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莲花中的禅意.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一勾
  • 文档编号:342829644
  • 上传时间:2023-01-1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32KB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莲花中的禅意佛教有“花开见佛性”之说,这里的花即指莲花,也就是莲的智慧和境界人有了莲的心境,就出现了佛性 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圣洁性,象征佛与菩萨超脱红尘,四大皆空;莲花的花死根不死,来年又发生,象征人死魂不灭,不断轮回中佛教把莲花看成圣洁之花,以莲喻佛,象征菩萨在生死烦恼中出生,而不为生死烦恼所干扰 在唐代的禅诗中,莲花的意象随处可见,蕴含的内容涉及佛教教理的方方面面莲花气定神闲、恬淡无欲的品格和特性与佛教道义相吻合佛教是着重寻求解脱人生苦难的宗教,将人生视作苦海,希望人们能从苦海中摆脱出来,其解脱的途径是从尘世到净界,从诸恶到尽善,从凡俗到成佛这和莲花生长在污泥浊水中而超凡脱俗,不为污泥所染,最后开出鲜美的花朵一样除了莲花具有禅意之外,丁香与佛教也有着不解之缘因丁香花浓香,叶片为心脏形,有“心诚则灵”之寓意,被誉为“菩提之树”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曾在菩提树下大悟成佛创立了佛教,从此,菩提树被视为神圣之木,广植于佛教寺院之中古人把丁香花称为“丁香结”,明万历年间彭大翼所著的《山堂肆考》记载:“江南人谓丁香为百结花对这一别称寓意的解释,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其一是说对丁香开花时繁茂程度的描述和赞美,寓意热情奔放,美满幸福;而另一种说法则截然相反,认为丁香花纤小文弱,枝条柔软,给人以欲放未尽之感,被人们比喻为愁思百结不解。

      古人将丁香的这种因枝条柔弱而常常纠结在一起的现象称为“丁香结”,用来表达郁结不舒的心绪如此相比,莲花所表达的崇高与纯净更显得特别佛教法门有八万四千之多,法法都高低无差异,最终都是向究竟正觉,禅宗重在明心见性,即悟成佛,但不是一般人的根基很能行的,其它门法是扎扎实实一步一脚印,最终才成就菩提果位,佛教是由古印度传入中国,他本身就包含了众多法门,禅也是由当时达摩祖师从印度入传中国的,禅也是佛教中无量法门中的一门,所以莲花在古代诗词中的禅意与印度佛教中的莲有异曲同工之妙,如象征高洁、美好等但由于自然与社会环境的不同,莲花在中国禅宗与印度佛教中的意义也有所区别佛教产生于印度,印度地方气候炎热荷花盛开于夏,给人们带来凉爽和美的享受人们对于这种夏季暑热时盛开的美艳之花,自然十分喜爱,因此在印度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民间流传的民间文学作品中,莲花都是美好、善良、圣洁、宽容大度的象征这类故事非常之多,影响很深,如《莲花王子的故事》,便将道德高尚、善良、正直、奉行为王十法(布施、持戒、慷慨、正直、和蔼、自制、忌怒、忌杀、宽容和大度)的好国花比作莲花《莲花王的故事》说莲花王为了拯救百姓的饥荒,他跳进恒河之中,变成一条大赤鱼,告诉百姓割他的肉吃,他的肉割了以后又生起来,这样坚持了十二年,他用自己的肉供养全国百姓,度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灾荒。

      《鹿母莲花夫人》的故事,说鹿母莲花夫人每走一步,脚后立即现出一朵美丽的莲花,她一胎生下五百个童男,个个都是俊美的大力士,均是保卫国家的英雄,因此鹿母莲花夫人成了能多生美男的象征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都是坐在莲花之上,或手执莲花,表示佛是出自尘世而洁净不染的境界中国古诗词中的禅宗蕴意更多是以莲花喻佛法,以莲花喻佛心,以莲花喻离尘解脱,甚至直接喻佛教,他是通过莲花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特定心境与高尚品格,为诗人服务如唐代李端《的同苗发慈恩寺避暑》,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年轻时“少时居庐山,依皎然读书,意况清虚,酷慕禅侣”这首禅诗,首联就点明是因为“畏日”“追凉”,意为寻觅佛教之清凉颔联和颈联既是写情,也是写景尾联一语道破:佛教的“无心法”,就是如同莲花那样“出淤泥而不染”,自然清净,不为尘俗的妄念所染在唐初,人们就习惯于用“莲花”作为佛法的代称又如唐代孟浩然的《题义公禅房》,这首诗赞扬高僧义公和尚的清净梵行,同时也寄托了自己的隐逸情怀全诗描绘了禅房的清幽、清净,而这其实正是禅师佛心的体现所以尾联点题,以莲花喻不染著世间尘欲之法的佛心诗僧通过自我观照内省,发现自己的佛心恰如莲花一般不染尘埃,莲花的洁净就是禅师佛心的洁净。

      提起莲花,许多人会想到《爱莲说》,周敦颐也赋予了他笔下的莲花禅意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浊清涟而不妖”予就是我只有我这样的人,独自欣赏莲花的风韵我为什么欣赏它呢?出淤泥而不染,它是泥里长出来的,甚至说泥越脏越臭,它的花越鲜艳,但是它不染污泥,这个在佛经里,在《妙华莲华经》里,在《维摩诘经》里也多次谈到莲花的这种品格佛门翻译家罗什是有故事的人,他告诉他的弟子:对于我的言行,你们“但釆其花,勿取其泥”,这里的花即是莲花濯清涟而不妖”,有一种莲花长在泉池清波当中,它开的花也非常的柔软高雅,但是不妖美过度以后就成了“妖”这里就暗含了一个意思,我们向往美,但是美不要过度,过度就成妖了还有一个意思就是,美可以,但是美得不要造作莲花的美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所以这个“不妖”当中暗含了两个意思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这十六个字里,每一句话的理学含义都非常深中通外直”只有当一个人读书破万卷,读通了才可能中通,只有一个人悟道了才能中通,一般的老百姓,一般学问做不到家的人,悟不到一定深度的人,他的心里是不通的心里的不通直接影响到他的相貌,他的品格,以及他的生命质量人能不能最大的释放自己,很大程度取决于你通不通,很多人是不通的。

      所以“中通”在理学上来说是含义很深的表面是写植物,实际上恰恰是借这个植物表达了宋明理学的理念这种理念在周子就是:主静、阴阳、几微、守拙外直,内里是通达的,是中通的,外面表现得非常的直直,不阿谀奉承,不曲工谄媚是道体在他身上表现为一种德性不蔓不枝”,如凌霄花,花开得非常烂漫,香气扑鼻,但是它会到处攀爬显摆现实社会当中,有些人官当得很大,财富很多,但他是攀缘来的到处结交权贵,那与莲花相比,有天壤之别莲花是不蔓不枝不枝”从人的性格上来讲,直接可以理解为不节外生枝,不多事,安住于自己的本位,这也完全符合宋明理学的人格修养的理念香远益清”一是表扬了莲花,你看到一池莲花开的时候,还没有到莲花旁边就闻到了莲花的香味,这是大家都可以感受得到的在名教思想,古代的商人和官人不是为了眼前的权威,不是为了眼前的利益建功立业,他们的一期生命虽然不在了,但是后人记得他的功名,像莲花的香味一样,传得很远莲生在污泥之中,犹如人生在浊尘的世界,这自然要与污浊相处在一起,受许多邪恶污秽事物的侵扰,佛教称这些邪恶力量为“魔”佛教要求人们不要受世间邪恶污秽的侵扰和影响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开出洁美的鲜花,确是最好的象征,因此佛经常常将莲性比佛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