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课程发展王云峰成都20131121.ppt
63页现代学校课程发展 王云峰提要提要::•从原点思考课程的目的及意义从原点思考课程的目的及意义•学校的课程实施、开发与整合学校的课程实施、开发与整合您您头脑中的课程概念是什么?头脑中的课程概念是什么?下面这些图片是课程吗?下面这些图片是课程吗?什么是思考课程问题的“原点”?•““课程课程””本身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不同的本身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不同的研究者及学派对研究者及学派对““课程课程””这一概念有不同这一概念有不同的定义的定义•课程是学校育人目标的直接体现课程是学校育人目标的直接体现•课程是学校育人内容的直接载体课程是学校育人内容的直接载体•课程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课程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什么是思考课程问题的“原点”?•课程是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载体和途径,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载体和途径,是学学生学校全部生活的总和生学校全部生活的总和•思考课程问题的思考课程问题的““原点原点””只有一个只有一个————人人•培养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的中国人培养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的中国人•课程的思考是指向人的,指向未来的人课程的思考是指向人的,指向未来的人学校教育是人实现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学校教育是人实现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6 6岁岁 15 15岁岁 24 24岁岁 30 30岁岁3030年,社会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年,社会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今天学校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应该适应并积极参与20-30年之后的社会生活和建设•学校课程设计必须考虑未来社会对人的基本素养的要求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英克尔斯(英克尔斯(Alex Inkeles))《《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四川人民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在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人是一个基本的因素,一个国家,只有当她的人民是现代人,她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她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种国家才真正可以称为现代国家。
个人现代性的基本特征:•尊重知识,追求知识;相信理性及理性支配下的尊重知识,追求知识;相信理性及理性支配下的社会社会•敢于正视传统,不惟传统是从;乐于接受新事物敢于正视传统,不惟传统是从;乐于接受新事物•准备接受社会的改革与变化准备接受社会的改革与变化•头脑开放,尊重不同的看法;愿意相互了解、懂头脑开放,尊重不同的看法;愿意相互了解、懂得尊重和自重;得尊重和自重;•重视专门技术;了解生产及过程重视专门技术;了解生产及过程•注重未来与现在,守时惜时;注重计划;注重效注重未来与现在,守时惜时;注重计划;注重效率、效能率、效能•对人和社会的能力充满信心对人和社会的能力充满信心如何实现学校课程发展?如何实现学校课程发展?•学校课程发展的根本任务在于根据人的学校课程发展的根本任务在于根据人的发展需要,整体构建学校的课程体系发展需要,整体构建学校的课程体系•核心词:整合核心词:整合•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实现三级课程的有机整合实现三级课程的有机整合年年 级级课时比例课时比例1-21-23-63-67-97-9课程课程门类门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思想品德7-9%7-9%历史与社会(历史、地理)历史与社会(历史、地理)3-4%3-4%科学科学科学(生物、物理、化学)科学(生物、物理、化学)7-9%7-9%语文语文20-22%20-22%数学数学13-15%13-15%外语外语6-8%6-8%体育体育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10-11%10-11%艺术(音乐、美术)艺术(音乐、美术)9-11%9-11%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16-20%16-20%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周时周时262630303434年时年时9109101050105011901190((11221122))95229522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国家课程国家课程的校本化的校本化实施实施课程是教师主动构建的课程是教师主动构建的整体把握课程的结构整体把握课程的结构•理解课程学习领域、课程门类之间的理解课程学习领域、课程门类之间的关系关系•理解性质、目标、内容与学生发展之理解性质、目标、内容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间的关系•理解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理解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关系把握课程结构内的层级关系•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是课程管理中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是课程管理中的的“权限权限”概念,三级课程规定了课程开发概念,三级课程规定了课程开发与管理的权限。
与管理的权限•国家课程是为保证全体国民在基础教育阶国家课程是为保证全体国民在基础教育阶段应获得的段应获得的基本素养基本素养,由国家教育部组织,由国家教育部组织开发的课程开发的课程•这类课程是通过国家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这类课程是通过国家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具体体现的程标准具体体现的把握课程结构内的层级关系•地方课程是由地方教育主管组织开发,由地方课程是由地方教育主管组织开发,由区域内的学校实施,由区域教育主管机构区域内的学校实施,由区域教育主管机构负责评价的课程负责评价的课程•地方课程的开发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本地学地方课程的开发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本地学生发展的需要,利用地方的课程资源建立生发展的需要,利用地方的课程资源建立的课程,是国家课程的补充的课程,是国家课程的补充•学校课程(校本课程)是根据本校学生发学校课程(校本课程)是根据本校学生发展的需要,由学校自主开发、实施和评价展的需要,由学校自主开发、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对国家、地方课程的补充的课程,是对国家、地方课程的补充三级课程之间的权限关系设计开发设计开发实施实施评价评价国家课程国家课程国家国家学校学校国家或国家国家或国家委托地方委托地方(省、地县)(省、地县)地方课程地方课程省、地市省、地市县县学校学校省、地市省、地市县县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学校学校学校学校学校学校理解课程门类间的关系理解国家课程结构与学生发展间的关系理解国家课程结构与学生发展间的关系案例分析:品德与生活(案例分析:品德与生活(1-21-2年级)年级)•是一门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以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活动型综合课程合课程。
•课程设计: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三条主线,课程设计: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三条主线,四个方面构成基本框架四个方面构成基本框架案例分析:品德与生活(案例分析:品德与生活(1-21-2年级)年级)三条主线三条主线三条主线三条主线、、、、四个方面四个方面四个方面四个方面案例分析:品德与社会(案例分析:品德与社会(3-63-6年级)年级)•一门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以学生良好品德品德形成为核心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社会性发展的的综合综合课程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的道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的道德发展,丰富学生的社会认识和内心世界,发展,丰富学生的社会认识和内心世界,健全学生的人格,健全学生的人格,使他们能够以积极的生使他们能够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参与社会,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活态度参与社会,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案例分析:品德与社会(3-6年级)案例分析:思想品德(案例分析:思想品德(7-97-9年级)年级)•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引导和促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为根本目的的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综合性课程课程•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7-9年级《思想品德》的内容结构高中思想政治(10-12年级)•思想政治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思想政治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政治、文化生活,经历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领悟马克思主义的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基本观点和方法,弘扬,弘扬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扩展扩展国际视野国际视野,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
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结构选选修修模模块块必必修修模模块块经济经济政治政治文化文化哲学哲学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的结构模块模块1 1:经济生活:经济生活(物质文明)(物质文明)核心概念:市场经济核心概念:市场经济模块模块2 2:政治生活:政治生活(政治文明)(政治文明)核心概念:民主政治核心概念:民主政治模块模块3 3:文化生活:文化生活(精神文明)(精神文明)核心概念:先进文化核心概念:先进文化模块模块4 4:生活与哲学:生活与哲学(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核心概念:求真务实核心概念:求真务实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是国家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以国家制定的课是国家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以国家制定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校为本位的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校为本位的课程改进行动,是课程改进行动,是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的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的过程过程•是根据学校的性质、特点和条件,旨在满足是根据学校的性质、特点和条件,旨在满足本校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和开本校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和开发学校的资源,由学校成员自觉、自主、独发学校的资源,由学校成员自觉、自主、独立或与校外专家合作,并在学校内部开展的立或与校外专家合作,并在学校内部开展的课程改进行动课程改进行动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的基本特征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的基本特征•前提:前提:以国家课程方案和标准为指导、为以国家课程方案和标准为指导、为归依归依•目的:目的:旨在满足本校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旨在满足本校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要•条件:条件:基于学校的资源和条件基于学校的资源和条件•范围:范围:在学校教育现场中进行的在学校教育现场中进行的•主体、状态:主体、状态:学校的校长和教师,自觉、学校的校长和教师,自觉、自主、合作和过程性的自主、合作和过程性的•是是“自上而下自上而下”和和“自下而上自下而上”的课程改的课程改革的有机结合革的有机结合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改变校长和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角色:变改变校长和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角色:变 ““课程忠实的执行者课程忠实的执行者””为为““课程创造性的课程创造性的实施者和积极主动的建设者实施者和积极主动的建设者””•依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积极开发依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变课程资源,变““教教材教教材””为为““用教材教用教材教”” ,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与整合与整合•改变教学方式,突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改变教学方式,突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过程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过程整合资源的案例:整合资源的案例:““麦当劳揭秘麦当劳揭秘””影响教学效能的关键因素研究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课程标准与教材•把握课程的性质和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把握课程的性质和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形成课程中的形成课程中的“主线主线”意识意识•教材之重要的课程资源,教材之重要的课程资源,深入分析现行教深入分析现行教材的设计思想,把握教材内容的材的设计思想,把握教材内容的整体整体结构,结构,理解教材编制的编写意图理解教材编制的编写意图•关注相关学科教材之间的关注相关学科教材之间的联系联系37案例:初中案例: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物理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的框架结构背景与课程性质背景与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基本理念• 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构建新的评价体系课程目标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8内容标准内容标准(含样例和活动建议)(含样例和活动建议)• •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猜想与假设猜想与假设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分析与论证分析与论证分析与论证分析与论证• •评估评估评估评估• •交流与合作交流与合作交流与合作交流与合作 物质物质 物质的形态与变化,物质的物质的形态与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寸,新材料及其应用尺寸,新材料及其应用 运动和相运动和相互作用互作用 多多种种多多样样的的运运动动形形式式,,机机械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能量能量 能能量量、、能能量量转转化化与与转转移移,,机机械械能能,,内内能能,,电电磁磁能能,,能能量量守恒,能源和可持续发展守恒,能源和可持续发展实施建议实施建议实施建议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教学建议教学建议教学建议 教科书编写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 学生学习评价建议学生学习评价建议学生学习评价建议学生学习评价建议主主主主线线线线案例:教材的研究示例例理解学生和学生的学习理解学生和学生的学习•新课程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新课程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承认学生既有经验的存在承认学生既有经验的存在•承认学生经验的获得过程(即学习过程)是主动建承认学生经验的获得过程(即学习过程)是主动建构的过程,而非经验的简单平移过程构的过程,而非经验的简单平移过程•学生是学习是通过不断地学生是学习是通过不断地“同化同化”和和“顺应顺应”过程,过程,将他人的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经验的过程,是一个经将他人的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经验的过程,是一个经验的重新组织过程验的重新组织过程故事说明的问题故事说明的问题•儿童对事物的认识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的儿童对事物的认识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的•经验的获得过程(即学习过程)是主动建构经验的获得过程(即学习过程)是主动建构的过程,而非经验的简单平移过程。
的过程,而非经验的简单平移过程•学生是学习是通过不断地学生是学习是通过不断地““同化同化””和和““顺应顺应””过程,将他人的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经验的过程,将他人的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经验的过程,是一个经验的重新组织过程过程,是一个经验的重新组织过程以数学为例看学生理解问题的特点以数学为例看学生理解问题的特点数学课程数学课程:从从“双基双基”到到“四基四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科学•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基础课程(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基础课程(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基础)的基础)更新教师观和教学观更新教师观和教学观教师的任务是教师的任务是•组织课程资源组织课程资源•创设学习情境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习方法指导学习方法•提供学习示范提供学习示范课程改进方案的设计与规划课程改进方案的设计与规划•国家国家教材内容和结构的调整与重组教材内容和结构的调整与重组•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指导方式的重新设计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指导方式的重新设计•学生经验拓展的内容与方式学生经验拓展的内容与方式•学科学科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校本课程的性质与功能校本课程的性质与功能•是国家课程的必要的补充是国家课程的必要的补充•是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为适应本校学生是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为适应本校学生发展的需要,利用本校的课程资源而建设发展的需要,利用本校的课程资源而建设的课程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体现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体现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价值追求,有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教育价值追求,有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成校本课程背后涉及的问题校本课程背后涉及的问题•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的关系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的关系•校本课程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校本课程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校本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校本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校本课程与学校发展之间的关系校本课程与学校发展之间的关系北京市三帆中学的案例北京市三帆中学的案例案例:中关村四小的校本课程开发案例:中关村四小的校本课程开发•学校的培养目标:忠于祖国,做负责任的世界公民学校的培养目标:忠于祖国,做负责任的世界公民•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好性格、棒身体、懂规矩、有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好性格、棒身体、懂规矩、有灵性、有特长、富爱心灵性、有特长、富爱心•办学理念: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每个人都能发挥作办学理念: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每个人都能发挥作用,每个人都能带来变化用,每个人都能带来变化• 中关村四小对课程的理解:中关村四小对课程的理解: “课程是学生全部学校生活的总课程是学生全部学校生活的总和,学生只有浸润在课程所创设的和,学生只有浸润在课程所创设的独特文化,长期熏陶,才能跨越课独特文化,长期熏陶,才能跨越课本和分科教育的局限性。
本和分科教育的局限性一种学校生活以及师生交往的方式开放的学习环境多元的探索空间多学科融合“快乐周末”选修课程体系学习选择并为自己学习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的选择负责任学校课程建设需要有清晰的思路学校课程建设需要有清晰的思路•体现现代教育价值的基本追求体现现代教育价值的基本追求•明确适应学生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明确适应学生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按照按照“核心目标、学习领域、学习主题、核心目标、学习领域、学习主题、具体学习内容和学习设计具体学习内容和学习设计”的结构,整合的结构,整合三级课程的基本内容三级课程的基本内容•构建包括:课程方案、课程实施手册、课构建包括:课程方案、课程实施手册、课程资源库在内的学校课程文件程资源库在内的学校课程文件•在课程建设中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在课程建设中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学校发展学校课程建设应体现的基本特质学校课程建设应体现的基本特质•体现义务教育教育的体现义务教育教育的基础性基础性,凸显学校素,凸显学校素质教育的基本价值追求质教育的基本价值追求•体现教育的体现教育的发展性发展性,使每一位孩子都有所,使每一位孩子都有所进步进步•体现现代教育的体现现代教育的适应性适应性,促进学生个性的,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发展•体现课程的体现课程的开放性开放性,使每一个元素都参与,使每一个元素都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到课程建设中来谢谢大家的倾听!谢谢大家的倾听!欢迎大家提出问题,欢迎大家提出问题,共同讨论!共同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