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文化产业比较研究(2006~2013).docx
9页国内文化产业比较研究(2006~2013) 一 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情况有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21351亿元,占全国GDP比重为3.63%图1 2006~2013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图2 2006~2013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率从增长速度看,2006~2013年经历了从上升到降低的两个波峰和波谷,2006~2007年由15%增长到30.6%,而后增长速度下降,2008年为14.1%,2009年为10.1%,到2010年增长速度一下子提到了31.6%,2011年更是提高到40.4%,2012年增长速度又有所回落,下降到20.5%,2013年回落到14.2%总的来看,我国文化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二 省、直辖市比较(一)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情况2013年,广东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量明显增多经国家初步审核认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超过10.4万家,位居全国第一,比2012年增加近2万家,增幅接近25%全年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创造的增加值达到3011亿元(初步核算数,未经国家最后确认),比上年增加305亿元,增长11.3%二)省、直辖市文化产业比较《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2013)》使用2012年统计数据及调研数据计算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分析了综合指数、生产力指数、影响力指数、驱动力指数排名前十的省份,具体排名及得分如下。
综合指数方面,北京连续四年保持第一,广东、上海、浙江、江苏位列第二到第五;排名前十的省份除四川外,其余均位于东部地区;广东、山东进步较大,分别由上年的第四位上升至第二位、第八位上升至第六位生产力指数方面,广东由上年的第二位跃至第一位;山东较上年进步四位,排名第二;四川较上年进步四位,排名第六;河南、河北进步较大,今年跃进前十名影响力指数方面,上海凭借产业发展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连续三年排名第一;除了安徽和陕西,其他前十位的省份均来自东部沿海较发达地区;山东和陕西由于在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方面均有较好的表现,进步较大,进入前十名驱动力指数方面,广西、湖南、福建、辽宁、安徽等地排名上升超过五位三 先进城市文化产业比较(一)文化产业规模比较如表1所示,七个城市中,上海、天津、苏州和深圳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均达到5%以上,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表1 广州与国内城市文化产业规模比较(二)文化企业规模文化产业的企业规模能够反映产业的发展活力2010年,广州市共有文化产业法人单位1.97万家,占全省的22.04%,居全省之首但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广州文化企业数量规模还较小,仅是北京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的39.4%,也略少于天津(2万家),高于苏州(1.5万家)和重庆(0.82万家)。
[1](三)从业人员比较2010年,广州文化产业从业人员48.68万人,占全市年末从业人员总数的12.40%,占全省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总数的15.62%在七个城市中居第三位,虽然从业人数超过天津、苏州、深圳和重庆,但分别是北京和上海的40.6%和41.3%;从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例来看,广州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例排名第三,比上海和北京分别低0.12个百分点和0.8个百分点,高于深圳近3个百分点、苏州6.2个百分点,高于天津和重庆10个百分点左右可见,广州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无论是总量还是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例都位居第三,仅落后于北京和上海图3 2011年国内主要城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数量比较(四)资金投入比较基于资料的可获得性及可比性,资金投入方面选取文体传媒财政支出及其占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2011年,广州市文体传媒财政支出为45.2亿元,投入量居七个城市的第三位,比北京少5亿元,比深圳仅少0.85亿元,而远远超过重庆、上海、天津和苏州的资金投入量[2]图4 2011年国内主要城市文化产业资金投入比较广州文体传媒财政支出占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3.6%,位居七个城市的首位,深圳居第二位,占2.9%;其次为北京、上海、苏州、天津,重庆市比例最小,文体传媒财政支出占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仅为1.2%,仅是广州文化产业资金投入比的1/3。
图5 2011年国内主要城市文化产业资金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五)固定资产投资比较由于文化产业统计口径的不同,以及各个城市数据统计的差异,出于可比性考虑,采用文体娱乐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及其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例来进行分析比较2011年,文体娱乐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中,除了上海无法获取数据外,其他六个城市中,广州文体娱乐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排名第六,仅分别是天津、重庆、北京、深圳和苏州的24%、42.8%、45.8%、60%和92.2%,比苏州还少2.12亿元图6 2011年国内主要城市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从文体娱乐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例来看,深圳高居六城市之首,天津、北京和重庆次之,广州仅高于苏州位居第五,略低于重庆0.03个百分点,分别低于深圳、天津和北京1.29个百分点、0.66个百分点和0.29个百分点图7 2011年国内主要城市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例(六)文化消费比较主要选取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及其占居民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比较2011年,广州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4991.2元,位居七大城市之首,其次为上海、北京、苏州、深圳、天津和重庆,广州分别是这些城市的1.33倍、1.5倍、1.63倍、1.73倍、2.36倍和3.38倍。
图8 国内主要城市人均文化消费支出从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占其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看,广州也是最高的,占到17.7%,其次为北京、上海、深圳、苏州、天津和重庆,广州分别比这些城市高2.7个、2.8个、5.7个、5.8个、6.2个和7.9个百分点图9 国内主要城市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四 主要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比较(一)上海: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一是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合理规划文化产业集聚区;二是鼓励发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产业集聚区;三是加强重点园区和龙头企业的建设,打造上海文化“名片”截至2014年底,上海市文化产业集聚区达到100家左右,涌现出一批如田子坊、外滩18号等全国知名的文化产业集聚区二)北京:多措并举、综合发展模式一是龙头企业带动的发展模式在长期积累中,北京市形成若干个龙头文化企业,在其领域内,通过知识外溢和产业链带动一批文化企业聚集和发展二是文化产业关联发展模式三是科技支撑发展模式四是体制转型转制模式比如说北京儿艺改制以后,改制当年的收入就达到2163万元,是改制以前的18倍,体制创新推动了一批企业发展五是公共平台支撑发展模式三)深圳:“文化+科技+平台+金融+立法”从2003年提出“文化立市”,到2005年提出要将文化产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之一,到2011年提出把深圳发展成为文化产业的龙头大市,再到2012年提出“文化强市”,深圳制定出台的一系列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文件一直贯穿这10年,2013年更是以“文化+科技”“文化+平台”“文化+金融”等模式加快“文化强市”的发展步伐。
文博会成为推动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的巨大推动力四)苏州:丰富融资渠道,搭建服务平台苏州市建立了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出台了《苏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加大政府资金投入,用股权投资基金的理念,发起设立由政府主导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文化产业担保基金和文化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组成的苏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五 对策建议(一)优化文化产业各生产要素一是积极落实国家、省、市扶持中小微型企业的有关优惠政策,鼓励中小文化企业发展建立完善技术、信用、融资、市场等各类信息服务平台,培育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微文化企业,协助中小文化企业与大品牌、大企业对接配套发展二是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鼓励文化企业多渠道融资三是开辟融资租赁新形式四是鼓励投资者参与投资文化产业新业态鼓励P2P、众筹、互联网金融等新金融业态进入文化产业新领域,引导风险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与文化企业对接,促进广州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基金联合社会资本探索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子基金二)推动文化、科技、资本的融合创新强化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以内容为王,创新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创新文化产品流通组织和流通形式,支持现代科技成果向传统文化产业的转移与应用,以科技创新促进文化生产、传播等模式的创新,用文化与创意不断丰富科技产品和服务的品牌和文化内涵,提升其附加价值。
三)优化文化消费结构,树立文化消费新观念一是引导及培养新型文化消费观念引导消费者转变文化消费观念,鼓励消费者接受新的文化产品加强文化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预测研究,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引导文化企业开发适合大众需要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二是大力发展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消费,鼓励和培育互联网文化等消费新模式四)完善领导组织,强化政府引导作用一是要完善文化产业专门管理和协调机构,指导、保障及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强化广州市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以及下设办公室作为日常办事机构的领导文化产业发展职能在政策措施制定、企业和园区认定、资金扶持使用、地区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实行统一归口管理,全面负责广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政策制定、产业指导和改革发展等二是构建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的跨部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协作机制三是有条件的区、县级市要参照市的做法,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落实相关政策措施,以便对口管理,统一指挥,加强对本区域内文化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形成市与区、县级市两级联动、多方合作共同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五)优化软硬发展环境,重塑文化产业新业态各级有关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对于促进广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邀请新闻媒体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宣传报道,组织骨干企业开展专题推介活动。
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文化知识产权登记管理与评估,加强产权交易市场监管与服务,完善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产权保护的有效机制,加大对文化领域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惩治力度全文完-。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