压力高度F1=0.22γct0β1β2V1/2 =0.22×24×[200/(25+15)]×1×1.15×21/2=42.9KN/m2F2=γcH=24×4.05=97.2KN/m2 取 F1=42.9KN/m2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F=F1×分项系数×折减系数(515 页)=42.9×1.2×0.9=46.332 KN/m2倾倒混凝土产生的水平荷载,取 F2=4KN/m2(514 页)其荷载设计值为:4×1.4=5.6KN/m2两种荷载总计:F3=46.332+5.6=51.9KN/m2q1=46.332×0.3/1000=13.9N/mmq2=51.9×0.3/1000=15.6N/mm(1)竖向 60×90mm 木方验算:木方间距为 300mm 考虑木材长度有限,故按三等跨连续梁计算。
查表得:E=9000N/mm2I=3650000mm4W=81000mm3M=0.1q1l2=0.1×13.9×3002=125100N.mm强度计算:σ=M/W=125100/81000=1.54N/mm2<fm=13N/mm2(满足要求)挠度变形验算:ω=0.677×q2l4/100EI=0.677×15.6×3004/100×9000×36500004=0.026<l/250=1.2(2)横向槽钢的验算: 2 根[120×53×5.5 截面几何特征为:I=2×398×104mm4W=2×61.7×103mm3抗弯强度验算:按三等跨连续梁计算M=0.1q1l2=0.1×13.9×3002=125100N.mmσ=M/W=125100/2×61.7×103==1.01N/mm2 也就是说墙模板的拼装满足施工要求2.2.2 框架梁模板:内力计算:地下室梁支撑验算:取 600×300mm 梁,长 8.1m荷载计算:模板及支架自重:0.3×0.3×0.6×1.2=0.0648KN/m新浇砼自重:24×0.3×0.6×1.2=5.814 KN/m5钢筋自重:1.5×0.3×0.6×1.2=0.324KN/m振捣砼产生的水平荷载:2.0×0.4×1.2=0.96KN/m梁底模板线荷载共计:q1=6.52KN/m乘以折减系数 0.9,则 q=q1×0.9=5.868KN/m底楞验算:采用 60×90mm 木方,间距为 600mm,考虑木材长度有限,故按三等跨连续梁计算查表得:E=9000N/mm2I=3650000mm4W=81000mm3M=0.1q1l2/2=0.1×5.868×6002=63375N.mm强度计算:σ=M/W=63375/81000=0.78N/mm2<fm=13N/mm2(满足要求)挠度变形验算:ω=0.677×q2l4/100EI=0.677×5.868×6004/100×9000×3650000=0.17mm<l/250=1.2mm(满足要求)2.2.3 顶板模板按每平方米计算,板厚度按 2.45m 计算。 模板及支架:0.3×2.45=0.735新浇砼:24×2.45=58.8 KN/m2钢筋自重:2.45×1.1=2.695 KN/m2施工荷载:对支柱:1.0 KN/m2对次龙骨:2.5 KN/m2振捣砼时产生的荷载:2 KN/m2对楼板模板产生荷载=1.2×(0.735+58.8+2.695)+1.4×(1.0 或 2.5+2)=147.52KN/m2(对立柱)6或=152.42KN/m2(对次龙骨)支柱验算:长细比:λ=4050/2450=41查表求出:φ=300/412=0.18δ=N/ΦA=147.52/0.18×81000=10.12 N/mm2<f=215 N/mm2次龙骨验算:线荷载 152.42×0.3=45.73KN/mσ=M/W=0.1×45.73×3002/81000=8.08N/mm2<fm=13N/mm2(满足要求)ω=0.677×q2l4/100EI=0.677×45.73×3004/100×9000×3650000=0.076mm<l/250=1.2mm主龙骨验算:承受集中荷载 45.73×0.3=13.72KNMmax=0.188×13.72×103×300=773808N/mm2σ=M/W=773808/81000=9.55N/mm2<fm=13N/mm2(满足要求)ω=0.911×Pl3/100EI=0.911×13720×3003/100×9000×3650000=0.103mm<l/250=1.2mm(满足要求)2.3 模板的施工2.3.1 支模前应熟悉图纸设计,确定承台、基础梁的几何尺寸、形状;2.3.2 做标高测量工作,用水准仪将建筑物楼层相对标高引测到模板支撑架或其他相对固定物件上做为参照标高,一般取楼层结构标高 1.000m 为宜。 2.3.3 立模要按现有的控制线组装,如有不相符,应及时检查模板拼装是否符合图纸要求;2.3.4 模板的组装应注意拼缝,因楼板梁比较多,故要求接缝处的模板进行倒角,并用胶带粘贴牢固,不得在拼缝处塞木条来代替空隙,拼缝处的加固应多加支撑,且拼缝处上口钉加帮条,确保梁板砼在接缝处不漏浆72.3.5 模板组装前要涂刷脱剂,严禁后刷,避免污染钢筋2.3.6 模板拼装要严格安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模板支撑体系的立杆和水平横杆间距不得随意更改,以保证模板系统的整体稳定2.3.7 电梯井筒体模采用现场加工,制作准确,立模后应紧靠定位基准线,两侧模板均应利用斜撑调整和固定其垂直度2.3.8 梁、板跨度大于 4m 的模板,施工时应按设计要求的 1/500 起拱2.3.9 梁、板底模应搁于柱侧模之上,梁底模拼接时,小块模板接在梁中,不得在梁与梁相交处拼接,梁侧模亦同梁柱节点模板镶接应牢固,确保梁柱节点断面尺寸准确,在支梁模时,应考虑方便拆模,以减少模板的损伤楼板支撑时,木楞应搁置平整,使混凝土楼板成形后平整挺刮2.3.10 电梯和楼梯要求支模尺寸要精准,楼梯支模时,结合设计图中各楼梯装修的踏步面层做法及其工艺要求,支模时踏步应留出面层装修余地,并对休息平台和踏步标高进行严格控制。 电梯井道模板的垂直度控制要严格,垂直累计偏差不得大于 20mm,井道内的第一节模板支撑必须牢固,不得产生水平位移和扭曲,为下次施工创造有利条件2.3.11 直线加速器底板、电梯井底板及集水井底板部位基础承台及地梁侧模采用砖胎模,承台及地梁高度小于 1.0m 时砖胎模采用 120mm 墙砌筑,大于 1.0m 时砖胎模采用240mm 墙砌筑砖胎模用 1:2 水泥砂浆抹面砖胎模尺寸要严格按控制线进行施工,避免钢筋放不下去,砖胎模强度达到 75%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如图示:2.3.12 基础支模顺序由深至浅,由承台至梁安装,模板组装完毕后,应检查模板的支撑是否牢固检查符合要求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2.3.13 模板每周转一次应清理干净,涂刷脱模剂,并分类堆码整齐2.3.14 墙柱模板及梁侧模拆除时须确保其砼表面及楞角不因拆模受损,梁板底模待达到规定强度后方可拆除82.4 模板的拆除2.4.1 拆模顺序和方法,应按照模板施工方案进行,遵循先支后拆,先非承重部位,后承重部位及自上而下的原则拆模时,严禁用锤子和撬棍硬砸硬撬2.4.2 拆模时间要严格控制,侧模应待混凝土强度大于 1.0N/mm2时才能拆模,保证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梁底板模待混凝土强度大于设计强度的 75%时,才能进行拆模,如果跨度大于 8m 或悬臂梁时,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 100%时,才能进行拆除拆模强度的确定由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试验报告为依据3.钢钢筋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