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的实践读后感.doc
13页《管理的实践》66条读书笔记前后用两个月读完了德鲁克的这本管理学奠基之作《管理的实践》出版于1954年,标志着管理学的诞生所谓经典,就是即便过去半个世纪,仍然让人受用读德鲁克的几个关键词:绩效(即结果、目标导向),实践(重在行动,管理可以学会),贡献(我能为别人做什么,别人能为我做什么),责任(我承担了了什么责任,要为之努力),人(人是最根本、最重要的财富和资源),品格(诚实正直是最重要的品格) 下面是66条读书笔记1. 管理层必须以经济绩效作为首要尺度 在指定任何决策、采取任何行动时,管理层必须把经济绩效放在首位管理层只能一所创造的经济成果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权威企业活动可能会产生大量的非经济性成果:为员工带来幸福、对社区的福利和文化有所贡献等,但是,如果未能创造经济成果,就是管理的失败P.62. 最终检验管理的是企业的绩效 唯一能证明这一点的是成就而不是知识换言之,管理是一种实践而不是一种科学或一种专业,虽然他包含这两方面的因素P.83. 新技术将不会造成管理者过剩,或是被纯技术人员取代,相反,未来会需要更多的管理者管理的领域将会大幅扩大,许多现在被视为基层员工的人未来将必须有能力负担起管理工作。
绝大多数的技术人员都必须了解管理工作的内容,并且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事情和思考P.19 (每个人都应懂管理)4.市场是由企业家创造的企业家必须设法满足顾客的需求,而在它们满足顾客的需求之前,顾客也许感觉到那种需求,但是,在企业家采取行动满足这些需求之后,这些需求才真的存在,市场也才真的诞生,否则之前的需求只是理论上的需求顾客可能根本没有觉察到这样的需求,也可能在企业家采取行动——通过广告、推销或发明新东西,创造需求之前,需求根本不存在每一次都是企业的行动创造了顾客P.30 (企业的目的:创造顾客) 是顾客决定了企业是什么企业认为自己的产品是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对于企业的前途和成功尤其不是那么重要顾客认为他购买的是什么,他心目中的“价值”何在,却有决定性的影响,将决定这家企业是什么样的企业,它的产品是什么,以及它会不会成功兴旺想到了“定位”)5. 企业的主要功能(1):营销任何通过营销产品或服务来实现本身目的的组织都是企业任何一个不从事营销或偶尔从事营销的组织都不是企业,也不应该把它当成企业来经营6. 企业的主要功能(2):创新P. 336.对企业而言,只提供产品和服务还不够,必须提供更好更多的产品和服务才行。
企业不一定需要成长壮大,但是企业必须不断进步,变得更好卖冰箱给爱斯基摩人,从技术角度讲,当然还是旧产品,但从经济角度讲,却是一种创新创新出现在企业的各个阶段,可能是设计上的创新,或产品、营销技术上的创新;可能是价格或顾客服务上的创新,企业组织或管理方式上的创新创新发生在各个领域中创新延伸到企业的所有领域、所有部门、所有活动中7. 顾客购买的是什么P. 43为了一辆崭新的凯迪拉克汽车,不惜花费4000美元的顾客,他买的是交通工具,还是凯迪拉克汽车的名气?换句话说,凯迪拉克的竞争对手是雪弗兰、福特汽车,还是——挑个极端的例子来说——钻石和貂皮大衣?8. 任何人,只满足于随波而升也将会随波而降 P.479. 无论企业经济学的理论多么完备,分析多么周密,工具多么有用,企业管理终究都要回归到人的因素 P.7910. 在法律上,企业所有者可能是管理层的“雇主”,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享有无限的权力但是在本质上,管理层的功能和责任永远因其任务来决定,而不是通过雇主的授权来决定11. 在企业管理会议上,大家很喜欢谈的故事是:有人问三个石匠他们在做什么第一个石匠回答:“我在养家糊口第二个石匠边敲边回答:“我在做全国最好的石匠活。
第三个石匠仰望天空,目光炯炯有神,说道:“我在建造一座大教堂第三个石匠才是真正的管理者 12. 真正的工匠或真正的专业人士,常常自以为有成就,其实他们只不过在磨亮石头或帮忙打杂罢了企业应该鼓励员工精益求精,但是专精的技艺必须和企业整体需求相关 P.10313. ?这种努力提高专业水准的做法也会带来危险,可能导致员工的愿景和努力偏离了企业整体目标,而把智能型工作本身当成目的我们看到,太多的部门主管只在意自己是否达到专业水准,而不再根据部门对于企业的贡献来评估自己的绩效 除非能加以制衡,否则部门主管追求专业水准的合理要求,将成为令企业分崩离析的离心力,致使整个组织变得十分松散,每个部门各自为政,只关心自己的专业领域,互相猜忌提防,致力于扩张各自的势力范围,而不是建立公司的事业P.10414. 高效能的企业管理层必须激励每位管理者在正确的方向上投入最大的心力,一方面鼓励他们发挥最高的专业水准;另一方面,要把高超的专业技能当做达到企业绩效目标的手段,而不是把达到高标准本身当成努力的目标P.10615. 目标从一开始就应该强调团队合作和团队成果 如果“领班是管理团队的一份子”是我们的真心话,那么就必须说到做到。
因为根据定义,管理者的工作视为整体绩效负责——换句话说,当他在切割石材时,他其实是在“建造一座大教堂”P.107816. 压力不是完成目标的方法 靠压力进行管理,像靠严厉措施”进行管理一样,无疑是一种困惑的标志,它是对无能的一种承认,它是管理层不懂得怎样计划的标志但是,首先它说明公司不知道对它的管理者应期待什么——既不知道如何引导他们,并对他们进行了误导P. 10817. 共同的理解从来不可能通过“向下沟通”而取得,只能产生于“向上沟通”,它既需要上司听取下属意见的诚意,也需要有一种专门设计的手段使下属管理人员的意见能得到反映P.11018. 运用信息来加强自我控制,而非加强对下控制 现在越来越多的主管不是把单位经营目标放在追求最佳绩效上,而是只力求在控制部门的稽查报告上能展现漂亮的成绩19. 每位管理者都应改为绩效成果承担百分之百的责任但是,究竟要采取什么做法来获得成果,应该由管理者来主导(而且只有他能主导)P.11220. 企业应该只采用达到关键领域的绩效所必需的报告和程序意图“控制”每件事情,就等于控制不了任何事情而试图控制不相干的事情,总是会误导方向P.11421. 企业需要的管理原则是:能让个人充分发挥特长,凝聚共同的愿景和一致的努力方向,建立团队合作,调和个人目标和共同福祉的原则。
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是唯一能做到这点的管理原则管理者的工作动机不再是因为别人命令他或说服他去做某件事情,而是因为管理者的任务本身必须达到这样的目标他不再只是听命行事,而是自己决定必须这么做换句话说,他以自由人的身份采取行动P. 11422. 管理者应该受绩效目标的指引和控制,而不是由上司指导和控制管理者必须能够指着企业最终成果说:“这部分就是我的贡献P.11523. 团队总是会有一位领导人,虽然领导人掌握了较大的职权,但是他总是采取引导的方式,而非监督或命令他的权威是根源于知识,而非阶级P.11624. 许多成功的公司——其中最著名的是IBM公司——称管理者为下属的“助手”管理单位的目标应该包括本单位对于企业的成功必须贡献的绩效与成果,应该总是把焦点放在上级的目标上,但是单位主管的目标应该包括如何协助下级主管达到目标再有效组织管理者的工作时,基本的要求是,管理者应该明白他和下属的关系是一种责任,而不是上对下的监督25. 组织的目的是“让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没有任何组织能完全依赖天才,天才总是非常罕见,而且不可预测好的组织精神应该强调个人优点——强调他能做什么,而不是不能做什么良好组织精神真正的考验不在于“大家能否和睦相处”;强调的是绩效,而不是一致。
我永远忘不了一位大学校长说过的话:“我的职责是让一流的老师能够好好教书,至于他和我或其他同事相处得好不好(真正好的老师往往和同事相处得不好)完全是两码事当然,我们学校有很多问题人物——但是他们很会教书P.12225. 当管理者说:“在这里,你不可能发财,但也不会被解雇”时,对公司和组织精神得伤害,莫过于此这种说法强调安于平庸,结果会养成官僚,变相惩罚了企业最需要得人才——企业家对管理人员得精神的第一个要求是要有高绩效管理者不应该被他人所督促,他们应该自己监督自己其实,要求实行目标管理和根据工作的目标的要求确定管理工作,其中一个主要的考虑就是需要管理者自己为他们的绩效确定高标准P.12426. 我绝对不会把从未犯错的人升到高层领导岗位上,因为没有犯过大错的人必然是平庸之辈更糟糕的是,没有犯过错的人将不会学到如何及早找出错误,并且改正错误P. 124 (想到了我的一个小妹妹,她是做电子财务处理方面工作的,刚工作一年,很受器中,因为和同事相比,她从来没出过差错但这也成了她的压力,她对我说:她最怕的就是犯错误27. 评估下属及其绩效,是管理者的职责评估程序不应困难和复杂到必须委托专家来进行无论多么“科学化”,无论能产生多少“真知灼见”,强调“潜能”、“性格”和“承诺”的评估方式,都是在滥用评估。
针对长期潜能所作的判断是最不可靠的试图评估一个人的长期潜能,简直比蒙特卡罗的读盘更没有胜算P.12628. 最大的错误是试图根据缺点来做评估每个人只能靠发挥自己的长处,努力实践,才能有所成就因此,评估的首要目标必须是让每个人的能力能充分发挥只有当一个人的长处为人所知,并受到赏识时,提出以下问题才有意义:他必须克服哪些缺点,才能发挥长处,有所进步?P. 127 (不光是管理者,每个人想成功的人都应该考虑这个最基本的问题)29. 企业应该根据绩效来决定升迁企业不应该完全从内部升迁内部升迁确实应该是企业的常态,但很重要的是,不要让管理层完全以来近亲繁殖,结果变得自鸣得意、自我封闭公司规模越大,就越需要局外人的参与P.130(和《基业长青》中的说法不同)30. 什么人不应被任命担任管理工作:缺乏正直的品质;注意力只集中在人们的弱点上,而不是人们的长处上;将才智看得比品德更重要的人,这是不成熟的表现;害怕手下强过自己的人,这是软弱的表现;对自己的工作没有高标准的人,这样做会造成人们轻视工作,轻视管理者的能力P.13231. 把焦点全部放在领导才能上,反而很容易在建立组织精神上毫无建树把领导力当作建立组织精神唯一的关键,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完成任务实践不需要天分,只需要行动;重要的是做事,而不是讨论真正的领导力能够提升个人愿景到更高的境界,提升个人绩效到更高的标准,锻炼一个人的性格,让他超越原来的限制有一个储蓄银行的广告词对于领导也颇适用:希望不能使愿望成真,只有实实在在的去做,才能使希望成真P. 134(德鲁克是一个重视实践、实事求是的人)32. 即使有再妥善的安排,都不可能由个人来承担企业首席执行官的所有工作,必须由好几个人共同努力,通过团队合作来完成可以看出一家公司管理的好不好的特征:“如果一家公司的最高主管领的薪水比公司第二、第三、第四号人物的薪水高好几倍,那么你可以肯定地说,这家公司一定管理不善但是,如果公司最高层的四五位主管的薪资水准十分接近,那么整个经营团队的绩效和士气很可能都很高甚至薪资高低反而没有那么大的差别P.146(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33. 培养未来管理者的第一个原则是必须培养所有的管理者培养管理者计划必须纳入企业所有管理者,把目标放在激励每个人成长和自我发展上;强调绩效,而不是承诺;强调明天的要求,而不是今天的需要;必须是动态而重质的,而非根据机械化的论调制度而进行的静态人事更迭。
培养明天的管理者事实上就意味着把今天的管理者培养成更重要、更优秀的管理者P.15534. 世上最荒谬的事情莫过于由企业一肩扛下发展员工的责任真正应该承担这个责任的是个人,要靠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