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祈雨 喜雨 诗歌鉴赏.ppt

13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588072378
  • 上传时间:2024-09-0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92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祈雨+喜雨诗赏析 13967781736 15325011089 •                  观祈雨   李约   •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      题目是“观祈雨”,但写祈雨情景的只有一句:—— ;然后诗人用—— 的手法,写乡民与朱门对天气的担忧,从而揭露朱门———— 的社会现实;表达诗人对乡农的情感:————— •答案:箫管迎龙水庙前•对比•不顾劳动人民疾苦,终年贪图享乐•同情•翻译:旱情严重,桑树枝不生叶,土地干燥,腾起的尘土好像烟雾,人们吹奏着乐器到龙王庙前面求降雨但是,富贵人家却整天听歌看舞,还怕春天的阴雨使管弦乐器受潮而发不出悦耳的声音•李约   (751—810)唐代诗人字存博,号萧斋,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县)人唐宗室,国公李勉之子德宗时,曾为润州刺史李琦幕僚元和(806—820)中,任兵部员外郎后弃官隐居诗歌有的豪放,有的恬淡同时,他又是唐代著名的古物收藏家《全唐诗》录存其诗十首      此诗写观看祈雨的感慨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

      《水浒》中“赤日炎炎似火烧”那首著名的民歌与此诗在主题、手法上都十分接近,但二者也有所不同民歌的语言明快泼辣,对比的方式较为直截了当;而此诗语言含蓄曲折,对比的手法比较委婉   首句先写旱情,这是祈雨的原因《水浒》民歌写的是夏旱,所以是“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此诗则紧紧抓住春旱特点桑条无叶”是写春旱毁了养蚕业,“土生烟”则写出春旱对农业的严重影响因为庄稼枯死,便只能见“土”;树上无叶,只能见“条”所以,这描写旱象的首句可谓形象、真切水庙”即龙王庙,是古时祈雨的场所白居易就曾描写过求龙神降福的场面:“丰凶水旱与疾疫,乡里皆言龙所为家家养豚漉清酒,朝祈暮赛依巫口《黑潭龙》)所谓“赛”,即迎龙娱神的仪式,此诗第二句所写“箫管迎龙”正是这种赛神场面 •       在箫管鸣奏声中,人们表演各种娱神的节目,看去煞是热闹但是,祈雨群众只是强颜欢笑,内心是焦急的这里虽不明说“农夫心内如汤煮”,而意思已全有了相对于民歌的明快,此诗表现出含蓄的特色   诗的后两句忽然撇开,写另一种场面,似乎离题,然而与题目却有着内在的联系如果说前两句是正写“观祈雨”的题面,则后两句可以说是观祈雨的感想前后两种场面,形成一组对照。

      水庙前是无数小百姓,箫管追随,恭迎龙神;而少数“几处”豪家,同时也在品味管弦,欣赏歌舞一方是惟恐不雨;一方却“犹恐春阴”惟恐不雨者,是因生死攸关的生计问题;“犹恐春阴”者,则仅仅是怕丝竹受潮,声音哑咽而已这样,一方是深重的殷忧与不幸,另一方却是荒嬉与闲愁这样的对比,潜台词可以说是:世道竟然如此不平啊这一点作者虽已说明却未说尽,仍给读者以广阔联想的空间此诗对比手法不像“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那样一目了然因而它的讽刺更为曲折委婉,也更耐人寻味                              喜雨  曾几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一夕骄阳转作霖③③,梦回凉冷润衣襟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不愁屋漏床床湿④④,且喜溪流岸岸深,且喜溪流岸岸深⑤⑤ 千里稻花应秀色,千里稻花应秀色, 五更桐叶最佳音五更桐叶最佳音⑥⑥ 无田似我犹欣舞,无田似我犹欣舞, 何况田间望岁心何况田间望岁心⑦⑦②②苏:今江苏苏州秀:秀州,今浙江嘉兴苏:今江苏苏州秀:秀州,今浙江嘉兴③③霖:一连数日的大雨霖:一连数日的大雨。

      ④④此句语出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此句语出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床头屋漏无干处⑤⑤此句语出杜甫《春日江村五首》:此句语出杜甫《春日江村五首》:“春流岸岸深春流岸岸深⑥⑥最佳音:这里指雨打梧桐的声音最佳音:这里指雨打梧桐的声音⑦⑦岁:指一年的农事收成望岁:盼望丰收年成岁:指一年的农事收成望岁:盼望丰收年成 •       曾几(1084一1166),字吉甫,号茶山居士河南(今河南洛阳)人,祖籍赣州(今江西赣县),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提举淮南东路茶盐公事等职,后因反对秦桧议和被罢官秦桧死,重得起用他作诗以杜甫、黄庭坚为宗语言轻快流畅,音律和谐,不事雕琢,也讲究字句的锤炼•       这是一首充满轻快旋律和酣畅情致的喜雨诗这年夏秋间,久晴不雨,秋禾枯焦至七月二十五日夜间止,大雨三日,庄稼得救久旱遇雨,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表达了诗人的喜雨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诗人欢欣鼓舞,写了这首七律时为浙西提刑任上•       这首诗语言简明洗练,轻巧明快,没有任何难懂的地方,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把农民兄弟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与他们同喜同悲一位不事农桑的文人士大夫能拥有这样的情怀,不仅在封建社会,即使是在今天都是难能可贵的。

      这也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什么吉甫敢于为民请命,排击煊赫一时的秦桧 •       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        颔联正面写一个 “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颈联承“且喜”句末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三四化用杜句,十分自然秋雨梧桐,一般都觉得愁人,作者却说是最美妙的声音,这也表明了他对人民的关切心情一反雨打梧桐添惆怅的俗套,写大雨后庄稼复苏的生机,突出了“喜”字,体现了诗人的劳动人民感情•       这首诗咏物的技巧和起承转合暂且不说,我们只来说一说这里面表现出的作者的心态,我觉得“喜”字是全诗的中心,发觉凉冷是一喜,看到溪流涨水是二喜,设想稻花秀色、桐叶佳音是三喜,百姓收成有了保证是四喜,这一“喜”字贯穿了始终最难得的还有作者全诗都化用了老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意,表现出了关心国计民生,与百姓同甘苦共患难的可贵精神 •1.全诗最能表现喜悦的词语是什么,说明理由•是“喜”字溪流岸深,稻花秀色,桐叶佳音;以贫困农民的心,去感知大雨所带来谷物丰收时的喜悦;以劳苦大众的情怀去感同身受。

      •2.颔联化用杜甫诗句,由此可怎样理解思想情感•表现出了关心国计民生,与百姓同甘苦共患难的可贵精神 •3.颈联写景是实是虚,是怎样一幅画面 •颈联是虚联想这场雨对当时人们对收获的希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4.颈联中“应”字、“最”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4分)•①“应”字写诗人想象中千里平畴、一片青绿的生机勃勃的画面,(2分)•②“最”字写诗人把雨落梧桐的潇潇声响当作最美妙的音乐来欣赏2分)两字充分表现了诗人无比喜悦的心情•5.结合全诗,简析作者抒发的感情4分)•大雨如注,诗人“房漏”、“床湿”,但他不顾个人生活窘迫,闻雨而喜(2分),表现了诗人关注民生,心系百姓的高尚情怀2分) •  附:诗二首《命雨》和《喜雨》•                          命     雨 •                               殷学贵•                                              2003年4月4日•       葵未年春旱严重,两月无雨,田禾盼雨,农人惜谷,望眼欲穿特命龙王行雨,普度众生。

      •                             苍生喘未苏,楚王意怀忿•                         激起如意棒,怒打补天人•                         龙王听号令,调集虾蟹兵•                         明朝布雨阵,普济长安城! •                          喜      雨•                              殷学贵•                                               2003年4月5日•          昨令龙王行雨,今朝乌云密布,甘霖骤降,田禾饥渴遂解,百姓欢呼雀跃,顿感丰收有望喜而记之•                昨日命龙王,今朝风云会•              雷公携电母,报雨酷暑摧•              人心饥渴解,田禾春色回•              致言张皇兄,泽民莫推诿!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