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乙酰氨基酚简介).doc
9页英文名称】 Paracetamol 对乙酰氨基酚[1]【其他名称】 扑热息痛,退热净,醋氨酚,Acetaminophen,Apamid,APAP 【常用商品名】 日夜百服咛;必理通;醋氨酚;泰诺止痛片;退热净;雅司达;泰诺林;泰诺;对乙酰氨基酚;斯耐普;一粒清 【适应证】 1.轻到中度的偏头痛的发作期治疗和难治性偏头痛 2.奋力性和月经性头痛 3.慢性发作性偏侧头痛 4.紧张型头痛 5.良性器质性头痛 6.用于发热,也可用于缓解轻中度疼痛,如头痛、肌肉痛、关节痛以及神经痛、痛经、癌性痛和手术后止痛等尤其用于对阿司匹林过敏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对各种剧痛及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 【药品分类】神经系统用药-抗偏头痛药 对乙酰氨基酚为解热镇痛药,国际非专有药名为Paracetamol它是最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解热镇痛药,解热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镇痛作用较弱,无抗炎抗风湿作用,是乙酰苯胺类药物中最好的品种特别适合于不能应用羧酸类药物的病人用于感冒、牙痛等症 编辑本段成分 名称: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片[2]化学名:N-(4-羟基苯基)乙酰胺 又称:对羟基苯基乙酰胺;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苯酚;对羟基乙酰苯胺;醋氨酚 英文名称:4-Acetamino phenol;N-(4-hydroxyphenyl)-Acetamide;4'-hydroxyacetanilide 分子式:C8H9NO2 分子式分子量:151.170 结构:见图 CAS No.:103-90-2 上游原料:4-氨基苯酚冰醋酸醋酸醋酸酐活性炭焦亚硫酸钠铁粉盐酸氧化镁性状:棱柱体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
无臭,味微苦 熔点:168-172℃ 沸点: 相对密度:1.293(21/4℃) 结构简式稳定性: 毒性: 溶解情况:能溶于乙醇、丙酮和热水,微溶于水,不溶于石油醚及苯 其它性质:饱和水溶液pH值5.5-6.5 性状: 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 1 药理毒理 1.1 对乙酰氨基酚是非那西丁(phenacetin)的体内代谢产物,属于苯胺类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合成酶,减少前列腺素PGE1缓激肽和组胺等的合成和释放,PGE1是主要是作用神经中枢,它的减少将导致中枢体温调定点下降,体表温度感受器感觉相对较热,进而通过神经调节引起血管扩张的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出汗而达到解热的作用,其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前列腺素合成的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但抑制外周前列腺素合成作用弱,故解热镇痛作用强,抗风湿作用弱,对血小板凝血机制无影响 口服吸收迅速,完全,在体液内分布均匀,大部分在肝脏代谢,中间代谢产物对肝脏有毒,以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形式或从肾脏排泄,半衰期一般为1-4小时仅对轻、中度疼痛有效本品无明显抗炎作用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小鼠经口LD50为338mg/kg,腹腔注射LD50为500mg/kg。
2 药代动力学 2.1 口服易吸收,血药浓度0.5~1h达峰值,在体内95%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而失活,5%经羟化转化为对肝脏有毒性的代谢物,均从尿中排出血浆蛋白结合率为25%90%~95%在肝脏代谢,主要与葡萄糖醛酸、硫酸及半胱氨酸结合中间代谢产物对肝脏有毒性作用T1/2一般为1~4小时(平均为2小时),肾功能不全时不变,但在某些肝病患者可能延长,老年人和新生儿可有所延长,而小儿则有所缩短对乙酰氨基酚主要以葡萄糖醛酸结合的形式从肾脏排泄,24小时内约有3%以原形随尿排出 3 药物相互作用 3.1 在长期饮酒或应用其他肝酶诱导剂,尤其是应用巴比妥类或抗惊厥药的患者,长期使用时,更有发生肝脏毒性的危险 3.2 与氯霉素合用时,可延长后者的半衰期,增强其毒性 3.3 与抗凝血药合用,可增强抗凝血作用,故要调整抗凝血药的用量 3.4 长期大量与阿司匹林及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合用时,有明显增加肾毒性的危险 3.5 与抗病毒药齐多夫定(Zidovudine)合用时,可增加其毒性,应避免同时应用 4 对乙酰氨基酚也是有机合成中间体,过氧化氢的稳定剂,照相化学药品。
5 对乙酰氨基酚也是药理实验中常用于小鼠肝损伤实验动物模型的制备,因此本药不宜长期服用 编辑本段制备 1 对氨基酚乙酰化而得 1.1 方法:将对氨基酚加入稀乙酸中,再加入冰醋酸,升温至150℃反应7h,加入乙酐,再反应2h,检查终点,合格后冷却至25℃以下,甩滤,水洗至无乙酸味,甩干,得粗品此方法的收率为90% 1.2 方法:将对氨基酚、冰醋酸及含酸50%以上的酸母液一起蒸馏,蒸出稀酸的速度为每小时馏出总量的十分之一,待内温升至130℃以上,取样检查对氨基酚残留量低于2.5%,加入稀酸(含量50%以上),冷却结晶甩滤,先用少量稀酸洗涤,再用大量水洗至滤液接近无色,得粗品此方法的收率为90-95% 精制方法:将水加热至近沸时投入粗品升温至全溶,加入用水浸泡过的活性炭,用稀乙酸调节至pH=4.2-4.6,沸腾10min压滤,滤液加少量重亚硫酸钠冷却至20℃以下,析出结晶甩滤,水洗,干燥得原料药扑热息痛成品 1.3 其它方法 1.31 在冰醋酸中用锌还原对硝基苯酚,同时乙酰化得到对乙酰氨基酚; 1.32 将对羟基苯乙酮生成的腙,置于硫酸酸性溶液中,加入亚硝酸钠,转位生成对乙酰氨基酚。
编辑本段应用 1 用法与用量 1.1 成人常用量:口服0.3g~0.6g,每4小时l次,或每日4次;每日量不宜超过2g退热疗程一般不超过3天,镇痛不宜超过10天 1.2 儿童常用量:口服 按体重一次10~15mg/kg或按体表面积每日1.5g,分次服,每4~6小时1次;12岁以下的小儿每24小时不超过5次量,疗程不超过5天 2 制剂与规格 2.1 对乙酰氨基酚片:①0.1g;②0.3g;③0.5g 2.2 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0.65g 2.3 对乙酰氨基酚咀嚼片:80mg 2.4 对乙酰氨基酚胶囊:0.3g 2.5 对乙酰氨基酚泡腾冲剂:①0.1g(小儿用);②0.5g(成人用) 2.6 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液:10ml:250mg[3] 3 不良反应 3.1 常规剂量下,对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很少,偶尔可引起恶心、呕吐、出汗、腹痛、皮肤苍白等,少数病例可发生过敏性皮炎(皮疹、皮肤瘙痒等)、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贫血、肝功能损害等,很少引起胃肠道出血 3.2 剂量过大可引起肝脏损害,严重者可致昏迷甚至死亡如有可能可测定本品血药浓度,以了解肝损程度。
4 禁忌症 4.1 对该品过敏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在3岁以下儿童及新生儿因肝、肾功能发育不全,应避免使用 编辑本段注意事项 1 交叉过敏反应:对阿司匹林过敏者对该品一般不发生过敏反应,但有报告称在因阿司匹林过敏发生喘息的病人中,少数(<5%)可于应用本品后发生轻度支气管痉挛性反应 2 下列情况应慎用:①乙醇中毒、肝病或病毒性肝炎时,有增加肝脏毒性作用的危险;②肾功能不全,虽可偶用,但如长期应用,有增加肾脏毒性的危险 3 在长期治疗期间应定期检查血象及肝功能 4 对实验室检查的干扰:①血糖测定,应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时可得假性低值,而用己糖激酶/6-磷酸脱氢酶法测定时则无影响;②血清尿酸测定,应用磷钨酸法测定时可得假性高值;③尿5-羟吲哚醋酸(5-HIAA)测定,应用亚硝基萘酚试剂作定性过筛试验时可得假阳性结果,定量试验不受影响 5 孕妇及老幼用药 5.1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对乙酰氨基酚可通过胎盘,故应考虑到孕妇服用后可能对胎儿造成的不良影响虽然哺乳期妇女用后在乳汁中可达一定浓度,但在哺乳婴儿尿中尚未发现对乙酰氨基酚或其代谢产物排出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不推荐使用。
5.2 儿童用药:3岁以下儿童因肝、肾功能发育不全,应避免使用 5.3 老年患者用药:老年患者由于肝、肾功能发生减退,半衰期有所延长,易发生不良反应,应慎用或适当减量使用 6 药物过量 6.1 药物过量,包括中毒量时,可很快出现恶心、呕吐、胃痛、腹泻、厌食、多汗等症状,且可持续24小时2~4天内出现肝功能损害,表现为肝区疼痛、肝肿大、黄疸,或肾功能损害,如少尿、血肌酐升高第3~5天肝功能异常可达高峰,第4~6天可出现明显的肝功能衰竭,肾小管坏死,甚至肾功能衰竭解救应及时给予拮抗剂N-乙酰半胱氨酸(开始时按体重给予140mg/kg口服,然后70mg/kg每4小时1次,共17次;病情严重时可静脉给药,将药物溶于5%葡萄糖溶液200ml中静滴)或口服蛋氨酸,对肝脏有保护作用拮抗剂宜尽早应用,12小时内给药疗效满意,超过24小时则疗效较差同时还应给予其他疗法,如静脉输液和/或利尿以促排泄,以及血液透析 编辑本段2010版中国药典修订增订内容 对乙酰氨基酚 Duiyixian'anjifen Paracetamol 书页号: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170 [修订] 【检查】对氨基酚及其他杂质取本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溶剂[甲醇-水(4:6)]制成每1ml中约含对乙酰氨基酚20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临用新制);另取对氨基酚和对乙酰氨基酚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上述溶剂制成每1ml中约含对氨基酚1µg和对乙酰氨基酚20µ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VD)测定用辛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氢二钠8.95g,磷酸二氢钠3.9g,加水溶解至1000ml,加入10%四丁基氢氧化铵溶液12ml)-甲醇(90:1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5nm;柱温为40℃;理论板数按对乙酰氨基酚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对氨基酚与对乙酰氨基酚峰之间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取对照品溶液20µ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节检测灵敏度,使对氨基酚色谱峰的峰高约为满量程的10%,再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各20µ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至主峰保留时间的4倍;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含对氨基酚不得过0.005%,其他杂质相对于对照品溶液色谱图中对乙酰氨基酚峰面积计算,单个未知杂质不得过0.1%,杂质总量不得过0.5% [增订] 对氯苯乙酰胺 临用新制取对氨基酚检查项下供试品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对氯苯乙酰胺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上述溶剂制成每1ml中约含1µ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V D)测定用辛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氢二钠8.95g,磷酸二氢钠3.9g,加水溶解至1000ml,加入10%四丁基氢氧化铵12ml)-甲醇(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5nm;柱温为40℃;理论板数按对乙酰氨基酚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对氯苯乙酰胺与对乙酰氨基酚峰之间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取对照品溶液20µ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节检测灵敏度,使对氯苯乙酰胺色谱峰的峰高约为满量程的10%,再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各20µ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含对氯苯乙酰胺不得过0.005% 编辑本段其它说明 1 对乙酰氨基酚在英国被叫做扑热息痛,是一个解热镇痛药首先发现于19世纪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