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动量词与名量词辨析——以“次”与“场”为例.doc
42页AbstractWhen quantity of movement is symbolized as quantitative phrases that combined ”ci" and ”chang" of verb-measure words with the number, that is mainly function as complement or adverbial phrases. Occasionally, also function as adnominal phrases. In the case of "VP+MP+NP" structure on ”ci" and ”chang; opinions can be divided on regulation of properties. This research is presented ”ci" and ”chang" what sentence components have relations in the sentence structure.First, it is compared that difference of category range when ”c产 and ”chang" are used to verbeasure words and noun-measure words. Furthermore, this study analyzed to each otherffs grammar functions when ”ci" and ”chang" are located on structure of "VP+MP+NP, in the angle of syntax and semantics, and it is investigated that syntax condition when they also function as complement or adverbial phrases.In the case of combination with the verb, ”c产 and ”chang; for the verb, they canrft colligate with verb. Colligations boundary properties of verb with quantitative phrases are close connected. In the case of combination with the noun, all of ”ci" and “chang" can be a modifier of abstract nouns. Combinations the noun, ”c产 and ”chang" carTt only establish as a matter of form, but also make sense, “chang" also can colligate with concrete nouns.This research found out how to determine that relationship of quantitative phrases, verb and noun is based on semantic orientation and collocation law in the "VP+MP+NP" structure.Key words: verb-measure words; noun measure words; semantics; syntax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 引言 11」选题背景 11・2研究现状 11.3研究意义 21・4研究方法和材料 32基于语料库的 吹 的动量用法与名量用法比较 42.1量词“次”的来源 42.2量词“次”的使用特征 52.3辨析“动+数+量+名”结构中“次”的动量与名量 142.4小结 193基于语料库的“场乃的动量用法与名量用法比较 213.1量词“场”的来源 213.2量词“场”的使用特征 213.3辨析“动+数+量+名”结构中“场”的动量与名量 253.4小结 284 吹与“场"使用特征比较 294.1 “次”与“场”语义特征的比较分析 294.2 “次”与“场”分布功能的比较分析 295结语 315.1本文研究总结 315.2研究展望 31致谢 32参考文献 331引言1.1选题背景量词是汉藏语系的特点,特别是在现代汉语系统中有着重要地位。
韩国语中同 样存在量词范畴,但和汉语量词有较大区别韩国语语法没有把量词划分成独立的 词类也就是说,韩国语中量词不但数量少,而且其用法也不广对于包括我在内 的很多外国留学生来说,汉语量词复杂的内部分类是较为陌生的语言现象尤其学 习汉语量词的时候难以掌握像“次”与“场”这些都可同时表动量和名量意义的动 量词,学了之后在实际运用的时候还存在容易混淆的问题但到目前为止,基本上 没有这方面针对以汉语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研究的内容而且有关汉语动量词的研究 相对偏弱1.2研究现状几十年来,有关汉语量词的研究受到了语法学者的深切关注,且学术界对汉语 量词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语法学者普遍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名量词的研究 上,因此对汉语量词的研究就呈现出重名量轻动量之局面首次区分量词的名、动 量用法的是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这一部著作是从分辨“单位词”和“动量” 的用法来区别名量与动量的从此以后,很多著作对量词的名量和动量用法作了区 分,如高名凯(1986)认为汉语除了表示事物数位的数位词外,还有表次数的次数 词,如:打了一下’來一趟’等①张志公等(1956: 20)在《“暂拟汉语教 学语法系统”简述》中指出:“量词有两种:计算实体事物的是物量词,计算行为 动作的是动量词。
②随着动量词在汉语词类体系中确定它的地位,语法学界对于动量词的研究不仅 仅停留在动量词的分类及用法上,而是深入到句子的内部,从句法层面上,分析了高名凯.汉语语法论.北京:商务印刷馆,19X6.张志公主编.语法和语法教学一一介绍“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 20.动量词与动词的搭配情况例如:方梅(1993)通过对宾语和动量词的次序研究探 讨了动量词的用法;邵敬敏(1996)通过对动量词的语义分析探讨了其与动词的选 择关系;刘街生(2003)则通过动量词与数词构成的数量结构的语义功能和分布功 能来考察了汉语中的动量词此后动量词的研究更为多而广了,对于动量词研究领域的扩展让我们进一步认 识了动量词的特征及语法功能如:CD皓、甘智林(2003)通过对名词、动词数量 特征的认知分析以及动量词语义特征的考察,对“V+数词(一)+动量词+N”结构 的句法性质做了详细的分析;邵勤(2005)从认知角度来探讨了汉语专用动量词以 及借用动量词的现状,并比较了它们产生和使用上的差异;方寅(2007)从认识角 度考察了 “动+数+动量”组合以及动词与动量词的搭配规律此外,姚双云、储泽 祥(2003)运用生成语言学的一种方法和功能研究法解释了汉语数量成分的句法、 语义组配的规律。
专门探讨动量词“次”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例如:张大红(2009)着眼于 “次”的认知语义考察了它的语用上的特征;高文盛(2008)通过对“次”语料的 考察发现它在搭配上、重叠方式上与近义词“回”的差异;张建、谢晓明(2007) 运用“总括扫描”和“次第扫描”理论比较了动量词“遍”和“次”在对动词的选 择上的差异有关动量词“场”的,彭淑莉(2010)通过“场”和“部”的语料分 析了它们的语义重点及与动词搭配等不同用法1.3研究意义木文研究的意义首先在于有助于留学牛更好地掌握动量词的用法使得他们更 容易习得像“次”与“场”这些都可表动量和名量意义的动量词,在实际运用的时 候能实现适合的应用,使他们的语言生活更加润泽同时,也可以为对外汉语教师 对“次”与“场”的讲解提供肓观的理论依据其次,有关动量词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相对而言比名量词的研 究要落后一些动量词虽数量有限,但在句法语义中所起的标志性作用以及与动 词、名词复余的组配关系,都很值得语法学者作一番研究次”与“场”都可表动量和名量意义,用于计量动作和事物本文考察了量 词“次”与“场”的语义特征和分布特征,对出现在“动+数+量+名”结构中的“次”与“场”的语法功能将从句法和语义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1.4研究方法和材料本文根据量词本身的语义特征及各成分之间的语法语义关系,着重讨论为了 得到更为科学和有说服力的结论,木文采用语料统计方法分别以“次”与“场” 为搜索词在语料库中进行检索,收集它们的搭配,然后筛选相关的索引行对有效 的索引行分析“次”与“场”的语法关系、用法以及其搭配形式本文首先对“次”与“场”用作动量词和名量词时在使用范畴上的差别分别进 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从句法和语义角度进一步分析了 “次”与“场”处于“动 +数+量+名”结构时不同语法功能我们以中国现代经典作家老舍、余华、刘心武、池莉、王朔等的作品作为语料之所以将现代文学作品为语料,是因为“白话文”以现代中国人的口语为源 泉,接近于现实语境本文的语料来源于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允中心现代汉语语 料库网络版(CCL)本章的语料主要來自老舍的《无名高地有了名》、《四世同堂》、《文博 士》、《骆驼祥子》、《黑白李》等;余华的《往事与刑罚》、《活着》、《河边 的错误》、《在细雨中呼喊》等;刘心武的《白牙》、《如意》、《秦可卿之死》 等;池莉的《太阳出世》、《來来往往》、《你是一条河》等;王朔的《给我顶 住》、《浮出海面》、《玩的就是心跳》等。
2基于语料库的“次乃的动量用法与名量用法比较2.1量词吹的来源《说文解字》对“次”解释为:“不前不精也意为:位序不在前的,不是 最好的但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次” 乂衍生出多个义项和多种用法王力 (1951)认为“称数的次字大约系从次序的意义演变而來”丄刘世儒( 1965)认 为“次”的动量用法是由“位次”义引申出来的,“次”从“位次”义转而表示动 作行为的次数②郑桦(2005)认为“次”与“驻扎”有关,军队驻扎大都是临时 的,短暂驻扎后继续前进驻扎一次,即经历一个停顿不前的过程,所以就有了后 來表动量的次,泛指“经历一个过程”③朱彦、郑冰寒(2004)认为在《水浒全 传》中“次”得到了广泛应用,代替“过”成为通行的泛表动作次数的动量词,状 语、补语都可作④如:我为林冲老婆・两次不能够得她•又吃她那一惊-这病越添得重了七• •/91 )前番醉了一次,搅扰了一场,我教你兄赵员外得知,他写书来,与众僧赔话四/59 )我们认为,名词“位次”义可以作为动量词“次”的直接源头古代将黄道带 分为十二部分,各称之为“次”,天体运行一个位次叫“一次”,这运行动作过程 和表示人的动作次数“一次”之间有一定关联,且表示“位次”义的“次”经常与 数词一起连用,这很像量词了。
例如:%1 王力.中国语法理论(下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51.%1 刘世儒.魏晋南北朝量词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65.⑧郑桦.动量词的來源.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 2: 19〜24.④朱彦、郑冰寒.《水浒全传》动量词“番、回、次”等刍议.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4, 1: 44〜47.周天进一次,而与日合宿日行月一次-而周天历舍于十有二辰,终则复始• 是谓日月权舆。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